【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約時報》 5月24日報導,隨著紐約布魯克林區華人群體規模的擴大,當地一家民營醫療救護中心開始為救護車僱傭會講中文的醫護人員。
據報導, 為當地日益增長的中國移民提供會說中文的醫護工作者,是布魯克林民營醫療救護公司「米德伍德急救服務」(Midwood Ambulance)最新推出的服務。目前,該公司的三輛僱傭中文醫護者的救護車已經被分配到了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周圍,包括曼哈頓的唐人街和皇后區的法拉盛。
該項服務是由42歲的阿朗索•拉皮薩爾達(Alonzo Rapisarda)於上月開創的。他住在布魯克林西南部的貝裡奇(Bay Ridge),其家族企業米德伍德急救服務見證了南布魯克林區的變化,大量的中國移民代替了原始的猶太人和義大利人。
報導稱,作為該醫療中心的主要服務區之一,本森赫斯特現已成為紐約市最大的中國移民聚集區。在2000年到2013年之間,該區的非美國本土出生華人數目增長了將近50%,從8.6萬人增加到了12.8萬人。
與城市需撥打911緊急呼叫電話號碼不同,私人醫療救護中心有自己的電話,同時還會提供將病人或是即將臨盆的婦女通過救護車送到醫院的服務。
拉皮薩爾達的醫護救助團隊發現多年以來醫護人員無法與病人進行流利的對話。拉皮薩爾達表示「如果患者不能與你的護理人員溝通,病人可能遺留一些東西,或護理人員會產生誤解。」因此,幾年前他開始僱傭會說漢語的醫護工作者。但去年當他聽說了一位當地醫生加裡•陳的故事後,便有了為救護車配備會講漢語的員工的想法。
加裡•陳是本森赫斯特的一個內科專家。他表示一對生病的夫婦由於擔心語言不通而不被理解所以一直從周末等到周一,才與預約的會講中文的醫生見面。陳醫生的鄰居建議華人移民應該有自己的救護團隊,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拉皮薩爾達的認同。現在他有三輛配有會講英語、中文醫護者的救護車。
美國國家貿易組織救護車協會的顧問斯科特•摩爾表示,在紐約或是全美各地,緊急救援人員一直是白人和男性。而一個多樣化的緊急事件應急團隊會為醫護工作者的工作增加文化競爭力。美國救護車協會於去年發布了第一本跨文化交際手冊。摩爾表示隨著病人人口的多樣化,醫療救護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理解這項服務往往要比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更加重要」。(實習編譯:楊嘉歡 審稿: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