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上最高產的老師!雙目失明幾十年,靠心算發表了800多篇高數論文......

2021-02-19 少年數學家

據說,在數學史上有四名公認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們分別是:

如果說,高斯是數學王子,那歐拉就是數學王國的國王。拉普拉斯曾這樣評價歐拉:讀讀歐拉吧,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因為歐拉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

直到今天,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比如:

從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複變函數的歐拉公式等.

1707年,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出生在瑞士巴塞爾的一個鄉村家庭,父親保羅·歐拉是個牧師。

小時候的歐拉就特別喜歡數學,10歲不到就開始自學《代數學》。但父親卻執意讓他攻讀神學,希望歐拉長大後子承父業。

1720年,在約翰·伯努利推薦下,年僅13歲的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學生,也是整個瑞士年齡最小的大學生,主修哲學和法律。

大學課堂上的知識遠不能滿足歐拉的求知慾,約翰·伯努利非常欣賞歐拉的數學天賦,決定每周給他額外的一對一輔導、答疑。

歐拉天賦過人又特別努力,15歲就大學畢業,16歲便獲得碩士學位,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的最年輕的碩士。

18歲時,歐拉徹底決心放棄了當牧師的想法,一門心思專攻數學,並開始發表文章。

在約翰的指導下,歐拉從一開始就選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數學研究。19歲的歐拉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金。

看到兒子的成績和決心,加上約翰的勸說,父親決定不再反對歐拉搞數學。

畢業之後,在丹尼爾·伯努利(約翰·伯努利的兒子)的推薦下,歐拉去到俄國的聖彼得堡科學院從事研究物理學的工作。

丹尼爾·伯努利

不久後,丹尼爾返回了巴塞爾,年僅26歲的歐拉接替丹尼爾的職位,擔任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

1735年,歐拉花三天時間就計算出彗星的軌道,要知道,這是當時一個天文學的難題,幾個著名數學家可是花了幾個月的努力才解決。

此外,歐拉還在科學院地理所擔任職務,應俄國政府的要求,解決了不少地圖學、造船業的實際問題(比如協助編制俄國第一張全境地圖)。

然而,長期以來的高負荷工作,讓歐拉染上眼疾導致右眼失明

唉,28歲的歐拉正值人生大好年華,事業才剛剛起步。醫生和朋友都勸他減少工作時間,少用眼睛,保護好左眼。

但歐拉婉言拒絕了,數學上還有那麼多難關等著自己攻克,他哪能放棄自己的事業和追求。

歐拉在俄國待了14年,他努力不懈地投入研究工作,在分析學、數論及力學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

考慮到當時俄國持續的動亂,1741年6月,歐拉離開了聖彼得堡。

之後他受到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請,來到德國科學院擔任物理數學所所長一職,這一當就是25年,在這期間寫了超過380篇文章。

他在柏林期間的研究內容更加廣泛,涉及行星運動、剛體運動、熱力學、彈道學、人口學等等,這些工作與他的數學研究互相推動著。

其實,從「Leonhard Euler」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歐拉是有多努力,名字都帶個「hard」。

人如其名,哪怕後期雙目失明,憑藉著對數學的熱愛與頑強的意志,歐拉一生寫下886種書籍論文,號稱「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

據統計,從他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去世,半個多世紀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涵蓋分析、代數、數論、幾何、物理和力學、天文學、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多個領域。

但是,來自戰鬥名族的聖彼得堡科學院就表示不服了,為了驗證歐拉「勞模」稱號的真實性,他們開始了「整理歐拉的作品」的專項工作。

可誰能想到,這一整就整了47年,以至於有些人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直到退休都是在「整理資料」.

事實上,歐拉在包括微分方程、曲面微分幾何和其他數學領域,都有開創性的發現。其中最有名的兩部作品,超模君不得不提:

1748年,歐拉在瑞士洛桑出版了第一部溝通微積分與初等數學的分析學著作——《無窮小分析引論》,歐拉也因此被稱為「分析學的化身」

1755年發表了《微分學原理》。

毫無疑問的說,《無窮小分析引論》是數學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神作!當時數學家們稱歐拉為「分析學的化身」

在此書中,歐拉首次把對數作為指數、把三角函數作為數值之比而不是作為一些線段的系統論述,次用函數概念作為中心和主線,把函數而不是曲線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使無窮小分析不再依賴幾何性質。

更為關鍵的是,歐拉恆等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歐拉公式)的提出,直接建立了數論和分析之間的聯繫,使得可以用微積分研究數論,歐拉成為解析數論的奠基人

這個公式的巧妙之處在於,寥寥數語,就把e、π、i、1、0兼收並蓄,把它稱作「上帝創造的公式」也不為過。

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這才反應過來:自然的本質還能用這麼短的公式來展現,自然常數e也由此誕生。

自然對數e,代表了大自然;圓周率π,代表了無限;虛數單位i,代表了想像;數字1,代表了起點;數字0,代表了終點;乘法代表結合,指數代表加成,加法代表累計,等號代表統一。

簡簡單單的一個數學公式,每一個符號都在暗示著:大自然充滿無限想像,但是最終都會歸於終點。

數學王子高斯曾經這樣評價歐拉公式:「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到它的魅力,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歐拉恆等式的幾何直觀理解

歐拉公式不僅形式優美,還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

研究交流電時少不了它,信號分析依賴它,研究任何圓周運動都免不了用到它,還是量子力學的重要數學工具.幾乎所有的數學領域,都有她的倩影出現。


不僅如此,歐拉公式對物理學影響也非常深刻,機械波論、電磁學、波動光學、量子力學等匍匐在她的腳下。

難怪物理學家查德·費曼驚呼:「歐拉公式不但是「數學最奇妙的公式」,還是現代物理學的定量之跟。」

相關焦點

  • 數學史上最多產的全才數學家,還順便捧紅了拉格朗日,雙目失明還能心算高等數學
    沉痛過後,雙目失明的歐拉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重新投入到學術研究中,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技巧繼續創作。在失明後的17年間,他通過與學生們的討論、口述等方式完成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還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問題和很多複雜的分析問題。
  • 數學史20大數學家之——歐拉,史上第二高產的數學大師
    歐拉一、開始數學生涯1707年4月15日,歐拉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牧師家庭。他不僅向歐拉傳授數學,還說服了歐拉的父親讓歐拉開啟數學生涯。這應了約翰伯努利的座右銘「我違父意,研究星辰」。二、成為史上第二高產1727年在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的推薦下,歐拉來到了聖彼得堡數學研究所工作。就是這個丹尼爾伯努利提出了流體力學中那個著名的伯努利定律。在這裡歐拉一直幹到了研究所所長。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歐拉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
  • 一生發表1475篇論文,史上最高產的數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可如果是在科學界,尤其是數學領域,想寫一篇有深度的論文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能一年也寫不了一兩篇。科學類的論文都伴隨著實驗,分析數據,以及總結等等,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科學就是嚴謹。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究竟有多牛,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一口氣又修了數學、神學、希伯來語以及希臘語。課餘還研究音樂、物理、建築啥的。這樣他依然覺得自己過得非常清閒,在大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他總共學習了6個專業,然後考取碩士,讀了1年碩士就考取了博士,博士畢業論文寫的是物理論文.19歲的時候就想申請巴塞爾大學物理系教授,對,沒有錯,就是19歲,結果被拒絕了,你又不是物理專業出來的,物理學的好就想當教授嗎?
  • 13歲上大學19歲當副教授,「數學大王」歐拉不靠天賦靠努力
    19歲那年,歐拉發表了一篇評分很高的論文,再次引起轟動,這讓他以弱冠之齡,評上了副教授。短短20年,歐拉拿到了很多人一生都達不到的成就,可他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1735年,歐拉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數學家幾個月才能完成的難題,計算彗星運行軌道。
  • 「數學之王」歐拉:中國所有學生的最大噩夢,超越達文西的全才
    這樣他依然覺得自己過得非常清閒,在大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他總共學習了6個專業,然後考取碩士,讀了1年碩士就考取了博士,博士畢業論文寫的是物理論文......19歲的時候就想申請巴塞爾大學物理系教授,對,沒有錯,就是19歲,結果被拒絕了,你又不是物理專業出來的,物理學的好就想當教授嗎?
  • MIT數學最強本科生:2年半畢業,20多篇論文在手,還推動了停滯幾十年...
    他就是Ashwin Sah,2016年的IMO金牌獲得者,2018年還獲得過首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銀獎。並且,他只用了兩年半就順利從MIT畢業。這個拉姆齊數讓20世紀最高產的天才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研究了一生,無數數學家前赴後繼,其中不乏阿貝獎得主,如今被Sah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一大步。
  • MIT數學最強本科生:2年半畢業,20多篇論文在手,還推動了停滯幾十年的數學研究
    他就是Ashwin Sah,2016年的IMO金牌獲得者,2018年還獲得過首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銀獎。並且,他只用了兩年半就順利從MIT畢業。這個拉姆齊數讓20世紀最高產的天才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研究了一生,無數數學家前赴後繼,其中不乏阿貝獎得主,如今被Sah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一大步。對於Sah在圖論上取得的前沿突破,加州理工學院的David Conlon教授如此評價:他作為本科生,已經做了足夠勝任教職的工作。
  • 數學名人 | 無處不在的歐拉,你真的了解什麼叫做數學大神嗎?
    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等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彼得堡去逝。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所著論文1500餘篇,一度被當作穿越者
    數學晦澀難懂,卻又能被世界上的每個人利用;簡易單一,科技民生卻又離不開它。不過本文要說的卻不是數學發展史的興替演變,而是一位數學史上的璀璨星辰。他天縱奇才,因學術思維異想天開,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他創造出"上帝公式",成為了千百公式的鼻祖;萊昂哈德·歐拉,是他的名字,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他是——"數學之王",而歐拉到底有多牛呢?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所著論文1500餘篇,一度被當作後世穿越者
    數學晦澀難懂,卻又能被世界上的每個人利用;簡易單一,科技民生卻又離不開它。不過本文要說的卻不是數學發展史的興替演變,而是一位數學史上的璀璨星辰。 縱觀歐拉的學術生涯,可堪多產,事實上,他是史上第二多產的數學家,所著的學術論文發表數多達75卷,共1500餘篇,這記錄直到上世紀才被保羅·埃爾德什打破。
  • 「論文大神」5年發表800篇文章 承認全是抄的
    今年5月,《中國自動識別》雜誌對董鵬進行報導,文章稱其為物流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成都商報記者 張柄堯■5年發表文章約800篇,上了百餘種學術期刊■涵蓋物流、經濟、美學、心理學、電影等多個領域■供職單位多變,自稱專家、教授級高工、首席顧問■「通過剽竊形成成熟、工業化的論文生產流水線」2011年起,一位叫董鵬的人,5年裡在一些行業報刊和學報學刊發表約800篇文章,大多數為論文。
  • 2年半畢業,手握20+篇論文,還順便推動了停滯幾十年的數學研究....
    這個拉姆齊數讓20世紀最高產的天才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研究了一生,無數數學家前赴後繼,其中不乏阿貝獎得主,如今被Sah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一大步。然而這個範圍還是不夠小。兩年半MIT畢業師從華裔教授趙宇飛事實上,從2017年進入MIT學習,到2020年本科畢業、讀上研一,Ashwin Sah也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自2018年1月以來,到今年11月,算上預印本,Ashwin Sah一共發表了27篇論文。
  • 湖北男孩幾乎雙目失明,高考得高分!他是這樣做到的......
    王蘊在迪士尼,受訪者供圖王蘊的成績非常靠前上海市盲童學校應屆高考生王蘊考出了623分的優異成績。王蘊因為早產後吸氧過多造成了視網膜損傷,剛開始還有部分視力,4歲時完全失明。靠著檯燈和放大鏡黃偉鑫才能閱讀黃偉鑫因腦部腫瘤壓迫視神經,雙目幾乎失明,每天只能憑藉一盞小檯燈和放大鏡讀書寫字,老師講課他只能靠聽。
  • 柯西—你不知道的科學家 | 高數叔電臺007
    ,並成為了他的老師,而這個少年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柯西!這一經歷也使得後來精通了數學的柯西產生了一個爭議點,那就是他太能寫了!柯西一生寫了大約八百篇論文,這些論文編成《柯西著作全集》,由1882年開始出版到1974年才出齊最後一卷,總計28卷。並且他這個能寫不止是篇數多,每一篇的字數也是驚人的多,甚至差點導致當時巴黎的造紙行業經濟危機。柯西年輕的時候向巴黎科學院學報投稿論文,速度之快篇幅之大令人髮指。你看這論文,是又厚又沉!
  • 南林大老師蔣華松:沒發表一篇論文,評上了教授
    今年三月,蔣華松所在的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三個月的評選結束後,蔣華松成為校內憑藉「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所著論文1500餘篇,一度被當作後世穿越者
    數學晦澀難懂,卻又能被世界上的每個人利用;簡易單一,科技民生卻又離不開它。不過本文要說的卻不是數學發展史的興替演變,而是一位數學史上的璀璨星辰。  他天縱奇才,因學術思維異想天開,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他創造出"上帝公式",成為了千百公式的鼻祖;·歐拉,是他的名字,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他是——"數學之王",而歐拉到底有多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