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是否有許多問號?為什麼,別人玩梗玩得那麼好,你卻一直get不到?為什麼,別人聊天有說有笑,你卻一直霧水滿腦?為什麼,朋友說你是lllllb,你卻連lllllb是什麼都不知道?
隨著社交平臺越來越發達,出現的網絡熱詞也越來越多,在這個特殊的2020,雖然天氣有些悶熱,但我們的心情並不悶,因為我們總會發掘身邊好玩又有趣的點子,化作燥熱夏日裡的一縷清風。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怎麼能允許自己lllllb(lay back)呢?朋友們!看好嘍,最有「梗」的夏天來嘍!
「梗」文化
說起梗(拼音:gěng),就是當下最流行的網絡用語,最早梗用於流行事物比如綜藝、動漫、電視劇等,隨著各種平臺的發展,「梗」字的詞義被不斷擴大引申,大到某個時間段,小到情節插曲,乃至故事中發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經典梗」、「撞臉梗」、「諧音梗」等。
所謂「梗」的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還有一點「熱知識」是其實這個字本事對「哏」字的誤用,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突然對「梗」開始了熱烈的討論,每過幾天就會有新「梗」出來,我們也會經常看到有朋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問:這是什麼梗?一瞬間「梗」成為了一個被大家熟知的網紅,一直陪伴在每一位「衝浪選手」的身邊。
這夏天的「梗」應有盡有
網絡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叫做#同專業人才懂得梗#,一起來看看不同院系專業的同學們用有趣的梗「互對暗號」——
英語專業:或許你喜歡presentation和dictation嗎?
新聞傳播專業:你ps、pr、ae崩了。
化學專業:我喜歡你,有機會嗎?有機不會。
土木工程專業:我的青春誰做主?鋼筋水泥混凝土。
會計專業:Tan90°,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除了這些讓大學生們一看到就腦袋大的專業梗,在我們每個人日常的網上衝浪中,「綜藝梗」、「諧音梗」也應有盡有——
在2020洗腦的「出圈梗」:「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這段rap詞是不是讓你難以忘卻?還有「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追劇愛好者都逃脫不了的歌詞。
還有勵志助威的給力吶喊:加油!奧利給!消除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呀!
很多時候,玩梗可以快速的和朋友們進入話題,增加交流的有趣度,一個有意思的梗,或許會更生活增添幾分色彩。而且有時候也可以用一些梗來尋找同圈子愛好的朋友,有一種好玩以及心照不宣的認同感。但是,玩梗的同時也要記住適度玩梗,不僅要正確理解這個梗的本身含義和來源,而且同時也要分清楚場合和語境,切勿亂用梗或者一知半解就使用梗,不然可能會出現褒義貶用,貶義褒用的尷尬場面,這樣反而會和朋友們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分歧。
時間長河中流淌的「梗」
從二十世紀初入網際網路的時代,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社交平臺的發展越來越高級,時代的變遷雖然快速,但每一個時代留存下來的經典「梗」還保留在大家的心裡。
年輕人常會說自己與長輩有了代溝,但每個人都有過青春年華,都有自己「趕時髦」的階段,或許早些年代我們不是談「奧利給」、「我太南了」,而是「給力」、「神馬」,或是「元芳你怎麼看?」在不同時代的流行文化中,都涵蓋著強盛的生命力,連接著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們。
在2020這個最特別的夏天,我們也創造了許多快樂有趣的「梗」,讓我們一起伴著歡聲笑語度過2020的關!
文/姜心玉
圖/姜心玉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