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時代,修建了條條大路,於是路邊小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小店和我們現在所見的夫妻店也沒什麼區別,通常開在在住宅的前面,為路過的人提供各種必需品,包括書籍、食物和葡萄酒。
到了五世紀,英國人從這種小店的經營中得到啟發,許多人在自己家裡開起了酒吧。這些地方很快就演變成了公眾聚集、閒聊和討論重要社區事務的集會場所,酒吧public house (pub) 就這樣誕生了!如今,僅英格蘭就有48000家酒吧。
而在美國,酒吧(bar)和酒館(tavern)在歷史上是各路新聞和商業交易的中心,而不僅僅是喝酒的地方。
到了19世紀,許多酒吧開始專門提供酒精飲料,人們不再拘泥於禮節,而是強調廉價酒和放鬆的氛圍。
酒在許多人生活中是如此重要,對那些嗜酒如命的人的稱呼除了drunkard(酒鬼;醉鬼),alcoholic(酒精中毒者;嗜酒如命者;酒鬼),日常俗語裡人們也用"Juicer", "lush", 和 "boozer"指酒鬼。
今天再為大家介紹一個習慣用語——bar fly。
A Bar fly是指一個經常流連在各個酒吧的酒吧常客(吧蟲)。吧蟲這個詞來源並不複雜,可能就源自同名的小昆蟲,也被稱為果蠅vinegar fly,它會被酒精飲料所吸引。
吧蟲可能出現於1910年至1920年美國頒布禁酒令之前的幾年,作為對幾乎生活在此類場所的酗酒者的貶義詞。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它已經不再是酗酒的代名詞,而是慢慢變得比較中性的「酒吧常客」了。 酒吧老闆和酒保都熟悉經常光顧的顧客,會給他們特殊的待遇,比如預留一個座位等。
圖片選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