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覺得0-3歲孩子的牙齒剛長出來還不會壞,有的家長覺得反正孩子現在嘴裡的牙齒都是乳牙,將來都要被換掉,所以就不用管他們。
可是由於乳牙的牙齒結構,它並不像恆牙那麼堅硬,再加上寶寶吃的食物,一般來說是軟質的留置的食物比較多,容易粘在牙齒上。
這時候如果要是說爸爸媽媽如果要是疏於對寶寶的牙齒進行管理的話,那麼寶寶的牙齒齲壞的速度會非常快,甚至可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可以累積到牙神經,甚至牙冠折斷變成爛牙根,所以根本等不到寶寶換牙的時候,寶寶就會喊牙疼。
0-3歲寶寶牙齒生長規律及重要性!
雖然0~3歲寶寶嘴裡的牙齒都是乳牙,將來都是要被換掉,但是寶寶的乳牙將伴隨寶寶度過整個童年時期。一般的孩子是6個月的時候,嘴裡會長出第一顆乳牙,到兩歲半左右嘴裡的20顆乳牙就全部都長齊了。大概在寶寶長到12 或13歲左右的時候,最後一顆乳牙才能被替換掉。
寶寶的乳牙最長可以跟隨寶寶10年之久,在這10年的時間裡,寶寶都要用乳牙來咀嚼食物,如果寶寶的牙齒有洞了,吃東西老塞牙,或者是一碰到食物就疼,寶寶肯定就不願意用有壞牙的側牙齒來嚼東西了,或者是吃兩口,那麼餓了就不想再吃了,長時間這樣的話肯定會影響寶寶的一個營養的攝入,讓它生長遲緩。
另外如果要是說長時間的用一側牙齒來取決的話,還會導致寶寶的臉型發育對稱,變得一邊臉大,一邊臉小。再有如果牙齒壞的,炎症往下發展了,那就有可能累積到牙神經了,那就會引起寶寶的牙齒出現劇烈的疼痛,炎症再往深處發展,還會影響乳牙下面的恆牙,讓下面的恆牙剛長出來,牙冠就是棕黑色的。
寶寶的牙齒健康還跟寶寶的心理健康實際上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寶寶的前牙取壞了都變成黑黑的爛牙根,那寶寶就會覺得我怎麼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寶寶可能就不那麼愛笑了。
另外如果要是前牙缺失的太多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發音,讓寶寶說話跟說話漏風,然後可能被同齡的小朋友們笑話,就讓寶寶產生一個自卑的心理。所以我們說擁有一口好的牙齒是寶寶一生的財富!
怎麼樣才能讓寶寶擁有一副健康潔白的牙齒呢?
要想寶寶牙齒健康必須做好以下幾點,包括正確的餵養方式,科學的飲食管理,寶寶的口腔護理和定期的口腔檢查,這4個環節缺一不可。
01正確的餵養方式
1)奶瓶和乳頭僅僅是作為一個餵養的工具,不能作為一個安撫寶寶的工具
不能寶寶一哭咱們就給寶寶奶吃,得確認是他餓了咱們才給他奶吃。另外正確的餵養姿勢應該是把孩子抱起來餵奶,而且應該是左右輪換著,左右換著抱。
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因為躺著喝奶會讓寶寶的下頜過度前伸,長時間的這樣的話這個位置的話就會有可能將來寶寶長大以後就變成像趙本山那樣的地包天的那種臉型。
2)合適型號的奶嘴!
人工餵養的寶寶,在選擇奶嘴的時候要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的奶奶嘴,怎麼看奶嘴適合不適合?就是看每次寶寶吃奶的時間,一般來說是控制在10~15分鐘是合適的。
奶嘴要是口徑太大了,容易嗆到寶寶。如果要是口徑太小,餵養時間過長,那也會增加牙齒齲壞的一個機率。
3)控制夜奶次數
有的家長喜歡在寶寶睡覺前給他喝奶,覺得這樣的寶寶更容易入睡。但是這孩子經常是喝著奶就睡著了,這時候寶寶嘴裡可能會還有殘留著一口奶,留在口腔中的奶液就可能被口腔中的細菌叫發酵產酸。
再加上睡覺的時候,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減少,這樣的話缺少了牙唾液對牙齒的一個保護作用,就容易造成口腔內多顆牙齒發生一個大面積的齲壞。我們把這種由於餵養不當造成的齲齒稱之為奶瓶齲。
寶寶餵完奶之後要給寶寶刷牙,刷完牙之後就不要再給他吃任何的東西了。再有就是寶寶一旦嘴裡有牙齒長出來了,那就應該停止夜間餵奶。
有的爸爸媽媽擔心夜裡不給寶寶吃奶,會不會餓到寶寶?其實寶寶4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停止夜間餵養了。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如果白天已經養成了一個定時哺乳的習慣的話,他白天進食的奶量已經足夠維持他的生長發育,所以不用擔心寶寶會餓著。相反如果夜間寶寶不吃奶了,睡眠就會更踏實,睡眠時間也更長了,其實這樣是更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的。
如果寶寶夜間一定要吃奶的話,那麼完奶之後,爸爸媽媽一定要記得,再給孩子餵點白開水,或者是用紗布或者是套牙刷給孩子刷牙。
4)杜絕為孩子咀嚼食物!
為了寶寶的牙齒健康,在餵養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要防止大人把嘴裡的病菌傳遞給寶寶。
現在有一點育兒常識的人都不會用自己嚼碎的食物來餵孩子,但是還會有人把奶嘴或者是勺子放在自己嘴裡,試一試溫度合適不合適,或者是用自己用過的筷子來夾東西給寶寶吃,還會有人嘴對嘴的親孩子,這些方式都會向大人嘴裡的細菌傳遞給寶寶。
有研究表明曲細菌越早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越容易長齲齒。所以看護人應該避免剛才提到的那些不正確的一個餵養的行為。
02科學的飲食管理
剛才我們講了正確的餵養方式,要想寶寶牙齒好,還要對寶寶的飲食進行一個科學的管理。為了寶寶的營養均衡健康成長,寶寶吃的東西應該儘量就是多樣化,避免偏食。其中含鈣和蛋白質較高的像肉類、蛋類、牛奶這些東西是可以多吃的。
下面咱們主要說說糖的攝入!
1歲以內孩子輔食中不要加白砂糖,奶粉、米粉的選擇最好是不含白砂糖、蔗糖的配方,1歲以後可以少量食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的糖分攝入建議控制在每天攝入總能量的 10%以下,能控制在 5% 以下是再好不過了~(ps:4歲以下的寶寶,能不碰添加糖類就別碰了)
糖的過量攝入會造成寶寶的肥胖,同時也會引起齲齒的一個高發,尤其是像哪一類的食物,像餅乾、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等等這些東西,它不但含糖量多,而且容易粘在牙上,更容易引起牙齒的齲壞。
但是這類食物食品一點不讓孩子吃,也不可能,關鍵是要控制好吃糖的量和頻率。跟吃糖的量相比,吃糖的次數對牙齒危害更大。
如果要孩子想吃零食或者喝飲料的話,就儘量讓他在飯後吃,因為這個時候嘴裡的口水比較多,可以減少糖對牙齒的損害,就是讓他一次吃完或者喝完,不要一會吃一口,一會喝一口這樣的。
另外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吃一些像促進咀嚼的食物,就像粗糧,還有水果以及那些粗纖高纖維的一些蔬菜,像芹芹菜、韭菜等等,這樣的話有利於牙齒的清潔,另外還有有利於寶寶的臉型的發育。
03口腔護理
媽媽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幫寶寶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同時培養寶寶刷牙的習慣。原則上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早二幫三教育!
1)0-6個月乳牙長出前,漱口最關鍵
寶寶0~6個月,這個階段乳牙還沒有長出,長出來之前,這個階段漱口是最重要的。每次餵完奶之後,要給孩子餵幾口溫開水,這樣就相當於給寶寶漱口了。如果要是寶寶的嘴裡有一些奶漬或者是食物殘留的話,你可以用經過分開水的棉籤幫寶寶擦拭一下牙床,這樣的話就把寶寶的口腔給他清理乾淨了。
2)6-24月齡開始準備刷牙這件事!
爸爸媽媽越早幫寶寶開始清潔口腔,寶寶就越容易是接受清潔口腔這件事。
當寶寶第1顆乳牙長出來之後!
爸爸媽媽就要用溼的紗布,或者是用指套牙刷來給寶寶刷牙,要把寶寶的牙齒的內側面和外側面都要刷到,刷的時候也可以輕輕的按摩寶寶的牙齦,然後幫他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感。
當寶寶有3~4顆門牙長出來之後
爸爸媽媽就可以選擇嬰兒牙刷給寶寶刷牙了。媽媽要在刷牙的時候注意動作幅度要小,刷牙的動作幅度要小,不要著急,也不要太用勁。
每個部位刷10下就可以了。一邊刷你一邊可以數出來,你數完10下,一個部位不就刷好了嗎?這樣的話大人心裡有數,寶寶也不會覺得刷牙的過程沒完沒了了。
關於寶寶牙刷的選擇
要選擇小頭的軟毛的兒童牙刷,大人推薦是每三個月要更換一次牙刷,兒童一般我們說推薦是6~8周,就要給寶寶換一次牙刷。
寶寶生病的時候要給他換新牙刷,因為你可能牙刷上會有細菌,如果要是發現寶寶的牙刷毛散開的時候,就要隨時更換,不一定非得等到6~8周!至少要為寶寶配兩把牙刷,一把是寶寶自己用的訓練牙刷,另外一把是媽媽用來給寶寶刷牙的牙刷,寶寶的訓練牙刷!
根據寶寶的年齡段的不同,它有不同的設計,這種在市面上都可以買得到,一般材質都是矽膠材質的,所以它質地比較軟,不怕咬,也不會傷到寶寶的牙齦!
剛開始寶寶可能拿著牙刷亂咬一陣,沒關係的,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模仿大人的樣子來刷牙了。
關於寶寶牙膏的使用
我們說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不使用牙膏,你就用指套牙刷或者是用溼紗布蘸溫開水給她刷牙就行了。1~3歲的寶寶可以使用可吞咽的嬰幼兒專用的牙膏。
三歲之內的寶寶,如果有早期有齲齒的表現,比如牙齒有變色,那就要給寶寶使用可吞咽的兒童含氟牙膏,要嚴格控制含氟牙膏的用量,一般來說是最多可以用到大米粒大小。
三歲以上的寶寶就要使用兒童含氟牙膏了,用量需要控制,就是三歲以上兒童使用含氟,牙膏的量要控制在豌豆粒大小
03)寶寶兩歲左右就可以教寶寶漱口,同時訓練寶寶自己刷牙。
我們成人一般我們推薦的刷牙方式叫水平顫動,巴氏刷牙法,但是因為6歲以下兒童他手部的發育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好,所以我們一般來說推薦刷牙的方法叫圓弧式刷牙法,又稱畫圈圈刷牙法,這個方法比較簡單,孩子容更容易掌握,家長可以在網上找一下相關的視頻,先學習一下。
畫圈圈刷牙法操作要點是這樣的:
刷牙齒的外側面:上下牙咬合,刷毛輕度接觸上頜最後磨牙的牙齦區,用較寬的圓弧動作、較小的壓力從上頜牙齦拖至下頜牙齦·牙齒的裡面牙刷要顫動刷,咬合面來回刷,每個牙面要刷5~10次,每次刷牙時間一般來說是2~3分鐘,提倡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臨睡覺前那一次刷牙更重要。
04)三歲的時候就要教會寶寶自己刷牙,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寶寶養成一個刷牙的習慣,讓他學會刷牙的正確的姿勢動作,並不是要求他刷的有多乾淨。
因為三歲的寶寶他手部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好,你光靠寶寶自己是不可能高質量的完成清潔牙齒的工作的。為了鍛鍊寶寶的獨立性,家長可以讓寶寶自己先刷牙,然後家長一定要幫寶寶檢查一下,看看哪裡沒有刷到再補刷一次。在讓孩子自己刷牙這件事情上,咱們家長一定不能太早放手。
什麼時候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刷牙了呢?那就是要看有一個判斷標準,你就看孩子什麼時候他能寫出自己的名字,這個時候孩子的手部的精細動作才發育成熟,一般的孩子要到六七歲的時候,才能自己獨立刷牙。
所以美國兒科學會他們提出一個觀點,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刷牙,而且一定要堅持到孩子六七歲左右,既然6歲之前的寶寶都需要家長幫忙刷牙,那麼選擇正確的刷牙姿勢那就很重要了。
一般來說我們說刷牙姿勢一般分為兩種,對於不太配合的寶寶,家長可以選擇膝對膝刷牙法。那就是這時候需要兩位家長來共同完成。配合的寶寶運用站立式背後刷牙法。
刷牙的時候為了防止口水嗆到寶寶,最好將寶寶的頭偏45度角。
04、帶寶寶定期去做口腔檢查。
在寶寶一歲的時候完成第一次口腔檢查,以後每三個月或半年接受一次牙科檢查!
寶寶牙齒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爸爸媽媽不是專業人士,你有一些口腔的異常,你可能自己發現不了,醫生通過一些專業的檢查工具,還有一些照明的手段,就可以幫寶寶發現一些早期的病變,或者是一些隱患,這樣的話就可以進行一些早期的幹預或者是早期的治療。
再有通過看醫生醫生可以教會爸爸媽媽怎么正確的幫寶寶清潔牙齒,怎麼樣對寶寶進行一個科學的餵養,而且醫生還會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適時的給寶寶提供一些預防性的方法,就像磨牙的窩溝封閉,還有定期的塗氟等。
寫在最後:
以上4大方法,你學習到了嗎?趕緊行動起來,讓寶寶擁有健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