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一等獎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2020-12-16 教習網

文本分析:

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生活在鄉村的小男孩通過觀察發現草地顏色的變化並尋找原因的過程。課文語言平實,意境優美,充滿童真童趣。本課的教學重點仍在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並相互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增強自己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因此,本課的教學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上的遊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繫實際生活,引領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觀察帶來的好處。通過設計情境表演、有感情朗讀、對比發現、資料補充、讀寫結合等教學環節,引領學生感悟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鄉下、窗前」等18個詞語。

2.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觀察的細緻,通過觀察實踐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難點: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培養主動觀察的意識,積累生活素材。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鄉下、窗前」等18個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描寫的場景。

【要點把握】

1.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感悟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說說平時觀察到的草地。

導語: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見到草地,公園裡、山坡上、操場邊、田野裡……。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草地?用一個詞來形容形容。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綠色、碧綠、嫩綠、寬廣、廣闊、柔軟、軟綿綿、美麗、可愛、有趣、荒涼」等,如果有學生預習過課文,也會說「金色」,教師可進一步追問,有沒有見過金色的草地,是什麼樣兒的。

3.出示課文題目,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過渡:在讀課文之前,大家看到「金色的草地」這個題目,會有哪些疑問?(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黃以後的草地嗎?草地上的什麼東西是金色的呢?)預習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是「金色的草地」了嗎?(蒲公英的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對,就是蒲公英!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出示蒲公英的圖片,指名學生介紹蒲公英。

蒲公英 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裡,安家落戶紮根基。這則謎語的謎底就是「蒲公英」。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個個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球,實際上是蒲公英的種子,它的花其實是黃色的。每當春天來臨,蒲公英就會開出一朵一朵黃色的小花。這種黃色的小花有個特性,中午花瓣張開,早上、傍晚花瓣合攏,特別有趣!

2.教師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相機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公 開 玩 叫 打哈 魚 是

觀 合 有 愛 覺 一本正經 引人注目

3.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釒:釣(釣魚) 錯(錯誤) 錢(金錢) 鈴(鈴聲) 鋤(鋤禾)

鉛(鉛筆)

4.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討論交流怎麼把字寫好。教師示範書寫重點字,指導生字書寫。

◆書寫指導:

[察]注意各部件的擺放位置,寫的時候要緊湊些。

[睡]注意「垂」的筆順,撇、橫、豎、橫、豎、豎、橫、橫。第一橫最短,第二橫最長,橫畫間隔均勻。

[喜]上下窄中間寬,要把字寫緊湊些,下「口」略寬於上「口」。

◆易錯提示:

[蒲]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耍]上部是「而」,不要多寫一橫,注意與「要」區分。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糾正坐姿、握筆姿勢、書寫錯誤等。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及難句,指名朗讀,教師相機點撥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

預設:先讓學生根據上下文說說什麼是「一本正經」,或是演一演,再用這個詞說句子。「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就這樣,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預設:引導學生聯繫近義詞理解「引人注目」的意思,再用這個詞說句子。「引人注目」是「吸引人注意,受人關注」的意思。

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預設:做一做「合攏」的動作,或是集體演一演。「合攏」是「合到一起,閉合」的意思。

(2)標出段落序號,分小組接讀課文,或指名學生接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聲音洪亮,儘量讀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後說說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匯報草地給人的印象。

預設:先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美麗」「可愛」「有趣」等詞,再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讚美的語句「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聽課文朗讀音頻,體會歡快的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場景。思考:課文中描寫的哪些場景讓你覺得有趣和可愛呢?

4.指名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歸納小結。

明確:(1)蒲公英盛開以後,草地變成了金色。

(2)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吹蒲公英的絨毛。

(3)草地早上、中午、傍晚不停地變色。

(4)蒲公英的花瓣中午張開,早上、傍晚合攏,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可以張開、合上。

(5)草地變色是蒲公英的花瓣張開、合攏造成的。

小結:同學們的發現真多!讓我們一起按照課文的順序來理一理。開頭介紹了蒲公英生長的地點,描寫了蒲公英盛開使草地變成金色的場景;接著描述了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快樂情景;然後重點描寫了「我」發現草地顏色會變化的奇妙現象,通過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蒲公英花朵開閉的秘密,解釋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趣」「可愛」!

5.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出每一層次寫了什麼。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蒲公英的盛開讓窗前的大片草地變成了金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我」在草地上的發現。(寫草地和蒲公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

6.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金色的草地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想像:看到這幅畫,你有什麼感受?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示例:整片草地既像一片金色的稻田,又像一張巨大的金色絨毯,多神奇啊!原來,那是一朵朵盛開的蒲公英,舒展著一片片金色的花瓣,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呢!陽光暖暖的,微風香香的,小鳥嘰嘰喳喳,蝴蝶翩翩起舞,還有那柔軟的白色小絨毛,隨風拂過你的臉,癢酥酥的……

(2)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帶著我們剛才的美好想像,把這份喜愛之情融進第1自然段中,美美地讀一讀吧!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表揚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一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也帶來了歡樂!那麼在這片美麗的草地上,我們又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發現呢?下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看一看,尋找金色草地的秘密。

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著重表揚一下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想一想,今天從老師或同學那裡,自己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或新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觀察作業。繼續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觀察記錄單」上簡要地記錄觀察所得,為單元習作做準備。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2.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

要點把握

1.引導學生了解「我」是怎麼觀察的(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

2.結合學生的「觀察記錄單」,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小結指導。

蒲公英 盛開 玩耍 叫喊 打哈欠 釣魚 而是

觀察 合攏 有趣 喜愛 睡覺 一本正經 引人注目

2.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第1自然段描寫的場景。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是呀,蒲公英金色的花開了,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樂趣!如果你置身於這片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麼?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圖片,引導學生描述畫面,交流感受。

2.指名學生朗讀段落。說一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兄弟倆在草地上快樂玩耍的情形。)

3.自讀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最能體現他們玩耍時「快樂」的感覺,畫一畫,讀一讀。

4.師生交流圈畫的詞句。抓住兄弟倆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來體會他們心中的快樂。

(1)你能透過對哥哥的神態描寫,體會哥哥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嗎?

示例:這麼多蒲公英,讓我來逗一逗謝廖沙,最好趁他不注意,讓他打個噴嚏才好!

(2)弟弟為什麼「假裝打哈欠」?他的心裡又在想什麼?

示例:哼!哥哥剛剛捉弄了我,看我怎麼反擊他!我要趁他不注意,打個哈欠,把絨毛往他臉上吹。

5.小組合作,設計表演。

過渡:多麼親熱的兄弟倆!一個跑,一個追;一個鬧,一個笑,玩得多開心啊!讓我們來演一演吧!

(1)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組內進行分工,有表演者,有文本朗讀者。

(2)可以根據文本大膽設計動作、神態等;還可以發揮想像,加入其他用蒲公英玩樂的場面,如比賽用蒲公英花朵編花環、把蒲公英吹得更高更遠,等等。

(3)請一組同學表演展示,師生評價,可以把自己組內的設想大膽說一說。

6.教師小結,集體朗讀第2自然段。

小結:就這樣,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為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的樂趣,所以作者才會說: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那就把這份快樂融入朗讀之中吧,大家一起齊讀第2自然段。

(二)學習第3、4自然段。

1.自讀第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想一想每個時間點草地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填空,引導學生填一填,再按照時間順序說一說草地的變化。

早上,草地是(綠色)的;

中午,草地變成(金色)的了;

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小結:草地的變化主要是顏色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草地的顏色是不同的。

3.探究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現草地的秘密的?

明確:「起得很早」去釣魚,無意間發現的。「並不是……而是……」表明過去「我」一直以為草地就是金色的,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

(2)當作者有了這樣的發現,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明確:驚訝、驚奇,想一探究竟,所以會格外留心,仔細觀察。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再讀第3自然段,進一步思考草地變化的原因。

小結:正是作者的留心觀察,使他很快發現了草地顏色的變化: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為什麼會有這樣奇妙的變化呢?作者又有怎樣的發現?再讀一讀第3自然段,在書上畫出你找到的答案。

5.指名學生交流畫出的句子,教師相機點撥。

(1)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哦,你發現了傍晚的時候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來,伸出你們的手掌,我們一起做一做張開、合上的動作。這裡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一下子就說清楚了。作者以前有沒有發現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沒有。過去他是怎麼認為的?他認為蒲公英一直就是金色的,就是花瓣張開時的顏色。那蒲公英花瓣的變化與草地顏色的變化有什麼關係?)

(3)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一邊演示花朵開合的動作,一邊在腦海中想像這樣的畫面:花朵張開,金色的花瓣顯露出來,一朵一朵的花兒挨挨擠擠,就像是給草地蓋上了一條金色的毯子。花瓣慢慢合攏,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又露出了原本的綠色。)

6.出示課後第二題,引導學生再填一填。

早上,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蒲公英(花朵合攏了);

中午,草地變成(金色)的了,因為蒲公英(花朵張開了);

傍晚,草地又變(綠)了,因為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7.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第3、4自然段。

小結:你們現在理解作者說的「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的原因了吧?(學生自由表述)是呀,蒲公英花朵的開合,跟我們的生活起居節奏,是多麼相似呀!都跟晝夜變換相關。它們就像是陪伴我們、與我們一起成長的小精靈,多麼可愛!多麼有趣!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一讀第3、4自然段吧!

三、再讀課文,深化認識

1.出示組句,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

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

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討論:讀一讀這三句話,說一說作者的觀察有什麼不一樣?

明確:花朵盛開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場景;發現草地顏色的變化,是作者在不同時間對同一事物觀察所得,更加用心了;發現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是發現草地變色以後進一步仔細觀察所得,更加深入了。

2.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感受觀察的好處。

小結:是呀,課文中的「我」不只觀察了草地的顏色,還在不同時間觀察了草地顏色的變化,通過更進一步的觀察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和蒲公英花朵張開、合攏的關係,三次發現一次比一次深入,作者的觀察越來越仔細。正是這種細緻的觀察,讓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探索到大自然的奧秘,從而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最後又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這是把大自然當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來親近、來熱愛呀!這就是觀察帶來的美好享受!

四、拓展延伸,指導觀察

1.出示課後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記錄」或知識積累,說說自己的發現。

過渡: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事物是變化著的。如,向日葵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被觸碰後會「害羞」地低下頭……。你留意過哪些事物的變化?和同學交流。

(1)小組交流,組內同學互相說一說。

(2)匯報展示,教師相機點撥,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變化」並思考變化的原因。

2.播放課件,展示自然界中一些動植物的獨特之處,教師小結。

示例:捕蠅草的「小夾子」能將外來物體包夾其中。跳舞草在聲音刺激下會自動跳舞。楓樹的葉子到秋天就變紅。夜來香夜晚開放,白天閉合。睡蓮白天開花,夜間閉合。放置的香蕉由綠變黃,再過幾天還會長出麻點,慢慢腐爛。陽臺上花草枝葉的疏密會隨著擺放的方向發生變化。變色龍會隨環境改變身體的顏色。壁虎的尾巴斷掉以後會重新長出來。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後長出前腿,最後尾巴變短變成小青蛙。蠶寶寶會不斷蛻皮長大,然後結成繭子,最後破繭成蝶。……

小結:大自然就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不管是旅途中看到的一隻鳥兒,還是身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再尋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一定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發現。

3.出示新的「觀察記錄單」,指導學生課後繼續進行觀察實踐,記錄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觀察記錄單

(1)引導學生與之前的「觀察記錄單」進行比較,明確這次課外觀察實踐活動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記錄觀察所得,側重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2)教師隨機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單」,指導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

預設:①觀察小動物的,可引導學生觀察得更細緻,如「小狗的尾巴在不同情況下有哪些變化」「小貓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狀態」「爪子的伸縮變化」等。②觀察植物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植物在不同階段生長形態的變化,或是不同時間段狀態、顏色的變化。③觀察場景的,要注意提醒學生觀察隨著時間的流逝,場景中的景物(事物)有什麼變化。④如果之前觀察的事物或場景不容易發生變化,可適當調整觀察對象。比如在課後第3題中交流過的某種事物。

(3)明確觀察要求。

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

發現事物出現變化後,要進一步仔細觀察,思考發生變化的原因。

隨時在「觀察記錄單」上記錄觀察所得。觀察時間、觀察所得不受表格內次數限制。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觀察記錄。選擇其中一項完成即可。

(1)繼續觀察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之前的基礎上,側重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填寫新的「觀察記錄單」。

(2)繼續觀察豆芽的生長變化情況。填寫新的「觀察記錄單」。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重點教學片段實錄】

◆抓住典型語言,感悟草地變色的秘密。

師:作者是如何發現草地變色的秘密的?

生:「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

師:這段話裡有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你能找到嗎?

生: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師:這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和草地的顏色有什麼聯繫嗎?你們細讀課文,然後回答老師的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強調很早去釣魚呢?

生:作者以前起得沒有這樣早,因此未能發現早上的草地與自己其他時段見到的草地有什麼不同。

師:你說得真好!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這裡強調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說——(引生齊讀)「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通過這個「並」字你們又能體會到什麼?

生:「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現在才發現不是。

師:是呀,這一次的發現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認識。你們如果是文章的作者,此時會有怎樣的心情?

生: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片草地居然會變色!真讓人好奇!

師:是呀!多麼奇妙的「變色草地」,發現這樣的奧秘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感到好奇呢?那你們現在會怎麼做?

生:繼續仔細觀察,弄清楚草地為什麼會「變色」。

師:結合相關語句說說作者又發現了什麼。

生:「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師:作者說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這是運用了什麼方法?

生:打比方的方法。

師:蒲公英的花張開時是什麼顏色?合上時又是什麼顏色?

生:「張開」時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合上」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師:真神奇呀!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播放蒲公英張開、合上的畫面)

師:看來,這奧秘就在蒲公英身上了。(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多麼形象的句子呀,誰能加上動作演示,讓大家了解蒲公英的奧秘?

(學生一邊讀句子,一邊做動作演示)

師:終於知道草地為什麼會變顏色了!現在這樣美妙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面前(播放不同時間不同顏色的草地),那你們能按照時間順序,結合蒲公英的這一特點,為這些美妙的畫面配音,介紹變色的原因嗎?(學生練習複述)

(出示提示語句: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

師:面對這片草地,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

生: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

師:作者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你們能理解這句話嗎?你們覺得它好在哪裡?

生:這句話非常生動。蒲公英開放、合攏的時間點與我們起床、睡覺的時間點相近。

師:是呀!這怎麼能是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們的朋友!面對這樣可愛、神奇的朋友,我們怎麼能不喜歡呢?那就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吧!

賞析:「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變化原因」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起得很早」「中午」「傍晚」這3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明確草地顏色的變化與時間有關;接著探究顏色變化的原因,引導學生抓住「張開」「合上」這兩個詞語,運用畫面、動作演示等方法充分理解草地變色的奧秘,並順勢完成了複述的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

本課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重點仍然是引導學生通過對內容的理解,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感悟觀察帶來的好處,並能將自己的觀察與同學進行交流。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注重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一是以朗讀為線,在讀中引導學生進行想像,這樣既突出了語文課的特點,又能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學生對草地、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二是以「發現」為線,圍繞「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這兩句話,引導學生從感悟遊戲之樂過渡到體驗觀察、發現之樂。

我首先創設情境,揭示課題,讓學生想像蒲公英盛開後草地上的美麗景象,激發情感。等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體上理解課文內容以後,我就用「課文描寫了哪些場景」這個問題來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採用了表演朗讀法,在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揣摩兄弟倆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我看來,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這一環節的設置,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金色是蒲公英給草地帶來的新裝,因為有了蒲公英,草地就更有趣、美麗了,這是大自然美容師的功勞。怎樣讓學生找到發現的快樂呢?我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發現」環節的學習。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利用複述、小練習和動作演示的形式,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的時間段,它的花瓣的形狀、顏色都有所不同,滲透自然知識。通過讓學生自讀第3、4自然段,勾畫詞句這一教學方法,向學生滲透自主閱讀的學習方法,從而體會蒲公英的可愛,以及花朵開合與草地顏色的關係。課文學到這裡,學生很自然地領悟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一份深情,但這種感情又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呢,還需要進一步升華。因此,我列出描寫小作者觀察到的三個場景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比較感悟,從而引導他們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並藉機對他們進行思想滲透: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關於最後的課外觀察實踐,我聯繫了上一堂課布置的內容,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了解他們的觀察意識,並有針對性地做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但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沒有來得及細細展開,收束略顯倉促。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通過從讀中體驗,能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美。展開想像是孩子們樂意做的事情,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學得興趣盎然,教師和孩子們同樂,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相關焦點

  • 《霧在哪裡》一等獎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教學時可讓學生想像畫面,在讀與說的教學環境中了解霧這一自然現象,感受大霧籠罩大地是怎樣一種景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鼓勵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然界中的奧秘。教學目標:1.認識「霧、淘」等12個生字,會寫「於、論」等8個字,會寫「於是、無論」等11個詞語。
  • 教學設計:小學語文《金色的草地》
    (板書題目,讀課題)老師看到大家在讀「金色的草地」這個題目時,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是呀,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黃以後的草地嗎?草地上的什麼東西是金色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課文,去探索「金色草地」中的奧秘!(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草地是金色的?
  • 《明天要遠足》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教學重點:1.正確朗讀課文,注意句子語氣的變化。2.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即將遠足的快樂、期盼之情。教學難點:會寫「同、學」等字。(毛巾、衣服、沙灘、草地……)(4)引導學生質疑:「那地方」和第1小節中的「那地方」是一個地方嗎?是誰告訴「我」那地方的雲潔白柔軟?「我」對此持什麼態度?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5.學習第3小節。
  • 《海濱小城》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過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灘,玲瓏的小城中美麗的庭院、綠樹成蔭的公園、細沙鋪成的街道……,這些都讓我們感到小城無處不美。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美麗、整潔的海濱小城,去盡情遊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 手寫教案有必要嗎?教學反思有作用嗎?聽老教師怎麼說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撰寫教案,課前對教材編排體系進行研究,對教材內容也要進行全面的了解,用筆書寫教案一直是學校對教師授課之前最基本的要求。課前撰寫教案,課後書寫教學反思,對自己教學設計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這也是很多學校對教師業務進行管理的常規性要求。
  • 幼兒園語言教案《藍色小花》中班教學活動反思【幼兒教案】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藍色小花》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進行角色表演,欣賞並理解故事內容,能簡單講述故事情節
  • 中班科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可愛的樹》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生活中的常見樹木及保護樹木的措施。  難點:亂砍樹木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危害。  活動準備:  課件、《小黃鶯的故事》錄音、錄像片段。  2、看「風沙的危害」錄像片段,了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懂得要多種樹。  3、看「洪水」錄像片段,了解洪水對人類的危害,提問:為什麼會發洪水?使幼兒懂得:樹根像爪子一樣緊緊抓住泥土,不讓水把泥土衝走,如果雨水較多,樹木又被人們砍掉了,樹根就抓不住泥土,就容易發洪水。  4、結合實際,啟發幼兒說出保護樹木的措施。
  • 三年級上冊語文:15課《金色的草地》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
    三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15、金色的草地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 ) 的花瓣 ( )的草地 ( )的樣子 ( ) 的笑臉四、照樣子,寫句子。例:多麼可愛的草地!
  •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過去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其中包含對「失」的反省,也包含對「得」的歸納。高校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 大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各種各樣的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辨認各種筆。  難點:感受筆在人們的工作 學習 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活動準備  1 老師和小朋友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筆。  2 不同的筆所創作的各類作品:書法 繪畫 鋼筆字 鉛筆字等。
  • 大班遊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呼啦圈》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一物多玩,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每人一個呼啦圈。  2、做操音樂《快樂的一天開始了》和音樂《小司機》。屈老師.教案網!各自找一塊空地,一定要注意安全。  4、鼓勵幼兒創造發明與同伴一起玩的花樣。  5、小組展示玩法。  三、結束環節  伴隨著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學著開汽車的樣子,輕鬆愉快地離開活動場地,結束活動。
  • 歡度春節教案(附教學反思)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歡度春節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了解春節過年風俗的由來,知道春節是中國人的節日,體驗過節的喜慶氛圍,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歡度春節教案吧。
  • ...教師喜獲2020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英語專業組全國一等獎
    8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賈蕃、張睿、徐曉燕、李舟、張露蓓五位教師組建的參賽團隊榮獲2020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英語專業組全國一等獎。大賽以引領教學發展、創新教學理念、交流教學方法為宗旨,以專業水準、規範流程、科學評價為原則,以多語種、多層次、多模式為特色,在全國高校外語教育領域廣受認可。
  • 教學反思策略
    2.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著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為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 什麼是好教案,怎樣備課能提高教學質量,贈送樂高各階段備課案例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怎樣備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吧!那麼,這些成批克隆的教案,什麼時候有用?檢查的時候!領導說,最近一個星期,要檢查教案了。於是,老師們拿出嶄新的老早列印好的教案,開始補寫反思——所謂反思,就是在每個教案的後面,寫幾句不癢不痛的話。一般來說,2-3行,且多用紅色字體。表示,我是認真反思過的。面對這樣嶄新的教案,我常常無語。
  • 春暉沐四方|安徽理工大學2020年度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風採
    曾獲「安徽省優秀輔導員」、安徽省第二屆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二等獎、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大賽一等獎、校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特等獎、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2020年度獲安徽理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競賽綜合一等獎,教案設計三等獎,課堂教學二等獎,教學反思一等獎。
  • 中班體育遊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好玩的呼啦圈》
    <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來試一試,玩一玩,看看都有哪些玩法,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2.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迴觀察,並請個別幼兒展示。  3.幼兒再次嘗試。  三、玩遊戲"汽車司機",學習在一定距離內滾圈走的動作,並能繞過障礙物。  1.師:小朋友,看老師在幹嗎呢?(教師做開汽車的動作)引導幼兒回答是在開汽車。
  • 小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圖形要回家》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幼兒準確的辨別長方形和正方形。  活動準備  1.若干張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紙卡(長方形紙卡的長短差別要明顯)。  2.若干張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卡。  教學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遊戲,從而在活動中加入了遊戲的小環節,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和理解,並且不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的,寓教於樂。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後,並沒有把案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啟發幼兒自己去尋答案。
  • 新課改下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主要是在教學行為之後回過頭來分析和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得失成敗,目的是校正與改進今後的教學方法。  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的反思,是建立在對上一節課的課後反思基礎之上的,目的是備出一節更切合學生實際,更具教學效率的教學詳案。
  • 幼兒園小班遊戲教案《能幹的小貓》含反思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小班遊戲教案《能幹的小貓》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遊戲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聽信號,手膝地爬行,增強幼兒四肢的肌肉力量,幼兒能高興,愉快的參加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發展幼兒平衡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遊戲《能幹的小貓》含反思教案吧。目標:1、幼兒能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