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湘黔」三省(區)侗族群眾琵琶聲聲賀「侗年」

2020-12-17 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龍勝12月15日訊(記者 樊成甫 通訊員 韋吉陽 黃勇丹)12月15日,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鎮江口村熱鬧非凡,當地侗族同胞及湘黔的侗族同胞相約在這裡過起了一年一度的「侗年節」,同時一場視聽盛宴——「桂湘黔三省(區)侗族琵琶歌大賽」在這裡上演。

當天上午,江口村鼓樓下人來人往,驟降的天氣依然擋不住群眾的熱情,大家身著盛裝陸續相約來到鼓樓下的廣場下面,各地的歌手們精緻美觀獨具特色的服裝及手上的琵琶很快吸引了大家的眼光,紛紛舉起手裡的相機手機「對焦」了起來。

上午十點左右,視聽盛宴正式開始,各地歌舞團隊紛紛登臺亮相,用手裡的琵琶彈奏出一首首動人歌曲,展現侗族傳統文化傳承紅色記憶的同時一曲曲扶貧類歌曲也奏響了「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的民族最強音。

據了解,侗年作為侗族傳統節日,由來已久。時間在農曆十一月初一,一般為冬至前後。侗年有三個重要意義,首先是慶豐收,春種秋收,一年的耕作結束了,禾把下廊、糧食歸倉、收成豐實、六畜興旺、值得慶祝。其次是祭祖先,不忘祖宗、紀念先人,是侗族人民的優良傳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侗族人民懂得感恩,侗年到來之時,都要祭祀祖宗,感恩先人。而侗家楊姓家族祭祖最為典型,宋朝的楊家將,保家衛國,戰功赫赫,楊家人引以為驕傲,從農曆十一月初一到初八祭祀八天,分別祭祀楊家八員大將。祭祀過後還要以餈粑饋親友,叫「吃楊粑」。其三是吃魚凍,糯食是侗族的傳統主食,而稻田養魚歷來是侗族地區大糯種植的主要方式之一。秋收後,養成的稻田魚,到冬至時節,把魚撈來與豆腐加魚香草煮酸湯,放置一夜,使其凍結,這就是魚凍,是一道特別的美食,侗族人叫「吃凍」也叫「吃冬」一一冬至侗年節吃凍(侗話稱佔冬)。

2018年5月31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並修訂的《龍勝各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將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定為「侗年」,作為法定假日,當天全縣放假一天。侗年的全縣慶祝活動,在該縣平等鎮廣南村成功舉辦了三屆。

此次是第一次在樂江鎮江口村舉辦,樂江鎮江口村侗族文化源遠流長,繁榮興盛。過去五年,該村61戶235人摘掉貧困帽子,現在是組組通達水泥路、太陽能路燈照亮家門口;家家房屋整潔穩固,戶戶都有特色支柱產業;人人參加醫保,更有的開上了小轎車錢袋子也鼓了起來。這些變化得益於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也是各族群眾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的成果體現,當天的侗年節,是為了慶豐收、祭先祖、紀念紅軍;也是為了感恩黨,傳頌黨的千秋偉業,更是明確廣大幹群的志向:在新時代的進程中奮勇向前,不斷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今天,貴州黔東南侗族同胞過年了,好熱鬧!
    每年的農曆十一月初一是侗族傳統年節,既是侗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盛大節日,又是共同進行娛樂的節日。12月14日,為了迎接侗年,黔東南侗族同胞們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一起慶祝侗年的到來。黎平縣境內的侗寨同胞和廣西融水的侗族群眾歡聚一堂,大家吹奏起一曲曲聲音宏亮、節奏悠揚的蘆笙,讓蘆笙聲傳遍侗寨,喜迎侗年。隨著挑著甜米酒的侗家姑娘整齊入場,在嘗過米酒之後,蘆笙比賽也正式開始。據介紹,此次侗年賽蘆笙共有十多支隊伍參加,大家通過兩兩比賽的方式,決出哪支隊伍吹奏的蘆笙更響、更整齊,這不僅體現了村寨的團結,更寓意來年豐收。
  • 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
    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   本報三江訊 (記者/諶貽照 通訊員/吳練勳)今夏,三江侗鄉項目建設喜事連連。6月2日,在機器轟鳴聲和蘆笙踩堂舞中,三江侗族自治縣中國(三江)侗族博物館開建。
  • 文韻在「懷」|靖州侗族琵琶 深山之中養天籟
    學習侗族琵琶。紅網時刻6月12日訊(記者 康曉喬 通訊員 龍俊霓)「飯養身,歌養心」,能歌善舞的歌師吳勇德,用清脆的琵琶、嘹亮的歌聲,把這句樸素的生活哲言,演繹到了極致。6月12日,湖南省靖州縣文化館組織工作人員集體學習侗族琵琶,準備在縣內進行推廣,吳勇德任教。
  • 花式過冬指南,貴州肇興侗寨,感受原生態的侗族新年
    感受別具風情的侗族新年,月也就是集體遊鄉做客,這是侗鄉一種社交習俗,就是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穿上節日在盛裝,到另一個侗寨做客,期間會對歌,這也是侗族男女找對象的一種方式。侗寨的女人,都將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 侗族_中國網
    新中國成立以前,黔東南僅有不到500公裡的公路;現在,湘黔鐵路橫貫黔東南,並且縣縣有了公路,鄉鄉通了汽車。解放前,每縣僅有中學l所,小學最多不過3所;現在,中學已普及到區,小學已普及到在隊,已有大批青年進入中等學校以至大學深造。各級各類學校已培養造就出大批侗族出身的國家幹部、教員、技術員、工程師,專家和學者。有的侗寨,還自己動手,辦起了業餘夜中學。
  • 來貴州肇興侗寨過侗年,把生活變成最初想要的樣子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全國最大的侗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曾是2018年春晚分會場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館"稱號,曾被《時尚旅遊》和美國《國家地理》評選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之一。
  • 桂三高速10月26日通車 湘桂兩省區再添高速大通道
    據905交通廣播微信公眾號消息 桂三高速10月26日通車,湘桂兩省區再添高速大通道! 簡稱「桂三高速」 桂三高速:一條為旅遊而生的高速 桂三高速起於桂林市臨桂區,接泉南高速公路桂林繞城段,經臨桂、龍勝,止於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桂黔界),與貴州省水口至都勻高速公路對接;在思隴互通(湘桂界)與G65包茂高速湖南段懷通高速對接。
  • 2018年湘黔「四十八寨」趕歌場唱響靖州巖灣
    楊語博 攝群眾紛紛拿出手機記錄天籟歌聲。 楊語博 攝苗族歌?表演。 楊語博 攝四十八寨趕歌場已唱響百年。楊語博 攝本次歌場共有百餘個節目。 楊語博 攝對山歌。楊語博 攝紅網時刻8月28日訊(靖州分站記者 楊語博) 8月24日,農曆七月十四,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縣大堡子鎮巖灣村,一年一度的「四十八寨趕歌場」如期而至,來自湘黔邊界48寨的數千名苗侗同胞身著盛裝,齊聚巖灣歌場,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唱響「百年巖灣歌場」。
  • 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昨開館舊文物藏村又存館
    侗族生態博物館展示中心設在三江縣城古宜鎮,其前身「三江侗族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00多平方米,採用的是侗族風雨橋及鼓樓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具有鮮明的侗民族建築特色。
  • 民族傳承|侗族大歌——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侗族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單就侗族大歌而言,侗鄉一向被譽為「民歌之鄉」。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傳承著「行歌坐夜」的古風。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形式。
  • 桂北少數民族齊現桂林旅博會 出奇招展最炫民族風
    桂北少數民族齊現桂林旅博會 出奇招展最炫民族風 在9月6日至8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多個桂北少數民族縣份一同前來,各出奇招,盡情演繹最炫民族風,為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遊提前預熱。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展區,幾位身著苗、瑤、壯、水等少數民族服飾的女子在用蘆笙柱圍成的T臺上,踏著民族音樂節拍,走秀展示當地特色服飾。
  • 廣西柳州:風雨橋、侗族刺繡、油茶,遇見三江
    侗族刺繡之十二生肖。侗族刺繡之十二生肖。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風雨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風雨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有一戶姓覃的人家在2006年底被設為柳州市非遺保護侗族文化傳承基地刺繡傳承點,五代13人個個都是刺繡巧手。圖為94歲的覃奶時清和兒媳韋清花、楊甜一同剪紙刺繡。機械化侗族刺繡生產線。精美的侗族刺繡。
  • 湘黔渝最值得去的8個冷門古鎮,風光醉人,美的不重樣!
    湘黔渝邊城,抹不掉的邊城味邊城茶峒:比鳳凰古城還要原生態茶峒為湘西一個一腳踏了三省(市)的邊界小鎮,是湘南、貴州、重慶三地交接處,著名文學家沈從文以茶洞為背景地址: 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處,自駕:張家界—永順—花垣—花垣邊城景區張家界—古丈縣—吉首—花垣邊城景區(張花高速以及G209、G319國道)
  • 重慶這個地方,可以一腳踏三省
    你知道在重慶哪個地方,可以「一腳踏三省」?答案就是秀山。9日,市民規劃講堂「規劃師帶你看區縣」,第九站來到「邊城」秀山。△秀山遠眺三地交界 「湘黔鎖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外側,幅員面積2450.25平方公裡,為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地帶和渝東南地區的重要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