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家政不是小事,而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和擴大就業,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大事。」在5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說。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家政業發展短板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切,提出了促進家政業提質擴容的36條具體政策。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家政服務業是事關千家萬戶福祉的朝陽產業,對於促進消費、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作為十八大後國務院層面首個家政服務業政策性文件,為今後一段時期家政服務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統計,2018年,我國家政服務業的經營規模達到5762億元,同比增長27.9%,從業人員總量已超過3000萬人。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加上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未來家政服務的需求仍將不斷提升。
「總體看,《意見》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可以歸納為『1234』,即『一個目標』『兩個著力』『三個行動』『四個聚焦』。」連維良說。
一個目標,就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提質,就是要提高家政服務業的供給質量,讓人民群眾用得滿意,用得放心。擴容,就是要擴大有效供給,解決「找不到、買不起、用不好」等問題。
兩個著力,即著力發展員工制企業,著力推動家政進社區,它們是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措施。《意見》從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完善社會保險、靈活確定工時等方面,推動家政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員工制企業轉型。針對社區家政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短板,《意見》通過減稅降費、水電等費用實行居民價格等措施,支持家政企業在社區設置服務網點,促進居民就近享有便捷服務。
三個行動,即家政培訓提升行動、「領跑者」行動和信用建設專項行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就是著眼於提升從業人員素質來提高家政服務質量,力爭到2020年累計培訓500萬人次,實現100萬以上常住人口城市家政培訓能力全覆蓋;「領跑者」行動就是通過綜合措施,遴選一批示範城市,打造一批示範社區,培育一批示範企業,形成一批家政服務知名品牌,引領行業規範發展;信用建設專項行動,重點是推進家政企業、服務人員及消費者全面健全信用記錄,做到「無信用,不上崗」。
四個聚焦,即聚焦降低成本、培養人才、完善保障和強化監管——
在降低成本方面,將通過完善增值稅加計抵減、擴大員工制家政企業免徵增值稅的適用範圍、支持家政企業發行企業債、放開社區家政網點租賃用房性質限制、完善社保補貼等多舉措降低企業成本,實現從業者增收入、消費者少支出。
「服務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人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謝俐表示,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增設一批家政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支持一批家政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建設一批實訓基地、培育100家以上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完善家政培訓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從源頭上提高服務質量。
讓供需雙方能安心服務放心使用,關鍵在保障。《意見》提出,通過推動改善從業人員居住條件,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規範和完善從業人員體檢服務,引導發展家政商業保險等措施,保障家政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幹的安心,消費者用的放心。
「行業的健康規範發展,需要有效的監管。」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朱光耀表示,將建立健全家政業標準體系、推廣使用合同示範文本、建立從業人員持證上門制度、實行從業人員職業背景信息驗證核查、家政行業協會完善行業規範等方式,推動行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王曉君表示,今年5月國辦印發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提出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等就業技能培訓,強調加強職業技能、通用職業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性培訓,並對培訓工作加大資金等政策支持力度。
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章冬梅表示,將鼓勵支持山東陽光大姐、江蘇好蘇嫂、安徽皖嫂等一批巾幗家政的龍頭企業,在開展培訓、完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加強信用信息建設、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形成示範引領效應。
家政服務業雖是一個傳統產業,但它在發展中又不斷融入了新業態、新方式、新內容。連維良指出,未來,家政服務業要引入家政電商、「網際網路+家政」等新業態,引入成功的產業園區、產業集群建設思路,推動家政服務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經濟日報 記者:顧陽 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