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梨視頻、微博@環球紀錄頻道
6月3日上午,開化縣朝陽小學的紙文化體驗教室內,12歲的六一班學生江樂拿著剛剛用活字印刷好的「小學畢業證」咧嘴笑著:「這張畢業證從造紙到印刷全部由我完成,是一張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小學畢業證,聽專家說這種紙能保存2800年,我的子子孫孫都能看到我的這張小學畢業證,我會一直保留下去。」
視頻來源:梨視頻
古法造紙從泡樹皮到軋紙需要八個工序,活字印刷還有一道工序。古法造紙中的手工敲打紙漿需要3個小時,晾曬需要1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張古法造紙加上活字印刷的小學畢業證出爐需要4個小時以上。
打紙漿是最耗工時的,必須由學生用木錘不疾不徐地不間斷敲打,直至樹皮上看不見任何條狀纖維。十多個小夥伴輪流打著,各種工序也在同時準備。
調製好的紙漿加上特殊的藥水後放在大的容器內,用4A紙大小的模具在紙漿裡來回擺動,一層木纖維在1分鐘內布滿模具,放在太陽底下晾曬一個小時後,模具上的纖維成了一張張略顯粗糙的開化紙,經過幾分鐘軋紙磨平後,一張成型的開化紙就出爐了。開化人這樣形容開化紙的特質: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教室的一角放著2500個常用字的鉛活字,孩子們在挑選有自己名字的鉛活字,放在小學畢業證的模板上。
將剛做好的開化紙均勻鋪在鉛活字上,用刷子輕輕地來回刷。一張充滿墨香的文言文畢業證大功告成。「這張非官方的畢業證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紀念,加上開化古法造紙歷史悠久,我們想孩子接觸開化傳統紙文化,讓孩子有更多的歸屬感和成就感。」朝陽小學校長劉建民說。
最後我們一起看看
活字印刷術的歷史吧!
視頻來源:微博@環球紀錄頻道
▼點擊查看
編 輯 | 曾令建(內蒙古自治區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