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人民觀察·第11期:七大改革保"底線" 7.5%預期可實現
【往期回顧】汪亭友: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價值」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試點:四省市紋絲未動 廣東省開始「破冰」
多數受訪者認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已經醞釀很久了,社會保險制度的統一性肯定是未來改革的方向,但改革之路還很漫長。改革在目標與大方向之外,還亟須進一步細化改革內容、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認為,實現不同社會養老保障體制的「並軌」,最大難點在於群體間的利益協調。他認為,事業單位與國家機關應同時進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雖然有差異,但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另外,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去碎片化」,建立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能只動一部分,另一部分按兵不動。【詳細】
生育政策調整的窗口期就在當前
生育政策調整是大趨勢,關鍵是在什麼時候調整。衛計委所說的「適時調整」,那麼什麼時候才是調整的最佳時機?綜合各方情況來看,當前一兩年正是政策調整的最佳窗口期。我國一向嚴厲的生育政策終於鬆動了。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決定實施「服務百姓健康行動」,並印發了相應的實施計劃。《實施計劃》提出,完善生育政策,適時出臺調整方案。【詳細】
張平:地方債務「摸底」的四大盲區
首先,債務摸底無法控制債務規模的急驟上升。可以預期,本次全國地方債務大摸底,能將地方政府當前的債務狀況大致算清楚,但卻無法扭轉地方政府舉債的投資衝動。今年上半年我國的G D P增速為7.6%,已經步入中速增長時代。但仍有很多地方政府通過透支未來十幾年財政收入,大肆舉債投資的方式,將當地G DP推向兩位數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像滾雪球一樣持續增大。【詳細】
田修思: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大力提振「精氣神」
精氣神,在許多人看來,也許是個文學概念,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也許是個醫學概念,用來判斷人的生理狀態;也許是個哲學概念,用來界定人的思維狀態。而在我看來,它更是一個科學概念,可以詮釋和揭示生命的本原、力量的形成和奇蹟的誕生。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如果擁有了精氣神,就擁有了旺盛的生命、蓬勃的生機和無限的創造力;如果失去了精氣神,就會失去朝氣,失去靈魂,失去生命以及與生俱有的活力和張力。當前,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更要堅定信念,振奮精神,鼓足幹勁,以昂揚向上、充滿自豪的精氣神投身到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潮流中。【詳細】
裴長洪:目前經濟增長高於「下限」和「底線」
如何應對當前十分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做了精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這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體現了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精神和作風。【詳細】
專家建議2020年後每兩年延長法定退休年齡一年
據統計,對於是否延遲退休年齡,業內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提議延遲退休,中國職工退休年齡整體偏早,一方面增加國家的養老負擔,另一方面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二是反對延遲退休,目前來看我國的就業壓力依舊很大,延遲退休必會影響就業;三是暫行彈性退休制度,逐漸過度到延長法定退休年齡。
李小平建議,我國在2020年之前不延長法定的退休年齡,實行自願原則,符合社會需求的,尤其是大學老師、研究機構的工作人員、政府人員等,每延長一年提高養老金5%左右,最高可延長十年,美國就是這樣做的。【詳細】
北京租房市場遇「5平米」執行難題
北京市住房管理部門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近年來,相當一部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迫於生活壓力無奈選擇了群租住房,群租現象已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由此帶來的治安、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倍受各方關注。新規定將保障百姓居住權益,同時引導有序合租。
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記者走訪調查還是網友反饋,輿論紛紛指出,如果新規嚴格執行,更多人將被擠到更偏遠的地方,租金很可能繼續上揚。不過,也有部分人士理解支持北京市此舉。各種觀點迅速發酵、對抗。【詳細】
MBA:最貴專業的最難就業季
以清華大學為例,2013年,清華大學MBA全日制項目學費為16.8萬元,國際MBA項目學費為19.8萬元,在職MBA項目23.8萬元,遠遠超過清華大學其他專業的學費標準。目前國內的MBA教育,時間在14個月到3年不等,學費為16.8萬到38萬不等。
北大、清華是國內MBA教育比較有代表性的學校,但就業的官方數據只更新到2012年。清華大學MBA就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MBA的就業數據要到下個學期才能統計出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冬霞則表示:「人在國外,不便採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