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超市的線上店有優惠券可領,於是下單了一些紙巾等日用品,小哥送貨過來,隨之下樓去取,還在暗自高興這些物品省了幾十塊錢,挺划算的,接著就發生了一件悲催的事。
在取完貨準備上樓時,一隻貓跟著進到了樓道裡,但又很驚恐的樣子,想在二樓爬窗跳下去,我一急就想去抓住它,想將它抱起送到花園裡,可能是它正處於驚恐之下,它本能的以為我要傷害它,於是在我抱起它的十秒後突然咬了一口在我的虎口處。我一鬆手它立馬跳了出去。
我把東西拿回家後,立馬用肥皂水清洗,然後酒精消毒,看到那出血的傷口處,我收拾了一下去了最近的醫院打狂犬疫苗,血清加疫苗一共將近1500塊。
通過這件事情,讓我回來後一直在想,人在發生意外的事情,似乎都是無數的巧合聚在了一起,然後不得不發生,怎麼也躲不掉。就好像此時此刻命中注定了你會遭此一劫。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禍福相依」,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聽說過,不僅曾國藩講過自己親身經歷的類似情況,在《增廣賢文》裡也有記載: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意思是門前長了象徵祥瑞的草,當是一件好事,可隨之而來卻會連著一件壞事發生,倒還不如沒有這瑞草生長,如平常一樣,無福無禍。
這個道理,曾國藩在他的家書裡也有所描述。他說每次他在打完一次勝仗正在開心之際,接著便有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好多次了,所以,曾國藩在每次得知一個好消息後不是狂喜,而是陷入憂慮之中,害怕又會遭來禍事。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遇到過,或者聽說過諸如此類的事情:
中了大彩之後,生命遭遇不測;
剛覺得自己撿了一個便宜,卻馬上損失得更多;
剛以為事業上成了一件大事,或又遭遇家人生病或家庭矛盾;
剛有驚喜發生,接著便會有一個驚嚇;
……(是不是細思極恐)
其實這些道理早在老祖宗時就為我們道出了「萬法真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以上這些句子仔細揣摩,便得知:人的命和運都有定數,看你是否能夠駕馭得住這份偶然得來的福氣,如果命裡沒有,也自會有另一種方式讓你還回去,還會遭至禍患,但萬事又不可求得十全十美,九全已是極致,懂得萬事留有一憾或一缺的智慧。正如曾國藩在經歷了好幾番福來禍至的事情之後,將自家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只為了留這一闕能避免和福運形影相隨的禍患。
我們世人現在總喜歡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總覺得有了一點遺憾或者不足的地方,想盡一切辦法都得把它補起,似乎這樣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輸於人,可是,這些千年來的「世間法」卻少有人能真正記在心頭並加以善用。
就好像我先前講的那個事情一樣,為了優惠券省了幾十分塊錢的得意卻立馬損失掉1500塊錢,這或許就是平衡,或是我這次本不該得到這份「便宜」,也在無數個「恰巧」裡讓我遭此一劫。
剛開始的心理也會覺得很虧,會抱怨早知不要去撿這個便宜了,後來想通了這個道理以後便不再會糾結這個問題,而是以平常心看待。我們的人生總是期望大富大貴,以為這樣才算完美或是成功,卻沒有想到真正大富大貴之人也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壓力和累世修來的福報。而更多是以尋常百姓存在的人,卻又想讓生命承受它本不能承受的巨大福報,福禍自然相依相存,形影不離。
正如《增廣賢文》裡面說的那句「好事不如無」,正說明了平淡生活的可貴與持恆。只有在平淡與尋常之中找到生活的樂趣與知足常樂,生命裡不需要大富或大貴,若命裡無法承受如此「重擔」,倒不如平淡一點來得長久自在。
記得小時候老是被當時的一名話洗腦:人生若平平淡淡活得長久,倒不如轟轟烈烈短暫的過一生。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立志此生一定要轟轟烈烈,但當人的漸漸成熟,閱歷不斷增長的時候,才明白這句話對於當時自己的認知是極其錯誤的。
人生是一條看似漫長,又充滿了許多變數且沒有回頭路的旅程,並非拼的是誰在一時跑得最快,而是誰跑到終點,舒坦到最後。正應了《增廣賢文》裡的這句:「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這句話並非理解為讓人不上進,毫無追求,而是不要為小利去計較,也無需讓自己陷入患得患失之中而鬱鬱寡歡,大丈夫當存大志,瞻高遠。
《增廣賢文》裡的每句話都深邃且是人生指南,可惜,現代人在「除舊迎新」的思想裡將太多有價值的祖訓也一併拋棄了,而所謂的創新也不過是自撞南牆,再血流成河之後方醒悟過來早被祖訓告誡過,只是我們沉睡得太深太久。
我們在生活裡走過的所有繞路與歧路,其實回過頭來仔細熟讀這些經典,才會發現都早被總結了出來,只是我們自己在「背道而行」而已。可是,當我們對這些經典耳熟能詳並嗤之以鼻的時候,卻忘了它教會我們的人生哲學與世代發展的未來之路。
每日讀一遍《增廣賢文》,或許你能在低谷或迷茫期,還有糾結於當下心緒的時候,找出你心中的答案,你會豁然開朗,就好比這句:
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