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2020-12-15 騰訊網

《孫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就是說,在戰爭當中,能夠使敵人不戰而降的人是最厲害的,而那些經過交戰之後才獲勝的人就要差一些。

在兵聖孫子看來,任何事情在發生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徵兆,在交戰之前,哪一方能事先發現並利用這些徵兆,就更有可能獲勝。

《孫子兵法》中的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來說,也是十分具有借鑑意義的。

但問題是,怎樣才能事先發現那些「壞事」發生之前的徵兆呢?古代就有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

戰國時期,齊國名將田單曾經在即墨之戰中大敗燕軍,用「火牛陣」收復了七十餘座城池。可謂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

公元前279年,田單準備攻打狄邑。發兵之前。田單向謀士魯仲告別,沒想到魯仲卻說:「將軍這次去攻打狄邑,恐怕難以取勝。」

田單聽了這話,心裡非常不爽,說到:「在即墨之戰中,我的將士們尚且是老弱病殘,仍然大破敵軍,如今齊國兵強馬壯,怎麼可能攻不下小小的狄邑?」說完,便甩著袖子離開了。

而後,田單帶兵攻打狄邑時,把狄邑圍了個水洩不通,但結果正如魯仲所料,三個月都沒能攻下來。

此時,田單想起魯仲的話,急忙去向魯仲請教。

魯仲答道:「將軍在即墨之戰中,雖然身為主帥,但能與士兵一起坐下來編草袋,與士兵一起幹活,上上下下都視死如歸,這是將軍能夠打敗燕國的原因。」

「但如今,將軍被封為平安君,不僅有租賦供奉,而且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尋歡作樂,早已沒有之前那種一決生死的雄心,當然不能打勝仗了。」

田單聽完,拜謝道:「謝謝先生教誨。」

後來,田單回到軍隊,就如同換了一個人一般——親自巡視城防、揮著棒槌擂鼓,激勵士兵。士兵們勇氣大增、衝鋒陷陣,很快便攻下了狄邑。

其實這個故事就可以佐證了《孫子兵法》中的觀點:任何事情發生之前都會有徵兆,如果能利用好這些徵兆,就能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是,徵兆不是人人都能發現,只有那些有遠見的人,才能在看見壞事的苗頭的時候將它化解為無形。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就是看能不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

魯仲就是能看見田單和士兵「視死如歸」這個現象,才知道即墨之戰能夠勝利;而後來田單沒有了打仗的雄心,就必然會遭遇挫折。

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在職場中能通過同事的一句話看出別人是想坑你還是想幫你;在社交中,能看出朋友是不是坦誠相待。

許多事情並不一定要去做了才知道結果,聰明人能在行動之前,對結果已經做到心中有數。

更何況,有的壞事就如同一個惡魔,總是披著天使的外衣出現在人們眼前,直到最後關頭才會露出猙獰的面目。

所以說,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採取靈活應變的措施。最終,才能達到《孫子兵法》所說的「用兵之法,全國為上。」

相關焦點

  • 透過現象「學」本質 理論頻道-南方網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在各種文件中遇到「各級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大意是說,世間萬事萬物是紛繁複雜的,我們只有通過一雙慧眼來認清事物的本質、抓住事物的規律,才能更好地指導工作、推進建設。其實,在學習日益成為時尚和工作方式的今天,同樣要強調一個「透過現象學本質」的問題。
  • 我們每個人,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大家好,我是專注教育小分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觀察法透過現象看本質觀察法1.解剖觀察法對某些事物,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肝臟很大,生有膽囊;胰腺在胃跟小腸的回曲部分。2.重複觀察法對同一事物或現象,再次或多次進行觀察的一種方法。自然界有很多的現象出現非常迅速,觀察者的觀察速度往往跟不上它,只好重複觀察才能掌握其實質。例1:觀察人造彩虹的實驗。
  • 只把《孫子兵法》看成兵書的人,在戰略上就輸了
    動圖來自soogif會思考的人,可以透過表象,直抵本質。這樣的人,往往是項目、會議當中的關鍵推手。工作之外,他們也是自己生活的主導者,不會被周圍人輕易牽著鼻子走。 很多人以為,能夠獨立思考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是天賦。
  • 2016高考作文熱點素材:透過現象看本質
    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霍金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萊昂納德•蒙羅蒂諾合寫的一篇文章。文章開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場景:一群金魚被養在圓形玻璃魚缸裡,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哪個更真實?魚有的眼光,魚有魚的看法,我們有我們的視角和價值觀,哪個更真實?
  • 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
    習主席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習主席這一重要論述,飽含著對中青年幹部的殷切期望,也為我們成事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
  • 閒論: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透過現象可以說明自然界最大的秘密就是平常,很多人看到一些平常現象不知道感悟聯想,而覺悟高的人會周密的追究現象的內在本質,所以這些懂得思考觀察的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可以獲得突破性成果。想當年,牛頓先生思考蘋果為何會往下落而不是往其它方向落地呢?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就像我沒有看《孫子兵法》根本不知道地還有九種,而且每一種我都不知道。現在就算知道了,也記不住。就像現在的大家一樣。大家現在知道有哪九種地嗎?能夠說出來嗎?不能吧?以前沒看《孫子兵法》的時候。我們從電視劇裡面就知道有間諜。但是不知道居然間諜也有五種。什麼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
  • 談談「透過現象看本質」
    今天光明日報刊登了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守望相助 命運與共》,其中有這麼一段: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前所未有
  • 普通人真的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麼?
    >普通人真的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夠做到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呢?很難。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歷,性格,,成長環境會養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分析事物的固定視角與思路。在價值體系,視角與思路固定的情況下去判斷事物,你的判斷就會依照你自身的喜好來發生偏移。
  • 做一個聰明的人,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他說啊,君子注重內涵就行了,有本事就行了,內心裡有東西就行了。何以文為?為什麼要做表面功夫呢?為什麼要在意表面形式呢?為什麼要用表面來美化呢?為什麼要儀式禮儀呢?子貢說,可惜啊,實在是遺憾,夫子您說的君子,當然是說錯了。說錯話了,四匹馬也拉不回來,所以不懂不要亂說啊。話這個東西說錯了,就收不回來了啊。
  • 如何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
    《教父》中的一句經典臺詞被奉為經典,「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在看待問題時,能夠抓住這個事件背後的「根本性」運作邏輯,你能夠理解它真正的前因後果,而不是被這個事件的表象、無關要素、感性偏見等影響了判斷。
  • 評論丨透過現象看本質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當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後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共產黨。在極其嚴峻的形勢面前,毛澤東從客觀存在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新網臺北12月31日電題:臺灣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記者韓勝寶  中評社曾發表評論: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這樣回答其實只是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因為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還不大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那麼如何才能破譯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密碼呢?
  • 一線心語 | 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升調查研究能力
    一線心語 | 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升調查研究能力 2020-11-1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透過現象看本質
    記得有一個案子:一人從高樓當場墜亡,刑警隊裡趕到,判定為自殺,另一位諮深偵探員卻未匆忙作評,他仔細勘察了墜亡者的家,看到亡者家門口的牆上貼滿了侮辱性的言語紙片,又聽一居民反映,墜亡者回家時正好看到很多居民圍觀這些紙片,感覺很多人在嘲笑,就一時想不開衝動跳樓了,聞此,偵探專員要求立碼把案件定性為謀殺
  • 透過現象看本質,你做得到嗎?
    A:1、開課之前,請讀友思考這兩個問題:怎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什麼叫做甘於膚淺,什麼叫做追求深刻?2、再來看個案例,一起做個簡要分析。豐田汽車公司某一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於是,豐田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與工人進行了以下的問答:一問:「為什麼機器停了?」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 《透過現象看本質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文/ 軍豪君
    ​我要上頭條#我也來蹭蹭熱度,重寫2018年高考題,回憶青春。二戰中飛機✈因為對細小零件疏於檢查,從而導致飛機✈失事事件,通過這,你有啥感想,請寫一篇文章。我努力回想了一下,腦海中隱隱約約記得這篇文章。所以就動筆開始寫啦。
  • 透過現象看本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認識
    我們身處在社會中,對於事物的認識,認識的深度,可能各自有差異,面對一個事物的認知了解,應該是通過現象和看本質,而不是只關注於其表面的認識,總結起來也可以說是追起溯源。這就是好比我們在學習中,對於知識的學習,難題的理解,有人只是理解大意,而有的人則會探其本質,尋找題目中的真材實料,掌握要點,可惜解題的技巧,從而遇到這一類題目,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衝破口,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了解《孫子兵法》,是我們理解中國謀略智慧和競爭戰略的捷徑。從血與火、生與死中總結出來的戰爭法則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能夠啟發和指導我們在商業領域的競爭和實踐。舉個例子,孫子用道、天、地、將、法五個維度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七個問題——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來構建取勝之道的模型,對於企業的成敗興衰,可說是極為全面而精準的概括。如何奉行長期主義?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下)
    從上述這些名人的觀點來看,我相信大家已經找到了人們熱衷於學習《孫子兵法》的答案了,也找到了我們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孫子兵法》的答案了。上述六個方面,基本上回答了《孫子兵法》是一部什麼樣的兵書的問題。關於孫子兵法成書時間和年代問題,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公元前515至公元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這個說法,司馬遷《史記》有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所以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是13篇。  二是認為《孫子兵法》有8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