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對衝研投
2月20-21日,美國農業展望論壇對2020年美玉米供求做出新的預期,數據明顯利空。
業界最關注的是播種面積,USDA發布的面積在9400萬英畝,接近平均預期(區間9200-9660萬英畝,均值在9360萬英畝)。這和去年12月進行的訪問調研以及經濟模型預計數據非常吻合。
該數據若成真,則2020年美玉米面積同比增幅4.79%,是第二大的歷史面積數據。
單產預計178.5蒲/英畝,這與行業預期一致,趨勢單產同比提高1-3蒲/英畝(報告前,行業預期均值176.5蒲/英畝,區間170.6-178.5蒲/英畝,也即預計數落在預計區間的上沿)。二月論壇的單產過去6年全部被USDA的5月供需月報採用。若該數據成真,則較19年單產增幅6.25%,是歷史最高數據。
面積歷史第二高、同比增幅4.79%,乘以單產歷史最高、同比增幅6.25%,則總產將在167.79億蒲,同比增幅22.55%,歷史最高。不過,實際上,還要考慮收穫率,過去5年收穫率的均值為91.56%,則實際收穫面積降至8607萬英畝。則總產大致應該在153.63億蒲;為歷史第一高總產。
2020年結轉庫存高達26.4億蒲,單從數據角度,這是自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執行以來的最高庫存數據,同比增幅高達39.53!
而且,這應該是建立在需求高估的基礎上的。出口需求21億蒲;飼用需求58億蒲。
飼用需求同比增幅4.98%。眾所周知,美國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需求增速往往相對穩定,增幅超過5%的年份屈指可數。出口需求同比增幅18.31%,大前提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和東南亞等高速區域遭受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折磨。截至2020年2月13日當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為795,228噸,前一周788,549噸。2019年2月14日當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為941,811噸。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累計為12,308,616噸,上一年度同期24,190,837噸。同比落後49.12%,減少1188萬噸。
或許USDA對於出口的迷之自信來自於中美貿易協議階段一的籤署。不過即便中國2020年720萬噸玉米配額全部來自於美國,也難以彌補1188萬噸的落後進度;本周,據說中國採購了兩船美國高粱,數船烏克蘭玉米(烏克蘭玉米至中國的FOB報價和美國一致,但運費具有顯著優勢;2月20日烏克蘭玉米運抵廣東港完稅價1750元/噸,比中國國產玉米有250元/噸的優勢)。何況,因理想天氣,巴西玉米產量預計正不斷被看高,美玉米出口遭遇強勁對手。
關於2月農業展望論壇高估需求,美國國內有研究。美國數據傳輸網絡分析師喬·卡爾林:1998/99年度到2019/20年度期間,美國農業部2月份展望論壇的美國玉米產量、總用量和期末庫存數據,以及和次年2月份供需數據的對比。對比結果顯示,就玉米來說,一年後發布的最終產量數據比農業展望論壇預測數據平均低1.1%左右,玉米用量數據比農業展望論壇的預測低了大約0.3%。差異最大的是期末庫存數據,2月份供需報告中的玉米期末庫存數據比前一年農業展望論壇的預測值高出6.2%,表明美國農業部對於玉米需求一直過於樂觀。通過計算這些差值的標準差(SD),可以看出期末庫存的波動最大,經常是因為天氣問題導致產量低於預期所致。美國農業部在農業展望報告裡通常假設天氣正常,一些宏觀經濟事件(如經濟衰退)也可能導致需求下滑,或者全球其他地區出現天氣問題,可能提振美國作物的海外銷售。
不管其準確性如何,美國農業部的2月份農業論壇展望報告在播種季節開始前為市場人士提供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需要記住的是,9個月後,也就是11月份供需報告裡發布的最終數據有可能和2月份的初步預測大相逕庭。
對眾多熟悉美國農產品市場的交易者來講,所謂的4年循環印象深刻:2004、2008、2012年,美玉米因炒作夏季乾旱,導致夏季價格暴漲。2012年之後,連續7年美玉米未現夏季乾旱炒作;而大宗農產品連年有利天氣的概率會越來越低!
因此,個人覺得,從現在直至3月31日面積報告,美玉米11月合約具有買入的價值和機會。對於季節性鮮明的美玉米來講,20年夏季的所謂4年循環的天氣炒作值得期待!(若美玉米夏季真出現猛烈的乾旱天氣炒作,則進口美玉米到港價格不僅不會帶來壓力,或會開啟國內價格上漲的天花板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