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監護」:我的養老我做主

2020-12-22 青島晚報電子報
「意定監護」:我的養老我做主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0.16 星期三

    「意定監護」作為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 《民法通則》的新增內容,兩年來受到許多老人關注。隨著「意定監護」協議案例越來越多地出現,這個新名詞正逐漸走入老人們的生活。
「意定監護」解後憂
    今年9月,青島西海岸新區辦理了首例意定監護協議公證。一位王女士到西海岸新區公證處服務大廳向公證人員諮詢:「如果將來我因意外或者疾病,造成意識不清醒,如何處理自己的相關事宜,又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針對她的疑問,公證人員表示,根據《民法總則》《公證法》等規定,可以申辦意定監護協議公證,以解後顧之憂。當日下午,王女士便與兒子張某來到公證處,詳細了解意定監護協議的法律概念、法律意義和法律後果。隨後,公證人員按照詢問、談話、起草文書等一系列程序,根據王女士與張某的意願,為其辦理了意定監護協議公證。
    「意定監護」誕生於2017年出臺的《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區別並高於法定監護人。意定監護也叫委託監護,特指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簡單來說,意定監護就是自己可以在意識清楚的時候,書面指定一個人,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等。
夫妻互為「監護人」
    從法律條文來看,「監護人」可以是夫妻、子女或其他親屬,也可以是當事人屬意的其他人。去年5月,山東濱州出具的首例意定監護公證,當事人是退休教師崔某與第二任妻子韓女士。
    原來,崔老師的第一任妻子前幾年去世。之後,老人與小7歲的第二任妻子韓女士結婚。在公證前的一段時間,老人生病,被下過病危通知,一直是韓女士和老人的外甥藺某在身邊照顧,老人與前妻生育的三個子女都不照顧老人,卻打老人財產的主意。老人與妻子商量後,在濱城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公證,兩人均把對方列為自己的第一順位監護人,並同時把藺某列為自己的第二順位監護人。
    儘管「意定監護」針對的是所有成年人,但從全國各地的案例來看,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的大部分都是65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或者喪偶的老人,也有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或者與子女關係破裂的老人。
聽說有監督鄰居翻臉
    「意定監護」雖然給人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途徑,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濟南市高新公證處在濟南率先推出意定監護協議公證,在辦理過程中,公證員就發現不少問題。
    曾有一位前來諮詢的老人,準備與自己樓下的鄰居辦理意定監護協議。老人告訴公證員,他已經離婚了,唯一的女兒也意外身亡。為了防止自己以後不清醒了住院沒人籤字,他想跟一個比較熟悉的鄰居籤訂意定監護協議。經公證員進一步了解情況,發現老人的這個鄰居在鄰裡間的風評並不好,沒有固定工作,平時遊手好閒,還有過小偷小摸的情況,就是比較會說話能討老人的歡心。公證員建議老人慎重考慮監護人的人選或者為監護人設置監督人。老人後來對公證員表示感謝,因為鄰居聽說要有監督人,馬上表示不願意管老人的事,讓老人發現鄰居的目的並不單純。
    公證人員提醒,辦理意定監護的過程中,監護人的選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有血緣關係或感情基礎的監護人最理想,同時對於監護人的品行一定要做好考察。另外,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設立監督人。
期待更嚴謹細緻的法規
    華東政法大學婚姻家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李霞是國內較早推動意定監護立法的專家。「失智、失能的老人是現階段最需要意定監護制度的人。政府要推動這項新的法律制度,因為這項法律制度是養老當中的手段之一,所以推動這項制度本身也就是間接推動中國養老事業。 」李霞說。
    《民法總則》將「意定監護」使用範圍擴大到了全體成年人,這為每一個人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也極大地解決了一些人養老面臨的難題。不過,雖然越來越多的老人正在從中獲益,但這項法律制度尚未完善,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期待更為細緻和嚴謹的法規規則出臺,推動成立更多正規的意定監護組織,有組織、有保障、有監督地為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們守護好餘生。 本報綜合

-----------------------------------------------------------------------

相關焦點

  • 「以案說法」我的養老我做主 意定監護來保障
    【以案說法】我的養老我做主 意定監護來保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尤婷婷案情簡介:永登縣城關鎮居民甲某年近八旬公證員首先將意定監護的法律概念、法律意義和法律後果告知甲乙雙方,甲明確表示願意在自己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指定乙作為其意定監護人,待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乙履行監護職責。公證員又向乙告知監護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乙明確表示願意負責母親將來的生活照管、醫療救治、財產管理、維權訴訟和死亡喪葬等事務。
  • 意定監護公證助力實現「餘生我做主」
    出院後,老人邀請遊先生一家住進自己家中,並與遊先生一起做了意定監護公證,指定遊先生為自己的監護人,同時公證在其過世後將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遊先生。  非親非故也能成為監護人?公眾關注新聞的同時也帶「熱」一個法律概念——意定監護。  什麼是意定監護?哪些人會去辦理意定監護公證?辦理了意定監護公證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近日,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展開調查。
  • 我的餘生我做主!意定監護了解一下
    我的餘生我做主!意定監護了解一下 2020-12-1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意定監護—將我的餘生託付給你
    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這就使「意定監護」這一概念被法律所明確,從其出現至今,該制度已解決不少社會現實問題。然而就來本中心上門諮詢的人來看,絕大多數人不了解意定監護制度,甚至根本就沒聽過,經工作人員解釋後,大多數人對意定監護表現出對人的自由和尊嚴的充分保障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特殊關愛表示接受和讚許。
  • 「意定監護」緣何成熱詞?它可以為養老兜底嗎?
    02探索中的新型養老行為意定監護,近幾年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養老行為,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2017年8月,國內首個意定監護生效案例在上海出現。2017年12月,司法部首次發布了「老年人意定監護協議公證」指導性案例,明確了公證機關辦理老年意定監護公證的要點,規範了老年意定監護公證申請的主體、公證審查的內容、公證的具體程序以及意定監護協議的主要內容、公證員的保密義務等事項,規範了意定監護公證案件的辦理。各地也相繼出現了意定監護的案例。
  • 讓「意定監護」成保護老人權益的屏障
    這就是「意定監護」。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孤寡老人、失獨家長、婚姻危機夫妻等人群對「意定監護」有迫切需要。(8月14日《新京報》)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已經出現了「意定監護」這一法律概念的雛形。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係密切、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
  • 意定監護:自主選擇監護人
    並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而老人的親屬對於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同時對於老人未來能否得到有效照顧表示擔憂。此案中公證處出具的意定監護公證成為焦點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什麼是意定監護意定監護《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
  • [視頻]上海公證員解析意定監護
    隨著2020年最新《民法典》的頒布,意定監護逐漸成為一個熱議的新詞。 圖源:微博熱搜 前幾日,上海一八旬老人將房產贈予水果攤主的事件也讓意定監護成為了輿論熱議的話題。
  • 這些情況不是「意定監護」,別混淆了!
    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意定監護」制度讓人們在「養老」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本期,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為大家梳理並解讀有關「意定監護」制度的相關要點。
  • 意定監護:一張託付生命的協議書
    有老人想做意定監護,但身邊找不到可信賴的人,和李辰陽聊一下午,問他,「你講得蠻好,你做我的監護人好吧?」  「那不行,我這又要公證又要做監護人,相當於一邊當裁判一邊當選手,不行的。」  李辰陽幫助老人回憶,身邊有沒有關係好的前同事?鄰居人怎麼樣?最近有沒有人來看過你?
  • 《民法典》: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民法總則》正式確立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後,社會新聞中偶爾提及,「意定監護」已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定監護」仍是一個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詞彙。今天我們將通過了解一些「是是」與「非非」以揭開《民法典》中意定監護的神秘面紗。
  • 「意定監護」需且行且完善
    2017年,老人帶著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同時決定將自己300萬房產都留給小遊。(11月22日《央視網》) 一則「老人贈房給水果攤主」的暖心故事,向社會傳遞出尊老敬老、「好人好報」的人間溫情,也讓人們對鮮見的「意定監護」法律概念產生興趣並引發關注。
  • 丈夫兒子過世 80歲婆婆通過「意定監護」選擇侄兒當監護人
    「我現在還能自理,但是以後老得走不動的時候咋辦呢?」廖婆婆的老伴和獨生兒子已經過世,兄弟姐妹們也都在外地,平時一個人生活久了也都習慣了,就是想到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廖婆婆難免有些擔心。近日,蜀都公證處家事法律中心的公證員,通過意定監護公證與社區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幫廖婆婆解決了這一後顧之憂。「意定監護?
  • 民法典學習筆記——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民法典· 意定監護《民法總則》正式確立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後,雖然社會新聞中偶爾提及的「意定監護」已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定監護」仍是一個令人感到陌生和新奇的詞彙。今天我們將通過了解一些「是是」與「非非」以揭開民法典中意定監護的神秘面紗。
  • 坊間微議|什麼是「意定監護」?阿姨爺叔這樣理解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但是對於一些老人來說,他們沒有子女或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沒有親屬可以為他們來養老,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將託付給誰呢?眼下,一個新的名詞正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那就是「意定監護」。對於「意定監護」,申城市民的了解有多少?看看新聞Knews記者去街頭做了個調查。
  • 江西兩名老人試水「意定監護公證」給出不同的答案
    「辦理老人意定監護,不僅要考慮是否是他的真實意願,而且也要將被委託人是否有能力擔責的情況詳細考慮。」沈楚鋒說,被委託人的配偶及子女如果對意定監護持反對意見,必然影響今後其監護責任的正常履行。因此,退休老教師關於辦理意定監護、將好友作為自己監護人的意願被迫擱置。
  • 七問七答,講明白「意定監護」的那些事兒→
    」很火  有人說  意定監護為解決養老難、監護難  提供了出路  也有人說  意定監護是一場人性的冒險  造成了至親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意定監護究竟是什麼?  選擇意定監護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七問七答  讓你快速掌握意定監護  Q1  意定監護是什麼?  意定監護,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協議的方式為自己指定監護人。
  • 《民法典》擴大「意定監護」適用範圍,滬探索監管類社會組織
    近年來,老人的「意定監護」制度廣受關注。2017年的民法總則和此次《民法典》總則編都進一步擴大了適用範圍,將「意定監護」制度適用於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上海將如何貫徹落實?在2020年12月1日舉行的「本市民政部門貫徹落實《民法典》相關情況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陳躍斌介紹說,上海正在調研基礎上,積極探索登記監護類社會組織,目前已登記一家專門從事監護服務的社會組織。 何為「意定監護」?
  • 意定監護:替自己找個監護人
    這就是「意定監護」。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孤寡老人、失獨家長、婚姻危機夫妻等人群對「意定監護」有迫切需要。近日,「意定監護」這一監護關係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意定監護」並非新事物。自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實施以來,各地已陸續出現不少意定監護案例。
  • 「意定監護」是什麼?性少數群體看到了幸福
    2019 年 7 月 19 日,江蘇南京市公證處發表文章《意定監護公證,搭建 LGBT 群體(性少數群體)愛的橋梁》,這是自《民法總則》頒布以來,國內同性伴侶辦理意定監護曝光度最高的一次。隨即,上海普陀區公證處也對外表示最近兩年辦理了若干例同性意定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