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讓人復明,港科大的人造眼有啥不一樣?

2020-12-08 虎嗅APP

出品丨虎嗅科技組

作者丨石三香

題圖丨《終結者3》劇照

「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時,我像被噩夢嚇到一樣,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

海倫·凱勒寫下的這段話是多少後天失明者久久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見多少東西啊!」這又是多少盲者的期盼。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團隊在Nature上發布的一款3D人工眼球給盲人帶來了新的福音。該團隊打造了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而來的電化學眼睛(EC-EYE),直徑約為2cm,與人眼大小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

EC-EYE外觀示意圖

「除了在結構上與人眼相似外,這款半球形的人造眼球視網膜的納米線陣列密度比人類視網膜的光感受器密度高得多,因此有可能實現更高的圖像解析度。」團隊在論文中介紹。

不僅如此,實驗結果顯示,EC-EYE具有比人眼更強的感光度和靈敏度。經過進一步提升設計,它甚至可以消除人的視野盲點。

「看諸如《星際迷航》、《機器人》等科幻電影時,我曾想過要製作出一種『超人眼』,用於人形機器人和有視覺障礙的人。那時候,我的學生們認為這是教授的又一個瘋狂主意。」如今,範志勇顯然離自己的夢更近了一步。

「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那麼該技術有可能在5年內落地應用。」

「超級眼」團隊,右三為範志勇

每年,全球有700萬人失明

對於人類來說,80%的環境信息要通過眼睛獲取,足見雙眼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視覺障礙如今仍然是全球範圍內沒有完全解決的難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發布的《世界視力報告》指出,全球至少有22億人正在承受視力受損或失明的痛苦,盲人數量每年增加700萬。其中至少10億人本可以預防或通過必要的醫療或護理服務來解決近視、遠視、青光眼、白內障等問題。

WHO設在日內瓦的防盲及防聾規劃主任Thylefors強調,每年在中國約有45萬人失明,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分鐘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盲人。

即便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療手段正在出現,如矯正近視的飛秒手術。但視網膜色素變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等永久性的功能損傷,還是會逐漸剝奪患者眼前的世界,直到漆黑一片,最好的眼科醫生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也無能為力。

好在,科學家們一直在堅持研發仿生眼,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所謂仿生眼,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視網膜假體,通過一系列光電信號轉化,將信號傳遞給視神經,並傳導入大腦。隨後,這些信號會被解析為圖像,仿生眼就能成功「看」到了。

在EC-EYE之前,一家名為Second Sight的美國醫療產品公司已經推出了仿生眼設備Argus II,並於2013年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銷售。

仿生眼早就有了,但一戴就得戴一套

從外觀上看,Argus II是一副帶有微型攝像頭的眼鏡。攝像頭拍到的畫面會傳送到處理器上進行解析,轉換為大腦可以理解的信號,該信號經無線傳輸給植入眼球內部的人工視網膜,後者將其送往大腦。

雖然Argus II還有很大的缺憾,比如使用不便,以及使用者只能模模糊糊看到黑白的輪廓和光影,就像給世界打了一層厚厚的馬賽克,再比如高達15萬美元的售價,但這仍讓後天失明的人感覺十分滿足。

2015年是68歲的美國老人艾倫·澤拉德失明的第十個年頭。患上嚴重視網膜色素變性的他,在10年前與妻子結婚時,甚至沒來得及看上一眼自己的新婚妻子。在被植入Argus II的人工視網膜並戴上了整套設備後,艾倫首次看到了妻子的容顏。

佩戴了Argus II的艾倫

「親愛的,你真美。」驚呼後,艾倫痛哭失聲。

距離Argus II上市已經過去了七年,雖然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打造一款能夠直連大腦的眼球性人造眼,但苦於主流的商用電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圖像傳感器均為平面結構,將之組裝為視網膜那樣的半球形極為困難。

而只有半球形的視網膜才能因為透鏡原理,實現正常聚焦的成像。

港科大突破人造視網膜

範志勇團隊的3D人工眼球之所以引人關注,正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將人工視網膜製造成半球形狀,從而在外觀上完全仿造人眼的設計。如果能夠臨床應用,將能讓失明者更容易、也更清晰地重新見到這個世界。

具體從構造上來看,團隊通過在半球形氧化鋁膜上排布高密度鈣鈦礦納米線(nanowires)陣列來模擬人類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其背面連接的液態金屬線用來模擬人類視網膜後的神經纖維,以此實現了人造半球形視網膜的設計。

而後,團隊將人造視網膜裝入由矽聚合物做成的眼窩中,前半側則是由鋁和鎢膜支撐的半球形殼體,內部充滿離子液,與人眼玻璃體的存在相似。

具體結構

除外觀外,直接排布在半球形膜層上的納米傳感器密度更高,可達4.6×10^8/平方釐米,是正常人眼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密度的40餘倍,理論上完成更高解析度的成像。

不僅如此,實驗得到的數據與人眼對比的結果也給人們帶來極大驚喜。一方面,EC-EYE對光的敏感度與人眼相當;另一方面,人工視網膜對光的敏感度更高。納米線陣列受到光信號刺激後,會在19.2毫秒內響應並生成電流,是人眼反應時間的一半。

EC-EYE的圖像傳感演示

不過,EC-EYE雖有突破,卻還存在很大的限制。比如生產工藝上,液態金屬導線如何進一步減小直逕到與其連接的納米線相匹配,而這種微小零件帶來的量產的麻煩也很難解決,製造成本將極為高昂。

再者,一個常識是,電化學元件性能會漸漸變弱。團隊在論文中也指出,在離子液濃度較高的情況下,液體中光透射的性能會下降。因此,人工視網膜能工作多久也尚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目前EC-EYE只能做到讓計算機識別電信號,至於如何讓感光設備安全地與大腦交互生成影像,即真正完成「看見」的動作,是範志勇團隊面臨的下一項重大挑戰。

話說回來,即便這款人造眼球最終沒能幫人重見光明,但科幻照進現實本身就令人興奮,不是嗎?

相關焦點

  • 1200人!港科大(廣州)全球招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羅瑞嫻圖/廣州南沙發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港科大(廣州)預計2022年開學
    記者從會上獲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年7月新校園已完成平整,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5年內還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
  • 港科大(廣州)將於2022年招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新一年( 2021至 2022學年)的招生程序正在進行中。
  • 港科大——20年締造的亞洲奇蹟
    但當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2014年「全球頂尖年輕大學排行榜」出爐後,看著那些在50年內就躋身世界名校的明日「哈佛」與「麻省理工」們,人們開始感嘆:想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學,與其絞盡腦汁升級改造已經存在的學校,還不如看齊世界名校新建一所一流大學那樣來得容易!
  • 港科大(廣州)擬於 2022年9月開學
    南方日報訊 (記者/柳時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教師。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下稱「港科大」)舉行媒體簡報會,介紹港科大(廣州)最新進展。自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以來,港科大(廣州)在各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
  • 港科大(廣州)首次公布辦學細節,5年全球招聘400名教師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新一年(2021至 2022學年) 的招生程序正在進行中。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羅瑞嫻)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港科大(廣州)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港科大(廣州)2022年正式招生!最終招生規模10000人
    一同發布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披露,港科大(廣州)計劃自2022年開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終達到10000名在校生規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
  • 港科大(廣州)計劃先行招收研究生,2022年9月開學
    公告顯示,港科大(廣州)計劃2022年9月正式招生,研究生及本科生年度學費分別為10萬元人民幣及15萬元人民幣。要注意的是,港科大(廣州)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接著再開展本科生教育。
  • 港科大(廣州)計劃2022年開學,本科生一年學費15萬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築)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根據公告文件,港科大(廣州)計劃自 2022 年開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終達到10000名在校生規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其中,研究生及本科生年度學費分別為10萬元人民幣及15萬元人民幣。
  • 港科大(廣州)校園視頻首次公布,擬2022年9月正式開學!
    (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在香港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
  • 港科大內地學生「大逃難」的來龍去脈
    難以想像,2019年,光天化日之下,在堂堂一所高等學府裡居然還會發生這種事;更難以想像,居然有這麼一天,我們的學生需要在自己國家的領土內「逃難」……11月6日下午5時,港科大校長公開論壇舉辦,許多內地學生也前來參加。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本科生一年學費15萬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築)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根據公告文件,港科大(廣州)計劃自 2022 年開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終達到10000名在校生規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其中,研究生及本科生年度學費分別為10萬元人民幣及15萬元人民幣。
  • 港科大(廣州)計劃2022年9月開學,先行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築)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根據公告文件,港科大(廣州)計劃自2022年開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終達到1萬名在校生規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
  • 港科大20年躋身世界一流 "香港奇蹟"如何打造?
    在諸多權威的大學排名中,港 科大屢次名列亞洲前茅甚至第一。20年,憑什麼成就世界一流?數學家出身的校長陳繁昌列了一個簡單的方程式:定位+人才+制度+資源=成功。  這所奇蹟般崛起的研究型大學,其實從創立到發展,每一步行走都嚴格遵循著最初的立校理念。可以說,港科大按部就班地走向一流大學。
  • 港科大2020年本科招生啟動,預計面向內地招190人
    新京報訊(記者 方怡君)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2020年度內地本科招生今日(10月2日)正式啟動。記者從港科大獲悉,港科大本年度計劃招收約190名本科生,不設省市及文理科名額上限。跟往年一樣,學校獨立招生,不參加統招,以擇優的方式錄取。有意入讀的應屆高考生須在2020年6月11日前完成網上入學申請。高考成績公布後,港科大將根據申請情況,並參考各省市的本科控制線的面試分數要求,在六月底將邀請達到面試分數要求的同學參加面試。大學設有多種入學獎學金,並沒有名額限制,學校將根據同學的高考成績及面試表現發放不同類型的獎學金。
  • 首席副校長推薦評職稱 港科大"奇蹟"是這樣煉成
    在評核過程中,學院聘選委員會及院長將參考同系教員的報告、系主任的推薦及不少於5位在同一研究領域具知名度的校外學者的評議,經過討論後推薦給首席副校長及校長決定。張明傑教授1995年到港科大,5年後獲得終身教職,但他到現在依然不知道當年學院請哪些教授給他寫過評審信。「我根本不可能知道, 否則整個評價過程就不公正與嚴謹。」「如果申請人在你的學院,你會升他做副教授嗎?」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首六年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首六年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02-29 港科大(廣州)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
  • 港科大(廣州)計劃2022年招生!本科生每年學費15萬,研究生每年學費10萬!
    根據公告文件,港科大(廣州)計劃自 2022 年開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終達到10000名在校生規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其中,研究生及本科生年度學費分別為10萬元人民幣及15萬元人民幣。
  • 港科大廣州校區2022年開學 招4000研究生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左二)、倪明選教授(右二)、葉玉如教授(左一)等展示科大廣州校園設計圖片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新校園,工程項目上月獲批展開,校方昨日向傳媒介紹最新進展透露,新校園開學時間定於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