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34;顧名思義是&34;,它不僅是在給孩子和成人講故事,更是引導孩子和成人共同學習知識,幫助孩子通過色彩更直觀的形式來閱讀圖書的魅力,繪本也是當今裡最盛行的家庭教育輔助材料之一,是家長和孩子閱讀的最好選擇。
今天想各位家長推薦一本好書——《當孩子遇見書》,這一本書雖然書名是以孩子作為對象的,但我認為更適合家長們來閱讀。這本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不僅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童書作家,更是有著17年幼教經驗的保育員,他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逐漸的總結出如何為孩子挑選適合的繪本,如何給孩子講解繪本的主要內容,更是對家庭教育提供了自己的寶貴意見!
這位偉大的日本國民童書作家在書中,也彰顯了她從事寫書的三個理念:&34;、&34;、&34;,他認為孩子在書中可以自由的翱翔,獲取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識,當然,她在這本書中更多的是在教導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閱讀繪本,因為孩子閱讀繪本的方式,包括他們對內容的理解,都是和成人不一樣的,孩子的世界很精彩,需要家長一一的去探索和發現。
1、正確認識繪本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現在仍有一些家長認為繪本的價格比一本普通的兒童故事書要貴很多,而且書中的文字少,圖畫多,因此性價比不高。其實這是很多家長對繪本教育作用的一種誤解,家長們喜歡讓孩子們讀書,往往是帶有一些功利目的的,家長們更希望孩子通過閱讀這本書,學習到更多的文字,收藏書中不同的好詞、好句,所以家長喜歡用書中文字的精彩程度、文字數量來決定這本書的質量。
但是,曾有數據表明,在故事書和繪本當中孩子往往更喜歡選擇繪本來閱讀,尤其是立體繪本,這是因為繪本裡面圖畫佔比多,文字佔比少,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對文字的認識有限,孩子在看不懂文字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繪本的圖片來讀懂整個故事的邏輯內容,表達的含義。並且孩子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容易將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就能夠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是成人們無法體會到的孩子專有的讀書方式,而也正是繪本這種閱讀工具激發了孩子們新的閱讀天賦。
在《當孩子遇見書》當中的第一章內容便是&34;,作者是想開門見山,直接了當的告訴家長們繪本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是這一本書最想表達的中心意思。作者在書中更是提及&34;這說明,家長對繪本的錯誤認識可能會導致孩子寶貴想像力的流失……
2、&34;才能發揮書本最大的魅力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的陪伴,而閱讀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更能發揮出書本當中最大的魅力。
有些孩子他們原本就對書沒有興趣,即使是圖畫豐富,色彩繽紛的繪本書籍也可能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力,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身邊輕聲地哼讀,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本書的特色,以及有趣的圖畫,對吸引孩子閱讀和培養她閱讀的良好習慣,有一定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說親子共讀才能發揮出書本最大的魅力。在閱讀繪本當中,孩子和父母沒有固定的閱讀模式,可以是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閱讀不同的繪本或者其他書籍,也可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繪本。
在書中,作者提到&34;,不同的人看待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些時候成人看完一本繪本或許根本看不懂這本繪本的中心思想,而孩子往往能夠直擊作者的心靈,一眼看穿作者設計這本繪本的意圖,孩子描繪的語言可能並不複雜,但是卻是一針見血,這就是繪本的魅力。
&34;家長在孩子共讀的時候,不僅僅是孩子在學習,家長其實也是在更新自己的兒童觀和了解自己孩子的過程。
1、繪本的選擇要根據個體差異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擇適合的繪本,因為很多的繪本,他們在適讀年齡的信息方面都是比較籠統的概括為3到6歲或者3到9歲,但其實繪本也是需要有年齡分段,像《猜猜我有多愛你》就會更加的適合3歲到4歲的孩子閱讀。
這本繪本更多的是用實物去衡量抽象的&34;有多少,亦是在告訴孩子們,父母對自己的愛其實有很多很多,多到沒有辦法數清,這對於剛剛開始用具體形象事物去看待世界的孩子來說,更容易的去理解這本繪本的內容;而對於5到6歲的孩子,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可能對這一部分的內容已經掌握,不太感興趣了,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繪本故事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以及平時的閱讀習慣等等來選擇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繪本,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進入繪本的世界。
2、和孩子共讀的方式可以隨意一些
&39;好的繪本&34;這是《當孩子遇見書》中的原話,也是在告訴家長們,在和孩子閱讀書籍的時候不用固定時間,閱讀不像在完成任務,更多的應該是隨意和隨心的。
當孩子們非常喜歡一本繪本的時候就會反覆的要求家長朗讀,這也正是給予了家長反覆享受和讀懂繪本的機會。
3、繪本不完全等同於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提到&34; 這也是在暗示家長們不要將繪本當做教科書,讓孩子一定要學習到書中的某些道理。
繪本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氛圍,包括讓孩子了解到書籍的魅力,這是孩子閱讀基礎的培養,而不是學校應用式的課本教材。
家長在和孩子讀書的時間裡,不一定都要選讀繪本,也可以選讀故事書或者詩歌等等,但是這一些材料都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認字、學會背誦,而是為了讓他們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培養他們長時間的專注力能力,從長遠來說,這也是為了他們日後學習做一個良好的鋪墊,只是他們的教育意義用在了不同的方面而已。
1、大致閱覽一遍所有章節的主要內容
這本書共分為六章和兩篇後記,家長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先概讀每一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與繪本結緣的原因以及繪本對孩子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大致的瀏覽可以讓家長在心中對這本書有一個感想,也是讓家長真正的接受繪本對孩子有重要性的開始。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和孩子閱讀的方式來找到與作者共鳴的地方,然後再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再仔細的閱讀。
2、邊看邊總結書中和孩子共讀繪本的方法
書中的第一章講述的是&34;,第二章便是&34;,其實每一章節都有著不同的育兒觀念和教授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共讀的方法,家長在閱讀的時候就可以邊看邊摘抄下來,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育兒方法作為自己教育孩子方式方法的一種補充材料。該書籍的作者畢竟有七年的保育員工作經歷,他在和幼兒長時間的相處下,能夠很好的了解幼兒的想法,走進孩子的世界,作者給出家長們的意見是有一定借鑑意義的,值得收藏。
3、嘗試書中與孩子共讀的方法
閱讀這本書籍,最重要的就是將作者提到的與孩子共同的方法運用到實踐當中。就像在&34;這一章節中,作者用&34;描述幼兒對於溝通的渴望,也就是說,家長再給孩子朗讀故事書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是在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他更多的是想將自己聽到的內容和家長們分,又或者是用自己的話去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家長反而可以作為一行傾聽者來傾聽孩子對本繪本的理解。
我是奶瓶媽咪,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