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有故事的小籠包超火爆 有人特意打包百籠

2020-12-20 騰訊大浙網

這個國慶長假,如果有朋友來寧波,我一定帶他去吃包子。包子當然不稀奇,全國各地都有。但寧波這家店的包子,可是一「包」難求,吃客們動輒排隊等上半個來小時,是常有的事。

為什麼呢?因為它無添加,純手工,現包現蒸現賣。54歲的老闆江平山說,這包子不但有小麥的原香和肉餡的鮮香,常吃還養胃,這門技術,是他爺爺傳下來的,已經有105年了。

它有多火有人驅車幾十公裡來

吃完還打包近百籠

我說的這家包子店是「廣南包子」,在寧波有兩家,分別在奉化和鄞州兩地,都是不起眼的小店,但真正的吃貨都懂得它的好。

位於鄞州區貿城西路29號的廣南包子店,是今年7月初剛開業的,六七十平方米的店面,透明廚房佔去了一半,包子、餛飩及各類湯的製作過程,清清楚楚。剩餘的空間,擺了七八張桌子。

每到飯點,包子店門口總會圍著二三十人,眼巴巴地望著裡面的吃客,心裡數著還有幾桌能輪到自己。

江平山的女兒說,雖然廣南包子在奉化口碑不錯,但進城開店前,還是擔心生意冷清,沒想到,開業就火了。

廣南包子的老店在奉化方新碶路,有不少鐵粉,新店剛開就紅,也仗著粉絲們的捧場和宣傳。

「其實這店能開到鄞州,也是聽了寧波市區一位老顧客的建議,他又幫忙找店面,又幫忙做宣傳,他說,沒想到新店開起來,自己吃包子不用跋涉了,卻要苦等。」

像這樣的老顧客,廣南包子鋪有不少,橫溪有位「吃貨」,隔三差五就驅車去奉化吃,有時去前先打電話定製,吃完還要再打包帶走百十來籠,親友們分著吃。

如此「吸粉」的小籠包究竟有多美味?我去體驗了一把。

廣南包子分為小籠包和大包子,小籠包一籠7個,純豬肉餡;大包子一籠4個,有豬肉和牛肉兩種。

我點的是小籠包,白皙的表皮上,均勻地分布著八九個褶;包身或包底,湯汁不規則地滲出油黃色斑痕。輕輕一咬,鮮香多汁,被浸潤過的麵皮口感松滑,還帶著麵粉特有的香甜,顧不上吹涼,連忙把剩餘部分一口塞進嘴裡。

一籠包子發麵、選材、上火蒸都有嚴格的講究

肉餡、湯汁和麵皮能如此恰到好處地融合,是一門很有講究的技術。

江平山說,最關鍵的,還是面。廣南包子店的麵皮,發酵時不加乾酵母、泡打粉等添加劑,而是靠一塊老面,加上兩個多小時的揉、和,這樣才勁道又不鎖湯汁。

每天使用的老面,是前一天發酵後留下來的。

「和面也需要經驗,最好的麵粉發酵是自然溫度發酵,但南方麥和北方麥不同,冬天和夏天不同,這就在水溫、時間上有嚴格的把控要求。」江平山說,這種發酵方式做出的麵食,不會破壞小麥的精華,能留住原味,還易消化。

肉餡的製作最重要的是選材,比如豬肉,要選擇鮮嫩的「三條」肉,肥瘦搭配有固定比例,另外,肉要新鮮味正。

江平山的女兒說,新店開業前一天,她在鍾公廟菜場買了幾十斤豬肉,回店調好餡蒸出包子,父親一嘗就變了臉色,雖然這肉選的位置沒錯,但和在奉化買的味道不一樣,肉味不濃。

他們放棄了這批肉,讓奉化的老供應商加急送來幾十斤,並決定一直用奉化肉,合作很多年了,放心。

蒸包子也是門技術活,江平山的女兒親自上陣,小籠包蒸5分鐘,大包8—10分鐘,火候也要恰到好處,大了容易爆裂,小了包子粘牙。

吃包子,少不了它的「黃金搭檔」——湯。廣南包子店的湯很受歡迎,有黃豆排骨湯、牛肉湯、冬筍鹹菜湯等,都是小火煲出來的,每天一鍋,來得晚就沒得吃。

這門手藝傳了四代不停地改良

江平山能把包子做得爐火純青,和他的「包子世家」有關。

江平山的爺爺和父親,都是13歲開始學面點,最終成為一代面點好手。他說,爺爺13歲時到江口橋頭的點心店學藝,三年後出師,謝絕了店家的僱傭邀請,回鄉和兄弟開了鋪子。

「爺爺的手藝人人稱讚,村民說得出的面點,他都能做得地道,大餅、油條、麻球、包子、紅糖饅頭、油包、筍餃……沒有能難住他的。」

「父親從13歲起和爺爺學藝,得到爺爺真傳,20多歲時,到合作飲食店工作,手藝也是為人稱道。」

江平山是高中畢業後跟著父親學面點的,22歲起單獨做小籠包生意,中間,還做過其他生意,但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歸了小籠包。

2003年,做生意失敗的他在奉化廣南商城邊上的一家小籠包夜宵攤做雜工,幾個月後,老闆把攤位轉給了他。這次他沉下心來,決心把小籠包做好,他不停地研究肉餡配料、麵皮的和法,經過一次次改良,越來越多的顧客被「圈粉」。

當時商城邊上共有4家包子攤,最後只剩下他自己。後來,他開起了店鋪,選址在方新碶街。

「想讓更多人吃到傳統的小籠包,女兒女婿張羅著在城裡開了新店,新店營業時間為白天,現在兩家店生意都不錯,新店最忙的一天賣到七百多籠。」

江平山說,做包子不僅養活了他一家,也教會了他做人的道理:多小的事,也要有「工匠精神」,做人和做包子一樣,認準的東西,就要卯足勁,靜下心,用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並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自製小籠包,皮薄餡大,一人一籠超過癮
    小籠包小籠包,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味道。小時候第一次嘗小籠包,只有一個感覺——真的好香,也就從那時起,我就深深的喜歡上了它。沒想到老公也超級喜歡吃小籠包,兒子也真是隨了我倆了,也喜歡吃小籠包。既然我們都這麼愛吃,那就自己做嘍!
  • 史上「最土豪」的小籠包,1籠上百元,有8種口味,排隊2小時等位
    史上「最土豪」的小籠包,1籠上百元,有8種口味,排隊2小時等位!小籠包還有一種更講究的升華版,叫做蟹粉小籠包。每一次再到中秋節前後的時候,又到了一年螃蟹肥美的季節。在名著《紅樓夢》裡邊,史湘雲張羅的螃蟹宴,讓那些吃慣了春秋百味的賈府貴婦們吃的也是津津有味,仙粉的魅力可見一斑。那麼把杆箱還你的切粉,再加到小籠包裡邊的肉餡兒,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匯合,不知道哪位大廚能夠想到這麼絕妙的搭配。
  • 繼老乾媽之後,中國又一小籠包火遍美國,40元一籠美國人排隊哄搶
    繼老乾媽之後,中國又一小籠包火遍美國,40元一籠不少美國人排隊哄搶,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地方的美食都帶有當地濃濃的特色口味,而這種口味卻是其他地方的人所不能接受的。而如今,繼老乾媽之後,中國的小籠包也走出了國門。老乾媽是一個走出過門成功的典型例子,而現如今小籠包到了國外也非常成功。中國這麼普通的包子,到了國外之後生意異常火爆,即使一籠40元人民幣,他們也願意排著長長的隊去吃。
  • 這些老字號生意火爆 有燒烤店忙得被迫暫停接單
    不遠處的五芳齋,不時有顧客到窗口購買打包好的食物。蘭陵路口的圍擋尚未撤去,但裡面的嚴師傅重油燒賣開著門,老闆說疫情期間他沒休息,一直提供團購和外賣服務。黃石路的老地方牛肉麵館,不時有戴口罩的顧客拎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離開。
  • 祖孫三代賣灌湯包,20元一籠超實惠,開店17年,顧客都拖家帶口來
    他家名叫王家灌湯小籠包,就在黃河路上,在那裡已經有著17年的歷史了,附近小區的人大部分都知道,而對於他家小籠包,更是無一不稱讚的。遠看這家店,好大的清真門頭,尤其是那句「摸著良心做包子」的口號,令人莫名就有一種好感,店裡挺寬敞的,不過環境確實是一般,這一點咱有一說一,且或許是開店時間長的緣故,雖然整潔,但還是能開出不少老痕跡的。他家的生意非常火爆,尤其是到了夜裡,有時候還會在店外支起桌椅板凳,讓顧客坐在外邊吃。
  • 小吃街中「最坑人的小吃」,有人小籠包一籠賣60元,你被坑過嗎?
    一、新疆切糕真實經歷,有兩回,第一回是買切糕,應該是2001年,問怎麼賣的,新疆人當時說五塊錢一兩,但是他普通話不標準,反正我只聽到五塊錢,我以為是一斤。三、上海小籠包上海城隍廟也算是小吃街中排的上號的,只要是到上海旅遊的遊客,除了去東方明珠之外,還會去城隍廟。
  • 「杭州小籠包」原來是「嵊州小籠包」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王忻)薄透鬆軟的外皮、香濃多汁的餡料,每天早晨,一屜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就能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作為中國一種常見的早餐,小籠包溫暖了幾億中國人的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遍布全國街頭巷尾的「杭州小籠包」並非源自於杭州,它的真正發源地是嵊州。
  • 「最奇葩」小籠包,一籠8個8種餡,想吃先排隊倆小時,吃貨:真值
    ,口感鮮美,所以現在成為了國民級的一種網紅傳統美食,大家一提起小籠包都會開始流口水,非常的喜愛,不過傳統的小籠包可能大家吃的比較多,裡邊是採用了豬肉為原材料加入了豬皮凍受熱之後就會化成湯水,咬開之后里邊的汁水立馬就爆出來,在整個舌尖上瀰漫吃起來別提有多享受了。
  • 為什麼全國各地有那麼多「杭州小籠包」?杭州人表示我真不知道啊
    問:杭州小籠包和湯包有什麼區別?小籠包源於湯包,地道的小籠包也有湯。但小籠包更小,男士可以做到一口一個(不夠文雅)。湯包更大,同樣大小的籠,一籠只有2-4個,湯汁更多。誇張的還配吸管給你吸湯。還有的湯包為了留住湯汁,是收口朝下的。問:外地賣的杭州小籠包,和杭州的一樣嗎?
  • 杭州這家【小籠包】很好吃,一籠6塊8隻,一早上就賣幾百隻。
    在杭州,慶春路大學路口燕子弄上有這麼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吃店」很火爆,他們家的「小籠包」特別的好吃,一個個晶瑩剔透,皮薄肉嫩,價格也挺實惠。帆哥這天特地去這家店打卡,一到門口,只見裡面全是人擠得滿滿的,老闆娘和一位幫工小妹忙得不可開交。
  • 杭州小籠包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說起杭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杭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然少不了多很多美食、美景。今天要說的就是杭州小籠包。這個杭州小籠包其實出生地並不是在杭州,是離杭州很近的一個名叫嵊州的地方。由於離杭州很近,而嵊州並不出名,所以時間久了,經過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就成了杭州小籠包。在上海、浙江杭州、江西、江蘇南京常州無錫等地,最為普遍。小籠包正如其名字個頭小巧,在小的籠屜中誕生。材料主要有: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麵粉(九兩)、開水、椰菜(數片)。調味料:鹽、料酒、生抽、生粉、蔥末、薑末、清水、麻油、胡椒粉等。
  • 小籠包家庭最簡單做法,一看就會
    小籠包,別稱小籠饅頭,在蘇南、上海、浙江一帶習慣叫做小籠饅頭,四川叫做小籠包子,一個蒸籠裡有10個包子,10個包子為一籠,它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展和演變而成。小籠包是常州、無錫、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嘉興、蕪湖、徽州、嵊州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G20杭州峰會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之一。
  • 中國第一小籠包,一籠要45元,同樣也是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
    小籠包我們大家都吃過,最為著名的就是南京灌湯小籠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小籠包可不一般,一籠的價格要45元,被稱為天下第一包,這就是來自臺灣的鼎泰豐小籠包,有去臺灣旅遊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家店,並且有很多明星來光顧這家店,不光這些,作為臺灣知名品牌的鼎泰豐在1972年開始起步就在東南亞打響知名度
  • 史上最全小籠包攻略,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都在這裡
    小籠包是上海經典的小吃,北方、南方稱小籠包,在上海,卻稱其為小籠饅頭,簡稱小籠。有朋友要來上海,問我有什麼美食推薦。我想了想,來上海怎麼能不吃小籠包呢。她又問我哪家小籠包好吃。一屜有12個,但是個不大,胃口大一點的可能會吃不飽,保險起見,可以點兩份hhhh萊萊小籠蟹粉小籠是他們家的招牌,肉眼可見的蟹粉和金黃色的湯汁,看起來就很有食慾。沒有海鮮自帶的腥氣,處理的很好,而且吃起來也不會覺得膩。一拎,一蘸,一吹,一咬,一吸,滿嘴蟹粉飄香。可以兩個人吃一籠,再點一些其他的。
  • 杭州小籠包,其實不源於杭州!真正發源地原來是這個地方?
    薄透鬆軟的外皮、香濃多汁的餡料,每天早晨,一屜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就能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作為中國的一種常見的早餐,杭州小籠包溫暖了幾億中國人的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遍布全國街頭巷尾的「杭州小籠包」並非源自於杭州,它的真正發源地是浙江紹興嵊州。
  • 想吃小籠包不用出去買,教你方法在家做,蓬鬆渲軟特別好吃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家附近的早餐店杭州小籠包沒有營業,這個店的小籠包美食的招牌,每天早上人來人往的上班族,不是打包一籠小籠包,就是坐在店裡吃,配上一碗稀飯,來上一碟蘿蔔鹹菜,一口一個吃得熱火朝天。好多人說,比起北方結實的大饅頭,小籠包就像江南水鄉的美女,小巧又細膩,白皙有風盈,薄薄的麵皮包裹著若隱若現的肉餡,咬一口,多汁有鮮美,就像水鄉的風景一樣迷人。今年沒有辦法杭州小籠包沒有開門,那就自己做家裡人都特別愛吃,於是我就自己動手包小籠包了。
  • 大叔在小鎮上開包子鋪,每天用掉6袋面,客人:去晚一籠都吃不到
    導讀:大叔在小鎮上開包子鋪,每天用掉6袋面,客人:去晚一籠都吃不到老家的小鎮上有個包子鋪,裡面不賣大包子,只賣小籠包,小時候是兩塊錢一籠,如今食材變貴了,價格也沒有上漲的太多,五塊錢一籠。這家包子鋪的小籠包味道很好,皮很薄,裡面的餡料雖然簡單,但是一吃就愛上了。很多老客人都是:去遲一籠都吃不到,所以老顧客都是掐著時間去買。老闆雖然六十多歲了每天還在店裡招呼招呼客人。老闆很健談,也很熱情,大叔說每天賣包子能用掉6袋面,可見生意有多火爆了。或許做了幾十年的生意最熟悉的就是客人了,一天不見客人,心裡都感覺空空的。
  • 樂忻皇朝:源自新加坡的小籠包傳奇
    籠包、綠?的糟溜絲??籠包、淺褐?的鵝肝?籠包、??的?松露?籠包、黃?的芝士?籠包、橙?的蟹粉?籠包、灰?的蒜??籠包和紅?的川味?籠包,一籠八色八味小籠包,讓源自新加坡的小籠包傳奇品牌樂忻皇朝風靡全球。  樂忻皇朝自2004年正式進駐中國,即多次受到「美酒與美食」大賞,並榮獲2018-2019 大眾點評必吃榜的殊榮,各家門店廣受好評。
  • 南京旅遊必體驗南京老字號麵館.老華友麵館-招牌小籠包每桌必點!
    老華友麵館 是南京開了超多年的麵館子,店裡都是老熟客,生意真的超好,從來到走都是滿座,還有幾乎每桌一籠的小籠包~小籠包 招牌小籠包必點!據說老闆已經包了四十多年包子了~ 都是現包現蒸的,很大一個,皮薄餡多,一口爆汁,偏甜口的湯汁特別鮮,再蘸點辣椒油和醋真的絕!
  • 魔都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竟然不在南翔?尋找街道弄堂最驚豔的湯包
    年初認識一位新朋友,他說「我世界各地什麼美食都嘗過,最念念不忘的還是你們上海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但我吃的應該不是上海最好吃的一家,下個月我來上海,你帶我去吃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吧!」其實吧這個任務還真難倒我了,雖說我是小夥伴心中的吃貨食神,可是對於上海最具代表的小吃——小籠包,卻不太精通!平時也就當早餐偶爾吃吃,還是在家門口早餐攤上隨意買一籠打發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