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兩大方向,讓孩子自在,爸媽輕鬆

2020-10-31 園丁育兒記

每到過年,總會有許多年輕人被「逼婚」,已婚為未生子的被「逼生」,有一胎的被「催生」二胎。還有許多年輕人在工作之後仍被父母管著,在大城市過得好好的,仍被叫回老家工作。這樣的父母的過多的介入與幹涉,實際上是一種基於「所有權」意識的控制。這種控制從小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後很多年。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孩子,一路被管理、一路被控制著,他的人生,有多少獨立、自主、自由和快樂可言呢?

《育兒基本》告訴你,有時候我們管孩子越多,反而越費勁。相反,讓孩子自主,我們作為父母的才能更輕鬆,從小被允許自己做主的孩子,長大後才能不盲從,成為獨立、幸福的成人。

《育兒基本》這本書的作者是北大畢業的徐智明、高志宏夫婦,他們是廣告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在自己創業的同時,養育出了兩個陽光、自主的兩個孩子。他們不同凡響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孩子自主,相信能給我們許多啟示和借鑑。


在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我們千萬不要把養娃當做投資,因為一旦把養孩子視為投資,就等於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獨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與愛意,歸為赤裸裸的金錢與物品的所有權關係。這樣的親子關係又會有什麼幸福與美好可言,恐怕剩下的只有控制與反控制、互相不滿與怨憤罷了。

想要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獨立、幸福的人,就要從小讓孩子自己做主。因為從小學會自己做主的孩子,會更獨立、更懂得負責任、不任性、不執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識,不會唯我獨尊,也不會盲目從眾,更容易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也更能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首先,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不斷成長,給孩子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其次是要和孩子建立自主規則,讓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自主情感。

爸媽守則一:不斷成長

要想培養出自主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成為不斷成長的人。

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都會感嘆,孩子怎麼越長大越不聽話了。小的時候明明是很乖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就變得越調皮,越不乖了呢?作者認為,其實,不是孩子叛逆,是孩子在加速成長,而你自己停止成長或者成長太慢,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了。這個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確實,家長口中所說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自我」迅速發展的階段,孩子的成長速度是很快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們不能總用舊的方式去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而是應該要終生學習,平時大量地閱讀,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經驗,從而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特點,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養育方式。

而不是平時不努力,到出問題時才臨時抱佛腳,不斷地求助於各種育兒專家、兒童培訓機構。畢竟,養育孩子是父母應當承擔的必要責任,不能假手於人。


爸媽守則二:充足陪伴

父母的陪伴關乎孩子的一生發展,為人父母,要盡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充分的、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出生到三歲的這幾年裡,儘量自己帶孩子/身邊帶孩子。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調整時間,為陪伴孩子騰出時間。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能給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嗎?如果為了工作而影響到生活的品質,那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作者認為,一些以經濟條件不允許為由把孩子丟在老家的父母,他們可能並不是真的完全無法做到把孩子帶在身邊,只是沒有把陪伴孩子長大視為至關重要的大事而已。確實,面對生活的困境,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承擔這些責任,需要去衡量,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我們平時在家的時候,要在家,多聽孩子說話,多陪孩子玩,帶孩子做有趣的事情,要及時回應孩子,及時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要全身心投入,這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才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幫助。


同時,作為媽媽的,在盡心養育孩子的同時,要儘量讓爸爸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爸爸不可缺席,因為育兒是兩個人的工作。


爸媽守則三:充分尊重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尊嚴,作為父母,我們要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尊重孩子,讓他自發展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包辦,幫孩子規劃人生。就像《園丁與木匠》這本書中所說,我們養育孩子,不是要像木匠一樣把孩子打造成一種特定的人,而是要像園丁一樣,提供豐富、穩定、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為此,父母應避免簡單隨意地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不聽話」、「脾氣倔」、「愛生氣」、「玻璃心」之類的,這都是不可取的。給孩子貼標籤,其實就是刻板印象,並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反而會給孩子暗示,讓孩子真的成為你標籤的樣子。我們要做的是就事論事,根據現象去找背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辦法。

書中還提到的一點是,在長輩對孩子品頭論足的時候,作為孩子的爸媽,要懂得幫孩子解圍,讓他避免處於這樣的尷尬處境。這一點我再贊同不過了。想想我們小時候,總被親戚說的窘境,現在我們作為父母,有保護自家孩子尊嚴與感受的責任。

此外,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簡單視為錯誤,上來就讓孩子改,而是需要接受這些問題,並且不斷地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得更好。

只有在爸媽的充分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才能發展出更獨立的人格,才更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決策並為此負責。


爸媽守則四:平等交流

父母要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在開明的家庭氛圍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更樂於表達自己的主張,也更懂得傾聽別人,尊重他人的見解和主張。

試想,如果父母總認為「小孩子,懂什麼」,認為孩子的意見和看法不值得傾聽的話,那麼孩子就不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其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就得不到鍛鍊。

我們在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中,要善於傾聽孩子,即使孩子說話很慢,斷斷續續也不要打斷他。與孩子共情,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表達。和孩子交流,要關注事實,少做評價。多和孩子說好話,不說傷娃的話,特別是「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還記不住」之類傷害孩子的話。


想要在育兒的路上越走越輕鬆,就要從小和孩子建立自主規則。作者認為,基本的規則是:娃的事務娃做主;與娃相關有商量;家庭要事不參與;爸媽事務不幹涉;家人之間建立適度界限。要讓孩子在「我的事」和「你的事」之間,建立明確的界限感,大人孩子堅守界限,彼此不可逾矩。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可以自我做主,又不至於變成家裡的小霸王的孩子。

1、自主生活

(1)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

在孩子自己做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幫助,但不做監督。比如孩子自己想要穿衣服,我們可以讓他嘗試,等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不追求完美,不對孩子提過高要求。比如孩子剛開始自己洗澡的時候,難免某些地方洗不乾淨,自己學扣扣子的時候,難免會扣錯,這時我們要接受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給時間孩子慢慢摸索,多試幾次,情況就會有好轉的。

(2)培養孩子不嬌氣

比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馬去扶,要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同時,如果是孩子自己不小心磕到、碰到的話,不要怪別人。孩子磕磕碰碰,中國長輩的一個經典動作是,什麼碰到孩子,就要把什麼「責打」一頓,找那東西出氣,以逗孩子笑。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磕到碰到,是別人的錯,不是自己的錯,長此以往,會助長孩子嬌氣、刁蠻的性格。

(3)培養孩子守規矩

給孩子確立規則意識,並隨時提示孩子要守規矩。比如去公園玩,要和大家一起玩,要排隊,自己玩的時候,不能一個人霸著,讓其他人沒得玩。

識別和制止攻擊破壞行為。比如孩子在家翻箱倒櫃,把東西扔得亂七八糟,或者在牆上亂寫亂畫時,我們要及時制止,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探索要在不破壞家裡物品的前提下進行。

平時可以和孩子分析不好的案例,讓孩子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是會影響到別人的。

作者認為,從小培養孩子守規矩,是要讓孩子從小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你的快樂,不能建立於對他人的不尊重和對規則的破壞上。


2、自主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讀紙書,給孩子建立自己的書架,多買書,不設預算。把選書權交給孩子,不做計劃,不設目標,不給孩子「講」。

在閱讀這件事上,要讓孩子自己做主,讓孩子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不要求孩子一年要讀幾本書,不要給孩子講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什麼道理之類的話,要讓孩子自己理解,自己享受閱讀的樂趣。

孩子從小到大,硬性的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懂得。但是閱讀確實關乎一輩子的事情,在閱讀上面,我們不要求快。可能閱讀對於孩子學習的作用一時顯現不出來,但是慢慢地,閱讀會變成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幫手。

愛閱讀的孩子更專注、知識面更廣、會思考,愛閱讀的孩子想像力、綜合歸納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會更強,更容易吸納課堂知識。愛閱讀的孩子會主動學習,因為他們閱讀本書就是主動學習的活動。賦予孩子持久的耐力。可以讓孩子憑藉這些能力,在一生中不斷發展自己,不斷成長。



3、自主學習

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覺得陪孩子寫作業是件苦差事的家長,需要認真閱讀這一節。看完這一節之後,相信會讓你對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作業是孩子作為學生需要承擔的責任,寫不寫作業,是孩子的事情。我們不能皇上不急太監急。

作為父母,我們要少幹涉,少管控,相信孩子,讓他自己安排和協調學習上的事情。也要讓他知道,如果不寫作業,或者說作業馬馬虎虎做,交上去,這後果是需要自己承擔的,而不是爸爸媽媽承擔。同時,在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時,要確保隨時都在。

想要孩子認真學習,就要培養孩子認真的品質,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做到不打擾,多鼓勵。給孩子充足的自主時間,讓他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去發展真正的興趣,讓他有充足專注於同一間事情。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為孩子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在孩子遇到困難是,不要潑冷水,少批判,而是應該做好孩子的腳手架,適當是給孩子提供幫助。


4、自主情感

孩子擁有自己的情感,要尊重孩子的情感,讓他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爸媽要適當地引導他們的情感發展。

其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在二胎家庭中,要正確處理大寶和小寶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理解大寶的失落,家裡有了一個新成員,爸爸媽媽難免會把一些注意力放在了小寶寶身上,如果這時大寶做出一些異常行為,比如摔玩具、愛哭、推開大人等,我們要給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地引導,而不是批評呵斥大寶的「不佳」表現。

其次,不要忽略大寶,反而要多關注大寶,幫助他適應家裡有了新成員的過渡期。要做到,大寶和爸爸媽媽的享受親子時光的時間和質量不變;爸爸媽媽對大寶說話的語氣神態,要和以前一樣。

最後,不在兩個孩子之間做比較,要一視同仁,不偏心。


最後,想要在育兒路上越來越輕鬆,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主的能力。作為父母的,首先自己要不斷地成長,讓自己的成長速度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其次,要和孩子制定自主規則。才能培養出快樂、陽光、獨立自主的孩子。

相關焦點

  • 活得輕鬆、灑脫、自在的唯一辦法是活得真實
    如果你心裡亮堂堂的,坦坦蕩蕩地以真實面目示人,你做人做事就會輕鬆、自在。想要超越、灑脫、自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活得真實!你對自己真實了,你就是一個自在的人!你們有什麼問題講出來,我們一起討論。問:請問師父,「反聞聞自性」的法門怎麼修?
  • 張楠伊:家教把握成長的方向,孩子才能把握人生的方向
    最近筆者接觸了兩個有關約束孩子玩電遊的家教案例,相似的起因,卻因為家長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處理和教育方式,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比較能看出,影響孩子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兩個案例之所以具有對比意義,是因為兩個孩子的背景非常相似。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小學三年級男生,學習成績不錯,平時喜歡一起運動,一起玩遊戲。
  • 孩子食欲不振,「餓兩頓」管用嗎?兩大危害尤為嚴重,爸媽反省
    很多孩子都有食欲不振的問題,因為這些事兒,爸媽們沒少操心上火。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爸媽們也是使出了全身解數,什麼方法都願意去嘗試,甚至有些方法過於極端,爸媽們也想去試一試,萬一有效果呢?有一些方法不痛不癢,雖然沒有什麼作用,但也沒有什麼弊端,但有些方式卻有可能適得其反。有的爸媽看見娃不愛吃飯,就想餓兩頓,讓孩子體驗一下飢餓的感受。
  • 想要活得輕鬆自在一些,做到一點,就算贏了
    好在我爸媽總是無條件支持我的,平時爸媽也會儘量不打擾我,給我安靜環境,也從不讓我動家務,因為他們眼裡的我,終有一天是要有成就的。即使當時只是在報紙雜誌上發一些「豆腐塊」,他們也是覺得不容易且可以為榮的。02.但在鄰居或不知情的人眼裡,我就是個每天呆在家裡不出去工作、不務正業的人。
  • 「如何才能輕鬆養娃」:讓這4個爸媽守則來幫你
    可是現在不一樣,從懷孕開始,就要學習很多育兒知識,再到孩子出生,一天天長大,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如何好好吃輔食,如何應對孩子的各個時期,如何培養好的習慣等等,都是爸爸媽媽需要去學習的。爸爸媽媽們也焦慮,無論是一個娃,還是兩個娃,養得都不輕鬆。有這樣一對夫婦,在創業和管理企業的同時,輕鬆養育了兩個陽光、自主的兒子。
  • 人生一定是簡單輕鬆自在的
    真正的大師,生活一定是非常簡單輕鬆自在的!所謂大道至簡,就說明生活原本就是簡單的! 有時候生活太簡單,反而讓人們覺得太簡單而不敢相信,所以,寧願去選擇複雜,搞得自己好像每天很忙,總是充滿恐懼度過每一天,這似乎把真正美好的生活過反了!
  •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把握好3大「黃金期」,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閱讀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3歲到6歲這個時期,有些孩子的智力比較好會提前,而有些只有智力是正常,但一般不會超過7歲。因為7歲以後孩子的閱讀相比於6歲前的孩子閱讀更難養成,所以6歲前也稱為兒童閱讀的黃金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閱讀環境很重要,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能夠受到不少好的影響。或者可以給孩子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明智的爸媽讓孩子自己「體驗時間」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時間觀念,是一個人自己對時間的感知,以及自己把握好時間的意識和方法。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只是被動遵從別人給的時間安排,不能自己掌控時間,就不能叫「有時間觀念」,最多叫「聽話」。孩子有管理時間的意識,並且有自己的方法,才是真的有時間觀念,這樣,他才能形成時間上的「自律」——我想,這才是父母們期待的真正的時間觀念。
  • 武志紅:真實地活著,你才能自在輕鬆
    比如,有的人待人特別熱情,考慮事情很周全,但敏感的人會感覺到,他們不真實,和他們在一起總覺得隔著什麼似得,很難觸碰彼此,這樣的人就是有虛假自我的人,這樣的人會得到他人好的評價,不會受到攻擊,不會遭受羞辱,很安全,甚至更輕鬆,但他們是在用頭腦活著的人,一直在考慮他人的感受和評價,最終會忽視自己的感受,其實最終活得並不輕鬆。
  • 生活的理想境界是輕鬆 自在 自得其樂
    都市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 ,麻煩多,求而不得,幸福指數低。靜下來的時候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離理想狀態還有多遠。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生活輕鬆,感情自在,興趣自得其樂。1.生活輕鬆對於輕鬆,就是沒有負擔,不緊張。經濟上的輕鬆需要開源節流,生活中各種壓力及時釋放,吃健康的食物,做有益的運動。情緒低落及時排遣,找到生活的平衡點。
  • 放下執念,才能輕鬆自在
    偶爾清一清自己的庫存,把那些早該丟掉的東西都捨棄,未來的路走起來才更輕鬆自在。不該背負的東西,繼續帶在身上就只能算是累贅,不管它有多麼昂貴,不管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回憶,只要拖慢了你的腳步,你就不能再繼續留存。一路走來,每個人都要懂得取捨,想要走得更遠,就得放下更多。
  • 對於孩子來說大度不等於忍讓,方向要把握好
    對於孩子來說大度不等於忍讓,方向要把握好!想必許多家長對於孩子受欺負都有同感吧?尤其是女孩子或者內向一些的男孩子,偶爾會在學校受些委屈。有些孩子會反抗,但多數孩子選擇回家向家長傾訴,而家長則可能會抱著息事寧人的想法,說上一句&34;,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整天圍著孩子轉不如輕鬆當爸媽,「個人成長導師」泰普勒這麼說
    當爸媽的總少不了為孩子操心,我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是買很多育兒書來對照著琢磨,還是去網上聽大咖講育兒方法,在我的生活中,家裡的小男孩曾經佔據了我的大部分時間。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我發現這樣的日子似乎不太美妙。對我而言不美妙,是因為自己的私人時間被嚴重擠壓,導致我感覺非常疲憊。
  • 用1個手機App就可以輕鬆自在過一天?是的!
    上周末正好要從北京飛布拉格,於是決定提前兩天去北京,為自己謀劃一次輕鬆自在的旅行。心動不如行動,我打開常用的"華住會"App迅速訂好濟南到北京的高鐵票,在發現頻道的雅文裡順著線索,找到了讓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它的《全季 · 柒間》——全季在北京的「家」。
  • 哄娃交給嬰童精品品牌Nuna,讓你告別煩惱,輕鬆上陣
    坐月子我們交給專業的月嫂;孩子到了學齡段,要給他找諳熟業務、懂得心理學的好老師。同樣,聊到育兒,我們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煩惱,把這些煩惱都託付給專業的品牌,專業的產品,問題就很容易迎刃而解!比如哄娃睡覺是很多父母的一大痛點,感覺什麼方法都試了,孩子還是那個該睡的時候不睡的小野獸,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專業品牌和產品來助力,Nuna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樂高大電影2》反響效果不理想,看國產動漫怎樣來帶你把握方向
    或許應該有很多人已經看過《樂高大電影2》,還未上映之前就讓許多粉絲萬眾矚目,但是院線上映之後,反響效果卻不怎麼理想,,效果有些差強人意,難怪觀眾粉絲會不開心,確實有必要了解下國內的作品,看國產動漫怎樣帶你把握方向。
  • 親子關係糟糕,孩子不想活了,爸媽怎麼破
    二、評估家庭關係現狀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用三天的時間,爸媽對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進行觀察和反思,重點觀察和反思以下10個方面:01你經常和孩子一起做感興趣的事,而不僅僅是陪孩子做各種作業。 02不管孩子說什麼,你都會耐心、認真地傾聽。
  • 爸媽學會這兩招,寶寶也能自主吃輔食
    編 輯:柔山 很多家長愁孩子不能獨立吃飯,總要人喂,其實絕大部分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們沒有在合適的時間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嘗試。為啥有的寶寶2歲就能自己吃飯,有的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要爸媽一口口的餵飯?
  • 只要做好這3件事,不論窮與富,你都能活得輕鬆自在!
    但為什麼有些人,有錢沒錢都能活得很輕鬆自在呢?是他們沒有壓力、沒有煩惱嗎?當然不是,只要你能做好以下這三件事情,不論窮富你都能活得不會那麼累。所以說,能夠合理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夠活得輕鬆自在。第二件事:為自己而活人性中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總在意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大部分的煩惱也都來源於此。
  • 爸媽終於遇到對手了!爸媽遇到耿直Siri,網友:你活不過兩集
    導讀:爸媽終於遇到對手了!爸媽遇到耿直Siri,網友:你活不過兩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媽終於遇到對手了!爸媽遇到耿直Siri,網友:你活不過兩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