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當爸媽的總少不了為孩子操心,我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是買很多育兒書來對照著琢磨,還是去網上聽大咖講育兒方法,在我的生活中,家裡的小男孩曾經佔據了我的大部分時間。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我發現這樣的日子似乎不太美妙。對我而言不美妙,是因為自己的私人時間被嚴重擠壓,導致我感覺非常疲憊。而對家裡的小男孩而言,也許這樣捆綁的媽媽,漸漸已經當不了他的偶像,於是他心中的天平也開始傾向了我家先生。
在看到這讓我有些傷心的一幕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育兒生活,而後也很快改變策略,把對小男孩多餘的關注力轉移到了自己身上。沒想到,這一改變的效果遠超出了我的預期:一方面,我有了時間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小男孩驚喜地發現我這個媽媽身上原來有很多的閃光點,他對我也越來越信服。
直到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養育孩子,不是要無時不刻陪伴在他身邊,為他噓寒問暖,為他操碎了心,而是要和他一同成長,成為他的榜樣。
深諳這個道理的,是我後來看的這本《極簡父母法則》。從「極簡」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理察·泰普勒提倡的,並不是讓父母圍著孩子轉,而是要輕鬆地當爸媽,並且當孩子們喜歡的,也能夠帶孩子們走向更好的未來的好爸媽。
理察·泰普勒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並被書迷們親切地稱呼為「個人成長導師」。他能同時經營幾家不同領域的公司,也能成為3個孩子心中的好父親。他在書中分享自己的經驗,也在書中和同為父母的我們談心。
全書以一條條簡約的法則,寫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的「要」和「不要」,讀起來也同樣輕鬆。書中不乏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比如我們習慣用孩子的語氣對孩子講話,但泰普勒認為,我們和孩子交談的時候,要像成人那樣交談,那才是孩子喜歡的方式。
對家中有兩個或多個小孩的,泰普勒建議爸爸和媽媽要騰出時間,專門用來陪伴一個孩子,就像媽媽可以帶著大女兒去超市買菜,而爸爸可以在這個時間給小女兒講故事
因為對孩子而言,爸爸媽媽的陪伴彌足珍貴,單獨專心致志地陪伴一個孩子,孩子在這時候就能感受到完整的,全心全意的愛,而不是每次都要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分享的親情。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的這句「記住,你是孩子的父母,不是老師」。
說實話,看到小男孩每次做錯作業,我的心情真的是比自己在考試還著急,平日裡帶小男孩出去玩我也會習慣性地給小男孩科普各種知識。但經由作者這麼一說,我想我在一心想把知識全部傳授給小男孩的時候,也該觀察一下小男孩的反應,看他是聽得津津有味還是有了不耐煩的情緒了。
我已經將「記住,你是孩子的父母,不是老師」這句話貼在了書桌上,並時刻提醒自己。我正在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