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掙錢再多富不過三代,給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做人

2020-09-05 匆媽育兒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水平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家長們拼命努力賺錢,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而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們這樣努力存錢而忽略教孩子做人,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掙錢再多富不過三代,給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說的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

給大家分享兩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也都是我的朋友兼同學。

01

父母外出打工,把年僅三歲的娟娟交由奶奶照顧,由於工作繁忙再加上路途遙遠,便很少回家看望自己的女兒,有時甚至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

孩子小的時候到還好,吃飽穿暖就行,要是逢上爸媽過年回家,娟娟還能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但是到上小學以後,娟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怎麼跟我們一起玩了,犯了錯誤奶奶也只會嚴厲批評,根本不懂教育,導致娟娟的壞習慣也越來越多。

又因為奶奶給的零花錢很少,當看到別人家孩子吃零食,自己也想吃又苦於沒有錢時,只能在家裡偷錢。每次被奶奶發現後就是暴打一頓,偷一次打一次,打一次偷一次,陷入惡性循環,導致偷的次數越來越多。再後來又跟社會上的小混混們混到了一起,每天幹著偷雞摸狗的不法勾當,在多次偷竊後終將被警察抓獲,最終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這時,娟娟的爸媽雖然掙了很多錢,但是在面對唯一的女兒被捕後,後悔莫及,後悔當初因為掙錢而忽略了對女兒的教育。但是,此時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02

我的髮小玲玲,當時他們家有兄弟姐妹一共三人,而他的爸媽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一直陪伴著她。那時,玲玲爸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還小,需要我們,錢以後再掙。

當時,我們全村的人都笑話他,一個男人,不出去掙錢,整天在家圍著孩子轉。可是玲玲爸爸卻不以為意,他一邊幫忙照顧孩子,一邊努力種田種地,販賣自己家種的蔬菜水果。雖然日子艱苦,但一家人過的也很幸福。

當時,我就特別羨慕玲玲,每次下大雨都有爸爸來送傘,而且玲玲爸爸種的西瓜超級甜,玲玲每次說起爸爸種的西瓜時總是滿臉的幸福。

後來,玲玲三兄妹都成績優秀,相繼也都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工作待遇什麼的也都很好。不能說玲玲爸爸多麼會教育孩子,但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至少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同時也看到了一個父親的不斷努力。



我們總是努力想給孩子多掙點錢,想讓他以後的路走的更加順暢,但是我們往往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李嘉誠在談到子女的教育問題時說到:「我在教育子女時,99%是教他們做人的道理,讓他們知道生活的苦難,即使他們長大了,2/3是教他們如何做人,1/3才是教他們如何做聲音。」

可見,把如何做人做事教給孩子才是關鍵。

我們翻閱歷史不難發現,很多家族富貴起來非常快,敗亡的也非常快。歸根結底,這就是做人做事的問題,即便我們擁有優厚的物質條件,但是不知做人做事的道理,想必也富不了多長時間。



【匆媽寄語】

遺子黃金滿盈,不如教子一經。我們努力想為孩子賺更多的錢,而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及陪伴,從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那麼,恐怕賺再多的錢也就真的富不過三代了。


【今日話題】

教孩子做人做事和努力為孩子存錢,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當這些小天使受到傷害時,是所有父母最不願面對的事。近期,孩子被欺凌事件的持續曝光,更是不斷地提醒父母,壞人真的存在,應對的方式刻不容緩。面對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說:先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很多家庭為了賺錢,分居兩地,孩子長期缺乏母愛或者父愛;有些父母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孩子成績好點,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興趣班;有些父母全力以赴在自己的事業,想著自己事業成功了,錢賺多點,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物資上的東西,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心理上對父母陪伴的需要……對此,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也指出:
  • 李玫瑾專家:這樣談育兒,家長適度放手,孩子學會成長
    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溫馨健全的,當然大多數的孩子也都是懂事的。經過調查我們知道: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別只教他「告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曾參加過一個和俞敏洪對話的直播,兩位探討了一些育兒、教育方面的問題。李玫瑾教授提到「校園暴力」時就為家長提了3點建議。1、要讓孩子強身健體李玫瑾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到強身健體這件事了,李玫瑾老師雖然不提倡以暴制暴,但卻支持孩子反抗校園暴力,向施暴者傳遞一個「我不好惹」的信號。
  • 孩子受欺負了,與其教他去告訴老師,不如看看李玫瑾教授的做法
    很多家長在面臨孩子與其他孩子衝突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尷尬感。不管吧,自己家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淚,而且長此以往,說不定對方還會變本加厲,更加欺負自己家孩子。可是要是管呢,家長又會覺得無所適從,自己也沒辦法教育別人家的孩子,頂多跟老師或者對方的家長提一句,如果雙方家長恰好認識,那就更加尷尬了。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0-3歲 情感撫養0-3歲是孩子與家人一對一依戀關係的建立時期,這種依戀不斷積累直至12歲。
  • 孩子早戀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這些建議,都是高招!
    孩子早戀怎麼辦?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這些建議,都是高招!前兩天看到一位家長的提問:孩子早戀,家長多次勸阻也沒有用,有什麼好的處理辦法?在這之前,我們來看看早戀的定義:早戀,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同性或異性感興趣、暗戀。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的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乖巧,懂禮貌。我們對於孩子更多行為舉止的教育就是教他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行為舉止得體,但是很少會有家長教孩子怎樣面對欺負自己的人,所以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知道怎樣的反擊和保護自己。
  • 李玫瑾教授:有三句話父母不要說!!
    關乎孩子的一切問題,是做父母的最放在心尖上的,父母常常因為孩子不爭氣、不聽話、不懂事而感到無奈。父母可能情急之下會口不擇言,說出一些看似平常實際卻殺傷力十足的話語,久而久之,往往就成了教育孩子的「口頭禪」。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她獨特而尖銳的見解。
  • 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太重要,家長一定要注意4件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在浙江寧波的《家庭的心理撫養》演講中,就曾說到了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性。李玫瑾教授說到,一個人身高最大的變化是視覺上的變化,青春期發育中的孩子,只要對大人是仰視的,心裡就依然會有服從的意願;當孩子的身高相比成人,比如老師、家長,由平視轉為俯視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我已經和你一樣高了,我們之間是平等的,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聽說教的原因。
  • 李玫瑾教授提醒家長:孩子的生日可以不過,但是這三個生日必須過
    我想看到這裡每個父母的心裡都在滴血,受害者和施暴者並不認識,更談不上深仇大恨,一個孩子的惡念導致兩個家庭的破碎。終究還是敗在了對孩子教育上的欠缺。孩子每個年齡段都代表著一種責任。正如李玫瑾教授建議一定要給孩子過三個有重要意義的法律生日,這三個生日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三個生日分別是14歲、16歲,18歲。
  • 李玫瑾: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家長應從小給娃立下規矩
    我們也都是清楚,教養一個孩子是大事,無論家境如何,孩子生下來就有義務教養他們。但是「窮養、富養」大抵都是金錢教育,是從物質上去教育一個孩子。可是你不要忘記了,一個人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東西是要學習的。所以我們可以單單從一個孩子就看出,這個家庭的素質。換句話理解,能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父母。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
    >教授告訴你,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幫你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李玫瑾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以來在青少年領域進行研究,對培養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李玫瑾教授認為,性格是沒有先天的,個性有,但是這個性格是後天培養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她說:「性格和什麼現象最為相似呢?
  • 李玫瑾教授:孩子喜歡頂嘴,多半是父母沒教好,試試3句話改善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現任教授,一直致力於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研究,發表了多篇有很大價值的研究結論。並且關於育兒,李玫瑾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的小竅門。二、為什麼孩子會頂嘴?三、為什麼不建議讓孩子養成頂嘴的習慣?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聽了那麼多「李玫瑾育兒講座」,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的109個講座視頻。從幼兒早期的心理撫養,到家庭教育中依戀關係的建立;從幼兒叛逆,到青少年個性塑造;從家庭教育談到青春期心理;內容可謂是涵蓋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問題答疑。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其實非常實戰、接地氣,也非常適合中國的國情。
  • 李玫瑾:父母的三句話,如同一把「雙刃劍」,刺痛孩子,劃傷父母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她獨特而尖銳的見解。她發現很多人的行為都和孩童時期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由父母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而家長選擇的做法有這幾種,一是不當回事兒,二是讓孩子下次離「壞孩子」遠一點,三是找到學校與家長理論一番,四是讓孩子打回去。每一種選擇背後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於是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如何處理一直成為了我的難題。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是從事犯罪心理學的公安大學教授,她主要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李玫瑾還說,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問題,一般都是在12歲之前,還有可能更早,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後面再想糾正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