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說忙忙忙,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玩,忙得沒時間陪孩子閱讀,忙得沒時間陪孩子學習。
很多家庭為了賺錢,分居兩地,孩子長期缺乏母愛或者父愛;有些父母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孩子成績好點,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興趣班;有些父母全力以赴在自己的事業,想著自己事業成功了,錢賺多點,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物資上的東西,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心理上對父母陪伴的需要……
對此,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也指出: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說,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可以說,孩子一生的命運在父母手中,父母若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的品德,為開拓他們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同時也就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教育孩子的六個重要:
1、經歷比名次重要
2、對話比對立重要
3、激勵比指責重要
4、成人比成功重要
5、成長比成績重要
6、榜樣比命令重要
永遠記住:孩子是縮小的大人,教育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說家庭是一所學校,但家庭教育有著自身獨特的方式,它通過家庭環境氛圍及父母的言論。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品德與基本素質。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
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逕庭.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
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根據上述兩種情況讓我們來一起設想,珠克家族中的某個人,當他孩子嬰兒時,就被愛德華家族抱養,那這個人又將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反之又會怎樣?家族最初灌輸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為人原則,將影響他的一生。這就是兩個英國家族留給後人的啟示。
那麼,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能放棄孩子,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教育上的失敗,這一點父母必須得承認。我們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如果這個孩子從小就是被寵大的,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去約束他。當我們對孩子已經完全失去控制的時候,要學會求助。
具體怎麼來求助呢?李玫瑾教授給出了她的建議:
父母的陪伴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交給別人去管,因為人和人之間最基礎的就是情感,一旦情感這根線斷了,教育也是沒法繼續的。其實工讀學校也是這樣,進校以後,學校會先從情感上改變孩子,讓孩子把學校當成一個特別親切、特別溫暖的環境,然後學校才會想辦法來約束你。
所以說,在對孩子的行為行為進行約束的同時,父母的陪伴還是最為重要的。即便我們不能每天陪著孩子,我們也要經常去看看孩子,和孩子保持書信的往來,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經歷。當孩子忍受不了的時候,我們要多鼓勵孩子;當孩子有好的轉變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
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心和重視,告訴孩子,我們沒有不管他,更沒有拋棄他,我們是對他負責的。
總而言之,無論孩子出現什麼問題,我們做父母的都不能不管,更不要想著把孩子推出去。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多拿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幫他度過這個危險期。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為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為偉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給孩子努力掙錢,不如用心陪伴孩子!
給孩子努力存錢,不如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給孩子找保姆奶媽,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老話常說:3歲看老,所以說,孩子三歲左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最基本的陪伴之外,更要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人溝通的能力。
父母要早早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之後變得脾氣暴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繪本是必不可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繪本是最適合的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8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