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2020-12-20 加多伍加日記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說忙忙忙,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玩,忙得沒時間陪孩子閱讀,忙得沒時間陪孩子學習。

很多家庭為了賺錢,分居兩地,孩子長期缺乏母愛或者父愛;有些父母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孩子成績好點,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興趣班;有些父母全力以赴在自己的事業,想著自己事業成功了,錢賺多點,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物資上的東西,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心理上對父母陪伴的需要……

對此,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也指出: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說,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可以說,孩子一生的命運在父母手中,父母若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的品德,為開拓他們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同時也就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教育孩子的六個重要:

1、經歷比名次重要

2、對話比對立重要

3、激勵比指責重要

4、成人比成功重要

5、成長比成績重要

6、榜樣比命令重要

永遠記住:孩子是縮小的大人,教育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說家庭是一所學校,但家庭教育有著自身獨特的方式,它通過家庭環境氛圍及父母的言論。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品德與基本素質。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

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逕庭.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

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根據上述兩種情況讓我們來一起設想,珠克家族中的某個人,當他孩子嬰兒時,就被愛德華家族抱養,那這個人又將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反之又會怎樣?家族最初灌輸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為人原則,將影響他的一生。這就是兩個英國家族留給後人的啟示。

那麼,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能放棄孩子,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教育上的失敗,這一點父母必須得承認。我們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如果這個孩子從小就是被寵大的,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去約束他。當我們對孩子已經完全失去控制的時候,要學會求助。

具體怎麼來求助呢?李玫瑾教授給出了她的建議:

父母的陪伴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交給別人去管,因為人和人之間最基礎的就是情感,一旦情感這根線斷了,教育也是沒法繼續的。其實工讀學校也是這樣,進校以後,學校會先從情感上改變孩子,讓孩子把學校當成一個特別親切、特別溫暖的環境,然後學校才會想辦法來約束你。

所以說,在對孩子的行為行為進行約束的同時,父母的陪伴還是最為重要的。即便我們不能每天陪著孩子,我們也要經常去看看孩子,和孩子保持書信的往來,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經歷。當孩子忍受不了的時候,我們要多鼓勵孩子;當孩子有好的轉變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

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心和重視,告訴孩子,我們沒有不管他,更沒有拋棄他,我們是對他負責的。

總而言之,無論孩子出現什麼問題,我們做父母的都不能不管,更不要想著把孩子推出去。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多拿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幫他度過這個危險期。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為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為偉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給孩子努力掙錢,不如用心陪伴孩子!

給孩子努力存錢,不如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給孩子找保姆奶媽,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老話常說:3歲看老,所以說,孩子三歲左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最基本的陪伴之外,更要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人溝通的能力。

父母要早早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之後變得脾氣暴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繪本是必不可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繪本是最適合的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8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致家長: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這裡所說的投入並非特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越豐碩。這裡所說的投入並非特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您若沒給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業,怎麼保證孩子的作業毫無錯漏;您若沒給孩子讀過一本好書,怎麼保證孩子終生享受閱讀的好處;您若從未教給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怎麼保證他們考出好成績?
  • 聽聽丨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此文無價)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教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來源 | 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事業成功與教育孩子相比,哪個更困難?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這句話相信許多父母都聽過,因為這句話實在被引用的太廣泛了,尤其是在老師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嘴中更是高頻出現的句子。另一位職場媽媽,跟著發言:我和先生一起擔當教育孩子的工作,自己的事業也都經營的不錯,但是拿管理員工那套管理孩子根本行不通,員工看著不順眼,辭掉就算了,孩子不行啊。既便恨起來,想掐死他或和他搏命,但情緒過後又覺不值,畢竟養那麼大了,再怎麼也是親生的。這時,一位爸爸也忍不住,發聲:若工作和教育孩子讓我選,我更願意把精力用到工作上。孩子教育真是太難了。
  •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情緒智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父母的日常教育方式將決定孩子的未來成長。中國:有句古話「一口吃不成胖子」。換句話說,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思考之後形成的。因此,只有從小就對兒童進行適當的教育,他們才能成功成長。
  • 父母拼事業,留孩子獨自在家寫作業,事業成功彌補不了教育失敗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這門課上,你及格了嗎?01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對孩子教育的失敗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個人再大的成功,卻也無法彌補孩子的缺憾。教育學者俞敏洪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那麼家長就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
  • 俞敏洪對話李玫瑾: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
    6歲上學,6歲之前都是父母教育,而且到60歲,父母的思想也一定還在孩子身上延續著。 李玫瑾:我上大學的時候特別喜歡看人物傳記,就發現很多名人,比如毛澤東、周恩來、林肯很多成功的人們(都深受母親影響)。
  • 李玫瑾表示,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通常情商都很低
    要想在社會上混得開,需要兩個最強工具。一個是高智商,一個是高情商。智商是用來評價一個人是否聰明,而情商則是用來評測一個人是否機靈,能否靈活的辦事。而孩子的情商高不高,又和父母平時的做法非常的有聯繫。李玫瑾表示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情商都很低。
  • 李玫瑾:十月懷胎和長大後把孩子養再好,都比不上出生後的第一年
    ,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只要孩子能過得好,作為父母再苦再難都值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生活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現在寶寶兩歲了,不知道找爸爸媽媽,回到父母身邊像是回到陌生人家裡一樣,只在沙發上坐著,那種在姥姥家裡的淘氣都不見了。
  • 李玫瑾:新型「教育騙局」正在毀掉孩子,但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
    李玫瑾:新型「教育騙局」正在毀掉孩子,但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對於父母而言,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不管你在社會上有多麼成功,也不管你手底下有多少員工,教育子人有時候甚至要比管理一個大型上市企業還難。對於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始終不能找到一個完完全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於是有些父母就信任某些所謂的「快樂教育、釋放天性」,但是在李玫瑾教授看來,這種教育方式完全就是一個新型「教育騙局」,但無奈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每個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儘管他們希望的成功類型各不相同,但是,除了成為社會上善良、投入和富有成效的一員外,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事業上取得好成績。但是你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技能呢?你如何為他們將來的成功做好準備?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一、那麼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1)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女兒很平凡,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和母親李玫瑾是大學教授,國內聞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相比,她的女兒顯得很平凡。李玫瑾的女兒不是大企業家,也不是知名的教授學者,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英語老師。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我們看到李玫瑾的頭銜,總覺得她女兒應該要像母親一樣成功,結果發現她女兒只是大學的音樂老師。李玫瑾在訪談節目上也說過,她女兒小時候的文化課成績不好,大學上的也只是藝術類職業學院。2)女兒天賦平平,李玫瑾實行"快樂教育"其實李玫瑾的女兒並不是特別聰明,從小開始文化課就很一般。李玫瑾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緊張著急,嘗試多種辦法都沒能讓女兒的文化課有特別大的提升。於是她換個了想法,既然女兒在文化課上沒有天賦,在其他方面一定有過人之處。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轉)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李嘉誠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 李玫瑾坦言:「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情商低與父母有關係,「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情商有被我們稱為情商指數(IQ),主要指人的情緒能力、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等等,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具備超高的智商,他們懂得如何社交、如何規劃、如何控制情緒。 有很多人認為,情商跟智商一樣都是天生遺傳的,其實則不然,每個人的情商先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更多的取決於後天的培養。
  • 李玫瑾: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心理陽光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說:「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心理陽光的孩子。」而一個充滿著愛和陪伴的家,就是培育陽光孩子的溫床。01父母相愛,孩子更能健康成長有人問,在父母相愛和父母不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她從不與其他孩子交往,每天上下學,都由妹妹陪同。上課時,她不是聽課做筆記,而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耷拉著腦袋,不停地啃著自己的指甲。她尤其害怕響聲,調皮男生弄出的聲響,甚至老師訓斥學生的聲音,都會令她驚恐地縮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