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此文無價)

2021-02-07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

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

當拿到孩子的成績單時,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問問自己:

作為父母,我能拿多少分呢?


很多家長都會問,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樣的教育環境,孩子的差異卻這麼大?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

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

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

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這裡所說的投入並非特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

您若沒給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業,怎麼保證孩子的作業毫無錯漏;

您若沒給孩子讀過一本好書,怎麼保證孩子終生享受閱讀的好處;

您若從未教給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怎麼保證他們考出好成績?

父母的參與度越高,孩子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陪伴的質量越高,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快樂。

孩子的成長成才,是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績單。


父母都希望孩子自覺學習,不用督促,並且拿到好成績。

所以一再強調: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爸媽幫不了你。

可孩子的天性是貪玩、偷懶。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自覺,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愛學習。

不管我們強調多少次,孩子回家後總想著玩,而不是先做作業。

哪怕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也會有不想寫作業的時候。

自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

優秀學生之所以自覺主動地學習,少不了家長一路以來的培養和老師的指導。

自覺性的養成,源於孩子對自我的約束及對學習的責任感。

這兩點的培養尤其不易,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發力。

發現孩子拖拉偷懶時,絕對不能慣著他,必須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並做好榜樣。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縱容不得的,越早管越好,特別是自覺性。


在學習上,父母和孩子似乎永遠達不到共識,父母的期待越高,孩子的成績就越糟糕。

有人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以為他們的父母很省心:你的孩子真優秀,你根本不用管吧?

卻不知道,這些父母連睡覺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有些家長自以為無能為力,覺得孩子就是這樣了,教不好了,也就和孩子一樣自暴自棄。

每天長籲短嘆,愛莫能助。

俞敏洪說過: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

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一旦教育出現了問題,根源一定在大人身上。

孩子在成績上的問題,其實往往是父母的映射。

沒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

不僅孩子要不斷學習與成長,父母也要堅持學習。

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不斷學習與提高的成功父母。


有多少父母以為,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交給老師,自己就能完全解放了。

現在的父母確實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平時也沒時間過問孩子的事情。

可教育應該親力親為,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有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哪怕現在賺再多的錢,一旦教育失敗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辦法撤回,也沒辦法重來。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錯過最關鍵的十年,不管之後如何彌補,都無濟於事。

上海交大一位宿管阿姨雖然年近50,卻和兒子雙雙考研成功,兒子進了復旦,她進了廣西大學。

十餘年來,她一直陪伴孩子學習,為了鼓勵孩子,自己也在旁邊讀書。

不偷懶,不鬆懈,做更好的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習慣的重要性?

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養成好習慣,比考出好成績更重要。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你什麼都別管,只要把成績搞上去就好。

卻沒有告訴孩子,怎樣才能考高分?怎麼才能保證一直拿好成績?

好習慣猶如房子的地基,先把地基建好了,房子才會堅不可摧。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

小學階段是養成習慣的黃金時期,現在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主動思考、熱愛讀書的習慣,比之後補救更有效。

而且,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會始終伴隨著孩子,讓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之間真正競爭的,不是智力,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是一個養成、教育及訓練的完整過程,需要家長、孩子及學校的共同配合。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不應該打罵孩子,卻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呢?

因為孩子的表現讓家長失望了,家長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母的打罵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反而讓孩子不再信任,不願親近。

與其無助地發洩脾氣,不如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方法總比困難多,冷靜下來思考,總會找到好方法的。

讓孩子學習,自己首先要伏案學習;

讓孩子進步,自己首先要不斷進步。

只有親身陪伴,率先垂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才能進入到孩子的心中,父母的良好教育才能真正改變孩子。

在教育路上,父母從來不是單槍匹馬,還能尋求老師和學校的幫助,一起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艱難,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強大的內心,去為孩子堅持正確的教育。


不難發現,身邊那些優秀的孩子,大多是全面發展的。

不僅學習成績好,性格氣質、行為習慣、人格修養、道德素質等各方面都要比其他孩子優秀。

孩子的全面發展,都源於家庭與父母的綜合教育。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教育」分為「教」和「育」。

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離不開老師與學校的「教書」,也離不開父母與家庭的「育人」。

學校教育做得再好,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是白搭。

您的孩子只是老師無數個學生的一個,老師再用心,再負責,也比不上您的認真負責。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唯一。

教育好孩子,才是每個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男孩派(微信號:boy666dj)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轉)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李嘉誠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作為成人,要工作事業,每天都在努力,忙忙碌碌,為了事業能夠成功,能夠賺更多錢,日子過得更好!可同時作為家長,要養家的同時要育兒女,這或許是作為家長更重要的事情。為孩子創造物質條件的同時,可能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不然,真的是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對孩子教育的失敗的。
  • 聽聽丨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
    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也許,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 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隱藏著最大的真相 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的差異卻這麼大?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是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
  • 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導讀: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來源 | 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
  • 白茶清歡:家長的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羋月傳》啟示: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別等晚了後悔
    所以說,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在教育孩子上的失敗!與其等他長大後,你悔不當初,倒不如從現在起學習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其實,成就自我和教育好孩子並不矛盾,雖然教養孩子沒有現成公式可循,但只要平時注意言傳身教和方式方法,總不會把孩子教育壞的!羋月不爭不搶,卻一切都是自己的,羋姝費盡心力然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為何?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也許,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
  • 致家長: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的確如此,只有陪伴才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但是每次一說到陪伴,家長們總在說忙忙忙,忙事業,忙賺錢,希望給孩子更優渥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只要稍有忽略,就有可能遺憾終生,彌補無效。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留言,讓小E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
  •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老師轉給家長)
    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
  • 父母拼事業,留孩子獨自在家寫作業,事業成功彌補不了教育失敗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等風來育兒」。每一位家長對於孩子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但是,每一位家長都能做到能夠培養出龍和鳳的好家長嗎?在學校中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通過試卷分數的高低來評價,但是,做家長卻不需要一張考卷。
  • 家長的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轉給家長)
    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作為父母,生下孩子就得負責任啊!
  • 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用時間軸,看見孩子成長的脈絡
    凡世上珍貴事物,不管是意義、健康、關係、事業、金錢等,想要追求就得花上時間成本,時間花在哪兒,成就就在哪兒。而相信對於拿起這本書的你來說,想必贊同「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說忙忙忙,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玩,忙得沒時間陪孩子閱讀,忙得沒時間陪孩子學習。>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 事業成功與教育孩子相比,哪個更困難?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這句話相信許多父母都聽過,因為這句話實在被引用的太廣泛了,尤其是在老師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嘴中更是高頻出現的句子。雖然看似沒工作,但是為孩子付出的心力完全不比事業有成、但沒有多少時間關注孩子的爸爸少,但教育的成果沒有那麼快啊,所以我很拿此事去和孩子他爸去證明我對家庭的貢獻一點都不比他少。接下來,一位職業媽媽說:我覺得教育孩子比起自己的工作難多了。工作只要想做,總能找到方法,可是孩子,即便你知道對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很快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