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2021-02-08 教師E家

俗話說,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確如此,只有陪伴才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但是每次一說到陪伴,家長們總在說忙忙忙,忙事業,忙賺錢,希望給孩子更優渥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學習環境。

但是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只要稍有忽略,就有可能遺憾終生,彌補無效。

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留言,讓小E深有感觸:

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

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

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

也許,我也有疏忽的地方。

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自己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

當拿到孩子的成績單時,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問問自己:

作為父母,我能拿多少分呢?

孩子的成績單

隱藏著最大的真相

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的差異卻這麼大?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

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

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

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這裡所說的投入並非特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

您若沒給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業,怎麼保證孩子的作業毫無錯漏;

您若沒給孩子讀過一本好書,怎麼保證孩子終生享受閱讀的好處;

您若從未教給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怎麼保證他們考出好成績?

父母的參與度越高,孩子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陪伴的質量越高,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快樂。

孩子的成長成才,是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績單。

指望孩子自覺

是最不可取的教育

父母都希望孩子自覺學習,不用督促,並且拿到好成績。

所以一再強調: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爸媽幫不了你。

可孩子的天性是貪玩、偷懶。沒有哪個孩子天生自覺,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愛學習。

不管我們強調多少次,孩子回家後總想著玩,而不是先做作業。哪怕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也會有不想寫作業的時候。


自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

優秀學生之所以自覺主動地學習,少不了家長一路以來的培養,和老師的指導。

自覺性的養成,源於孩子對自我的約束及對學習的責任感。這兩點的培養尤其不易,老師在學校中能夠改變的很少,更需要父母在家庭中發力。

發現孩子拖拉偷懶時,絕對不能慣著他,必須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並做好榜樣。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縱容不得的,越早管越好,特別是自覺性。

教育的問題

本質是大人的問題

在學習上,父母和孩子似乎永遠達不到共識,父母的期待越高,孩子的成績就越糟糕。

有人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以為他們的父母很省心:你的孩子真優秀,你根本不用管吧?

卻不知道,這些父母連睡覺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有些家長自以為無能為力,覺得孩子就是這樣了,教不好了,也就和孩子一樣自暴自棄。

哪怕老師已經找家長談話了,也長籲短嘆,愛莫能助。

俞敏洪說過: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

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一旦教育出現了問題,根源一定在大人身上。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映射。

沒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不僅孩子要不斷學習與成長,父母也要堅持學習。

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不斷學習與提高的成功父母。

最不能偷懶的父母

最不該鬆懈的是教育

有多少父母說過,「老師,我就把孩子交給你了」。

又有多少父母以為,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交給老師,自己就能完全解放了。

現在的父母確實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平時也沒時間過問孩子的事情。

可教育應該親力親為,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有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哪怕現在賺再多的錢,一旦教育失敗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辦法撤回,也沒辦法重來。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錯過最關鍵的十年,不管之後如何彌補,都無濟於事。

上海交大一位宿管阿姨雖然年近50,卻和兒子雙雙考研成功,兒子進了復旦,她進了廣西大學。

十餘年來,她一直陪伴孩子學習,為了鼓勵孩子,自己也在旁邊讀書。

不偷懶,不鬆懈,做更好的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養成好習慣

比強求好成績重要

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習慣的重要性?

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養成好習慣,比考出好成績更重要。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你什麼都別管,只要把成績搞上去就好。

卻沒有告訴孩子,怎樣才能考高分?怎麼才能保證一直拿好成績?

好習慣猶如房子的地基,先把地基建好了,房子才會堅不可摧。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

小學階段是養成習慣的黃金時期,現在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主動思考、熱愛讀書的習慣,比之後補救更有效。

而且,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會始終伴隨著孩子,讓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之間真正競爭的,不是智力,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是一個養成、教育及訓練的完整過程,需要家長、孩子及學校的共同配合。

找對教育方法

比一味打罵重要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不應該打罵孩子,卻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呢?

因為孩子的表現讓家長失望了,家長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母的打罵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反而讓孩子不再信任,不願親近。

與其無助地發洩脾氣,不如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方法總比困難多,冷靜下來思考,總會找到好方法的。

讓孩子學習,自己首先要伏案學習;

讓孩子進步,自己首先要不斷進步。

只有親身陪伴,率先垂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才能進入到孩子的心中,父母的良好教育才能真正改變孩子。

在教育路上,父母從來不是單槍匹馬,還能尋求老師和學校的幫助,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起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艱難,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強大的內心,去為孩子堅持正確的教育。

教育,教育

既有「教」,也有「育」

不難發現,身邊那些優秀的孩子,大多是全面發展的。

不僅學習成績好,性格氣質、行為習慣、人格修養、道德素質等各方面都要比其他孩子優秀。

孩子的全面發展,都源於家庭與父母的綜合教育。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教育」分為「教」和「育」。

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離不開老師與學校的「教書」,也離不開父母與家庭的「育人」。

學校教育做得再好,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是白搭。

您的孩子只是老師無數個學生的一個,老師再用心,再負責,也比不上您的認真負責。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唯一。

教育好孩子,是每個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如果說老師的主舞臺是學校,那麼家長的主舞臺就是家庭,我們都是舞臺上的燈光師,一起為了孩子發光發亮。

點亮在看,只有當老師和家長合力匯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來的路。

相關焦點

  • 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導讀: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也許,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作為成人,要工作事業,每天都在努力,忙忙碌碌,為了事業能夠成功,能夠賺更多錢,日子過得更好!可同時作為家長,要養家的同時要育兒女,這或許是作為家長更重要的事情。為孩子創造物質條件的同時,可能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不然,真的是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對孩子教育的失敗的。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來源 | 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讀過一位家長的一段話,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會反思,在教育孩子時,我都做對了嗎?當其他孩子拿100分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怪孩子不努力,卻忘了自己沒怎麼輔導孩子。當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轉)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李嘉誠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白茶清歡:家長的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 作為家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老師轉給家長)
    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越豐碩。這裡所說的投入並非特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付出、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您若沒給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業,怎麼保證孩子的作業毫無錯漏;您若沒給孩子讀過一本好書,怎麼保證孩子終生享受閱讀的好處;您若從未教給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怎麼保證他們考出好成績?
  • 家長的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轉給家長)
    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作為父母,生下孩子就得負責任啊!
  • 聽聽丨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
    當老師找我談話時,我會不會只顧著怨孩子不爭氣,卻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也許,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教育不應該是任由孩子成長,而是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孩子的事業。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在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每年高考出分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是:每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都浸潤著父母辛勤培養的汗水。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
  •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敗(此文無價)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羋月傳》啟示: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別等晚了後悔
    所以說,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在教育孩子上的失敗!與其等他長大後,你悔不當初,倒不如從現在起學習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其實,成就自我和教育好孩子並不矛盾,雖然教養孩子沒有現成公式可循,但只要平時注意言傳身教和方式方法,總不會把孩子教育壞的!羋月不爭不搶,卻一切都是自己的,羋姝費盡心力然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為何?
  • 父母拼事業,留孩子獨自在家寫作業,事業成功彌補不了教育失敗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等風來育兒」。每一位家長對於孩子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但是,每一位家長都能做到能夠培養出龍和鳳的好家長嗎?在學校中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通過試卷分數的高低來評價,但是,做家長卻不需要一張考卷。
  • 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用時間軸,看見孩子成長的脈絡
    凡世上珍貴事物,不管是意義、健康、關係、事業、金錢等,想要追求就得花上時間成本,時間花在哪兒,成就就在哪兒。而相信對於拿起這本書的你來說,想必贊同「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
    李玫瑾:無論父母事業上如何的成功,但都比不上教育孩子的成功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說忙忙忙,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玩,忙得沒時間陪孩子閱讀,忙得沒時間陪孩子學習。很多家庭為了賺錢,分居兩地,孩子長期缺乏母愛或者父愛;有些父母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孩子成績好點,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興趣班;有些父母全力以赴在自己的事業,想著自己事業成功了,錢賺多點,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物資上的東西,而完全忽視了孩子心理上對父母陪伴的需要……對此,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也指出:
  • 愛默生很精闢的名言,一語道破了教育成功的秘密,發人深省!
    無意識的教育,就好比我們的爸媽,他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教會了我們怎麼樣做人。而有意識的教育,就好比老師。老師是有目的性的,是培養學生。老師在學生面前,處處都表現的為人師長,很注重德行操守。而父母就不一樣了,父母雖然也有望子成龍之心,但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就教會了我們明白了事理,是從現實實踐中。而老師是從書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