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2020-12-22 花落花又落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對於孩子害羞見人就躲的心裡,李玫瑾教授給出3點建議。

1、父母多和孩子溝通

李玫瑾教授認為害羞和膽小的孩子,就是缺乏練習,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起到練習的作用,還能加強父母和孩子間的感情。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間才不容易有隔閡,父母和孩子間才會變成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傾訴。這樣使得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會越來越近,他們也就願意和父母傾訴,父母多了解孩子,這樣就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害羞的孩子不再感到孤單。

2、當孩子說話時,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如果孩子說話時經常被忽視,他會因為怕沒人理他而不開口,跟熟人打招呼也是一樣,孩子會害怕對方不回應。所以家長在孩子主動找自己說話的時候,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注,認真聽並給予回答或鼓勵。孩子感到在家長心裡自己有重要的地位,他會越來越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在大多數時候面對外人不會有羞怯的表現,他能坦然接受對方的善意,並給予同樣的回報。即使對方開些小玩笑,孩子也能輕鬆的接上話題。

3、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

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糾正孩子的膽小,並培養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

家裡孩子害羞的話,家長一定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因為害羞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會覺得孤獨,所以父母們多帶孩子出去玩玩耍,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這樣的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會越來越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可以得到保證。家長也要及時的去引導孩子。

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古往今來。多少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從小就受到了優秀家風的薰陶。

想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就更需要家風的教育。

如果有家長不知道該向哪位優秀人士學習家風之道,那麼有一本書我覺得就很適合父母們讀一讀--《哈佛家訓》。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巨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學習他們的教子智慧,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自己的孩子循著名校、名家的腳步努力,也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就不俗事業的人。

可以說這本書既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69元,比吃一頓肯德基都便宜,平時少抽一盒煙就可以得到它。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讓自己學習優秀的學校,優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下孩子優秀未來的基石,怎麼想都是不虧的。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就躲,家長做好這4點,幫你養成外向娃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就躲,家長做好這4點,幫你養成外向娃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無疑能讓家庭變得更加歡樂,他們的活潑好動雖然有時候讓爹媽很無奈,但是終究還是個快樂源泉,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很安靜,走到哪裡話都特別少,見人害羞躲閃。李玫瑾教授說:我主張孩子4歲上下就要開始體育項目了,就是最開始可以帶他跑,跑呢就是它主要練呼吸的,而且連肺活量也練心肌。
  • 寶寶內向害羞見人就躲怎麼辦?李玫瑾:牢記3點,培養「樂觀娃」
    寶寶內向害羞見人就躲怎麼辦?李玫瑾:牢記3點,培養「樂觀娃」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開朗,成績優異又有著突出的情商,這樣他們在以後的生活還有社會交往過程當中都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優勢。但是朋友的孩子卻非常害怕的躲在朋友的背後,怎麼都不敢出來見人,有其他的同事過來打招呼,他又躲在背後抓著朋友的衣角。這讓朋友覺得非常的難堪,只好找藉口說孩子怕生。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內向害羞見人就躲的問題呢?1、對自己的不自信愛默生有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 孩子害羞的原因,你真的知道嗎?
    最近很多的家長朋友會問我,最近我們家孩子見到人總是往身後躲,見人也不說話打招呼了,怎麼越大越不愛說話,沒有禮貌了呢?是不是越大越知道害羞了?孩子能夠了解並認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利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拒絕講話、拒絕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拒絕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等等情景。所以當你發現自己2歲的女兒/兒子變得不愛說話或者害羞了,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經常聽到有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說,你怎麼這麼害羞,沒有禮貌,見人都不打招呼,我平時是怎麼教你的,都忘了是吧!
  • 孩子膽怯害羞?導致孩子性格靦腆害羞的原因有這些
    事後,我才意識到,婚禮現場人那麼多、聲音那麼嘈雜,孩子可能會被嚇到,所以膽怯害羞。我應該因為我們為人父母卻教養無方、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他考慮而感到愧疚。後來,我也研究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努力,漸漸地大寶就不再那麼害羞了,現在反而家裡有人來的時候還會主動接待,招呼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開朗活潑。
  • 羞怯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改變孩子的害羞心理,父母要怎樣做呢
    每個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家孩子落落大方,聰明,性格開朗有禮貌。可不想孩子在家活潑好動,然而到了外面不敢和別人說話,遇到陌生人就往家裡人背後鑽。姐姐的二寶小茹是一個愛害羞的小女孩,自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隔三差五的向姐姐投訴說,在幼兒園上課時,別的小朋友都搶著回答問題,只有小茹一聲不吭,老師有時候特意叫她起來回答問題鍛鍊她。
  • 當別人說我家孩子「膽小」、「害羞」時,我該怎麼處理?
    來自公眾號:李玫瑾育兒之道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越提醒孩子「見人要打招呼」,孩子越不配合呢?越告訴孩子「不要害羞,膽子大一點」,他會更加的畏手畏腳,躲在你身後呢?先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小時候,我經常聽到大人這樣評價我:「這孩子太老實了,一點也不活潑......別害羞,要不然長大會吃虧......膽子大一點……見人要打招呼,要不然就不禮貌......」
  • 孩子害羞,不愛表達?家長做到這幾點,培養出可以高聲表達的孩子
    害羞的孩子,在家裡是個小話癆,可到了外邊,讓他叫人時,就躲在家長身後,千呼萬喚不出來;害羞的孩子,在家裡能把兒歌背得滾瓜爛熟,可讓他給幼兒園老師背誦,就小臉漲得通紅, 嘴巴上了鎖;害羞的孩子,在家裡能說能唱,可到了外邊就象換了個人一樣,要麼一言不發,要麼聲音象蚊子。
  • 為了讓孩子克服害羞情緒,父母該如何幫忙?
    首先,要先介紹下,害羞只是表示無法以平常地心態去面對不同的人,與膽小和內向是有區別的。害羞,表示有處理問題的能力、想法,只是面對不同的事物和人有了不同的表現。每個人都有害羞的地方。 克服害羞感不僅會在考試、面試中有優勢,而且還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
  • 孩子容易害羞,不愛打招呼,做家長的該順其自然還是及時引導?
    膽小的孩子適應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缺乏自信心。家有膽小的孩子,家長都會擔心這會對孩子未來的性格、成就、生活有非常大的影響。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說:「 孩子在自己家的時候上竄下跳,出門一見到陌生人就躲在後面,見人也不愛打招呼,特別容易害羞,以後可怎麼辦?」有的家長覺得害羞就是自卑,有的家長覺得害羞的孩子長大沒出息,真的是這樣嗎?
  • 《害羞的蓮藕》:孩子的自信,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開始
    《害羞的蓮藕》:孩子的自信,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開始 孩子在一段時間,會怕見生人。有時,見到人讓她打招呼,她看看對方,然後就躲到大人懷裡。等對方離開後,問為什麼不和別人打招呼,她會說我不好意思。前一段時間還見人就叫的孩子,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在人面前也不敢主動展示自己。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別不要擔心,無條件接受孩子靜等花開
    看到一個自信陽光,落落大方地孩子,總是會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種喜愛之情,可是也有地孩子從小就十分膽小,見人害羞,從來不敢主動去接觸別人,和前一種孩子相比,後一類孩子往往會被忽視,也會錯失很多地機會。這是一種社交活動中的焦慮行為,在眾人面前不敢大聲地說出來,而是會將這些話語悄悄告訴身邊的人,讓他們代勞自己轉達。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膽小害羞的問題呢?父母本身就害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也會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和這個世界相處。
  • 面對容易害羞的孩子,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媽用這四種方法超讚
    媽媽說萌萌小時候並沒有表現得特別外向,也是見到生人也會躲她後面,等萌萌大一些後她就按照下面她介紹的4個方法,經常帶她出去玩,讓她自己去交朋友,教給她禮貌用語,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與人交往,時間一長,孩子就明顯自信大方了很多,不再是那個容易害羞的小女生,而這也令其他家長紛紛稱讚。
  • 孩子太害羞了怎麼辦?
    害羞是人類的一種情感,是人類的一種天性,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在大約一歲到兩歲半左右,要經歷正常的害羞期,在經歷害羞期後,孩子們大部分都能參加正常的社會交往活動。但有一些孩子在過了這個時期之後,仍然過分害羞,無法發展社交技巧。
  • 《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會適應力》:害羞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倫敦有一位內科醫生提出了一種合理的卻又很悲觀的觀點:在社交中感到害羞的父母通過基因將害羞遺傳給了自己的孩子。或許這便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害羞這個特質也是會通過遺傳來傳播的。這是人格特質學家的觀點,他們的觀點說害羞是先天形成的。
  •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變大方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楊 麗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落落大方,獲得更多發展機會。事實的確如此,願意與人主動交流的孩子往往比靦腆不願講話的孩子更受歡迎。如果你的孩子膽小害羞,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就不利於其交際,家長該如何處理呢?其實,性格是可以通過引導改變的,這裡給出一點建議。1.接納其個性,改變認知。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願當眾表達可能是害怕犯錯誤。
  • 「你不是害羞,只是有點慢熱」多給孩子彩排的機會,讓他擺脫害羞
    很多人從小都曾經歷過被家長從身後拎出來打招呼或者被推出來表演節目的經歷,如果「演砸了」或者表現的扭扭捏捏,就會被說成是「上不來臺面」、「怕生膽小」等。 事實上,害羞的標籤貼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產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家長容易把「害羞」的情況「妖魔化」。
  • 孩子害羞、膽小、不愛說話,別擔心,做好這幾點,孩子社交能力強
    做好這幾點父母提升孩子社交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棍棒教育不可取。以下這三點,在日常生活中多堅持。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孩子也會慢慢地適應,並且和別人進行一定的交流。如果孩子長時間封閉在自己的空間,也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害羞,甚至之後一和陌生人說話就會臉紅。當然除了父母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之外,大家也應該多讓孩子和小區裡面其他小朋友玩耍,這也是一種社交模式。
  • 孩子性格害羞內向並沒有什麼不好,父母應該看下這篇文章。
    很多爸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都有各種擔憂:「我家孩子性格比較害羞,在幼兒園裡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塊怎麼辦?會不會在學校裡受欺負?」一般來說,害羞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和接觸陌生的人時會顯得比較膽小,需要更長適應的時間,同時也需要爸媽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害羞的孩子內心就一定是「抗拒社交」的。
  • 《不再害羞》:想不再恐懼社交?就從克服害羞的三個步驟開始
    今天,我們繼續來閱讀《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會適應力》,這本被稱之為「克服害羞的實用工具書」的經典之作。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他主編的普通心理學教材被譽為」比小說還好看的教科書「,引領無數初學者和愛好者進入了心理學殿堂。此外,他還一直致力於用心理學的知識讓人類變得更美好。可以說,他是真正濟世利人的心理學大師,代表著「當代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
  • 孩子有害羞情緒怎麼辦?先去了解孩子,再卸下他們的情緒包袱
    情緒這個問題有時候也顯得非常有趣,因為有些孩子在平日的表現當中是非常積極樂觀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平常的表現當中是比較害羞的,而這一點也足以讓父母感覺到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