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七言八句都叫七律:跟杜甫學「起承轉合」

2020-12-17 西陸蟬聲唱天下

今天拜讀了兩首冠以「新七律」的詩。既然謂之「新」,就不說押古韻了,以現代漢語拼音為準;也不說平仄了,畢竟是寫詩不是寫歌詞,自己讀著抑揚頓挫就行了。但是,七律的基本章法還是應該講究的吧?不能寫個七言八句就叫七律。

七言律詩公認杜甫寫得最好,《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寫詩,也推薦她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而且,林黛玉還認為寫詩不是難事: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紅樓詩會

古代讀書人,寫詩是基本功,作者曹雪芹浸淫多年,自是行家裡手,所以他可以借林黛玉之口說,寫詩不難。

現代人除非專業、或古詩詞發燒友,誰會專門下功夫研究音韻格律。只要自己寫得高興,能夠直抒胸臆、自娛自樂就行了。就像有的網友所說,文字而已,不必較真。

但是,律詩最起碼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的,不然叫什麼七律詩?按下平仄、對仗不表,其實我也不懂。一起學習一下律詩的「起承轉合」。

我們拿杜甫一首名篇舉例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是「起」,以身臨高處對秋景的所感、所聽、所見開篇。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承」,承接上一聯,通過延長視線,進一步描寫秋天的山水景色,為下聯「轉」做準備。

頸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轉」,由前兩聯寫景,轉到寫情,抒發人生感慨。

前聯的「無邊」、「不盡」都在描寫視野的長遠,秋景的遼闊,為這一聯的「萬裡悲秋」打下了伏筆,頸聯就轉得極其自然,不著痕跡,盡顯杜甫「詩聖」功力。由於前一聯「承」得好,這一聯就「轉」得妙。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合」,即是對全詩作總結、作結語。杜甫深刻認識到,自己窮困潦倒,連口濁酒都喝不上,都是因為世事艱難的原因。

登高所望,激起心中所觸;秋天蕭瑟的山林、江水,引發了他對自己支離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和悲哀。「起承轉合」是律詩的章法,通過「起承轉合」能看出律詩的層次。

登高

後世公認杜甫是七言律詩的大家、聖手,除了他在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方面的出色造詣外,「起承轉合」巧妙自然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讀詩和看拳一樣,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了解一點古詩詞的寫作規律,對於我們窺探詩詞之美還是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宋詞中的玉樓春也是七言八句,和七律有什麼區別?
    這兩首第一句都是仄起仄收。白居易是一首七律,顧夐是一首詞。我們先看看相同之處。 二、相同處 1、都是七言八句齊言詩 玉樓春和七律最大的相同點,都是七言八句的詩。
  • 唐詩三百首中排名第一的七律,非杜甫的《登高》莫屬
    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排名七律第一,在全唐詩乃至所有詩中就都能排名七律第一了。詩歌的體裁不同,有古詩、律詩、絕句、樂府等多種,其中以五言和七言為多見,四言、三言、六言等比較少。在古詩的範圍內,沒有人能和李白比,在律詩的範圍內,沒有誰能和杜甫比。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前幾天小仙給大家分享了唐朝最好的十首七言絕句:>>>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這首詩並不是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但是詩詞創作以立意為先,詞句其次,格律最末,這首詩的立意高遠,足以讓人忽視格律上的小小缺陷。此詩虛實結合,氣勢恢宏,意境飄渺,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千年以來備受推崇就不足為奇了。其次是詩仙李白的加持。
  • 跟我學寫詩(11)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
    跟我學寫詩第十一章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整理編輯:詩詞軒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們分析了七言律絕的句式由來,並經過一定規則得到了四種七言律絕的句式。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詩有四行八句,共56個字。在格式的排列上,我們同樣可以使用七言律絕的四個基本句式,根據「一聯之內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的口訣,排出四種七言律詩的格式。
  • 請大家欣賞一首七律,意境清幽,想來不會有人能猜到作者是哪位?
    唐詩宋詞今天讀唐詩宋詞,突然讀到一首很有意境的七律,貢獻出來,大家共享。當然了,作者就先不提了,我怕一提作者,大家都會沒有好的心情!溪畔梅花先看看這首七律的全文,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溪上梅花玉作林,溪邊茅屋苦寒侵。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七律•長徵》課前預習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 《七律•長徵》課前預習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仗,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徵」是這首詩的題目。七律知識知多少?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是詩的一種,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個字;偶句末字押韻,中間四句對仗;分為四聯,每聯兩句,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
    這裡,我說一句不帶任何色彩的話,人吃飯不能不變花樣,一種寫作方法儘管有效,但是如果形成套路,也就是所謂的模式,最後都將成為陳詞濫調。歷史上的賦、駢文就是這樣。     我當然不是反對把「起承轉合」視為一種有效的結構方法,我只是說它並不能概括所有的寫作現象,僅此而已。
  • 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下面,筆者從起承轉合的出處、起承轉合的意思及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結合律詩、絕句等具體作品,對起承轉合進行簡要分析,為朋友們賞詩提供參考。
  • 怎樣寫好古詩詞:淺談詩詞的「起承轉合」
    淺議詩詞的「起承轉合」所謂起承轉合就是一首詩詞怎樣開始,怎樣發展,如何變化和如何結尾。這種方法是說在布局上應該有邏輯思維,把整首詩詞的框架安排好。這是一個重要的萬萬不可忽視的創作章法。起句要生動、突兀。
  •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1.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入選理由:唐詩最美的七律。也是唐詩最奇幻最迷人最不可解的七律。如果只要讀一首唐詩七律,我選這首。一首詩寫出一個夢幻般的審美世界。這首詩引發的註解之多,也是其他任何詩詞無法比擬的。這首詩可以說是最美朦朧詩。2.
  • 七律·開門七件事
    圖片取自網絡大俗通大雅,萬物皆由心文/太白遺風清代詩人查為仁《蓮坡詩話》曾有詩云: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分為八期,每周寫一首七律或古風,分別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題,可詠物、可抒情,亦可借物起興。最後一期以「雅俗同工」為題填一闋《聲聲慢》收尾。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李白號稱詩仙,為何七律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專家:詩壇之幸
    頂著「詩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詩人高明不少,但事實上,有一種詩體李白卻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這就是七律。唐代詩壇七律寫得最好的幾個人包括杜甫、李商隱、杜牧等名家,李白的七律長期輸給杜甫也就罷了。當年還沒寫幾首詩,充其量只是二流詩人的崔顥寫了首《黃鶴樓》,據說硬是讓李白擱筆了。
  • 起承轉合的技巧探究
    自西漢以來,詩(包括宋朝定型的律詩),都遵守這四個字起承轉合這種結構形式,從《詩經》中,就有這個要求。先秦時期,起承轉合這種形式,就已初步發展,由詩經繼承而來。特點是:循序漸進 ,或由小到大,或由內而外。發展到唐朝,就有了由大到小,由外而內這樣反方向的寫作手法。大家注意:這是手法但萬變不離其中特別是承句,這種寫法更明顯。
  • 鬼谷子:真正有口才的人,都懂得這八句口訣,富貴「說」出來!
    蘇秦、張儀二人的口才皆得自於鬼谷子的真傳,鬼谷子將這一套說話的技巧總結出了八個要點,跟不同的人交際,當說不同的話。即使老實人嘴巴再笨,記熟這八句口訣,能說會道也不再是難事!一、與智者言,依於博聰明人有很強的理解能力,許多事情不需要過多複雜的闡述和解釋,便能聽出重點,明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