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2020-12-15 洮野渡

在央視的詩詞大會上,主持人董卿認為,要理解詩詞的抑揚頓挫、起伏變化,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格律知識外,還應懂得詩詞的基本結構:起、承、轉、合。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下面,筆者從起承轉合的出處、起承轉合的意思及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結合律詩、絕句等具體作品,對起承轉合進行簡要分析,為朋友們賞詩提供參考。

一、起承轉合的出處

最早出自元代範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後來我國清代學者劉熙載《藝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轉、合四字,起者,起下也,連合亦起在內;合者,合上也,連起亦在內;中間用承用轉、皆顧兼趣合也。」 對這一說法進行了拓展。

這是目前對起承轉合解釋得比較早、也比較好的二條出處,後來也有金聖歎、魯迅等人,對起承轉合進行了註解,但都沒有超出以上內容。

二、起承轉合的含意

什麼是起承轉合?按照元代範德璣的說法,筆者的理解是:

起者,開端也。文章的開端要平直。或開宗明義、單刀直入。或設置懸念、引人思考。或平鋪直敘、留有餘地。總之要引人注目,變化多端,並以自然為佳。

承者,承接也。承要舂容。什麼叫舂容?舂容就是要有力、洪亮和從容。意即承接要自然、有力和洪亮,既要能承上,還要能啟下。

轉者,變化也。文喜看山不喜平。文章要有起伏變化,要跌宕有致而又萬變不離其宗。

合者,結尾也。結尾要淵永。何謂淵永?深遠、深長也。意思是文章的結尾要有韻味。或點明主題,或啟發聯想,或耐人尋味,均要乾脆利落,有力有味。

三、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具體運用

下面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及七律為例,來分析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作用。

首先看杜甫的五言絕句《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詩中第一句起,總寫孔明的功勞之大。第二句承,寫孔明成名原因。第三句轉,寫孔明的計謀會流芳千古。第四句合,寫孔明滅吳失策,功業未就。全詩起承轉合,特別分明。

其次看杜牧的七言絕句《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全詩四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

最後看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在這首律詩裡,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一二句是起句,三四句是承句,五六句是轉句,七八句是合句。

因此,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絕句起承轉合,一般是一句承擔一項任務,律詩的起承轉合,則是二句承擔一項任務。也即首聯起,頷聯承,頸聯轉,尾聯合。

總之,起承轉合是我國文學創作中一項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它不僅廣泛運用在詩詞創作中,在其他文學樣式中也被廣泛運用。由於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列出,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此留言,以便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怎樣寫好古詩詞:淺談詩詞的「起承轉合」
    淺議詩詞的「起承轉合」所謂起承轉合就是一首詩詞怎樣開始,怎樣發展,如何變化和如何結尾。這種方法是說在布局上應該有邏輯思維,把整首詩詞的框架安排好。這是一個重要的萬萬不可忽視的創作章法。起句要生動、突兀。
  • 詳解格律詩詞的起承轉合
    格律詩詞,講究章法,所謂的章法,就是篇章結構的方法,也就是謀篇布局的技巧。而一個作品中,並不一定就是一種章法。詩詞的謀篇布局技巧很多,最基本,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起承轉合。兩句之間的意思可互為佐證。詩詞的轉轉的概念:轉,就是指詩詞在結構上的轉折。具體表現為三種:景轉情、物轉人、事轉理。不能一味地自說自話,要有一個變化,提升,要製造些波瀾。轉句在全篇中最為關鍵。轉的作用:轉不但能從章法上給人迴環往復,別開生面的感覺。
  •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文/李儀   我在書會從來沒有講過「起承轉合」的問題,這次我們談詩,有人提到「起承轉合」,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後來許多文人對此作出詳細的解釋和發揮,基本上都是圍繞寫詩怎樣開始、怎樣發展、怎樣變化、怎樣結尾來展開的,形成了一套寫詩作法。    應該說,在提出「起承轉合」這一概念之前的千百年間,不論是文還是詩,人們在寫作中基本上還是不自覺地遵守了這一規律的,所以也可以這麼說,「起承轉合」是歷代文人的共同體驗和經驗總結。尤其對于格律詩,「起承轉合」十分明顯,並且形成了人們的共同認識。
  • 起承轉合
    我們一般寫作文,也應該做到這樣的起承轉合    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轉合(律詩是以「聯」、絕句和詞是以「句」、古體詩是以「偶句」為起承轉合的常式單位的)。「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 中國畫中的「起承轉合」
    行筆是大於技術層次的「精神形態」,細講就是「精神形態」的具象體現。中國畫又稱寫意畫,寫意實則行筆,就是畫家執筆在宣紙上的行走,行走中把自己的思想通過物像呈現。陳雲鵬作品「起承轉合」就是行筆的技術概括。「起」在文章中是「比興的手法」而在中國畫中是第一筆的落筆之處,是行筆時要掌握的力道和要行筆是設定的節奏。
  • 寫律詩為何離不開「起承轉合」?
    我們在總結格律詩規則的時候,除了形式上的平仄遞進,平聲押韻和對仗等技巧規則,在寫法上一般都要求「起承轉合」。但是我們要知道,「起承轉合」的行文方法並不局限在格律詩中,甚至不局限於詩作之中。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想,小說、散文、記敘文、紀實文、議論文,有哪一種文體的行文方法跳出了「起承轉合」?
  • 起承轉合如何寫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也就是說時間、地點一般都是放在起句了。別話說了那麼多了,慢半拍的半途又冒出個時間、地點來。交代時間的時候有個小竅門。如果可以用景物或者物事來間接點出時間就好啦。不要直接說出時間 用季節性的東東來交代。啥問題都有題目,律詩也是啊 。
  • 詞的起承轉合
    詩詞的起承轉合,在格律詩中經常見到,而且也常常在鑑賞中談及。但是對詞來說,好像就很少說這個話題了。起承轉合是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後面人們又將起承轉合運用到文章裡了,可以說起承轉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
  • 詩詞從0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詩詞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前節回顧:前面的9個章節,咱們已經將寫詩的方法和規則都講解過了,包括基礎篇的押韻、平仄、四聲,以及提高篇的格律、寫詩誤區、拗救學會了這幾個章節的內容,可以說,寫出的作品就可以算作格律詩了,但是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棒不棒,還有一些其它的技巧——布局與意境,這些格律之外的技巧,我們統一放在這篇文章中來講解。具體分三部分: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 十分鐘讓你明白什麼是「起承轉合」
    詩詞也有自己一定的基本結構。那就是起、承、轉、合。就以律詩為例,律詩全部都是八句,兩句為一聯,分為四聯。分別叫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四聯我們可以和「起承轉合」結合來聊。頸聯有點似乎八股文中的「起講」。而尾聯如同八股文中的「後股」「束股」。咱們先來說起承轉合的第一個部分——起。所謂起句,顧名思義,就是一首詩的起步階段,是起因。起句要做到開篇破題的作用,因為這是一首詩的第一句,往往要給整首詩做一個基礎交代,奠定一定的基調。
  • 一次打架的起承轉合
    所以,世界上並不缺少我這種傻缺,缺少的是彩虹和萬有引力?起承轉合就是語文的彩虹和萬有引力。只要起承轉合玩得好,所有的作文全部能高分。哭哭啼啼自不必說,關鍵是講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按照魔王的描述,他本來和a、b一起快樂地玩耍。然後a和b莫名其妙打疼了他。他就跑掉了,找來了姥姥。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就想哭。作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語文博主,我當然不能這樣放過絕佳的教育機會。於是我問魔王:打回去了麼?魔王很委屈:他們有兩個人。
  • 她憑什麼代替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董卿的回答讓網友沉默
    《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弘揚中國古詩詞傳統文化的一檔節目,一直備受關注,直到今天,已經播出到第五季了。尤其疫情期間,許多學校延遲開學,部分學生在家裡,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可以深入接觸一下詩歌文化,利用這檔節目好好充實自我。
  • 「起承轉合」的管理方面的拓展思考
    從這個邏輯上來說那我們中國古代人也有自己的管理思維,同時也不乏一些智者去總結和完善,是否有類似的思維呢?近期我注意到了以前我們所說的「起承轉合」的說法,這是在古代律師創造的時候的創作規則,細細一品這裡的邏輯關係其實也蘊含著管理的思維。
  • 陪你寫作文:記敘文要寫好起承轉合
    這一點,和古詩文的「起承轉合」道理一致,圍繞一個詩歌題目,起承轉合。然而,古代詩歌,四句八句,相對簡潔緊湊,起承轉合會比較明顯,寫作時候這份轉合意識也會比較強烈,判斷四者統一與否也相對直觀。記敘文寫作,800多字,孩子們在寫作過程中幹擾因素會比較多,在起承轉合的變化統一上,常常會顧此失彼。    這裡,拿一個孩子的一篇作文,作為例子,跟大家分享探究。
  • 董卿離開詩詞大會後,新人美女主持漸入佳境,網友:董卿虧了
    說起央視的《詩詞大會》這一檔綜藝,大家應該會首先想到的是是董卿。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大會》的成功多半也得益於董卿的主持。她能夠以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將高深的古詩詞,敘述得栩栩如生,同時也沒有讓整個節目掉價。
  • 中國詩詞大會|外國帥哥用錯詩,董卿贈1詩暗藏乾坤破困局,妙!
    詩是世界共同的語言,中國詩詞魅力無窮,徵服了無數外國友人。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一場,就有一位俄羅斯帥哥參賽,他就是大衛,清華大學研究生。按慣例,選手登臺時都要說一句開場詩,大衛說了一首完整的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中國詩詞大會:錯答令董卿蒙曼康震表情複雜,蘇軾名句到底啥意思
    這句也真是太有名了,然而其中有個兩個字的意思,感覺很多人不一定是明白清楚的。那就是「長久」二字的意思,大家認為他具體指的是什麼長久呢?在詩詞大會中,就有一道這樣的題目。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長久」所指是?
  • 中國詩詞大會:董卿笑語盈盈,用大氣開場白,說出極美詩經名句
    在寫《中國詩詞大會》的過程中,我是越寫越喜歡董卿,她組織語言的恰到好處,真的不是能用一兩句話形容得盡的。像她在第三季第二期的開場白,那聲音,那畫面,在我腦海中盤旋,久久而不逝去。我真的感覺好幸運,能夠聆聽這樣一位優秀的主持人,笑語盈盈的傾吐著她的珠璣之語!那麼她究竟說了什麼樣的話?
  • 起承轉合,國畫中一個重要知識點你了解嗎?
    起承轉合,本屬於文章的範疇,後來我國畫家們使得繪畫與文學緊密相連,使文以載道,與繪畫相輔相成,起承轉合作為國畫開合的表現形式,不知道作畫的,實質上寫文章的對他了解嗎?起承轉合尤其對於詩詞的創作尤為重要。
  • 《國國起承轉合》
    中國繪畫中起承轉合是開合呼應的基本運用,是國畫構成的步驟和方式。他是構圖的總體構成方式,也是S型律動的具體運用。起承轉合又稱之為起承轉結,原為舊體詩的章法結構術語。在詩文中「起」是開始,開端;「承」是承接開始並加以申述;「轉」是轉折,是製造矛盾,增加變化,往往是畫面上最為重要的部分,變化既然多了,物象擺置也就豐富起來了,同時又要與起先對應,相呼應;「合」是結束,作為章法構成的結束,要與起相呼應,才能使構成在章法上融為一體。中國畫構圖藝術的起轉合為實體呈現,而承則可虛可實,要視具體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