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轉合,國畫中一個重要知識點你了解嗎?

2020-12-17 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

本文章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畫家愣嚴山人所作,欲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貢獻所學,為中華文化藝術做點貢獻。

起承轉合,本屬於文章的範疇,後來我國畫家們使得繪畫與文學緊密相連,使文以載道,與繪畫相輔相成,起承轉合作為國畫開合的表現形式,不知道作畫的,實質上寫文章的對他了解嗎?起承轉合尤其對於詩詞的創作尤為重要。

起承轉合,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方法,每一個作者,任何一種故事,每一次的修改,起承轉合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管再怎麼變化,他的核心都是不變的,這個理法師不能隨便編的,就好比四季輪迴的這個規律他是不能破的,太陽他就是東升西洛,不可能從西邊出來。東邊落下去。

要想抓住讀者的注意,就是從承開始著重洩氣的,起一般都是很平常,但是承給你來一個峰迴路轉,一下子帶給讀者不易昂的感覺,這就好比你的妻子在沒有化妝前給你的感覺很平常,但是化完妝後,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給你驚訝的感覺一樣得道理。

學習過詩詞的人都知道,詩的起的方式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開門見山,直接扣題,他的作用當然是點題明旨,而承則是起到了一個上承下傳的作用,轉則是轉折,最後的合則是總結,一般作者的感情,或者詩詞的主旨都聚集在這個地方,作畫物象的布置幾乎都是遵循這個法則的,這在花鳥畫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山水畫有的時候不是很嚴格。

起承轉合,作為國畫開合的具體體現,當然這其中的開合是不能缺少的,一幅畫,不管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總是要有一個大的開合關係,國畫的起,也就是畫中主體物展開氣勢和方向,我們平時外出觀看山水,寫生,第一就是看一件物象的大體趨勢,觀察他的氣勢是怎麼展開的,所謂遠觀取氣勢,遠遠看去,先把他的勢,也就是古人說的龍脈,先給他搞清楚。

國畫中的承,和詩詞的承所要達到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其目的就是要增加變化,為的是國畫更加豐富而已,它主要是緊接著主勢和起勢,進一步增加變化,充實,豐富層次,是一個因勢誘導的一個過程,國畫中的轉很重要,藉助視逆轉,進而增加變化和趣味,這主要是為了和主勢形成一種矛盾的對立,打破主勢,改變方向,它一般是一幅畫中最重要的地方,畫眼存在的地方,合,只要是復歸於主勢,總結全局,所以一幅畫的起承轉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和詩詞都是一樣的。

我們平時去看畫展,欣賞一幅畫的作品是,一般由於視覺生理和視覺心理的原因,欣賞次序通常由通觀全畫—— ——對畫面整體效果產生一個總體的映像,然後通過視點的移動,讀遍全畫,後著眼於畫面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主體部位,這就是所說的視覺中心的部位。這在古人哪裡就是畫眼存在的地方,而視覺中心的形成則是畫面構成因素置陣布勢的結果。作畫如何苦心經營這個視覺中心還是一個的思考的問題,畫家要好好經營。

起承轉合中的轉,幾乎是扮演了構圖中心的角色,注意如何轉,不同的畫家自然有他的辦法,構圖中,當畫面上只有一個物體時,我們無論把它在什麼位置上,也無論其大小完整與否,別無選擇,他就是視覺和構圖中心點,一個簡單的視覺原理。如果我們利用好,然後舉一反三,相信對於一個畫家構圖不是什麼難事,如潘天壽先生的《花狸奴圖軸》就是對此擁有的十分精彩的作品。

如果畫面上出現兩種物象時,物象的位置即對視覺的注意力產生了影響,即使物象的形成構成因素完全相同,也是如此。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選擇弱化一個,突出一個,也就是確定一個主體,一個客體,視覺原理上說,居中者最容易吸引視覺的注意力。畫面上物象超過兩種以上,居中者在視覺上仍居,他的周圍的物體自然成了客體,起著輔助的作用。

中國畫對物象的安排十分講究,越是簡單的構成,越是講究位置的經營,畫面的中間位置雖然是形成視覺中心的關鍵位置,但是如果畫中物象的布置四平八穩地巨石在畫面之中。這不禁使人興味索然,而且也不符合藝術沒得構圖規律,更無創造性可言。

偏居則是較小的主體即畫眼的位置居四個交叉點其中之一時的構成形式。偏居取其生動活潑。置陳布勢圍繞突出主體而展開,在突出主體的變化中求得統一。

正局很容易安定平正,騙局則容易欹側多變,最貴在平正安定中求變化,三分法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s型律動和起承轉合起止位置的影響。s形律動和紀承轉合的起止,傳統構圖中通常以三分法的交叉點入手,是畫面構成形成的動勢,更容易引起觀著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與主體相配合,從而達到變化多端而主起突出的目的。

它是繪畫大師,武功也屈指可數,曾經打敗兵團的教練!

相關焦點

  • 《國國起承轉合》
    中國繪畫中起承轉合是開合呼應的基本運用,是國畫構成的步驟和方式。他是構圖的總體構成方式,也是S型律動的具體運用。起承轉合又稱之為起承轉結,原為舊體詩的章法結構術語。在詩文中「起」是開始,開端;「承」是承接開始並加以申述;「轉」是轉折,是製造矛盾,增加變化,往往是畫面上最為重要的部分,變化既然多了,物象擺置也就豐富起來了,同時又要與起先對應,相呼應;「合」是結束,作為章法構成的結束,要與起相呼應,才能使構成在章法上融為一體。中國畫構圖藝術的起轉合為實體呈現,而承則可虛可實,要視具體而定。
  • 中國畫中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來源於元代範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起承轉合」同時又是藝術創作常用的結構技巧,古人寫作時所使用的行文方法,也是我們所泛指文章寫作的手法。同時也是中國繪畫的行筆技巧和墨韻的分發手法。
  •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
    應該說,在提出「起承轉合」這一概念之前的千百年間,不論是文還是詩,人們在寫作中基本上還是不自覺地遵守了這一規律的,所以也可以這麼說,「起承轉合」是歷代文人的共同體驗和經驗總結。尤其對于格律詩,「起承轉合」十分明顯,並且形成了人們的共同認識。
  • 國畫中的高遠法知識點講解
    喜歡國畫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國畫中怎麼去畫山!唐代畫家王維說過,畫山先審定山勢,先審氣象,後定清濁,然後定賓主。在王維的《山水論》中提及到畫山的要點: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
  • 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下面,筆者從起承轉合的出處、起承轉合的意思及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結合律詩、絕句等具體作品,對起承轉合進行簡要分析,為朋友們賞詩提供參考。
  • 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
    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山清峽客學生作品選集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山清峽客學生作品選集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山清峽客學生作品選集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山清峽客學生作品選集你能相信這些是國畫初學者的作品嗎?
  • 寫律詩為何離不開「起承轉合」?
    我們在總結格律詩規則的時候,除了形式上的平仄遞進,平聲押韻和對仗等技巧規則,在寫法上一般都要求「起承轉合」。但是我們要知道,「起承轉合」的行文方法並不局限在格律詩中,甚至不局限於詩作之中。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想,小說、散文、記敘文、紀實文、議論文,有哪一種文體的行文方法跳出了「起承轉合」?
  • 課外班:小孩學習國畫的好處有哪些?你知道嗎?
    興趣班的選擇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他的畫畫這方面的天賦。家長也會孩子畫畫的課外班,畫畫的種類也是有很多。有簡筆畫,素描,水粉,油畫和國畫等,孩子在小得時候是適合學習簡單的簡筆畫的,慢慢的就可以學習素描或者是國畫。
  • 「起承轉合」的管理方面的拓展思考
    難道都是現代才發明創造的理念嗎?不是,是在人類社會開始就有的思維,只是沒有形成系統性,所有才被後來者整理出來形成了管理理論並發揚。從這個邏輯上來說那我們中國古代人也有自己的管理思維,同時也不乏一些智者去總結和完善,是否有類似的思維呢?近期我注意到了以前我們所說的「起承轉合」的說法,這是在古代律師創造的時候的創作規則,細細一品這裡的邏輯關係其實也蘊含著管理的思維。
  • 炯炯有神,國畫中是怎樣體現人物神態的?看完這些眼睛畫法才知道
    很多人畫國畫,但是在畫的時候總是抓不住人物的神態,今天咱們來看看國畫中是怎麼體現人物神態的,從眼睛畫法看起,你會發現國畫中眼神能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這點是西方畫所達不到的。國畫中人物炯炯有神的眼睛國畫中的眼睛畫法和西方畫是不同的,在國畫中強調眼睛是「以神傳意」,這是十分重要的。國畫中怎麼才能畫出炯炯有神的眼睛?
  • 國畫常識|你知道國畫創作中出現漂亮效果是如何製作的嗎?
    如果畫稱景,可以把大面積的未乾的畫面用清水灑上去,提起宣紙向下滲化水往下流,出現你所需要的特殊效果時就平放在案上吹乾。畫面要求向一面滲化時,可在畫面未乾時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筆畫,就向另一方面滲化,達到所要求的特殊效果為止。灑滴清水的特殊技法步驟1.用毛筆蘸膠水加墨畫荷葉或樹幹。
  • 起承轉合的技巧探究
    但沒有區別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起句與合句不同的是:不作結論。起句作為領句,引領全篇,也是做個概述。那麼,我們平時在寫作過程中,就需要注意起句。就要作通盤考慮,以起句來領導整體。起句,決不單純是隨便寫個景。這個景,要符合整體的思想。若不能引領整體,必將導致後面寫作過程中,出現無法處理的局面,越寫越亂,不知所云。
  • 陪你寫作文:記敘文要寫好起承轉合
    這一點,和古詩文的「起承轉合」道理一致,圍繞一個詩歌題目,起承轉合。然而,古代詩歌,四句八句,相對簡潔緊湊,起承轉合會比較明顯,寫作時候這份轉合意識也會比較強烈,判斷四者統一與否也相對直觀。記敘文寫作,800多字,孩子們在寫作過程中幹擾因素會比較多,在起承轉合的變化統一上,常常會顧此失彼。    這裡,拿一個孩子的一篇作文,作為例子,跟大家分享探究。
  • 起承轉合如何寫
    當然還有用啥典故來起的,不過如果你對典故了解不多的話 還是不要隨意使用了,免得貽笑大方。律詩和記敘文有相通之處。記敘文的六要素裡最前面的兩個就是時間、地點吧。同樣的 律詩的時間,地點一般也放在起句。很少見到把時間地點放在起句以外的句子的。比如: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 國畫也好玩:簡單幾筆,你也能畫出不一樣的國畫
    國畫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學國畫,首先要對畫國畫的工具有詳細的了解,很多人都知道國畫是用筆墨紙硯畫出來的,但是筆墨紙硯只是一個統稱詞,今天小藝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工具的詳細分類和用法吧。
  • 使用信用卡,這些知識點你必須了解!尤其是這兩個日期,尤為重要
    現如今社會中,使用信用卡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你對信用卡真的了解嗎?很多人使用信用卡,只知道信用卡有免費的透支額度,可以提前預支使用。在規定的期限內還款,就不收利息。但實際上,信用卡遠比你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有很多知識點,持卡人可能並不了解,所以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信用卡的知識要點!首先,信用卡的使用,是存在一定的免息期的,持卡人只需要在免息期內進行還款,銀行就不會收取任何的費用。這一點,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而大部分人都以為,銀行的免息期就是一個月!其實並不然,每個銀行所發布的信用卡,免息期的長短都是不同的。
  • 詳解格律詩詞的起承轉合
    而一個作品中,並不一定就是一種章法。詩詞的謀篇布局技巧很多,最基本,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起承轉合。「起」,即開頭,開始。「承」即承接上句繼續表述。「轉」即轉折,遞進,指表述內容的引申或變化。「合」即整合,要上承總合全篇。章法是有規律的,但是也是相對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定模式。
  • 閒談詞的起承轉合
    三、長調的起承轉合太複雜了,前人對此並未涉及到。 承在詞中作承接、或展開起句之用,以此來鋪排事情的過程。承在詞中最無常法,表現的形式很多,多以時空、邏輯關係為線索,叫做順,反之為逆,統稱為順逆。多重時空交錯的結構,叫「錯綜」。就順來說,可以有:1、先昔後今;2、從內到外;3、由景及情;4、前因後果。
  • 收腹能鍛鍊腹肌嗎 其中的知識點你了解多少
    收腹能鍛鍊腹肌嗎 其中的知識點你了解多少 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塊強壯的腹肌,那麼這塊腹肌到底是怎麼鍛鍊出來的呢
  • 詞的起承轉合
    詩詞的起承轉合,在格律詩中經常見到,而且也常常在鑑賞中談及。但是對詞來說,好像就很少說這個話題了。起承轉合是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後面人們又將起承轉合運用到文章裡了,可以說起承轉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