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調的起承轉合太複雜了,前人對此並未涉及到。
詞的起承轉合的常用方式
起
常用的方式有:
1、以景起,這種最為常見;
2、以情起,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3、以事起,先敘事,再就事生發議論;
4、以問起,先提出問題,直接抓住讀者,讓讀者一起進行思索,然後再作回答.
承
在詞中作承接、或展開起句之用,以此來鋪排事情的過程。
承在詞中最無常法,表現的形式很多,多以時空、邏輯關係為線索,叫做順,反之為逆,統稱為順逆。多重時空交錯的結構,叫「錯綜」。
就順來說,可以有:1、先昔後今;2、從內到外;3、由景及情;4、前因後果。
就逆來說,則有:1、先今後昔;2、從外到內;3、由情及景;4、前果後因。
就錯綜而言,就是將其順逆所說的關係跳躍交錯,極盡吞吐曲折、抑揚頓挫之變化,這種形式最難掌握,非大家不可為。
轉
在詞中對結果作轉折之用,以便表達情感的跌宕起伏,也無定法。
詞跟詩最大的區別是,詞的中長調可以分為幾段(片、闕和疊),而每段既是詞中的一部分,各自又有相對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只是在內容上各有所側重,就像小說的章回一樣,因此在每個段落裡也可運用起承轉合之方法,這也是在詞中很少談及起承轉合之根本原因。
對於轉,必須結合過片來說。
過片,是詞特有的章法,須做到「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張炎《詞源》),承上接下是總要求,一般來說,上下片分別吟詠情景、今昔、內外、來去、晝夜、虛實等不同內容,但上下兩片要接得緊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為上。
沈義父《樂府指迷》說:「若才高者方能發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
周濟《介存齋論詞》說換頭:「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制。」
這都是前輩對過片做法的精彩描述。從以上論述來看,過片根據不從的場合,可以用作上片承、轉和下片的起。
結
與起句一樣也非常重要,往往是全篇的點睛之筆。
對於結,沈祥龍作了十分精當的總結:「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於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辭不盡三者而已。」
結的表達形式:
1、拍合。即與起句呼應;
2、宕開。即跳出之前詞所構築的框架,給人以高遠、眼界為之一寬地感受;
3、點醒。點醒是指點明詞旨。前面所說均未道破題意,在此結句上點破,讓人有幡然醒悟地感覺。
4、翻出。在結上突然道出與前截然不同的感受,形成巨大在落差,給人以強烈震撼。
過片的具體做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幾種:
1、上下緊相連,換頭筆斷意不斷。
2、上下不相連,換頭另起一端。
3、上下相對比,換頭是過橋。
(本文參閱百度有關資料編寫而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