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詞的起承轉合

2021-03-01 星園吟草

三、長調的起承轉合太複雜了,前人對此並未涉及到。

 

詞的起承轉合的常用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

1、以景起,這種最為常見;

2、以情起,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3、以事起,先敘事,再就事生發議論;

4、以問起,先提出問題,直接抓住讀者,讓讀者一起進行思索,然後再作回答. 

 

在詞中作承接、或展開起句之用,以此來鋪排事情的過程。

承在詞中最無常法,表現的形式很多,多以時空、邏輯關係為線索,叫做順,反之為逆,統稱為順逆。多重時空交錯的結構,叫「錯綜」。

就順來說,可以有:1、先昔後今;2、從內到外;3、由景及情;4、前因後果。

就逆來說,則有:1、先今後昔;2、從外到內;3、由情及景;4、前果後因。

就錯綜而言,就是將其順逆所說的關係跳躍交錯,極盡吞吐曲折、抑揚頓挫之變化,這種形式最難掌握,非大家不可為。

 

在詞中對結果作轉折之用,以便表達情感的跌宕起伏,也無定法。

詞跟詩最大的區別是,詞的中長調可以分為幾段(片、闕和疊),而每段既是詞中的一部分,各自又有相對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只是在內容上各有所側重,就像小說的章回一樣,因此在每個段落裡也可運用起承轉合之方法,這也是在詞中很少談及起承轉合之根本原因。

對於轉,必須結合過片來說。

過片,是詞特有的章法,須做到「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張炎《詞源》),承上接下是總要求,一般來說,上下片分別吟詠情景、今昔、內外、來去、晝夜、虛實等不同內容,但上下兩片要接得緊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為上。

沈義父《樂府指迷》說:「若才高者方能發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

周濟《介存齋論詞》說換頭:「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制。」

這都是前輩對過片做法的精彩描述。從以上論述來看,過片根據不從的場合,可以用作上片承、轉和下片的起。

與起句一樣也非常重要,往往是全篇的點睛之筆。

對於結,沈祥龍作了十分精當的總結:「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於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辭不盡三者而已。」

 

結的表達形式:

1、拍合。即與起句呼應;

2、宕開。即跳出之前詞所構築的框架,給人以高遠、眼界為之一寬地感受;

3、點醒。點醒是指點明詞旨。前面所說均未道破題意,在此結句上點破,讓人有幡然醒悟地感覺。

4、翻出。在結上突然道出與前截然不同的感受,形成巨大在落差,給人以強烈震撼。

 

過片的具體做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幾種: 

1、上下緊相連,換頭筆斷意不斷。

2、上下不相連,換頭另起一端。

3、上下相對比,換頭是過橋。

 

(本文參閱百度有關資料編寫而成,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文/李儀   我在書會從來沒有講過「起承轉合」的問題,這次我們談詩,有人提到「起承轉合」,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     一、「起承轉合」只是一種寫作經驗的總結    為什麼我從沒講到過「起承轉合」,因為我認為作為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這句話如同「鳳頭、豬肚、豹尾」一樣,是人們在詩文謀篇時對結構層次安排的一種概括性說法。
  • 詞的起承轉合
    詩詞的起承轉合,在格律詩中經常見到,而且也常常在鑑賞中談及。但是對詞來說,好像就很少說這個話題了。起承轉合是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後面人們又將起承轉合運用到文章裡了,可以說起承轉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
  • 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下面,筆者從起承轉合的出處、起承轉合的意思及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結合律詩、絕句等具體作品,對起承轉合進行簡要分析,為朋友們賞詩提供參考。
  • 《國國起承轉合》
    中國繪畫中起承轉合是開合呼應的基本運用,是國畫構成的步驟和方式。他是構圖的總體構成方式,也是S型律動的具體運用。起承轉合又稱之為起承轉結,原為舊體詩的章法結構術語。潘天壽非常精闢生動地說明了起承轉合的關係和要求。起承轉合最貴為得勢。勢就是章法構成的整體趨勢,以及大的構成方式和層次變化所形成的總體的視覺感受。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存在相互聯繫的,而運動則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 中國畫中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來源於元代範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起承轉合」同時又是藝術創作常用的結構技巧,古人寫作時所使用的行文方法,也是我們所泛指文章寫作的手法。同時也是中國繪畫的行筆技巧和墨韻的分發手法。
  • 寫律詩為何離不開「起承轉合」?
    我們在總結格律詩規則的時候,除了形式上的平仄遞進,平聲押韻和對仗等技巧規則,在寫法上一般都要求「起承轉合」。但是我們要知道,「起承轉合」的行文方法並不局限在格律詩中,甚至不局限於詩作之中。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想,小說、散文、記敘文、紀實文、議論文,有哪一種文體的行文方法跳出了「起承轉合」?
  • 「起承轉合」的管理方面的拓展思考
    近期我注意到了以前我們所說的「起承轉合」的說法,這是在古代律師創造的時候的創作規則,細細一品這裡的邏輯關係其實也蘊含著管理的思維。     起承轉合的來歷「起承轉合」是藝術創作常用的結構技巧之一,舊時作文慣用的行文方法,後來逐漸泛指文章的寫作手法。
  • 一次打架的起承轉合
    只要起承轉合玩得好,所有的作文全部能高分。2我們家混世魔王和別的小朋友打了一架。哭哭啼啼自不必說,關鍵是講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3上面是玩笑,當時我就意識到這是一個聯繫起承轉合的好機會。然後我開始和魔王討論事情的具體經過。我家魔王一開始是和他們玩過家家,忽然a過來和魔王說咱們打架玩吧。
  • 怎樣寫好古詩詞:淺談詩詞的「起承轉合」
    淺議詩詞的「起承轉合」所謂起承轉合就是一首詩詞怎樣開始,怎樣發展,如何變化和如何結尾。這種方法是說在布局上應該有邏輯思維,把整首詩詞的框架安排好。這是一個重要的萬萬不可忽視的創作章法。起句要生動、突兀。
  • 起承轉合如何寫
    起承轉合是律詩的基礎骨架。他們四個的位置是同等重要的,離了哪個都不行。記得老師給我們舉過一個例子:美女 何以為美女?不是靠一個鼻子美就是美女的。要是鼻子很美 ,可是香蠟唇,那還是美女麼?所以美 一定是一個整體的美。起承轉合一樣的道理。3.起承轉合未必一定是對應首頷頸尾四聯吧是的,也有到了尾聯才轉的,但是那樣的畢竟是少數。
  • 起承轉合的技巧探究
    自西漢以來,詩(包括宋朝定型的律詩),都遵守這四個字起承轉合這種結構形式,從《詩經》中,就有這個要求。先秦時期,起承轉合這種形式,就已初步發展,由詩經繼承而來。特點是:循序漸進 ,或由小到大,或由內而外。發展到唐朝,就有了由大到小,由外而內這樣反方向的寫作手法。大家注意:這是手法但萬變不離其中特別是承句,這種寫法更明顯。
  • 詳解格律詩詞的起承轉合
    詩詞的謀篇布局技巧很多,最基本,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起承轉合。「起」,即開頭,開始。「承」即承接上句繼續表述。「轉」即轉折,遞進,指表述內容的引申或變化。「合」即整合,要上承總合全篇。章法是有規律的,但是也是相對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定模式。
  • 2018國考申論技巧:申論高分作文方法之起承轉合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為各位考生介紹一種相對簡單,但邏輯性相對較強的文章類型——起承轉合。一、何為起承轉合式起承轉合式的文章不同於常規型五段三分式,常規型文章的分論點多呈現並列或遞進關係,但「起承轉合式」文章的分論點往往呈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且在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應呈現出層次感,由淺入深進行分析。
  • 起承轉合
    我們一般寫作文,也應該做到這樣的起承轉合    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轉合(律詩是以「聯」、絕句和詞是以「句」、古體詩是以「偶句」為起承轉合的常式單位的)。「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 古文論用詞妥帖,論起句和起承轉合
    大家好,我是張翠英,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古文論用詞妥帖,論起句、結 句和起承轉合。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曾論及摹聲、摹狀詞的運用:「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皆嘈逐黃鳥之聲,嗽嗽學鴻雁之響。李東陽《麓堂詩話》論及律詩的起承轉合,並主張不要拘泥於死法,強調要有「自然之妙」:「律詩起承轉合,不為無法,但不可泥,泥於法而為之,則撐柱對待,四方八角,無圓活生動之意。」這是正確之見。王世貞《藝苑危言》論述了古樂府、七言歌行、五言律、七言律、絕句、賦等詩體的作 法。他很重視篇法、句法、字法。
  • 十分鐘讓你明白什麼是「起承轉合」
    這四聯我們可以和「起承轉合」結合來聊。其實起承轉合四個部分和八股文是很像的,就像首聯,很像是八股文中的第一部分「破題」。而頷聯就像八股文中的「承題」。頸聯有點似乎八股文中的「起講」。而尾聯如同八股文中的「後股」「束股」。
  • 不是七言八句都叫七律:跟杜甫學「起承轉合」
    一起學習一下律詩的「起承轉合」。我們拿杜甫一首名篇舉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起承轉合」是律詩的章法,通過「起承轉合」能看出律詩的層次。
  • 中學生高分作文秘訣之「起承轉合」
    文章的起承轉合是作文的必須要務,它可以幫助寫作者,更好地駕馭寫作的內容,更多地展開豐富的細節,讓寫作者更省力地減少寫作過程中的紛亂,以集中的筆墨,曲折的故事,獲得讀者的青睞。我想,這就是文章「起承轉合」的意義之所在吧!希望你們,特別是中小學生,能夠明白這個有點深奧卻也不難理解的技法啊!
  • 起承轉合寫作文第一課學習記實
    2018春《巧用結構妙寫文》報名1、起承轉合尋變化(寫事)2、起承轉合寫抑揚(寫人)3、起承轉合一線串珠(寫人/事)4、起承轉合寫懸念(寫事)5、起承轉合寫景物(寫景)6、起承轉合讀後感(寫讀後感)
  • 詩詞從0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詩詞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前節回顧:前面的9個章節,咱們已經將寫詩的方法和規則都講解過了,包括基礎篇的押韻、平仄、四聲,以及提高篇的格律、寫詩誤區、拗救具體分三部分:起承轉合、對仗、鍊字。一、起承轉合一首格律詩,字數從20到56字,篇幅都很短,卻也需要做到結構完整。如何做到讓詩的結構完整?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起、承、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