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從0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2020-12-17 青樓詩社

詩詞入門⑨:詩的結構布局與意境,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前節回顧:前面的9個章節,咱們已經將寫詩的方法和規則都講解過了,包括基礎篇的押韻、平仄、四聲,以及提高篇的格律、寫詩誤區、拗救。都是非常易懂的知識點。

學會了這幾個章節的內容,可以說,寫出的作品就可以算作格律詩了,但是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棒不棒,還有一些其它的技巧——布局與意境,這些格律之外的技巧,我們統一放在這篇文章中來講解。具體分三部分:起承轉合、對仗、鍊字

一、起承轉合

一首格律詩,字數從20到56字,篇幅都很短,卻也需要做到結構完整。如何做到讓詩的結構完整?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起、承、轉、合」。

一首完整的詩,就好比一部小說,或者一篇文章,需要有開局、發展、高潮以及結尾。

通常情況下,在律詩中,第一聯作為整首詩的引子,引出主題,打開布局。

第二聯作為承句,主要起到承接主題,發展、渲染,將主題更加細緻、形象地描述出來。

第三聯,轉句。這一聯是在前兩聯的基礎上,將主題更進一步,轉入正題,第三聯是非常考驗詩人能力的地方,由景入情、以物及人等,根據前面的內容,在第三聯加入作者自己的觀點,既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升級,又不能脫離原來的內容。

第四聯,合句,收尾全詩,承載詩人的寄託,又可以留給讀者想像與思考的空間,王維的禪意、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憂國憂民,言有盡意無窮。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臨洞庭上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這是孟浩然贈與張九齡的一首五言律詩,我們來具體看一下詩人是如何布局整首詩的結構的。

首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起句,作者從時間入手,承題描述眼前所見,湖面浩瀚,水天相接,渾然一色。

頷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承接上句,在這一聯,作者繼續描寫眼前景色,通過「蒸」和「撼」這兩個字,對洞庭湖的氣勢做了進一步的渲染。

頸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是一個轉折句,作者由眼前的景,做了一個順暢的轉折,現有欲濟無舟楫的鋪墊,再到端居恥聖明的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欲在太平盛世有所作為。

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合句,作者借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典故,進一步流露出自己對於仕途的願望與寄託。

這是一首幹謁詩的名篇,不論從結構還是內容上,都是值得學習的。

詩的起承轉合,需要做到層層遞進,但也不能太過牽強,由景入情,需要有合理的過渡,孟浩然這首詩中,合理的轉折是欲濟無舟楫這句,巧妙的將景色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過渡串聯起來。

二、對仗

相關焦點

  • 怎樣寫好古詩詞:淺談詩詞的「起承轉合」
    淺議詩詞的「起承轉合」所謂起承轉合就是一首詩詞怎樣開始,怎樣發展,如何變化和如何結尾。這種方法是說在布局上應該有邏輯思維,把整首詩詞的框架安排好。這是一個重要的萬萬不可忽視的創作章法。起句要生動、突兀。
  • 詳解格律詩詞的起承轉合
    格律詩詞,講究章法,所謂的章法,就是篇章結構的方法,也就是謀篇布局的技巧。而一個作品中,並不一定就是一種章法。詩詞的謀篇布局技巧很多,最基本,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起承轉合。格律詩詞的起承轉合,謀篇布局,考究的是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在學習寫作詩詞的實踐中,逐步建立章法的概念和意識,逐步領會和掌握謀篇布局的方法和技巧,是我們每個初學者提高作詩水準的重要一環。希望大家都能夠寫出好的詩詞作品。詩詞基礎知識,網絡上有很多。還有各類書籍。我只是將基礎知識做了整理歸納。力爭簡潔明了,讓大家一看就懂。
  • 何鶴:鍊字與詩詞創作
    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中說:「古人不廢鍊字法……」皆對鍊字而言。鍊字,即鍊句,是對字詞進行提煉和推敲,意在選擇最準確的詞來體現詩中豐富的內涵,這個詞往往就是「詩眼」。鍊字的目的是使詩語言美、形象活、意境深。鍊字是田園詩詞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下面僅就自己就田園詩詞創作中字詞的提煉談點體會:所謂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重疊而成一個詞。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 對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聯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現而對偶句,則是對聯的初期模式的萌芽,可以說,對仗是律詩的表現形式的一個提升,律詩中間那兩個對仗句,是詩的凝鍊所在,是詩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不能想像,一首律詩中間缺少那兩句對仗之後的詩體會是多麼的難以有凝聚力。 有人會問,對偶能不能歸為對聯之列?
  • 詩詞中對仗的使用
    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分析古代先賢的使用對仗詩句的分析分析部分: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些名作中的對仗使用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合在律詩中對仗的部分通常為頸聯與頷聯也就是第二句與第三句。為什麼會在首句與尾句不需要遵守對仗的基本要求呢?按照基本的律詩寫作要求來看其中四句之中,分別有起承轉合的要求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有過詳細的解釋。 承與轉主要是負責事物具體的描寫與從描寫轉向情感的表達。所以使用較多的對仗來細化具體事物的描寫。
  • 不是七言八句都叫七律:跟杜甫學「起承轉合」
    今天拜讀了兩首冠以「新七律」的詩。既然謂之「新」,就不說押古韻了,以現代漢語拼音為準;也不說平仄了,畢竟是寫詩不是寫歌詞,自己讀著抑揚頓挫就行了。但是,七律的基本章法還是應該講究的吧?不能寫個七言八句就叫七律。
  • 【詩詞微塾】絕句的結構
    詩的上聯寫草堂周圍近景,由視覺從下到上捕捉景物: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白鷺向青天深處飛去,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詩的下聯寫草堂遠景,同樣由視覺起,由遠及近:上句遠景,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
  • 學詩起步:對偶與對仗的異同
    林三松等主編的《寫作藝術技巧詞典》(北京出版社)中這樣解釋對偶的:「用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對稱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叫對偶,也叫對仗。」這裡,把「對偶」和「對仗」當成了同一概念。事實上,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一、對偶與對仗那麼,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並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 這詩最後兩句是一氣呵成的,是一種流水對(關於流水對,詳見下文)。還是和一般對仗不大相同的。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六章內容。上一章我們重點講解了格律詩詞和對聯寫作方面的意境塑造及其方法,點擊查看文章:記住1個條件5個方法就可以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認識「對仗」在詩詞對聯運用中的「工」與「寬」,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寫作要領。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格律詩與對聯的寫作中又會有新的認知與突破。
  • 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在央視的詩詞大會上,主持人董卿認為,要理解詩詞的抑揚頓挫、起伏變化,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格律知識外,還應懂得詩詞的基本結構:起、承、轉、合。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寫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優美。是漢語言展示其獨特韻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字數相同,詞性也要相同,意境講究相互切合,可反襯也可同襯,平仄韻律一定要相對,以增加語句韻律美感。一般情況下,只要上句聯語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但上聯尾字必須仄音收句。掌握以上基本規則算入門,高深的技巧可以邊玩邊學。頭條對聯玩法頭條對聯最火的玩法是「出句求對」,有人掛出上聯,求高手對出下句。
  • 【詩詞微塾】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中的對仗,也叫對偶,是詩詞藝術中最直觀的形式美。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同聽覺藝術(平仄、押韻)構成詩詞完整的格律美。絕句不必對仗,但也有許多著名的絕句都用了對仗的藝術手法來增加詩的藝術效果。律詩八句分四聯:首聯、頜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對仗是將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其分為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就是要嚴格遵守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這六個原則。寬對是相對於這六個原則要求顯得比較寬鬆。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 詩的起承轉合
    我們寫詩前,要先立好意,如何來表達這個意,就得開始謀篇布局什麼是謀篇呢?謀---就是計謀,謀劃,策劃。篇---其實就是一個系統,一個局面,或者說是一個事件形成的全部過程及事件的本身。謀篇的目的在於布局,先謀篇而後布局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或是各種活動中,都需要事前籌劃這就相當於我們寫詩前的謀篇布局了「謀篇布局」不是一個空泛教條的概念,它是知識底蘊的積累的產物,是以綜合修養為基礎的概念我們現在具體的談談詩詞寫作的謀篇之法,也就是章法所謂章法,就是指文的結構框架在文學創作,
  • 談談詩的「起承轉合」
    作為結構術語,「起承轉合」這一說法是在元代出現的,有意思的是,作為結構謀篇的一種規律性方法,最初提出來並不是針對文章寫法,而是針對詩,特別是針對格律詩。    元代範德機最早提出這一說法,他在《詩法》中說:「作詩有四法:起要率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所有被千古傳頌的詩詞都有這個特點不信拿來揣摩一下……再看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跟詞不一樣,就比較含蓄了。首、頷、頸三聯都在寫「物境」,但這些「物境」又都隱隱約約有人在「著意」,前兩聯的「純景物」,至頸聯轉折,這個「轉」在律詩的寫作過程中非常重要,沒有它,律詩就缺少魂魄、失了境界。
  • 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是起因,即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我們一般寫作文,也應該做到這樣的起承轉合    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轉合(律詩是以「聯」、絕句和詞是以「句」、古體詩是以「偶句」為起承轉合的常式單位的)。
  • 詩詞從0入門:五言律詩的寫法,0基礎新手,如何寫好一篇律詩
    詩詞從0入門:五言律詩的寫法在之前的章節中,咱們講了絕句的寫法,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看過的同學應該已經清楚絕句的格式與規則了。今天咱們講實戰篇的第三講,整個專欄中的第十二節:五言律詩的寫法。一、五言律詩的定義首先咱們還是做個定義,什麼是五言律詩,五言律詩,根據近體詩的分類,顧名思義,是每句五字,每首詩八句,共四十字的格律詩,八句詩沒兩句為一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歷史上,把除韻賦以外的韻文體作品,統稱為詩。 唐詩宋詞,詩律之工,音韻之秀,鍊句之縝密,意境之深構,實為中華詩詞之登峰造極!格律詩以獨特的韻律美、意境美、對稱美、簡潔美,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中的明珠,並在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