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邪》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探究死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2020-12-13 1905電影網

文 | 格格

伊朗電影《無邪》在這個世界性電影節均面臨慘澹的時間節點獲得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最佳影片。

說是幸運,也是不幸,因為疫情當下,金熊獎泛起的火花大不如從前,關注度下滑。

但是看到本片的介紹時,其中的「死刑」兩個字還是引發了我的好奇。

《無邪》讓我想起了兩部探討死刑的老電影,一部是《大衛的一生》,另外一部是《綠裡奇蹟》。

《大衛的一生》探討的是一場關於信念的政治運動,將死刑的意義擴大到政治層面,普世意義更宏觀;而《綠裡奇蹟》則更接近電影《無邪》,說是探討死刑,但是通過微觀的個體在事件中所面臨的矛盾和掙扎來表達訴求,不刻意上升高度,這是這兩部電影吸引我的原因。

電影《無邪》由四個片段組成,觀賞性其實並不強,在電影拍攝的技術含量上也談不上多高超。因為聽說本片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由於過往所拍攝的電影在政治表達上觸犯了伊朗當局的底線,曾經還被抓捕並監禁過一年,他的許多電影在伊朗本土也被列為禁片,雖然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但是每一次拍攝還是舉步維艱,多方面受到政府的掣肘。

所以《無邪》的很多拍攝也是在暗中進行的。在拍攝手法上,導演沒有過多炫技,扎紮實實地實景拍攝,選取了很多伊朗當地的場景和廢棄的工廠,將日常鏡頭連接在一起,平淡中卻又高潮迭起。

《無邪》能贏,重在其影片主題和敘事視角。

影片通過獄警的視角來觀察那些即將面臨死刑的犯人,同時將這些普通的獄警在執行死刑時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十分生動。他們抓住了這些社會中特殊職業在面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拷問時所做出的的最真實的反應。

第一個故事中的男主角,Heshmat,他看似是很一個平凡的中年男子,擁有一份幸福的家庭生活。

他每天傍晚開車去接作為老師的妻子下班,去學校接女兒放學,一家人親親熱熱地去超市採購,去老母親家送生活用品,帶著女兒去吃披薩,然後結束一天的生活。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他開車、與妻兒對話的過程中,你總會發現這個人身上似乎一直背著一份沉重的負擔,他的輕鬆,是在家人面前刻意呈現出來的。

那麼時間拉到深夜,凌晨三點,他的鬧鐘響了。

他一天的工作從此刻拉開了帷幕。

原來,他在監獄工作,而一天工作的開始,就是拉下按鈕,處決一組死刑犯。

他在按下按鈕前,表現得異常平靜。

他會先燒一壺水,平靜地喝一口水,然後去洗洗手,極具儀式感。

這一刻,你會發現,這份工作似乎與銀行收銀員沒什麼兩樣。

而事實上,真的沒什麼兩樣嗎?

或許是Heshmat由於工作多年,早已習慣了他的工作性質,任何工作只要你習慣了,它就會變成機械性地重複操作。

但是,這份工作對於年輕的新人獄警來說,就艱難了許多,對他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在「殺人」。

當你把執行死刑等同於「殺人」的時候,這對於執行者來說,就是一種行動上莫大的考驗和來自內心的靈魂拷問。

按常理來說,他的崩潰是人之本性所致,這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講,而法律卻不給一個個體機會思考死刑的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在監獄的宿舍裡,幾位成熟的獄警在勸服這位新來的獄警。

法律的絕對正確性和不可抵抗性在這裡顯得尤為重要。法律在這裡有權利將正法一個罪犯合理化,這也就是所謂我們所說的「罪有應得」和「死有餘辜」。

但是,犯罪者先是得罪了某個個體,給其他個體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再其次是社會公平。自由的意義是,在不傷害其他個體的前提下,每個公民有權利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那麼,你若是傷害了其他公民的利益、自由,生命,法律將有權剝奪你的自由、政治權利,甚至是生命。

法律是冷冰冰的條款,可是執行者卻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組成,他們不是國家的工具人和機器人。

比如,這位新生獄警。

他在百般尋找一個合情合理的罪犯應該「死」的理由,這其實不止是同情心的問題,而是為自己的「犯罪」找一個藉口。

這也是他希望為自己的心靈找一個安處。

最後,他成為了Heshmat的反面教材,他拒絕執行命令,甚至將槍對準了執法者,他是一個挑釁規則「成功」的反叛者、叛逃者。

當然,這位獄警只是一個個體案例,不能代表大多數人,大多數人在面臨神聖的法律時,都是選擇接受的。

兩個故事都是開放性結局,他們的未來導演並沒有給出一個確認的結果。

但是,這其中他們的掙扎已經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種矛盾和掙扎中,實則是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在向觀眾發問:這世上是否真的沒有邪惡,正如本片片名,無邪,或者說,邪惡的到底是誰?

我們可以看到,全片並沒有將更多的篇幅和鏡頭給到犯人,甚至對於他們所犯下的罪行沒有任何交待。

如果本片視角是以受害者的視角,那麼這些人一定罪大惡極,十惡不赦。

但是當我們就同一個事件換另外一個視角,會發現完全不同的判斷維度。

在執行死刑的體系中,一共有三個對象需要考慮,第一,犯人;第二,法律;第三,才是執行者。

說到底,其實執行者只是這個鏈條中最不重要的底端「生物」。

在法律面前,只有黑白;而在執行者面前,道德也被磨平了。

《無邪》講述了幾個故事,幾個不同的獄警,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心態,從稚嫩到成熟,從思考到放棄思考,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無邪》其實想表達的不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邪惡」,而是「善良和邪惡是如此對立,又是如此相近,邪惡的罪犯和懲治邪惡的力量,遠在天邊,卻近在咫尺。」

我們到底有沒有權利審判他人的生命,一直是死刑繞不過去的倫理問題。

無邪(There is no evil),諷刺的不是邪惡,而是正義。

相關焦點

  •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獲獎片 《同義詞》發中文預告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獲獎片 《同義詞》發中文預告 時間:2019.07.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30萬美元成本拿到金熊獎,伊朗電影如何把中日韓甩在身後?
    要不是韓國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正肆虐,黑白版的《寄生蟲》也已經在韓國上映,導演奉俊昊看來是要把這部電影的所有剩餘價值都開發殆盡才肯罷休。電影《無邪》海報不過離奧斯卡獎不到一個月,另一個亞洲國家伊朗也迎來了高光時刻,一部事先不被看好的《無邪》居然逆襲奪得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金熊獎。
  • 伊朗影片《計程車》獲第65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當日,第65屆柏林電影節各獎項揭曉,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的作品《計程車》斬獲本屆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新華網柏林2月14日電(記者郭洋 馮玉婧)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各大獎項14日揭曉,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新作《計程車》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英國影片《45年》斬獲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 這部柏林最佳影片,看點不在導演因它而被判刑
    原創 子戈 第十放映室今年3月,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評審團主席傑裡米·艾恩斯宣布:《無邪》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臺下一片歡呼。人群中,幾個中東面孔相擁而泣。不僅因為他違禁拍片,更因為《無邪》這部電影再次戳中了伊朗政府的痛處。站在電影角度,《無邪》不算出色。但它的得獎再次重申了電影的另一層意義。它不止於娛樂,不單是藝術,更是劈向冰山的巨斧,是治癒沉痾的良藥。所以今天,必須聊它。
  •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同義詞》:巴黎的局外人
    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匹德(Nadav Lapid)的第三部電影長片《同義詞》(Synonymes)是一部拍攝於巴黎的法國主製片電影,處女作《警察》(Ha-shoter,2011
  • 獲得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14部華人影片,值得我們記住!
    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該片1993年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柏林獲獎名單!韓國洪尚秀最佳導演金熊獎是禁片導演
    最佳影片金熊獎《無邪》即便今年沒有中國大陸影片入圍主競賽,第70屆柏林電影節在這個周年之際也獲得了「近十年最強柏林」的美譽。北京時間3月1日02:00,柏林揭曉了本屆最終獲獎名單。德國、捷克、伊朗合拍的電影《無邪》無驚無喜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葆拉·貝爾憑藉《溫蒂妮》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埃利奧·傑曼諾《我想藏起來》獲得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 Fortissimo影業破產 曾發行過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2046》、《花樣年華》,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白日焰火》等優秀華語片,都由該公司參與製作發行。Fortissimo Films的Logo王家衛《重慶森林》海報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影視公司Fortissimo Films確認已破產。
  • 「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的意義何在?
    這兩天忽而看到一條新聞,蠻老的新聞,內蒙古一個剛滿18周歲的青年被誤判死刑,許多年後,真兇歸案,證實了這是一起冤案!看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突然想到一部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的真正意義何在?男主人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生活美滿。
  • 老照片;九十年代電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喜宴》等
    但這是鞏俐與張藝謀合作電影中演技發揮得最為出色的一部,她不論從外形還是神態,都將秋菊這個農村婦女演繹得極為生動傳神。最終她憑藉該片成為第一位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的華人演員 。張藝謀另外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第一隻採用四個專業演員,其他角色都由與角色身份相同的非職業演員扮演。
  • 柏林金熊得主《白日焰火》影評:非典型性黑色電影
    時光網特稿 由刁亦男執導,廖凡、桂綸鎂、王學兵領銜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白日焰火》登頂本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寶座,這部「牆外香」的影片,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外媒看法:中國電影一次最具有革新意義的呈現       在《白日焰火》驚喜「擒熊」後的媒體發布會上,有非洲記者質疑《白日焰火》這樣的偵探電影居然能獲勝
  • 第70屆柏林獲獎名單,韓國導演洪尚秀拿下最佳導演大獎
    最佳影片金熊獎《無邪》即便今年沒有中國大陸影片入圍主競賽,第70屆柏林電影節在這個周年之際也獲得了「近十年最強柏林」的美譽。北京時間3月1日02:00,柏林揭曉了本屆最終獲獎名單。德國、捷克、伊朗合拍的電影《無邪》無驚無喜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
  • 中國「夫妻」獲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 法媒稱,與坎城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同是歐洲最重要電影慶典的柏林電影節,2月16日晚將金熊獎授予了以色列導演納達夫·拉皮德的《同義詞》。在2019年參加主競賽單元各獎項角逐的16部影片中,有7部是由女性執導,這一比例在柏林電影節上前所未有。最終,最佳導演銀熊獎頒給了德國女導演安格拉·沙涅萊茨,其參賽影片《我當時在家,但是……》講述的是兒子短暫失蹤後發生在一個家庭裡的故事。旨在鼓勵電影創新的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也授予了一部德國影片《系統破壞者》。
  •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是否應該被廢除?
    雖然《大衛·戈爾的一生》僅收穫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一項提名,但從完成度上看,這部電影有著極高的質量。本片的情節相當完整,從貝茜受命入獄採訪,到最後收到大衛·戈爾的錄像帶真相大白,線索清晰、邏輯精確,既有紀錄片般的真實性,又有懸疑片般的娛樂性。
  • 文章頻道 - 第70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公布,哪些電影海報刷過你的屏?
    其中,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執導的《無邪 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奪得萬眾矚目的金熊獎,但由於伊朗官方的管制,導演本人不得不缺席頒獎,而採用線上採訪的方式進行;伊莉莎·希特曼執導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則拿下了評委會大獎,這被認為是賽事或有女性電影評獎偏好趨勢的其中一個表現,畢竟還有今年被提名的《我的妹妹》、《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等電影,都直接或間接以女性追求平等的故事為題材,這也印證了近年來女性議題被作為一種政治資本
  • 這部去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展示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身份認同困境
    每年的2月,柏林電影節在寒風中拉開帷幕,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中最早開幕的。去年的第69屆柏林電影節把最佳電影金熊獎頒給了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的《同義詞》。五大電影節各有各的特色,柏林電影節的特色就是關注政治和社會現實。《同義詞》很能說明這個特色。這部片子的資金來自法國、德國、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先後在特拉維夫大學學習哲學,在巴黎學習法語文學,在耶路撒冷學習電影。影片從一個以色列人在巴黎的遭遇反映歐洲這幾年熱議的移民問題。最後,影片又在德國得獎。
  • 女性、政治和新導演:最熱鬧的柏林電影節落幕了
    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法國演員茱麗葉·比諾什在頒獎儀式開始發言表示:「我們非常遺憾的無法看到張藝謀參加此次競賽單元的電影《一秒鐘》。自從他31年前憑藉《紅高粱》贏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之後,就成為了國際電影界的一個重要聲音。我們需要這樣的藝術家,來理解自己的歷史和感受。電影的藝術可以改變生活,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電影可以做到這一點。
  • 電影《城南舊事》:那稚嫩的笑臉、無邪的聲音,講述人間酸楚故事
    1983年,中國導演吳貽弓上映了一部叫做《城南舊事》的電影,這部電影在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斬獲諸多獎項,是當質量極高的電影。時間已然過去37年,再次回首這部電影,我們很輕易就能發現,電影滿滿的話劇表演風格,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瑕疵。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卻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瑰寶。
  • 伊朗青少年墮胎劇導演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
    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蘇洛夫(Mohammad Rasoulof)上周六在柏林電影節(Berlin film festival)上因《無邪》獲得最高獎。48歲的拉蘇洛夫目前被禁止離開伊朗,無法親自接受這隻金熊。他去年被判入獄一年,終身不得拍攝電影。
  • 柏林戲劇節「同步」意義大於「好看」
    每年柏林戲劇節會由評委會挑選出十部「最值得關注」的作品,旨在加深戲劇與當代民眾生活的交流溝通。  而「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則是每年從柏林戲劇節的十部「最值得關注」作品中挑選出2-3部,原版引進至中國演出,該項目由吳氏策劃聯合歌德學院(中國)共同呈現,並獲得「柏林戲劇節」、德國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到今年「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已進入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