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一古墓,棺木重達7噸,專家:此等國寶,必須禁止出境

2020-12-14 騰訊網

眾所周知,棺槨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定型,據《禮記.檀弓上》記載:「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梓棺二。」「棺」是收斂屍身的葬具,「槨」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容器。

據史料所載,不同等級身份的人所能使用的棺槨數目有所差別,但無論有幾重棺槨,作為一種收斂屍身的容器,體積總不會太大,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湖北隨州出土的一具「巨棺」卻顛覆了人們的「三觀」!

這具「巨棺」連棺帶槨重達七噸,佔地面積達到了二百多平方米!

接下來就帶大家見識一下這具古今「第一巨棺」!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挖掘過程

「巨棺」的發現要追溯到1978年2月底,據《人民日報》報導:某雷達修理所在隨州縣擂鼓墩東團坡一帶擴建廠房,開山炸石時,紅砂巖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在場領導懷疑下面是一座古墓,便派人向上匯報,十天後,臨時組建的勘探小組奉命前來查看,經過初步勘探,考古隊證實下面是一座大型墓葬,總面積超過了兩百平方米!

但令人揪心的是墓葬的密封環境極有可能已被破壞,不僅有地下水滲出,還有一處明顯的盜洞!種種跡象表明,這種墓葬很有可能已經沒有了挖掘價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頭來很有可能一無所獲!

所以有人建議放棄挖掘,但時任考古隊隊長的譚維四堅決主張進一步挖掘,在他的堅持下,考古隊於1978年5月11日正式開始挖掘工作!

神秘「巨棺」浮出水面

由於事先準備充分,考古隊進展神速,很快就將上面覆蓋的土層清理乾淨,但隨後的場景令考古隊大吃一驚,出現在他們面前的不是預料之中的墓室,而是一座巨大的棺木。

根據初步勘探,這座巨棺佔地面積達到了兩百平方米,由171根巨型長方木鋪墊壘迭而成,總重達到了七噸,考古隊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棺木!

隨著「巨棺」的開啟,裡面的情形清晰起來,地下水確實已經滲入「巨棺」之內,但並無之前預料的那般嚴重,考古隊先將棺中的積水抽出,隨著水位的下降,「巨棺」內相繼露出了東、中、北、西四室。

在隨後的進一步勘探中,考古隊在東室中發現了墓主人的葬具,根據在主棺旁邊發現的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戈,考古隊斷定棺內之人是戰國時期曾國的諸侯,名「乙」,結合他的封地,專家稱其為「曾侯乙」,他的墓葬自然而然被命名為「曾侯乙墓」!

「國之瑰寶」——曾侯乙編鐘

據統計,考古隊在「曾侯乙墓」墓葬中共出土文物15000餘件,其中有6239件是珍貴的青銅器,其餘的多是一些漆木用具、金玉器、車馬器等。

在六千多件青銅器中有多件極為珍貴的器具:曾侯乙編鐘、四龍曾徽、尊盤、編磬、鹿角立鶴、聯禁銅壺等等,這些文物中,最珍貴的當屬被譽為「國之瑰寶」的曾侯乙編鐘,在迄今為止出土的四十多套編鐘中,曾侯乙編鐘是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

曾侯乙編鐘過於珍貴,對於研究先秦的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藝術有著非凡的意義,能夠填補史學界在先秦歷史研究方面的多項空白,因此一經發現就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2002年1月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如今曾侯乙編鐘被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整座「曾侯乙墓」也因其揚名天下。

小結:

曾侯乙墓布局嚴整,處處體現著西周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由周公所制,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道德規範和各項典章制度的總稱,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嚴格的規定,人們按照「禮樂制度」的相關規定井然有序的生活,安心接受周王朝的統治。

誠然,「禮樂制度」是封建尊卑等級制度的前身,但仍然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我們並非要「返祖復古」,重塑「禮樂制度」。

但我們的社會中也應當有一套用來約束公眾的「制度體系」,這套制度體系自然能是法律,但法律是最後的底線,在法律之前,我們還應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序良俗」,這方面我們要多多借鑑西周的「禮樂制度」!

參考資料:《禮記.檀弓上》《人民日報》《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江西靖安單個古墓發掘出40具棺木[圖]
    江西靖安單個古墓發掘出  昨(25)日,記者從江西靖安縣水口鄉李家村李洲坳發現的古墓發掘現場獲悉,目前已有40具棺木被發掘,且均沒有槨具,只有單個棺木。
  • 上世紀,湖北一古墓出土兩張摺疊床,專家:設計很前衛,獨一無二
    文/孟浪上世紀,湖北一古墓出土兩張摺疊床,專家:設計很前衛,獨一無二不知道對於我國古代的建築有沒有研究,像是故宮博物館,我國建築史上的精華,著偌大的故宮,單說這個工程龐大的體系就已經讓很多人讚嘆不已1986年,在湖北出土了一張床,轟動一時,你可能會問,不就是一張床嗎,這有啥好值得震驚的,這就是你對歷史不懂了,一個床可能很普通,但是背後帶來的考究歷史的價值是無窮的,況且這個床並沒有這麼簡單,整個子窗體看上去就和我們現在的床體十分的相似,更奇特的是居然還是一個摺疊床!
  • 湖北發現明朝王爺墓,出土3400件名貴珠寶,專家:簡直富可敵國
    湖北發現明朝王爺墓,出土3400件名貴珠寶,專家:簡直富可敵國古代除了皇帝墓中的陪葬品多不勝數,王爺這個身份級別的也少不到哪去,這從我們後世發現的王爺古墓中就可以看出來。今天我們來介紹湖北發現的一個明朝王爺墓,這個墓中出土的名貴珠寶達到了3400多件,可以說這個王爺的陪葬品富可敵國,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具體的詳情。
  • 福州一中學挖出一古代夫妻墓,出土一件背心,僅重16.7克
    上個世紀,福州第七中學,在建設時的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古墓,古墓為夫妻合葬墓,考古學家進入墓室之後,發現位於中間的男主人已經腐壞無存了,只有其旁邊的妻子黃昇的墓保留完好。
  • 考古隊挖到湖北大墓,竟出土一件「英文磁帶」,專家:太丟人了!
    考古隊挖到湖北大墓,竟出土一件「英文磁帶」,專家:太丟人了! 現在提起中原地區,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地方在古代的輝煌,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原地區如今的經濟雖然遠遠比不過沿海地區,但在歷史方面卻是毋庸置疑的豐富,就拿湖北來說,它古稱荊州,是個「三楚明星市,十代帝王都」,地下埋藏的王公貴族數不勝數,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湖北又發現古墓的消息,比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北就曾出土過一座唐墓,但裡面發現的一件「古物」卻讓專家們汗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湖南村民挖出戰國古墓:出土青銅矛 墓主為高官
    供圖/桃源縣文物局  這幾天,常德市桃源縣採菱村的村民們在談論一件新鮮事兒——村子裡一戶居民家發現了一座古墓,距今兩千多年,棺槨還能看得到。儘管採菱村內的採菱古城一直在村民們心中留存著對於戰國的想像,但當這座被專家考證為戰國時期的古墓出現時,大家還是接連幾天圍在發掘現場,目睹一件件埋藏千年的器物出土。
  • 湖北古墓重見天日,墓中一活物2000年不死,專家連呼不可能
    湖北古墓重見天日,墓中一活物2000年不死,專家連呼不可能導語: 眾所周知,在古墓之中,我們發現的大多都是一些陪葬品,其中還包括死者的棺木和屍骸。如果死者身份貴重,那麼應該還能夠找到一些珍貴的文物。可是,大家聽說過在古墓之中發現活物的嗎?可能聽起來比較驚悚,不過去真實發生在了湖北的一個古墓之中。
  • 江蘇發現一尊青瓷珍寶,現被禁止出境,專家:與「周處殺蛟」有關
    江蘇發現一尊青瓷珍寶,現被禁止出境,專家:與「周處殺蛟」有關1976年,我國的一支考古團隊在江蘇宜興發現了一處古墓,很快一系列考古挖掘工作便有條不紊地開展了。經過考古團隊的發掘、考證,確定了這是西晉時期的周處家族墓,也稱周墓墩。
  • 新疆出土一古代「高富帥」乾屍,屍體成國家級文物,衣服禁止出國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具完整的乾屍就變得更有考古價值。比如我國就曾經出土了兩具完整的乾屍,分別是「辛追夫人」和「營盤美男」。辛追夫人是秦朝的一位宰相夫人,距今已經2100多年了,但是當她出土時,屍身卻並沒有腐爛,皮膚紋理也清晰可見,甚至部分關節還能夠活動,非常神奇,因而它後來被保存在了博物館裡。
  • 曾侯乙墓發掘之初:21具女屍漂在水上,吊車吊7噸棺材時差點翻了
    文物是在很多的歷史遺蹟裡面出土的,很多的古墓在經過發掘之後,裡面所有可以找到的文獻和文物,都會被拿出來進行考古研究,然後這座墓會再經過歷史學家的研究進行大量的總結,會徹底的將這個古墓參透,讓一個古墓充分的發揮他的價值。在我國考古歷史進程裡發掘到的大型戰國墓中,最珍貴的和最有歷史意義的就是曾侯乙墓。
  •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前的易經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之前的易經人們都很念舊,當然並不是懷念從前悲傷的時光,很多的是想念遺留在歷史中的美好。而文物就屬於曾經失而復得的美好之一,國民們都會因為它的出土而欣喜不已。
  • 貴州遵義現奢華古墓 系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價夫婦墓
    這座古墓的歷史悠久,距今已經759年。  在這座奢華的土坑古墓內,經過考古隊員的連續工作,已經出土了數十件精美的金銀和玉器,目前仍在進行後續清理髮掘工作。  據了解,這是第十座被發現的播州土司墓葬,也是惟一的土坑墓葬,在全國同時期的古墓葬中也十分罕見。
  • 陝西一高校出土唐代公主墓,墓中頭冠讓專家好奇,修復後震驚專家
    2001年11月,某建築隊的工人正在為一棟大學宿舍挖地基。突然,一個工人挖出了一些木頭。地下那麼深怎麼會有木頭?這名工人認為,這些木頭只能來自棺材,因為在西安,路面上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都可能是古代留下的寶貝。他繼續挖,沒想到下面真的有古墓。
  • 湖北古墓引起核專家的關注,原因為何?專家認為風水與科學有關聯
    甘熙在其《白下鎖言》一書的第十卷中,全面介紹了以三河土為佳的古墓葬建造方法——古葬法。司馬溫公說:三合土築壙,能避兇趨吉,補地力之不足。朱文公謂:三合土,石灰得沙而實,得土而黏,歲久結為金石。在朱高安的《家禮輯要》云:地吉,要葬法又吉,方可永保親體。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有益於親,雖鬻身為之,不以為侈。三合土築牆隔是大有益於親體者也。
  • 江西發現千年神秘古墓,出土2件英文瓷器,專家看後怒將其摔碎
    江西發現千年神秘古墓,出土2件英文瓷器,專家看後怒將其摔碎古人將身後事看得很重,他們覺得侍死如侍生,往生後要居住的地方自然要和生前的家具一樣,樣樣齊全,在那麼大的地方內,有客廳有耳室,微縮如同模型,裡面還放置著許多的珍寶。
  • 六人因在北京永外地區一工地盜墓獲刑,清代棺木已被破壞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6名男子在北京永外地區一處工地上盜掘古墓,剛挖出1米多深的盜洞,工具破壞到棺槨頂部,就被現場巡邏人員發現,相繼被抓。經專家鑑定,被盜掘墓葬年代為清代晚期,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視頻畫面截圖案發6人盜墓破壞棺木時被發現今年10月14日,因涉嫌盜掘古墓罪,李巍(化名)、宋閒(化名)、張三(化名)等6名涉案人員,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受審。他們年齡最小的34歲,最大的45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被挖掘的墓葬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永外地區,是一處工地。
  • 古墓出土「尿壺」文物,被遺棄20年後,專家:都怪我們水平太低了
    但是由於時間太過於遠久,很多珍貴的文物專家們都不敢確認他的真實用處。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在被譽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被人發現,後來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越來越多的盜墓賊想要盜取這座古墓之中的文物,為了盜取文物這些盜墓在蜂擁而至,瘋狂的進行挖掘。當地的政府得到消息之後立馬聯繫文物局對這座古墓進行考古研究。
  • 中國挖出千年前古墓,出土瓷器卻印著神秘英文,專家當場怒摔!
    中國挖出千年前古墓,出土瓷器卻印著神秘英文,專家當場怒摔!古墓考古學家在開採的時候,也都會小心謹慎,細緻入微,生怕動作大一點就損壞了文物,但當專家發掘到這些文物的時候,突然變得情緒激動,甚至親手摔碎了那些文物,這是怎麼個情況呢?
  • 埃及出土20副保存完好色彩明亮古代棺木
    埃及出土20副保存完好古代棺木) 據悉,這些棺木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新王國時期和晚期,或公元前1994年至公元前332年。美聯社消息稱,考古學家對這一發現並未提供更多細節,但他們分享了令人震驚的、色彩明亮的棺木照片,以及生動的銘文和繪畫。這些出土的棺木被視為近年來「最大、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眾人稱讚
    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眾人稱讚。床對於人類來說是項偉大的發明,畢竟人要花費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它的上面。韓國、日本為了節省,大部分人都選擇在地上打地鋪。要說起他們不睡床的原因,許多人都認為是和中國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