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為田忌獻上最後一計後,從此神秘消失,為何田忌不用?

2020-12-13 騰訊網

古詩中提到:「不謀萬事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獲得成功,要有全局規劃,心中要有策略。自古以來,謀士永遠都是值得令人敬畏的一個職稱。這是指權力中心的人身邊軍師。就像三國時期劉備身旁的諸葛亮,就像七國爭霸時期田忌身旁的孫臏。

公元前343年,孫臏憑藉馬陵之戰獲得了名望,然而孫斌作為田忌的軍師,在此戰之後,史書上再也不曾記載關於孫臏的故事了。所以現在,人們對孫臏的去向也只是一種猜測。七雄爭霸時期內,各個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通過變法來實現圖強的政治謀略。公元前400年前後,魏國的君主魏文侯曾經多次啟用吳起的變法策略來試圖富強,事實證明魏國通過變法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所以在魏國變法圖強的榜樣作用之下,很多國家陸續也開始加入了變法的行業。

緊接著公元前356年到350年,秦國開始使用商鞅變法,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中,將秦國的政治和經濟策略煥然一新。公元前355年,韓國的申不害又主張變法圖強。楚國雖然在變法排名之後,但是也重用了當時幫助魏國成為第一強國的吳起。可以說當時七國爭霸的局勢已經十分緊張,只要任何一個國家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被吞併的政治機構。

公元前334年,齊國也想加入變法圖強的隊伍之中,所以當時的齊威王掌握政治大權之後,也渴望國家內能夠出現一位幫助祖國變法圖強的文人志士,這時候鄒忌就上場了。語文課本中曾經出現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其實就出現在這個時候。由於國家內部人員積極獻策,所以當時齊威王也收到了很多建議,加上齊威王自己就鼓勵人們獻策,所以當時的齊國處在變法圖強的全民化階段中。

然而鄒忌也因為點醒了齊威王獻策的決心,所以鄒忌在此之後名聲大鵲,緊接著又被任命為齊國相國,這樣的政治地位其實僅次於齊威王的君主地位。於是矛盾點就來了。鄒忌雖然敢為國家獻策點醒齊威王。但是不代表鄒忌能夠容忍其他人的名望能超越自己。鄒忌當時的職位已經一人之下,是齊國的相國,但是當時另有一位大將名字叫做田忌。

這位將軍的威望,在齊國的發展中也不斷的擴大。公元前343年,在這樣的齊國社會背景之下,魏國和韓國之間又發生了戰爭衝突,這時候明顯處於劣勢的韓國。又主動向齊國發出求救信號,並且表示自己在獲得齊國援軍之後願意向齊國俯首稱臣,齊威王這時候不可能放棄韓國的友好主張,所以不得不派兵出去援助韓國。

8月,鄒忌主動向齊威王獻策說:大王大可以派田忌將軍前去應戰,田忌必將為齊國爭光。其實當鄒忌向齊威王推薦田忌的策略時,鄒忌本人就已經下了一步勝棋。因為如果田忌支援韓國有功打了一場勝仗,那麼鄒忌就有推薦能者的功勞。如果田忌大敗而歸,那麼田忌將軍本人就需要受到處罰,所以無論成功與否,鄒忌都有收益。

然而在田忌被派出兵去支援韓國的時候,身邊也帶了一位自己最信任的謀士,那就是孫臏。孫臏在這場戰役中也積極獻策,成功輔助田忌將軍一舉大敗魏國主將龐統,並且又將魏國的太子活捉,在這場戰役中,魏國損失10萬餘兵將。大勝而歸的田忌將軍的威望達到了巔峰狀態,大有蓋過鄒忌相國聲望的趨勢。

孫臏了解鄒忌的為人性格,便預知到了以後田忌將軍即便榮譽滿身,但也不可能會被相國鄒忌所容下。於是孫臏便主動獻策,想要幫助田忌預先布置好政治局勢,來保全田忌將軍的身家性命。但是孫臏的錦囊之計對田忌將軍而言,還沒拆開就已經被否決掉了,於是田忌在未聽從孫臏忠勸的情況之下,就回到了齊國。

鄒忌當時安排了一位隨從向卜卦人說要為田忌將軍卜卦,並又將這位卜卦之人送到齊威王面前。消息還沒有落實,田忌將軍聽聞了這一信息之後,自己先慌了陣腳,連忙逃出齊國。後來也有歷史學家證實,如果當時的田忌將軍不出國避難,很有可能會有嶽飛將軍一樣的下場。所以從公元前330年之後,史官們再也記載不了孫臏的去向和任何事跡,這就很有可能是和這一段事故有關。

田忌將軍在外出出逃時,身邊最為相信的謀士孫臏很有可能會結伴而行。當然也有人猜測孫臏有可能是被鄒忌派人殺死或者隱居到其他桃花源之地,慢慢過著生老病死的生活。但是不論哪一種狀態或哪一種猜測?孫臏在田忌拒絕了自己的忠勸之後,的確就消失在了歷史上。1990年,人們在山東菏澤出土了一小塊墓碑這塊破損的墓碑,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證實,可以追溯到1558年。當時人們修補了這塊墓碑,並且這塊墓碑上明確刻有「臏墓址深邃」。

所以經考察判定,山東菏澤這塊墓碑就是戰國時期謀者孫臏之墓。孫臏在馬陵之戰後,已經遭到了以鄒忌為首的齊國人的懷疑,所以其威王等人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力中心地位,很有可能不會給田忌為首的名望之人更多的包容。於是孫臏自然而然也就離開了齊國的權力中心,歸隱田居也有可能成為事實。

相關焦點

  • 孫臏的最後一計,田忌棄而不用後,為何孫臏會從此神秘失蹤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師承戰國時期的頂級名師鬼谷子,名師出高徒,鬼谷子的能力高深莫測,他的弟子孫臏也是戰國時期最有才華的軍事家之一。孫臏效力齊國期間,基本是算無遺策,所以齊國大將田忌很信任他,對孫臏言聽計從,不過馬陵之戰後,孫臏為田忌獻了最後一計,這次田忌卻出人意料的沒有採納,而孫臏從此神秘失蹤,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說給你聽
    而田忌經常跟齊國的各位公子賽馬,孫臏就發現了馬腳力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馬分為了上中下三等,他就跟田忌說,讓他儘管下注,一定會保證他贏。田忌十分相信他,就跟齊王還有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比賽快開始的時候,孫臏再次說話了。他跟田忌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兌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再用中等馬去對付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之後,果然是田忌以一敗兩勝贏了。
  •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棟梁之材,為何最後只有孫臏一人得到善終?
    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可能孫臏為人處世要好些,據說在龐涓出山後,鬼谷子便把絕學傳於孫臏,還預測孫臏日後有一劫,讓其改名孫臏,之前是叫孫賓。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棟梁之材,為何最後只有孫臏一人得到善終?龐涓: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在鬼谷子門下,後急於出山(孫臏三日後也出山)在王錯的舉薦下得到魏王的賞識,建功立業,後死於馬陵。
  • 孫臏和《孫臏兵法》
    所以心裡就盤算著如何讓孫臏的才能不能夠施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得到更快的發展。為了剷除比自己能力更高的師兄孫臏,龐涓把孫臏騙來施展騙術和陰謀,栽贓孫臏私通叛國,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孫臏為此被剜去了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誌。這樣龐涓就認為可以消除孫臏這個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手。其實孫臏的真實姓名無法考證了,後來的人們就是根據他被龐涓挖去雙臏而得名。
  • 詳解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大多人都知道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史書上也有不少記載。但是記載的比較簡單,我簡單的來說一下。孫臏和龐涓是同學,龐涓先出山,輔佐魏國,當了大將軍,後來請孫臏出山,孫臏來了以後,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設計迫害孫臏遭受臏刑。孫臏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 讀東周: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完整版
    侍臣將孫臏拘到將軍府來。龐涓見了,假作吃驚道:「兄長,這是怎麼一回事?」侍臣把惠王的意旨傳達了,並將孫臏的奏章呈上。龐涓看了奏章後的批示,便道:「兄長受這樣的冤屈,我當到惠王前去竭力作保,說明兄長斷無此事。」說罷,便立即駕車到朝中去。
  • 龐涓和孫臏師出同門,為何對孫臏如此殘忍,孫臏又是如何對他?
    不過,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最讓大家喜聞樂見的就是龐涓和孫臏這對宿敵發生的事了。同窗之友傳說,龐涓和孫臏是同門師兄弟,拜師於鬼谷子先生。由於沒有詳細的史料支撐,所以鬼谷子如神人一般存在,越發神秘。據說他天地知曉,聰慧過人,春秋戰國時期諸多名士出自其門下。而龐涓和孫臏深受鬼谷子教誨,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 孫臏原不姓孫 龐涓為何不直接整死孫臏
    沒有使者的慧眼識珠、牽線搭橋,沒有田忌的大力扶持、言聽計從,即使身懷經天緯地之才,也只能是在紙上談談兵。  孫臏的代表作  孫臏有三個代表作,這是他流傳千古的要素。無論你寫小說還是拍電影,無論怎麼改編,萬變不離其宗,必須提到以下案例。  田忌賽馬。這是孫臏的小試牛刀。田忌跟齊王賽馬,向孫臏求計。
  • 成侯謀害田忌為什麼能成功
    成候鄒忌《資治通鑑》原文: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
  • 田忌賽馬之所以會贏,背後離不開「他」的出謀劃策!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孫臏在田忌賽馬展現的才智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田忌賽馬之所以會贏,背後離不開「他」的出謀劃策!孫臏打聽到齊國使臣歇宿之地後,於半夜爬到齊使住處。齊使明天一早就要回國,收拾好行李,正待安歇,忽聽隨從來報:「門外有一斷腿之人,自稱孫武子之後,求見大人。
  • 龐涓對孫臏殘忍?原來孫臏也是個狠人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二人是同門師兄弟,都師從鬼谷子。因為孫臏的才能在龐涓之上,所以一直為龐涓所忌憚。
  • 孫臏龐涓:一對壞銀 | 瀟水
    倆人經常捧著鬼谷子老師的課本,在雲夢山石崖上,眺望著遠空黑鷹翱翔,聆聽著近處白鶴清唳,指點著江山,激揚著文字,做著一介士人萬戶侯的夢想。龐涓畢業後,經過魏惠王的面試,當了魏國的大將。龐涓將軍工作很賣力氣,向西打了秦國,向東戰敗宋人,忙活不過來了,又喊來學弟孫臏幫忙。
  • 都知孫臏田忌圍魏救趙,可他們結局你知道嗎?老師肯定不會說
    《趣讀通鑑》23:圍魏救趙孫臏精明博弈論,說透人性,也預示結局孫臏田忌故事,國人幾乎人盡皆知。一個靠圍魏救趙聞名,一個以田忌賽馬出彩,兩人都因這成語廣為人知,成知名人物。他們卻有大才,謀略無上,悍勇無比,配合相得益彰,當得起如此褒獎。不過人才也需伯樂,當時齊威王就絕對稱得上伯樂。
  • 中美貿易戰打到了田忌頭上?和諧嗎?
    蘇蘇微信上說。雙眼惺忪,店名的光暈比店門大。我推門進去。左,右,右,右邊一堵牆。嗯,應是左邊。疾步趨前,忽見一光頭大漢,立於正中。我甚是迷惑,一臉懵逼的往上看。Nice to meet you! 光頭大漢笑道,一口白牙。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16.田忌賽馬
    「蔑」是上中下結構,中間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寫一點。「贏」是上中下結構,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貝、凡」。)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以什麼為線索?寫了什麼?(課文以「賽馬」為線索,寫了田忌和齊威王的兩次賽馬。)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不過,也會有蠻多的家長朋友表示,哪怕在自己小的時候,接觸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時候,老師也並未對於整個故事的前前後後都做個非常清晰地介紹。在這個問題上,作為專家也會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為何老師不告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作為家長的不妨多了解。
  • 【國學講壇】《孫臏兵法》
    當孫臏到了魏國之後,龐涓「恐其賢於己」,迫不及待地把孫臏的兩個膝蓋骨挖掉,並在臉上刺字,即所謂「以法刑斷其兩足以黥之」。  司馬遷說:「孫子臏足,兵法修列」。這是說他在受刑之後大志不衰,發憤著書,寫出了傳世的《孫臏兵法》。這部兵書繼承和發展了《孫武兵法》,共89篇。可惜,大部分佚亡了,現在只剩下30篇,一萬一千餘字,這是根據1972年在山東臨沂漢墓中發現的殘簡而整理出來的。
  • 孫臏被龐涓廢掉雙腿,一輩子不能露面,孫臏的報復才叫真的狠!
    使這一時期戰爭頻頻爆發,陷入一片混亂,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成為了我國最著名的亂世時期之一!而是他的後人孫臏!孫臏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在軍事上也是十分的有造化!但是一說到孫臏大家也應該會想到廢掉孫臏雙腿和在他臉上刻字的龐涓!身為同門師兄弟,因為嫉妒蒙蔽了雙眼,將昔日同窗好友害成了廢人!
  •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老師
    他一舉手一抬足,足可驚天動地,這是因為他是歷史上最牛的老師,培養出了四個牛氣沖天的學生。假如沒有這位名師和他的四位高徒的精彩表演,春秋戰國的歷史將會黯然失色,諸子百家的爭鳴也會索然乏味!這位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就是鬼谷子,他原名王詡,號玄嶶子。他是橫跨多學科多門派的曠世奇才。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劇照他的後代孫臏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說道孫臏自然得說說龐涓,因為這兩人恩怨甚深。孫臏來到齊國後,憑藉出眾的軍事才能,很快就得到大將田忌的賞識,成為其貴客,其最為著名的典故就是「田忌賽馬」,後來,孫臏被齊威王提拔成為了軍師。孫臏一躍成為齊國的軍師,身份不同了,自然不會忘記曾經的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