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龐涓:一對壞銀 | 瀟水

2021-02-13 瀟水大先生

龐涓和孫臏,是同學倆。倆人經常捧著鬼谷子老師的課本,在雲夢山石崖上,眺望著遠空黑鷹翱翔,聆聽著近處白鶴清唳,指點著江山,激揚著文字,做著一介士人萬戶侯的夢想。

龐涓畢業後,經過魏惠王的面試,當了魏國的大將。

龐涓將軍工作很賣力氣,向西打了秦國,向東戰敗宋人,忙活不過來了,又喊來學弟孫臏幫忙。

可是孫臏自負高才,不安心本職工作,工作起來總有點鋒芒逼人。將軍龐涓生氣了,我叫你來是幹嗎的,不是讓你奔著當將軍的,是讓你給我打工的。想趕孫臏走。但是孫臏又確實是個人才,有價值。怎麼辦呢,龐涓想了半天,終於想了個好辦法,就是找個藉口把這位同窗好友孫臏判了刑,砍了腳,使之成為罪人。罪人是永遠沒有進仕當官機會的,從而踏踏實實給自己當屬僚——這就像把野馬給馴服了,使它失去狂躁的性格而專心提供畜力,成為有用之才,用意是非常良好的。

於是孫臏被做了截肢手術。由於手術未打麻藥,孫臏疼痛攻心,火燒油煎一樣地打滾,在蓆子上滾疼了一個星期過後,豆大的汗珠終於慢慢下去了,人生第一課總算上完了。知道處世不能太鋒芒逼人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無奈。孫臏心情悒鬱,落落寡歡,他不想沉淪下僚,白給龐涓打工。於是他瞅準了空子,在下班以後偷偷來到齊國使館,尋求政治避難。一番交談,孫臏的才華、品格和遭遇深深打動了對方,雖然孫臏是個無權無勢的布衣,還是受過刑罰的罪人,甚至窮的連返城火車票都買不起,對方還是願意冒險,出資把他偷運出境,回到富庶的東海,父母之邦齊國。流浪的人啊,一意孤行的人啊,樂而忘返的人啊,故鄉月明千裡,正等待遊子的歸程。

這段故事,在明朝人的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裡卻編成了這個樣子:孫臏有一本武學秘笈《孫子兵法》,龐涓做夢都想要這本寶貝書,於是陷害孫臏,讓國君魏罌把孫臏砍了腳。龐涓陽裡還裝笑面虎,同情孫臏,把孫臏安排在自己家裡,鼓勵身殘志不殘的孫臏默寫《九陰真經》——就是《孫子兵法》啊!孫臏傻乎乎地為龐涓默寫這本虛無縹緲的兵法,不料龐涓性急,再三催促,引起孫臏疑心。一打聽,終於明白了,壞蛋龐涓是想利用我啊,誑我寫出兵書啊,然後幹掉我啊。於是他裝瘋賣傻,摔碗罵人,狂癲不已,表現出走火入魔者的症狀,還燒掉了寫成的「真經」。為了迷惑龐涓,他還爬到豬圈裡,去與豬共舞,終於騙了龐涓,偷著跑了。

其實,這些都是小說家言,這個默寫兵書的事不見諸任何史料,是子虛烏有。《孫子兵法》這書用不著處心積慮逼著來默寫。一本孫子兵法,孫武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哪會有那麼稀罕難得。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海內人家皆有珍藏《孫子兵法》」,所以不算什麼絕學秘笈。身為魏國武官最高級別——將軍的龐涓應當很容易查閱到這本書的。

 

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回祖國,在齊國國君的親戚田忌家裡當幫閒的,主要工作是陪田忌鬥雞走狗,賭博鬼混,包括賽馬下注

孫臏來到賽馬場上,從看臺手遮涼棚仔細眺望,發現參賽馬匹大體可分為上駟、中駟、下駟三個等級。孫臏神神秘秘地說:「田將軍,您這次賽馬啊,儘管重金下注,我包您贏個通吃。」

「怎麼個下法呢?」

「田將軍,您拿下駟對他們的上駟,上駟對他們的中駟,中駟對他們的下駟。聽我的沒錯。」

田忌聽了孫臏的指揮,於是對旁邊人嚷嚷:「我的馬兒是最牛氣的,我下注一千斤金子!」

結果,第一回合剛跑起來,田忌的下駟跑得最慢,起步就落後了半圈兒。田忌旁邊各大家族的公子貴人看了,紛紛掩口而笑,您這牛氣的馬兒拉著車已經落後一圈了。齊威王說:「愛卿的馬怕是感冒了吧!您也一定在發燒吧。以千金相賭,不是兒戲,愛卿反悔還來得及。」

 「不,就下千金!」

接下來兩回合,田忌的馬卻像吃了興奮劑,尥著蹶子飛跑,把眾人的馬車都超過半圈有餘。田忌從看臺上「耶!耶!」直蹦高,孫臏沒有腿,就也把雙拐扔到空中祝興。三局兩勝,田忌和孫臏互相拿起酒罐子往腦袋上噴泡沫。旁人的臉都跟苦瓜一樣,咧著嘴乖乖交出千兩黃金,輸得很慘。齊威王也輸了,一邊交出金子,一邊大惑不解:「怎麼寡人的眼睛出問題了嗎?真是田忌家的車跑在最前邊了嗎?他的駕駛員哪兒請來的呀,這麼厲害?」

「主君,不是下臣的駕駛員厲害,是孫臏先生給臣出的主意。」

孫臏把自己調換上、中、下三駟出場順序的賽馬原理跟齊威王說了,齊威王拊掌大驚:「孫先生運籌帷幄,真神人也,明天進宮細談。」

我們說,孫臏懂得現代數學中的拓撲理論,以局部的失利來換取全局的大勝,確實是個戰略家。孫臏最擅長的就是「造勢」,認為勢是可以創造和轉化的。均勢、劣勢和優勢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只要你去調動和促成。這在他的賽馬中也體現出來了。在後來的桂陵之戰,孫臏佯攻詐敗,馬陵之戰他增兵減灶,都是故意示怯,卻最後大勝。這都體現了他從局部失利主動向全局勝利轉化的賽馬原則。

於是齊威王與孫臏見面,對孫臏進行面試。一番交談,孫臏對兵學講的頭頭是道,齊威王佩服得很,從此叫孫臏當了自己的兵學老師

隨後孫臏圍魏救趙,擒龐涓,又馬陵之戰,設伏破龐涓。龐涓舉劍:「遂使豎子成名!」

結論:孫臏不是好人,不然,不會有龐涓這麼個壞同學的。

 

文 | 瀟水

編排 | 方來

相關焦點

  • 孫臏龐涓
    孟子走後,又來了個叫龐涓的人。龐涓的老師鬼谷子,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無一不通的奇人,一次收兩個徒弟,一個是龐涓,另一個叫孫臏。有天鬼谷子給龐涓算了一卦,說龐涓能在魏國發家,龐涓十分高興,就辭別鬼谷子和孫臏,投奔魏國,並且承諾如果在魏國出將入相,一定讓孫臏也過去。
  • 孫臏與龐涓
    孫臏未出茅廬便顯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華。而他的同窗好友龐涓卻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妒他的才能。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比孫臏先下山,他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後來,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便跟龐涓說起孫臏,想讓孫臏來效力於魏國。於是,龐涓便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
  • 詳解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大多人都知道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史書上也有不少記載。但是記載的比較簡單,我簡單的來說一下。孫臏和龐涓是同學,龐涓先出山,輔佐魏國,當了大將軍,後來請孫臏出山,孫臏來了以後,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設計迫害孫臏遭受臏刑。孫臏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 龐涓對孫臏殘忍?原來孫臏也是個狠人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二人是同門師兄弟,都師從鬼谷子。因為孫臏的才能在龐涓之上,所以一直為龐涓所忌憚。
  • 【春秋戰國】之 孫臏與龐涓
    孫臏和龐涓分別是齊國人和魏國人,拜師路上偶遇,並結為兄弟,同拜師鬼谷子學藝,學習兵法,孫臏和龐涓兩人性格卻不相同,孫臏為人善心實在,龐涓為人險惡人心狠,學藝中聽到魏國正在招賢納士,龐涓覺得機會來了,自己學的東西足可以獨當一面,可以得到高官厚祿和國王的賞識。
  • 龐涓在孫臏的臉上刺字,挖掉他的膝蓋骨,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與上述二人身處同時期的曹操、劉備其實也算一對著名宿敵,他們曾經通力合作,也從心裡認可對方的才能,但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亂世中的對手相處。除此之外,戰國時期曾經一同學習兵法,卻分別效力於兩國的師兄弟孫臏、龐涓也算是一對著名的冤家。他們雖出身同門,卻反目成仇,最終一個落下終身的殘疾,另一人則是兵敗身亡。
  • 龐涓和孫臏師出同門,為何對孫臏如此殘忍,孫臏又是如何對他?
    不過,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最讓大家喜聞樂見的就是龐涓和孫臏這對宿敵發生的事了。同窗之友傳說,龐涓和孫臏是同門師兄弟,拜師於鬼谷子先生。由於沒有詳細的史料支撐,所以鬼谷子如神人一般存在,越發神秘。據說他天地知曉,聰慧過人,春秋戰國時期諸多名士出自其門下。而龐涓和孫臏深受鬼谷子教誨,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 讀東周: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完整版
    原來那墨翟和鬼谷子是要好的朋友,在鬼谷子那裡見過孫臏,深知孫臏的才學。他要求龐涓舉薦孫臏。墨翟推辭道:「我的才學,大大不如孫臏。孫臏是孫武子的後代,熟悉兵法,現在隱居在鬼谷,大王何不召他來呢?」惠王聽了大喜,打算令龐涓請孫臏前來。墨翟辭別惠王去了。魏王召見龐涓,要他去把孫臏請來。龐涓想了一想,推託道:「我不是不肯推薦孫臏,因為他是齊國人,他的宗族都在齊國。他做了魏國的官,只怕他身在魏國心在齊啊。」
  • 孫臏原不姓孫 龐涓為何不直接整死孫臏
    明朝,署名吳門嘯客的《孫龐演義》中才明確講鬼谷子是孫臏龐涓的老師。但是龐涓死於公元前342年,他死後5年的公元前337年蘇秦才出生。而鬼谷子若收了相差幾十歲的幾個徒弟,其壽命應該在百歲之上,在當時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可能性不大。再說,若無史料佐證,明朝人怎知兩千年前的師承關係?估計是作者為了強調孫臏之高明,才給他安了這麼一位名師,就像今人總是自稱名人之後一樣。
  • 孫臏被龐涓廢掉雙腿,一輩子不能露面,孫臏的報復才叫真的狠!
    而是他的後人孫臏!孫臏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在軍事上也是十分的有造化!但是一說到孫臏大家也應該會想到廢掉孫臏雙腿和在他臉上刻字的龐涓!身為同門師兄弟,因為嫉妒蒙蔽了雙眼,將昔日同窗好友害成了廢人!圖片來源於網絡根據《史記》記載,孫臏和龐涓兩人曾一起學習兵法,在龐涓學成後就到了魏國,很快就在魏國有了一席之地,當了魏國的將軍。
  • 孫臏拿龐涓當親人,龐涓卻傷他最深,熟人之間的傷害突顯人性陰暗
    自那以後,師傅更加偏愛孫臏,將更多的獨門秘籍傳授給他。孫臏也常常幫助龐涓,龐涓在學問上每有不懂之處,孫臏都耐心為他講解。可是,孫臏的好意並沒有得到龐涓的感激,龐涓反而覺得師傅偏心,對二人厚此薄彼,從此,他的內心慢慢滋生了嫉妒之心。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對於孫臏受到的折磨,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他被剜去膝蓋骨,孫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臏"字,時刻銘記斷骨之仇;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孫臏被斷兩足,意思就是孫臏被砍去了雙腳。
  • 孫臏擒龐涓:第一個提出圍魏救趙的人並不是孫臏,而是另有其人
    孫臏的意見與段幹朋相似,不過孫臏建議趁魏軍攻趙,主力盡出,齊軍可以直搗魏國國都大梁,引龐涓回援後將其殲滅。齊威王採取了孫臏的建議,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八萬齊軍前往支援趙國。令人不解的是,孫臏突然建議進攻宋衛之間的戰略要地平陵。平陵城易守難攻,人口多兵力強。齊軍到達平陵後,田忌又派兩個才能平庸的將領負責攻城,結果齊軍被橫邑和卷邑的援軍反包圍,齊軍大敗。
  • 小人得志只是暫時的,看看把孫臏害成殘疾的龐涓是什麼下場便知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他的人生充滿坎坷,曾被同窗龐涓陷害受刑,成為殘廢,但他沒有因此頹廢,反而名垂青史。交友不慎,飛來橫禍,但天無絕人之路最初,孫臏和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龐涓發現孫臏天資聰慧,極具才華,十分嫉妒。後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擔心孫臏將來會比自己更出色,便動了歪心思。
  • 孫臏受龐涓欺騙,被臉上刺字和剔去膝蓋骨,事後他如何報復的
    孫臏和龐涓這對同門師兄弟,就是因為嫉妒,做出了傷害對方之事。龐涓害怕孫臏取代自己,所以誣陷孫臏謀反,導致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 事後孫臏如何報復龐涓的? 學有所成後,龐涓先孫臏一步下山,併到魏國受到了魏王的重用。孫臏的才能在龐涓之上,所以龐涓發達後,害怕孫臏到魏國威脅自身地位,不敢依照他們的約定,將孫臏推薦給魏王。 墨子發現了孫臏的才能,將其推薦給了魏王。在魏王的追問下,龐涓被迫請孫臏下山一起輔佐魏王。
  • 孫臏和《孫臏兵法》
    曾經和著名的謀略大師鬼谷子學習兵法,由於他刻苦的鑽研和學習,在後來軍事才能的發揮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縱然有一身的本事,不被人發現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也的不到前途和抱負。但是就是有滿腹學識和本領,也會得到嫉妒,孫臏一同從師鬼谷子的龐涓,他的本領就很出眾,但是他和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奸猾,善弄小權術,更主要的是他很陰很。
  • 孫臏的最後一計,田忌棄而不用後,為何孫臏會從此神秘失蹤
    孫臏是鬼谷子的徒弟,他和戰國時期的魏國名將龐涓是同門師兄弟。龐涓效力魏國期間,墨翟也將孫臏推薦給了魏王,在魏王的逼問下,龐涓被迫將孫臏請下山和他一起輔佐魏王,但龐涓知道孫臏才能在他之上,若讓孫臏輔佐魏王,會很快取代他的地位,所以龐涓誣陷孫臏通敵,導致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齊使出使魏國期間,將孫臏救回了齊國,讓孫臏有了出頭之日。
  • 【國學講壇】《孫臏兵法》
    孫武死後,大約經過百餘年,他的後人孫臏繼承了他的事業。孫臏與商鞅、孟軻同時代,約生於公元前380年,死於公元前320年,齊國阿(山東陽穀東北)人。  據記載,孫臏與龐涓是同學,「偶學兵學」。學成兵法以後,龐涓到了魏國,得到重用,成了魏惠王的將軍。龐涓是個嫉妒心強的人,「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便假心假意地與孫臏敘舊,把孫臏請到魏國去。
  • 同門相殘乃是龐涓才不如人卻又想高人一等
    同門相殘乃是龐涓才不如人卻又想高人一等據史料記載,孫臏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一說他倆師從鬼谷子學兵法,系同門師兄弟。《資治通鑑》記載,倆人學成之後,龐涓到了魏國,並在魏國得到了將軍的職位。魏國有了龐涓,似乎就有了必勝的法寶,動不動就想去打別的國家。龐涓和孫臏既然是同門師兄弟,雙方彼此就都非常熟知。龐涓深知自己的才能在孫臏之下。為了避免將來在戰場與孫臏相遇,龐涓就想著先要除掉孫臏。即使不把他殺掉,起碼也得叫他無法再上戰場。於是,他暗中派人把孫臏請到了魏國。於是,孫臏就去了魏國。不成想,等待他的卻是龐涓已經設計好的陷阱。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這其中湧現出許多的軍事家,例如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是一對大冤家,同門師兄弟,他們倆的故事,歷來備受爭議。龐涓使孫臏雙腳殘廢,而孫臏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道,讓龐涓自刎樹下,永世不得翻身,完美地進行了復仇計劃。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他們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