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門相殘乃是龐涓才不如人卻又想高人一等
據史料記載,孫臏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一說他倆師從鬼谷子學兵法,系同門師兄弟。
《資治通鑑》記載,倆人學成之後,龐涓到了魏國,並在魏國得到了將軍的職位。在那個紛亂的年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連綿不斷,隨時都有打仗的可能。魏國有了龐涓,似乎就有了必勝的法寶,動不動就想去打別的國家。
龐涓和孫臏既然是同門師兄弟,雙方彼此就都非常熟知。龐涓深知自己的才能在孫臏之下。為了避免將來在戰場與孫臏相遇,龐涓就想著先要除掉孫臏。即使不把他殺掉,起碼也得叫他無法再上戰場。於是,他暗中派人把孫臏請到了魏國。於是,孫臏就去了魏國。不成想,等待他的卻是龐涓已經設計好的陷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龐涓加罪於孫臏,並依據刑律,對他施以臏刑,砍斷其雙腳,故此,才得名孫臏。同時,又在孫臏臉上刺字,想使他無臉見人,不再出來拜官,領兵打仗。
後來,齊國使者田忌出使魏國,他了解孫臏,於是就偷偷把孫臏帶回到齊國。田忌對孫臏待若上賓。又把孫臏引見給了齊威王。齊威王聽了孫臏講說兵法後,就任孫臏為將軍。孫臏認為自己是刑餘之人,無法勝任。齊威王改派田忌做將軍,孫臏做了軍師。
前 354年,魏國龐涓帶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實施「圍魏救趙」策略,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同時,又在桂陵設下埋伏,迎擊匆忙回撤、毫無防備的魏軍。史稱「桂陵之戰」。龐涓被齊兵擒獲。
前 341年,龐涓又發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發兵救韓國,派田忌、田嬰、田盼統帥軍隊,孫臏為軍師,直驅魏國都城大梁。同時,孫臏又派兵在馬陵設伏,伏擊龐涓回撤的軍隊。此次,孫臏彩誘惑敵兵的戰術,把龐涓的軍隊引誘到了他們埋伏好的馬陵地區。孫臏提前令士兵把一樹大樹的樹皮削去,並在上面寫道:「龐涓死在這棵樹下!」
孫臏神機妙算,龐涓果然來到這棵樹下,齊兵萬箭齊發,魏兵大亂。龐涓自知自己鬥不過孫臏,且自己的智術已盡,無奈地自刎而死。死之前,還不忘說一句:「就成全你這小子的美名吧!」
這句話的意思很是明了,龐涓到死還在嫉妒孫臏。意思是:你小子的美名是因為我死才得到的。實在是諷刺。
龐涓本身是有才幹的,他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端正自己的態度,技不如人,還要強好勝,總想高人一等。耍陰謀詭計,殘害同門,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其自取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