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于謙「另類教育方式」首曝光!被「套路」長大的孩子,註定不簡單!
最近《幸福三重奏》開播,于謙到吳京家做客,飯間閒聊,談到自己的孩子,套路式育兒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兒子打小做什麼事都做得好,這事兒真棒,將來得送你去幼兒園。」
謝楠聽了,笑著感嘆:「孩子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父母的套路。」
網友們紛紛笑嘆:果然你大爺就是你大爺,套路極深!
多麼熟悉的味道,多麼熟悉的配方,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用到「套路」。
正向的「套路」,對孩子是一種激勵,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角色扮演式」套路,讓孩子更積極
《正面管教》一書裡說道:
「要獲得孩子心甘情願地合作,我們需要先贏得孩子的心。」
深以為然。聰明的家長會用到一些小「套路」,滿足孩子被看見、被尊重的需求。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女兒上清華,兒子上北大,這位農村父親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太絕了!》,裡面這位農村父親的教育方法讓我印象深刻。
這是一位兩個大學生的父親,女兒上了清華,兒子上了北大。
他的「育兒套路」,樸素的出人意料:
「我這人沒什麼文化,也沒啥絕招,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
原來,這位農民父親,每天等孩子放學回家,會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
孩子做作業,他也在旁邊看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
這樣一來二去,通過給父親講學,孩子一方面鞏固了知識,另一方面,孩子從父親那裡得到了重視的感覺,獲得了信心和動力。
我們說,賞識是教育的真諦,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所以當孩子的能力被認可,他自然也會愛上學習。
「角色扮演」,就是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的一個小套路。
身邊也有媽媽嘗試過,讓孩子當老師,跟孩子一起「寫作業」看誰先完成,效果反饋很有用,
「不用催他,自己會自覺寫,少生很多氣。」
所以啊,有些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學著適當「示弱」,懶一點沒關係。
把學習這件事,交還給孩子,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讓孩子在學習中,自發地獲取成就感,才是學習的最佳境界。
「算命式」套路,讓孩子更有目標感
當我們講「套路」養娃時,在講什麼?
一言概之,那便是通過一種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期待的方式,去引導和回應孩子的成長。
比如,正向激勵。
看過《奇葩說》的人,一定對詹青雲印象深刻,獨立、理性、知性的化身,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理想的樣子。
可是20多年前,詹青雲小時候,卻是一個被老師嫌棄的「差生」。
她在微博裡曾說過:
「我小時候,想法多,開竅晚,學習差,是最讓老師心煩的學生;
遇到過很好的老師,可也有當著全班同學說我「笨豬」的老師。
他當著我的面,告訴我媽:『小孩考不上高中,趁早送去技校!』,這麼多年了,我沒有原諒她,我只是算了……」
但後來她的逆襲,離不開父母的正向激勵。
詹青雲從小學到高中,轉學6次,每到一所新學校,成績在班上都是墊底。
老師罵起她來也毫不客氣:
「詹青雲呀,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
還有個老師,對她媽媽說話更是一點也不留情面:
「這孩子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或許很多家長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心急焦慮,甚至會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忍不住埋怨上幾句。
但詹青雲的媽媽沒有這樣做,而是不急不慢地用她獨特的「算命式套路法」鼓勵著女兒,讓女兒更有目標感。
「媽媽給你算過了,到了四年級,你就會成為全校最棒的學生。」
「媽媽重新算過了,成為年級第一的時間,就在初一。」
(詹青雲和媽媽)
在一次次「算命」,又一次次落空後,終於在高二那年,詹青雲實現了當時的理想目標,取得了年級第一。
詹青雲的父母從不催促她成長,而是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她的所有喜好。
讀書、四驅車、籃球、運動,還有麻將,只要阿詹喜歡,即使沒有條件,爸媽也會創造條件去支持女兒。
大概就是這樣看似「佛系」的教育方式,讓詹青雲受用終生,更成就了現在的她:
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美國持證律師;
2014年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最佳辯手」;
2015年《精彩中國說》節目總冠軍;
2018年華語辯論世界盃「最佳辯手」;
......
從差生到學霸,從一無是處到人生巔峰,這中間充滿了父母的不斷鼓勵和循循善誘。
「鼓勵式」套路,讓孩子更自信
優秀的父母,善於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引導並鼓勵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努力。
他們善於用「愛的鼓勵」來「套路」孩子,無論外界對孩子的評價如何,他們都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孩子。
著名歌劇演唱家恩瑞哥·卡羅素,在10歲時,他的音樂老師曾諷刺他說:
「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
回家後,卡羅素十分傷心地向母親哭訴,而母親肯定地回應他:
「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聽一聽吧,你今天唱歌時比昨天樂感好多了,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的!」
後來,卡羅素成功後回憶說:
「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永遠不要低估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對一個孩子來說,能產生多大的能量。
就連鼎鼎大名的愛迪生,也是深受媽媽南希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了現在的成績。
你或許還不知道,愛迪生小時候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學校退學了。
還被老師貼上了「低能兒」的標籤。
只是因為他想法多、問題多,經常問一些連老師也答不上來的問題,讓老師很難堪。
面對這一切,愛迪生媽媽的做法,影響了他一生的軌跡。
那天,愛迪生放學回家,遞給媽媽一張摺疊的紙條,說:
「媽媽,老師要我把這張紙條給你,說只有你能看,上面寫的什麼呢?」
媽媽邊看邊流淚,然後大聲讀給孩子聽:
「你的孩子是個天才,這個學校對他來說太小了,沒有好老師可以訓練他,請你自己教吧。」
愛迪生小時候
從那之後,媽媽開始了對愛迪生的家庭教育,歷經萬難,也從未放棄過對愛迪生的教育。
直到母親過世之後的一天,愛迪生偶然發現了那份摺疊的紙條,打開後他驚訝地發現,上面寫得是:
「你的孩子智力上有缺陷,我們不能讓他繼續留在學校就讀。他被退學了。」
一時間愛迪生淚流滿面,他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湯瑪士▪愛迪生是個有智力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親讓他成為世紀的天才。」
一定是父母的每一次堅信,才真正喚醒了孩子內在的天賦。
所以,我們不該吝嗇對孩子鼓勵和肯定,一句「我相信你」,真的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有力量。
最後,讓我們一起點亮【在看】,分享出去,深信每個孩子都天然值得擁有更積極、更有目標、更自信的樣子。
*作者:智慧主創團夏林。來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