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南寧早有嚴控中小學生攜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的要求。2019 年 6 月,教育部門發出《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明確提出未經學校同意,中小學生不得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進校園。
如果學生必須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請家長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理由,經同意後方可帶入校園。2020 年 5月,南寧市教育局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印發《南寧市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中,也明確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記者從南寧多所中小學獲悉,學校均不允許攜帶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進入校園。通常學校發現學生在此方面違規,處理也非常嚴格,輕則收繳學生手機代為保管,重則讓學生回家反省幾天,甚至直接給予留校察看處分。
南寧四十七中副校長王麗介紹,個人確實需要帶手機到學校的,由家長寫申請。該校各班都有一個手機收納盒,每天早上會有班幹部將學生帶到學校的手機裝到收納盒,由班主任保管,放學後再還給學生。
▲來源:視覺中國
黎先生的兒子 9 歲生日時,他送了個手機作生日禮物,本來想讓孩子利用手機查找資料,沒想到手機變成了「遊戲機」。每天在放學路上、在家吃飯時、晚上睡覺前,兒子都沉浸在遊戲世界裡,和同學聊天也多和遊戲有關。
黎先生嘗試了各種辦法進行管教,但收效甚微。對於教育部印發的《通知》,他表示支持。
作為一名高一年級孩子的爸爸,家長徐傑則認為,孩子生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讓學生脫離手機是不現實的。如果孩子不自律,即便沒收了手機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黃女士認為,女兒每天獨立上下學,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公交、地鐵,偶爾還會騎共享單車。家裡人有時不在家,孩子還要在外就餐。在黃女士看來,孩子隨身攜帶手機能滿足出行、購物等需要,很有必要。
在教育部的通知中,還有一個要求也讓家長和老師們關注,那就是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西鄉塘區一所小學的校長表示,有部分學生不能把作業準確記下來,老師基本上是在教室布置作業後,為了方便家長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會把作業同時發在班級群,方便家長查看,這種情況不叫用手機布置作業。
前些年,教育界推崇「網際網路+教育」,確實有些老師喜歡將作業布置在手機 App 上,學生在線上完成作業後,系統會直接批改,並且生成大數據,方便老師了解作業完成情況。但這兩年,經過教育部門反覆排查,並建立了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要求學生用手機完成作業的情況比較少了。
記者採訪發現,學習類 App 在小學階段使用較為普遍,每名家長基本按照要求下載了一兩個學習類App,中學要求使用學習類App的情況較少。
市民梁先生對孩子用手機做作業有些反感,「不明白為什麼要在手機裡做作業」。梁先生認為,孩子用手機做作業,會越來越依賴手機,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喜歡翻書翻筆記,而是用手機查答案,況且一些網頁有垃圾廣告,孩子本就缺乏自制力,這樣的做作業方式只會讓他們更沉迷手機。
對於不準玩手機,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看法。「為什麼大人用手機天經地義,我們玩就是荒廢學業?」在初二學生小雅眼中,自己的父母也是「手機奴」,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手機不離身。如果真要規範手機使用,大人應該以身作則。
▲來源:視覺中國
如何才能抵禦手機的誘惑力?南寧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區政教主任丁莉介紹,當年她當班主任時,很少有學生玩手機,家長也從沒有反饋過孩子沉迷遊戲的情況。
丁莉提醒,在手機管控方面,家長也同樣負有監管責任。學校可以製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很多學生在家裡缺乏規則約束,家長要和孩子協商建立規則,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同時,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多方合力才能讓孩子遠離手機。
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