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聲音有多甜?音畫糖人來告訴你。在近日舉辦的濱江人人市集上,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機械臂實驗室帶來的「機械臂音畫糖人」攤位前遊客絡繹不絕。
由我校設計創意學院聯合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共同發起的濱江人人市集,是一個設計力驅動的創新、創業、創造三創快閃市集。在這裡,每個攤位都是一個創新孵化的實驗室,將創意與設計轉化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創新產品和服務,讓遊客獲得最佳的感受與體驗。市集上,頗受歡迎的「機械臂音畫糖人」項目是設計創意學院機械臂實驗室的同學們在鄭康奕老師的帶領下完成的一次團隊實踐。項目採用新技術融入聲音交互等形式向中國傳統老手工藝——糖畫致敬,是一次基於機器臂探索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應用場景與實驗性嘗試。
項目的前期準備分為列印工具頭設計、熬製糖漿列印測試、圖案設計和樹脂封裝四個環節。同學們先用木材、亞克力和金屬等多種材料製作連接工具頭和機械臂法蘭盤,再將熬製好的糖漿灌入設置好的工具頭進行測試,嘗試製作列印傳統紋樣和參數化的圖案。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師們還嘗試用聲音交互來製作糖人,用算法將聲音轉換成圖形,並連接機器臂進行繪製,通過收集人聲,來定製屬於自己的糖畫。這種音畫糖人的互動模式極大豐富了糖畫的體驗效果。
一個月的測試階段很快過去,當同學們把醒目的機械臂和前期設計列印封裝好的糖畫樣品擺上攤位時,立刻吸引了遊人的目光。在三天的擺攤時間裡,眾多遊客對機械臂音畫糖人的過程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進行了現場嘗試。一些遊客表示這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憶,認為這種能夠將傳統文化與新技術有趣結合進行創作的方式非常有意義。擺攤過程中還遇到不少設計行業的同行前來交流。
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跨界融合了傳統文化傳承、智能製造應用、聲音造物等多個方面,既為機械臂的創造和應用範圍開拓了更多的可能性、增添了新的應用場景,對傳統文化提出了新的詮釋方法,又在聲音造物領域進行了新嘗試,讓聲音可以觀看、可以使用、可以食用,讓更多大眾可以體會到跨界所帶來的體驗升級,是一次非常有趣和有益的嘗試。
聲音實驗室由我校設計創意學院婁永琪教授和跨界音樂家朱哲琴共同創辦。實驗室基於音樂藝術家朱哲琴的音樂藝術,聯合算法設計、媒體設計、互動設計、人工智慧與數據設計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以國際化、前瞻性、實驗性為特色,共同定義以聲音為原動引擎的跨界、跨學科、跨文化的前沿研究與社會公共應用實踐。研究內容包括將聲音轉化成圖像、物體、交互表演,以及在聲音本身的設計上挖掘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