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熊吉學:武漢武穴一水牽,唯有鄉音解鄉愁

2021-03-02 廣濟文化

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

從歷史人文,到鄉村俚俗

這是一個與「鄉情」、與「人文」

有關的交流平臺

編者語:《詩·小雅·小弁》中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桑與梓是兩種樹,古人喜歡在庭前院後栽種這兩種樹,所以後來用「桑梓」代表家鄉。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

 

女兒在武漢工作,由於上半年疫情封城,下半年工作就忙了,經常加班加點,不得已我們來武漢給他們做後勤了。

武漢我們來過多次,但近幾年變化很大,真是「武漢,每天不一樣」。那凹凸不平的解放大道平整了,刷黑了。大道兩邊的綠化帶修剪得整整齊齊,各色花卉點綴其間,很美。人行道兩邊一溜煙的梧桐,讓人行道變成了林蔭道。解放大道白天車輛如織,晚間則是流光溢彩,在道兩旁霓虹燈的映襯下,猶如仙境。

我們住在漢口西,每日料理完家務,也出去遛達,遛達多的地方當然是漢水江灘了。漢水江灘是一個很大的公園,公園沿著漢江足有七、八裡長,寬處也有兩百多米。這麼大的公園,來這裡休閒和運動的人就多了。清晨,那片低矮樹林的枝杈上掛了許多鳥籠,那些遛鳥的老人有的掀開鳥籠上的蓋布逗鳥取樂,有的到林子裡捉蟲子餵鳥。一塊空地上,幾位老頑童手拿鞭子圍著一個碩大的陀螺不停地抽打著,那「啪啪」的響聲清脆悅耳,如同趕馬車的響鞭,有位老頑童還用左手反抽著陀螺。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群玩器樂的人了,他們有的拿著吹奏樂,有的拿著管弦樂,有的拿著打擊樂,那陣勢就是一支輕音樂隊了。公園中最大的廣場是放風箏的好地方,這兒四季都有人放風箏,只是時間安排不同,夏天多在早上,冬天多在中午,春秋大多在上下午,有時晚上也有人放風箏,風箏上掛有小燈泡一閃一閃,很好看。這裡一年四季都能見到有人在漢江上遊泳,冬天也是如此,據說這裡是武漢水上救援隊遊泳基地。公園中闢了幾塊地做了體育設施,有羽毛球館,桌球館,另外幾塊地是足球場和籃球場,都用欄柵圍著,那是有償服務,要收費的。當然多數地方是大媽們跳廣場舞了,有打腰鼓的,有打威風鑼鼓的,更多的是隨著優美的旋律跳舞,舞跳得齊,舞得美。還有許多人在綠道上散步,在廣場上滑旱冰。真是林子大了,各種鳥兒都有。城市大了,各種喜好的人就多了。

節假日,女兒也帶我們逛商場,逛得多的是宜家。宜家是個大商場,不但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也是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娛樂場所。節假日,一些年輕的夫婦帶著孩子在這裡娛樂休閒,餓了就去三樓用餐,餐廳很大,容得下上千人同時進餐。頂樓還有幾個放映廳,可同時放映不同的影視。玩累了,到處有卡通式的坐凳,也可以到賣家具的展廳裡小憩一會兒,或躺躺沙發,或在席夢思床上睡上一會兒都是可以的。

大武漢可謂繁華三千,但我覺得「月是故鄉明」。閒下來的時候,有時無名狀的思著家鄉,想著武穴,想著居仁街那行人熙熙攘攘,商店門前叫賣聲不絕於耳;電影院門前的燒烤菸霧繚繞,香噴噴的燒烤和各式小吃的香味撲鼻而來;還有上廟口那賣燒餅賣烤薯的叫賣聲。武穴的公園沒有武漢公園宏大,但它有著小家碧玉的美。月塘公園那水邊的柳影婆娑,枝條婀娜多姿,亭臺水榭,還有那橋,那水,真有江南水鄉之美。小龍潭公園的琴聲,歌聲,廣場舞那美妙的旋律聲,玩棋牌的喧譁聲,真是好熱鬧,好親切。濱江公園是武穴人節假日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我常想起的是公園廣場那些浮雕和塑雕,浮雕碼頭的變遷就是武穴的變遷;那武穴三把刀(篾刀、剪刀、剃頭刀)的塑雕,讚揚的是武穴人憑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行走天涯。公園裡保存著老兵役局即饒漢祥的故居和龍王廟,那是我們永遠抹不掉的記憶啊!真的,無論身在何處,深愛著的還是故鄉那片熱土。

有時閒下來,無緣故嘴裡又滿是家鄉的味道,滿是家鄉那四時茶點的甜香。端午節那端午餅,餅皮又脆又酥,不得不用紙包裹著,餅裡的油浸透了紙,吃起來卻油而不膩。武穴月餅形如中秋明月,圓圓的,銅鑼一樣,兩面都有芝麻,濃鬱的桂花甜香,那才叫好吃。武穴酥糖原名叫董糖,它可是傳承孝文化的載體喲!過年啦,帶上一包酥糖送給老人,向老人表達新年的祝福。我最喜歡吃的要屬發餅了,發餅是用老面發的,按上芝麻烘培而成,綿綿的,吃進嘴裡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極適合老人的胃口了。在漢口我也常吃一些甜點,但總覺得武穴的糕點是那麼的香,那麼的甜。真是根在哪裡,心就在何處。

在武漢最不適應的,還是無人交往,無人交談。即便是同一樓道居住的,也是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就像生活在孤島之上。忽一日,初中同學張亞平打來電話,聽到鄉音我格外高興,他詢問我在哪裡,我回答後,他就約我與在漢的同學相聚,我欣然應允。那幾日我很興奮,認真的查詢,因為我們居住地離聚會的楚河漢街要換乘兩次車。由於做足了功課,很少單獨外出的我們很順利的到達聚會地點漢街大戲臺。老同學相見分外親熱,想不到長住武漢的張基香同學也急忙從武穴趕回武漢與我們相聚,大家很感動。我們邊走邊聊,聊著走著,走著停著,停著聊著,總有說不完的話。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稻香村,負責中餐的吳小屏同學為大家安排的是喝午茶,這午茶真豐盛,一大桌各地甜點,是我第一次見到的,這麼多茶點還安排了幾盤冷菜,真是一位用心的好同學啊!只可惜沒人會喝酒,讓蔡慧儉同學帶上的好酒沒派上用場。大家喝著茶,品著甜點,是多麼的愉快,交談更輕鬆了。我們沒有話題,漫無邊際地談著,時而談著兒時的風華,時而念念某某同學,時而談著我們的老師,談得多是我們的現在,一些長居武漢的同學再三囑咐初來武漢的同學如何辦理老年證,以便享受公共福利,還有同學竟談起了網絡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平淡的交談,卻是真情所在。大家感動的是在武漢工作生活五十年的吳定國同學,一口純正的武穴話,沒有一絲漢腔,真是「鄉音無改鬢毛衰」。喝著茶,品著甜點,不知不覺兩點多了,我們還聊得那麼歡快,周圍的茶客都散了,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稻香村。又去逛漢街,又是邊走邊聊,不時停下來拍照留念。真是「相逢時難別亦難」,三點多鐘,我們才戀戀不捨地說「再見!」

古人稱「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人,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四喜,原來他鄉遇故人,聽到鄉音是人生的喜事。怪不得在與同學相聚,聽到家鄉話的幾日裡,我是那麼高興,那麼興奮。原來鄉音亦解鄉愁。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期責任編輯:陶昊 

《廣濟天下報》、《廣濟文化》創刊於2012年,報刊以文化宣傳為目的,以第一人稱視角,分享人物故事、人情百態,期刊內容既包含歷史人文,又涉及鄉村俚俗,在每一個小故事裡,感受大愛深情。

本刊以「傳承文化」、「記住鄉愁」為宗旨,結合「鄉情」與「人文」,服務地方文化發展,面向全國發行10000份,16個版面,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武穴人自己的媒體平臺。

投稿郵箱:gjtx2012@163.com

聯繫電話:13922544495;13476703284;18696078968

聯  系 QQ:493376976

Q  Q    群:327519178

相關焦點

  • 【紅塵有愛】熊吉學:跨半個世紀,武穴中學69屆同學今日喜相會
    作者  熊吉學五十年半個世紀,半個世紀前,我們成為武穴中學六九屆的初中生,還真的不易,真的是份緣。1966年前武中只有初中,而且是面向全縣招生,每學年只招四個班。那一年武穴城區錄取武中的只有三四十人,我沒有被武中錄取。但巧的是:那些錄取的同學剛進武中,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就遇到了砸破洪鐘停課鬧革命,這一停就是三年。
  • 【桑梓情深】文建軍:故鄉湖北廣濟,我在山東青島回也是醉,不回也是醉
    那一天,我穿著未戴領章帽微嶄新軍服,胸前佩帶著大紅花,辭別家人,早早來到廣濟縣城,在縣城一個大廣場前與眾多新兵整裝待發,傍晚集體乘坐到武漢的輪船。經過一個晚上的航行,第二天來到武漢,然後從武漢轉乘火車前往山東部隊駐地。後來,聽很多其他地方戰友講,他們那時坐的都是悶罐車到部隊。所謂悶罐車是利用鐵路棚車代替客車運送人員的車輛。
  • 人瑞德馨 桑梓情深 ——懷念王家揚先生
    一棟簡潔幽雅的小樓裡就住著令人敬仰的王家揚老先生。九十九歲高齡的老人由子女們輪流陪護,當天是大兒子與大兒媳婦在家,父慈子孝,和樂安寧,似乎這是一個暢享天倫之樂的平常家庭,除了戒備森嚴的小區門禁給人不平常的感覺。 王老一邊招呼我們落座喝茶,一邊打開了話匣子。
  • 八旬老教授 濃濃桑梓情
    1月6日,泌陽縣泰山廟鎮趙莊學校熱鬧非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年近八旬的退休教授趙憲堯捐贈助學儀式在這裡舉行。泰山廟鎮黨委、鎮政府和趙莊村黨支部書記及學校負責人出席捐贈儀式。趙莊學校全體學生參加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上,趙憲堯向趙莊村學校捐贈了2萬元的助學金,用於對該村優秀學生的獎勵和對困難學生的資助。趙憲堯祖籍泌陽縣泰山廟鎮趙莊村,出生於1941年,今年已80歲。
  • 湖北黃石:他們是武穴的驕傲,老鄉盛讚「太優秀了!」
    這一時刻,一場決勝脫貧收官,再創新輝煌的進軍號角,響徹天際。用再先進的鏡頭和再詳實的文字記錄,也只能僅得其表。熟悉的鄉音,血濃於水的鄉情,滲透著自強自信,展示武穴兒女在黃石一個個精彩的畫面......此一時,夏啟佳和徐才文兩老總補充說:「高擁軍是真憑實據有實力,20多年來和新名流的員工們結下了魚水之情,用實際行動踐行:「創業黃石,發展黃石、回饋黃石,我們可以驕傲地說,高擁軍對家鄉牽腸掛肚,是咱們家鄉的驕傲和自豪啊!」
  •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大家好,我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秘書長國金鵬,今天,我為大家講述的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2015年,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投資20萬元為日喀則市5所小學1500名學生量身定做校服;與青島廣播電臺新聞頻道、交通頻道、青島早報合作,為藏區群眾募集衣服被褥4萬套,用於「4.25」抗震救災物資發放到災民手中;發起「捐一本書
  • 覃玉蘭:濃濃桑梓情 寄予茶園間
    覃玉蘭:濃濃桑梓情 寄予茶園間 最美莓茶姑娘09號選手 職業:莓茶公司負責人 選送單位:合作橋鄉 我叫覃玉蘭,土生土長的土家人。一路走來,沐浴風雨彩虹。現階段,把我們的莓茶做成全國知名品牌、造福桑梓百姓,助力鄉村振興成了我最美好的願望。 [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 武漢理工大學支教團情牽三都縣特教學校兒童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李彥龍 通訊員陸文琪)近日,武漢理工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三都服務隊來到三都縣特殊教育學校,給孩子們帶來了數字畫動物、趣味地理、縫紉課、陽光康復書屋等活動。  武漢理工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三都服務隊在三都縣特殊教育學校教授趣味課程並和孩子們做遊戲。
  • 湖北武穴帥又龍:武穴伢陳昌明,圓夢遠洋輪高級船長,揚威亞丁灣
    ,武穴中學1990屆校友項麗英在廣東校友群上推出一條重磅消息,隆重介紹1992屆武穴中學優秀畢業生陳昌明,祝賀他在廣州航海學院五十五周年校慶之際,登上了屈指可數的名人榜。特別是在武穴中學求學期間,只要聽到學校南邊有輪船鳴笛聲,他便會利用課餘時間,情不自禁地往大輪碼頭上跑。欣賞滾滾江面上穿梭往來的輪船是一種精神享受,而駕駛客輪的船長,更是他崇拜的偶像。1992年7月,成績優異的陳昌明迎來高考。填報志願時,班主任吳佩君告訴他: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每月給學生發的補貼比較高。
  • 武穴荊竹水庫管水護水在行動
    7月24日清晨,武穴荊竹水庫西乾渠大祝段渠壩上,兩位管水護水人員正在巡堤堵漏。  7月中旬起,荊竹灌區持續高溫天氣,旱情不斷發展,此時正值一季晚稻拔節的關鍵時期,用水需求大,抗旱救災迫在眉睫。荊竹水庫管理處所轄五座水庫14日晚開閘放水,全面控制旱情發展,全力滿足群眾用水需求,處工程股落實全體工程管理人員管水護水任務,分組分頭負責,明確水位指標。
  • 武穴籍CI設計大師名震南國
    首屆武穴中學校友峰會於12月8日至9日在風景秀麗的武山湖畔舉行,受武穴市教育局和武穴中學領導的重託,讓我為搭建校友與母校之間友誼橋梁繼續發揮一點熱量。因為我跟蹤收錄校友信息己近十年,與數以萬計武穴中學歷屆校友結下不解之緣。特別是近幾年來,我陸續採訪報導了一些校友中的精英,在武穴大地乃至於海內外的武穴人中間引起了一些反響。
  • 劉浩,武穴中學教壇上的一名新秀
    〔通訊員 李玉萍 帥又龍 報導〕劉浩是武穴中學一位年輕有為的男教師,2014年6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同年9月進入武穴中學工作。從走上三尺講臺那一天起,他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
  • 同題詩會:長思藏馬水
    文/劉婕 寄封老 遙憶濓溪畔,清音入耳深。 不覺孤身冷,情融五字中。
  • 湖北武穴:寒門學子難圓大學夢,誰能助一臂之力?
    袁釘和他姐姐很小的時候,爸爸就一直在外地打工,為了拼命找錢,他披星戴月,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媽媽在武穴市一所民辦幼兒園做保育老師,收入十分微薄。2004年,袁釘舉家搬遷到了武穴,一直租住於武穴市北新村的一間老舊房子裡。為了讓一雙兒女能夠好好的學習,家裡一年省吃儉用的錢都供給他們上學讀書了。有道是:窮人的孩子懂事早,看到父母一年四季勤扒苦做,姐弟倆從小就知道不亂花一分錢,他們對父母體貼入微。
  • 武穴城區又一批餐飲店被勒令整改
    5月12日晚,武穴市武穴辦事處聯合青林、龍潭派出所和城市執法局、市場監管分局等單位,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餐飲業「六個一律」的要求,對武穴城區餐飲業進行了督查。天下一品面、小嘴煲煲等一批餐飲店被勒令整改。
  • 南臺秋月梅花水 北臺濃濃桑梓情
    楊仙逸祖屋(圖源:《中山村情》)如今,依託楊仙逸祖屋、楊官宇故居、詹園、鳳鳴楊公祠、陳家祠、老林祠等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遺存,北臺村村民繼承和弘揚老一輩愛國愛鄉之情,正著力打造有故事有鄉愁的空軍特色精品示範村,推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尋找最美莓茶姑娘】覃玉蘭:濃濃桑梓情 寄予茶園間
    覃玉蘭:濃濃桑梓情 寄予茶園間最美莓茶姑娘09號選手職業:莓茶公司負責人選送單位:合作橋鄉來源:微觀永定編輯:陸波
  • 航拍湖北美麗武穴青山綠水山村人家
    圖為航拍湖北武穴境內最大水庫——荊竹水庫。新華網 歐陽小潔 攝荊竹水庫位於湖北省武穴市餘川鎮境內,壩址位於荊竹河上遊。據介紹,水庫位於大別山餘脈祟山峻岭之中,周邊自然景觀優美,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山上林深竹茂,巨石矗立,古樹參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在此築巢棲息。
  • 河漢情且深 | 我在河北大學,為武漢大學加油!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在河北大學祝福武漢大學
  • 湖北武穴梅川鎮中心幼兒園:情滿中秋,花好月圓
    《中國新聞365》新媒體記者 田樹兵 胡均星 通訊員 夏璠 李丹 發自湖北武穴月亮會有什麼變化」,有的班級引導幼兒觀看圖書、有的班級觀看動畫、有的班級組織幼兒繪畫……瞧瞧、小(3)班的老師以「情滿中秋通過多元的互動體驗,讓小小的寶貝們了解這一傳統節日,感受濃厚的節日氣氛,領略中秋的傳統文化,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通過本次的中秋節系列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中秋的由來和意義,感受了節日的氣氛,更讓孩子們體驗了活動帶來的樂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了解。最後祝願孩子們健康快樂!祝願所有家庭團團圓圓、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