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海的品酒器皿隨時都放在汽車後尾廂。
他,圈中人稱「大海」,全名「羅大海」。曾是電視臺編導,「好酒而無量」,從愛喝紅酒,到目睹一瓶心愛的好酒被雪碧「蹂躪」,繼而決心做一個「紅酒達人」,及至去年在香港考取國際品酒師執照。
文/ 記者盧迎新 圖/記者王 燕
「一開始是紫羅蘭的香味,十五分鐘後有一陣青梅的芳香」,「澳洲紅酒就像一名性格開朗的熱辣美女,醒酒時間短,甚至不需開瓶器,滿足了國人的『快餐紅酒』的需求」……他善用比喻,令他的品酒講解獲得「美妙而有共鳴」的讚譽,而他也將對比喻的愛好擴展到對品酒師生涯的描述中——「品酒如戀愛,如人生,慢慢品,才有驚喜。」
十年前,當時還是電視臺編導的羅大海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帶著一瓶當時看來價格不菲(五六百元)的紅酒去參加好友的生日派對,當時大家對紅酒的認知還不多,幾分鐘工夫,一瓶好紅酒就迅速被雪碧「蹂躪」了!因為主人家將紅酒和雪碧勾兌在了一起。
「當時我心痛不已,卻又無法阻止,關鍵是自己也只是愛品紅酒,卻也講不出關於這一舶來品的太多故事,以及品酒的道道。」羅大海告訴記者,「那一刻,我決心研究紅酒,開始通讀外文資料,向各個酒莊的專家請教。」
利用工作的間隙,羅大海開始迷上了葡萄酒,並於去年成功在香港考取了「國際品酒師」資格。「考試當天我一早就開始品酒,去考場的時候臉還是紅的,但我很自信,因為知識都已深植腦海。」他回憶道。
平時,廣州的品酒師聚在一起常常搞「盲品」,將不知名的葡萄酒倒進醒酒器中,啜吸一口後便要道出產地、年份等資料,可謂「最考驗品酒師的一件事」。
羅大海最喜歡用勃艮第杯來品葡萄酒。因為「這種杯子,雖然醒酒時間慢,但酒香焦點集中,便於評判。」 有意思的是,羅大海還將品酒上升到愛情、友誼甚至人生的高度。
「有人喜歡用醒酒器,我卻喜歡慢慢品酒,曾用了六七個小時品一瓶葡萄乾釀造的紅酒。」羅大海說,「將心放空,沉靜下來,靜待醒酒,等待一瓶好酒在漸次甦醒的過程中,向你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和令人驚喜的口感。品酒如是,人生亦如是。」
他半開玩笑地提起最近微博流傳一個段子,姑娘嫁人,當嫁愛紅酒的男人,因為,如果他願意花上四五個小時,去等待一瓶葡萄酒佳釀的「甦醒」和「成熟」,那麼,他一定也會有耐心去等待一名少女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而不會像喧囂浮躁都市中的大部分人,等不及愛情開花便已另覓佳人。
在普通人眼中,為了保護味蕾和嗅覺,品酒師在生活中一定會有許多不得已的飲食禁忌,是美食麵前值得同情的「苦行僧」。
「其實沒那麼苦,朋友戲稱我是『酒無量,食無能』,我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幾乎沒有不吃的食物。」羅大海哈哈大笑道。他告訴記者,「禁忌」並非不存在,但只需在品酒前遵循即可。
首先,品酒前不適宜吃蘋果,不能喝檸檬水,否則,之後所品的葡萄酒,味道都只剩一個「酸」字。其次,品酒前不吃辛辣食物和大蒜,若口腔有異味,應飲用蒸餾水漱口。
此外,飲食搭配也很講究。「紅肉陪紅酒,白肉配葡萄酒。」大海提示道,「如果你一口生蠔一口紅酒,立馬口腔一股鐵鏽味。」
羅大海教你品酒的基本「架勢」
其實,品酒並不神秘,關鍵要有等待的耐心。
首先,取一隻乾淨無異味的優質高腳杯,倒入恆溫恆溼保存的葡萄酒。
其次,將酒杯斜傾,先細觀其色。
然後,小啜一口, 將舌頭抵住上顎,倚靠舌尖帶入的氣流,將葡萄酒帶至整個口腔,仿佛可以聽見美酒汁液在味蕾上輕輕嘆息……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葡萄酒品酒師的工作流程充滿了神秘感。伴隨著一系列儀式般的流程,品酒師需要伴隨著酒體的漸次「甦醒(指醒酒的過程)」,準確判斷出該葡萄酒的味道、口感,酒體是否豐滿,酒的骨架怎樣,以及餘味是否悠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