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1.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
——新時代領路人
2.大家要有知識不足、本領不足、能力不足的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加強實踐,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新時代領路人
3.要增強學習本領,在營造善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濃厚氛圍,推動建設學習的大國。
——新時代領路人
以上內容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兩項內容,寫一篇文章來談談你的認知。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不得抄襲或套作,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命題方向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
科學精神:勇於探究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以上內容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以上內容」為同質材料,都是圍繞「學習」和「實踐」來闡述的,但又同中有異,各有側重。第1句側重「夢想」與「學習」、「事業」與「實踐」的關係。第2句側重要有知識、本領、能力「不足的緊迫感」,要有「自覺」的學習和實踐意識,不能「自滿」「懈怠」。第3句側重營造濃厚的學習、實踐氛圍,建設學習的大國。考生的「聯想和思考」必須以此為基點,偏離材料則為跑題。
2.價值取向限制。不能質疑學習和實踐的作用,不能質疑建設「學習強國」這一結論。
3.文體限制。「寫一篇文章來談談你的認知」,暗中將文體指向議論文。
4.背景限制。三則材料都是新時代領路人在當前建設「學習型強國」這一時代背景下的講話,考生在寫作時要有時代性,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來談學習和實踐的意義、價值和作用。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只要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兩項內容進行立意,提煉出自己的觀點並進行闡述,就是切合題意的。這就給考生的寫作立意提供了極大的開放性。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仔細分析三則材料的內在聯繫,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圍繞「學習」這一核心,結合「夢想」「實踐」「事業」「營造氛圍」「推動建設學習的大國」等內容和方面進行闡述的。這就給考生的聯想和思考提供了極大的空間,為考生寫作選材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解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緊扣「立德樹人」的考核要求。近幾年,中央大政方針的輿論宣傳,是常考常新的內容。2016年全國卷Ⅲ「小羽推廣花茶新工藝」的故事,是響應中央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7年全國卷Ⅰ作文是「中國關鍵詞」,向外國青年「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貼近國家講好「中國故事」的要求。2018年全國卷Ⅰ的「世紀寶寶」中國夢,是號召與新世紀一路同行的年輕人,和時代一起「追夢」「圓夢」,響應國家提出的「我們都是追夢人」這一號召。關注國家輿論宣傳的聲音,深入領悟思考其實質,在如今的學習、考試中顯得至關重要。
2019年1月1日,「學習強國」平臺正式上線,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作為即將年滿18歲的中學生,我們也應該有所感悟。在確定立意時,要對所確定的關鍵詞進行思考,並結合當今時代來揣摩其涵義,要彰顯家國情懷,彰顯時代特徵,寫出當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加強學習才能實現中國夢。
2.營造學習氛圍,建設學習強國。
3.要有學習的緊迫感,主動加強學習。
4.增強自覺意識,重視學習實踐。
5.求學路上不可自滿懈怠。
6.學習推動時代進步。
偏題立意:
1.不讀書,不成才。
2.學習,推動科技發展。
3.創新思維,在於學習。
4.驕傲,讓人退步。
範文展示一
增強學習意識,不負時代人生
《禮記·學記》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誠哉,斯言!當前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稍有懈怠,就有被時代拋下的危險。我們要有知識不足的緊迫感,自覺增強學習意識。(是什麼)
夢想從學習開始,人生從學習起步。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取知識,提升認識,豐富心靈;才能不負歲月,無愧人生。通過學習,人的思維會越來越靈活,人生目標會越來越清晰,人生觀會更加積極向上,這樣才能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追求,使自己走上正確的追夢之路。
不學習便跟不上時代步伐,無法建設科技強國。當前生活的各個方面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智慧型手機、共享單車、網上訂餐、嘀嘀打車、行動支付、無人駕駛,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智能讓生活更便捷。不學習便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享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與便捷。中國高鐵、神舟系列飛船、北鬥導航、量子衛星、5G通訊、「中國天眼」,科技發展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切成績的取得同樣離不開學習,不學習何談創新?
落後必定受制於人,努力學習才能進步創新。2018年已經過去,但「中興」事件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教訓仍在。租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自己造船。一味購買別國的技術,就時刻面臨著受別國控制的危險。只有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自主發展民族工業。在這方面,華為公司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華為技術之所以能夠領跑世界,歸根結底是任正非重視科技研發,他們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都是天文數字。是啊,不學習,怎麼能搞科技研發?怎麼能實現創新發展?怎麼能掌握核心科技?(為什麼)
春潮湧動東風勁,揚鞭奮蹄正當時。當前我國正努力建設學習強國,國家正加強各級各類圖書館建設,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公民提供學習的條件。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要有知識不足、本領不足、能力不足的緊迫感,增強樹立學習意識,爭分奪秒進行學習。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積極學習的人才是最美的人,伏案學習的身影才是最美的身影。讓我們自覺學習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增強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學習本領,提升工作能力,學習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怎麼辦)
範文展示二
善學時代知識 助力國家富強
(標題對稱,立意高遠,彰顯青年一代的胸懷。)
時代發展,風雲變幻,江山代有才人出;科技進步,百業興旺,各領風騷數十年。面對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形勢,總有一些人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順應著科技發展的時代潮流,積極學習,勇於實踐。他們不但成就了自我,更助力了國家的富強。(開門見山,點明觀點。)
馬雲,原本是一個「阿甘」般意氣風發的少年,後來成了一個「鐵嘴」大學老師。數年後,機緣巧合做臨時翻譯時在大洋彼岸意外「觸網」,他深受震撼。回國後,毅然決然地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商業網站,50萬元的創業資金,十多年的篳路藍縷,馬雲最終成為中國電子商務之父,聞名世界的網站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用他的睿智與汗水,在科技時代裡積極學習,奮力進取,演繹出盪氣迴腸的傳奇人生。他從一個「英語老師」成長為「數字經濟的創新者」!(言簡意賅,概括馬雲的成長來自於在國外學習的經歷,歸國以後又不斷實踐,最終成為網絡商務領域的風雲人物。)
馬雲的成功,不僅在於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更在於他敢於追求,善於學習。面對機遇,他敢於去學習、思考,加之不懈的奮鬥,他成就了自我,也使阿里巴巴成為世界知名企業。(結合材料,從學習、思考的角度分析馬雲的成功。)
馬化騰從深圳大學畢業後,先進入潤訊公司做軟體工程師。他看到即時通訊ICQ有前景和市場,遂開始招人合夥創業,打造OICQ騰訊公司。隨著競爭激烈的現實及公司發展的需要,他將旗下公司改名為騰訊QQ。他以其他網絡公司為師,找國外風險投資籌集資金,最終使QQ帝國雄踞網際網路。馬化騰善於捕捉市場信息,勇於學習,及時跟進,又開發多款網路遊戲,成為「『網際網路+』行動的探索者」。(馬化騰善於學習科技網絡知識,成為時代的精英,事例極有說服力。)
看到他人的成功,敢於跟進學習,然後立足國情,馬化騰成就了自己。他的公司成為世界知名品牌,推動了時代的發展。(結合前文材料,分析馬化騰成功的原因,點明「學習」這一主題。)
「天眼之父」南仁東,帶領同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貴州建成擁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未來至少20年領先世界;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帶領中國量子「夢之隊」,刷新了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顯示度;「火炸藥王」王澤山全身投入、努力公關三十多年,成為中國「火炸藥」學科帶頭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不斷地學習、追求,做出了令國人振奮的成就,助推國家更加強大。(選擇南仁東、潘建偉、王澤山三位知名科學家作為例證,詳略結合,論證他們都是不斷學習、不斷努力而成就自我的。從不同領域闡述通過「學習」成才報國的重要性。)
古往今來,中國人民始終積極學習、與時俱進,如此才有了今天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亮麗表現。如今,改革開放的大門敞開著,世界科技信息、思想觀念在不斷變化更替,也在影響著我們。我深信,在當今,要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巨大的貢獻,就要使自己成為善學樂學又敢於闖蕩的人。有了奮力拼搏的青年一代,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強大,中國的復興夢才會早日實現!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善學時代知識,為國家的富強奉獻一份力量,我們偉大的祖國才會更偉大。(文末點題,闡明「學習」與國家富強的關係,彰顯一代青年應有的情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材料一: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中國作為戰勝國提出的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的合理要求,遭到和會拒絕。消息傳來,舉國震驚。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以青年學生為主、社會各階層共同參與的五四運動,這一運動使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籤字儀式。
五四運動,一是救亡,即反對腐敗無能的北洋政府;二是啟蒙,認為文化落後是導致國家社會落後的根源,對傳統文化道德採取割捨的態度,更甚者認為要不看中國書只看外國書。
材料二:(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變證明,如果還有什麼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懷疑態度,那麼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
材料三:這種運動是非常的事,是變態的社會裡暫時不得已的救急辦法,卻不可長期存在的。
——胡適《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五四運動已過去一百年,我們汲取五四精神的營養,也不斷對五四運動進行反思。在2019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請結合以上材料為學校五四青年節活動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演講稿。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
責任擔當:國家認同、社會責任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審題
限制性
1.立意限制。這是一則「多則材料綜合立意」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三則材料都指向「五四」運動,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論證了「五四」的得與失,尤其強調了「五四」在救亡與啟蒙方面的意義,是民族情感、愛國熱忱在「非常時期」的一次大爆發,這是需要充分肯定並繼承發展的。但材料中也有對五四運動的反思,特別是引導語提示:五四運動已過去一百年,我們汲取五四精神的營養,也不斷對五四運動進行反思。這是考生在立意時不可忽略的。
2.內容限制。引導語提示考生必須「結合以上材料」進行聯想和思考,脫離材料的泛泛而談視為偏跑。
3.價值判斷限制。材料一在論及五四的啟蒙意義時談到「『五四』對傳統文化道德的割捨」,材料三引用胡適的話,提到「五四」是「不得已的救急辦法」,這都為「五四」評價賦予了更多理性的角度;但如果考生立意為對「五四」價值的全盤否定,或「破」大於「立」,就是跑題作文。
4.思維限制。思辨性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指徵。材料一考查對五四遺產的辯證關照;材料二從旁觀者的角度再次肯定「五四」之於「愛國」的價值;材料三引導學生將「愛國」的方式引向多元,理解到「變態的社會」的背景需求,且去設想當下和平年代、大國復興背景下青年人的擔當。思維跨越時空,從正反等方面拓展寫作外延,就能成就更好的文章。
5.文體限制。形式驅動要求寫成一篇演講稿,要注意演講稿的格式,以及語體特徵。此外,這是在「學校五四青年節活動」上的發言,暗含著演講面對的對象是「在校學生」,受眾是十幾歲的青年。在這個特殊的交際語境下,文章傾訴的情感以及舉引的例子也要跟青年學生有接近性,如此才能達成共情共鳴。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五四」的大論題是必然的,五四精神的多方發掘,對五四運動的反思,包括援引的素材、成文的詳略比重、組合方式等等,都可以各有差異。
2.文章的側重點是開放的。三則材料是相互補充的,可以側重談「愛國」的方式,也可以側重談「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可以側重還原五四背景,用豐富的材料向讀者還原歷史現場,呈現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側重表現「五四」的當下義、時代氣象,用更典型的新青年例證充實文章,樹立榜樣,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3.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考生寫作基於材料又要不囿於材料,要由材料展開聯想和思考以支撐論點。考生的積澱不同,聯想思考便不同,此題目有文化含量和思維深度,考生要儘可能表現自己的人文底蘊和思辨力。
4.文章的語言風格是開放的。演講稿,指在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通過交流思想、感情,表達主張、見解,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受眾,使之信服並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要注意的是,鼓動性強、感召力強並不是演講稿的唯一風格,通篇「呼告」反而會形成套話空話堆砌的閱讀感受,因此,多設置情境、多使用抒情強的語言,或者條分縷析的理性表達,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題
本題是「多則材料綜合立意」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對時代熱點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100年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內容的五四精神,經過傳承與發揚,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支柱,也成為當代青年點燃青春、照亮人生、勇擔家國大業的力量源泉。這個題目的深度還在於不僅僅有學習傳承,還有對五四運動的反思,更能見出考生思維的深度、論證的精彩和看問題的獨特眼光。
完成這篇作文,需要學生對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進行更好的梳理,了解當時的背景,把握核心事件。五四運動中湧現出許多被後人所仰望的思想領路人及文化先驅,也可以趁此多做積累。
「多則材料作文」,還要注意理清材料間的邏輯關係。三則材料充滿思辨,相互補充,恰好形成文章的整體框架。注意演講稿最終落點為「在校學生」,所以,建議文章結尾回到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上,以實現演講稿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繼五四之責任,譜青年之華章。
2.傳承五四精神,鑄造中國之魂。
3.傳百年薪火,繼五四精神。
4.弘揚五四精神,探索報國之路。
5.五四精神未盡,百年薪火更傳。
6.承五四之魂,闢前進新程。
7.汲取五四精神,反思五四之過。
……
偏題立意:
1.我以奮鬥獻青春(以談論中國夢、個人奮鬥為主)。
2.文化之殤(以「傳統文化」為中心論題)。
3.百年前的吶喊(「五四」著墨過多,且以寫史為主,文學性不足,個人見解貧乏)。
4.五四斷裂(立意價值觀有偏差)。
[範文展示 ]
百年五四精神在,再鑄偉力萬年傳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年五四精神在,再鑄偉力萬年傳》。值此青年節到來之際,願以五四精神與君共勉,再築我華夏大國磅礴偉力。
五四運動之於中國,一是救亡,二是啟蒙。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曾記否,百年前的中國,裹挾著怎樣的滿目瘡痍,迎來了青年震耳欲聾的怒吼——他們怒斥無能的政府,啟蒙落後的愚民: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將迂腐固化的舊中國從犄角旮旯裡「揪出來」。他們的吶喊、他們的精神,與其說是救亡圖存,將國家救於危難之間;不如說是青年意識的覺醒,民主精神的啟蒙——這顆啟蒙的種子,在殘破的土地上綻放出血色的花,隨風飄揚,灑落在人民看得見的遠方。
美國人杜威說:(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變證明。」這種證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百年五四,曾記否,那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是個拋頭顱、灑熱血的時代:從20世紀之交的戊戌變法,到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李大釗、聞一多、胡適、羅家倫……從本土飽學之士,到留學歸來者,多少英雄烈士浴血重生,多少思想交相輝映,他們將五四精神深埋在骨子裡,也照亮了近現代中國半明半暗的天空。
如今時代,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五四精神繼往開來,鑄就了多少當代英才。
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年輕時學成歸國,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終身獻身國家核武器研究;守島32年的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才26歲,在風浪拍岸中灑下一片赤子心懷;「80後」小學校長張玉滾,他紮根鄉村教育事業,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耶魯大學秦玥飛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投身到農村建設中去……家未立,國先安,五四精神傳承的,不只是一拋頭顱灑熱血的口號,更是一顆實幹奮鬥的,足以振奮人心的火種。
胡適先生曾說:「這種運動(五四運動)是非常的事,是變態的社會裡暫時不得已的救急辦法,卻不可長期存在的。」我對此不敢苟同。
回望滄桑百年,我們深記「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的忠告,我們堅守著「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我們滿懷「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真誠,我們像胡適先生說的那樣,去「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去「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我們去尋求五四精神,溯流而上,去破解它,去傳承它:這種精神不是來自衝動,不僅來自一腔孤勇,甚至不是來自任何「非常的事」。它源於青年內心深處的濟世精神,「允公」「允能」的高尚情操——它更深刻、更持久、更能激勵新時代的「我們」不懈地奮鬥。
「一朵朵浪花匯成了時代的巨浪。」如今,我們走上「船到中流浪更激,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改革開放之路,新時代領路人說「我們非進不可,不進則退」。中華民族的昨天,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如今,恰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今我之青年,唯有高舉五四火把,傳承五四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盡電光之極速,盡逝波之絢爛——揚百年五四精神,再鑄偉力傳萬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
文章觀點清晰:「立足當下,承傳五四精神」。全文照題,多次呼應關鍵詞句。文章行文有法,層層推進,從五四的背景,談到當下的意義;從五四的人物群像,談到當下的感動人物。素材翔實,人物例證準確豐富,引用化用名句靈活多變。語言有感染力,整句鋪排,間以散句調整節奏,整體讀來,清健有力,可為演講稿典範!不足之處,思辨性稍弱,對「五四」的批判性繼承的辨析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