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制度是以特定的思路來確定員工工資的一種制度。從目前的企業管理實踐看,有五種比較通行的工資制度,分別是職務/崗位工資制、技能/能力工資制、績效工資制、市場工資制和組合工資制。這五種工資制度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同,各有優缺點,而且適用的情況也不同,具體可以參見表。
表五種通行的工資制度一覽表
下文中,我們將分別就每一種工資制度的定義、特點、優點、缺點、實施步驟等進行詳細介紹。
職務/崗位工資制的定義及特點
職務/崗位工資制是根據工作職務或崗位對知識、技能、體力、勞動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來確定員工工作報酬的一種制度。在這種工資制度下,工資的等級和標準是按照工作崗位確定的,而工作崗位又以工作分析為前提。具體說來,可以從複雜程度、勞動強度、勞動條件、責任大小等方面來做具體規定。在這種工資制度下,原則上,員工必須達到崗位要求才能任職於該崗位,員工只有調整崗位,才能調整工資。
1.職務/崗位工資制優點
職務/崗位工資制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崗位要求的確定性。在這種工資制度下,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職責規範和任職要求,從員工的選拔到是否可以任職以及工作績效的評定等,都具有明確性,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2)工作分工的專業性。職務/崗位工資制能有效地促進企業實現專業化分工,引導員工關注崗位的具體要求,不斷提升技能,以達到更高的崗位要求,從而有利於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
(3)業績評估的準確性。職務/崗位工資制可使員工在能力最強、貢獻最大的時候,得到相應的報酬;當員工能力低於崗位要求時,只能任職較低一級的崗位,這樣可保證每個崗位的績效都是最佳績效,進而激發員工不斷達到並保持崗位要求的業績,促進企業整體績效的提高。
2.職務/崗位工資制缺點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職務/崗位工資制也有其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僅以職務/崗位一個維度評估員工的能力和績效時,容易僵化,無法適時地體現員工能力的提升與變化,也無法體現同一崗位員工績效的差別。另外,在這種工資制度下,容易造成崗位的固化,不利於人才的內部流動與提升。
(2)在職務/崗位工資制度下,崗位與工資是緊密掛鈎的,當員工能力提升,但在企業內部缺乏晉升機會時,這些員工就會喪失進取心及積極性,從而造成優秀人才的流失。
職務/崗位工資制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崗一薪制,另一種是一崗多薪制。
1.一崗一薪制
一崗一薪制是指每一個崗位只有一個固定的工資標準,企業內所有的崗位從高到低組成一個統一的崗位工資標準體系,不同的崗位工資標準也不同。對於員工來說,只要能達到某一崗位的任職要求並任職於該崗位,就可以獲得該崗位的工資,這種一崗一薪的職務/崗位工資制度適合於專業化分工程度高、崗位數量比較固定的企業採用。
執行一崗一薪制的職務/崗位工資制度,有利於簡化薪酬管理,明確員工選拔標準,而且,員工也能在達到崗位要求時即獲得相應的工資,會給員工一種穩定感,且使整體管理操作更加簡便。
2.一崗多薪制
一崗多薪制是指在同一個崗位上設置幾個不同的工資標準,或者設置工資的不同比例。這種機制可以顯示出員工任職崗位的能力、績效差別,這樣,員工可以在某一崗位內不斷獲得提升,直到達到某一崗位的最高工資標準。其另外一種思路是設置某一固定的工資標準,根據員工對工作的熟練程度和績效水平的不同按比例發放工資。例如,員工在試用期時,發放崗位工資標準的50%,轉正後一年期經考核合格後發放崗位工資標準的80%。
一崗多薪制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一崗一薪制的僵化,體現了員工在任崗期間的能力差異和績效差異,但它仍屬於職務/崗位工資制,不會在崗位內設置過多的工資等級,僅僅是略有差別而已。這種一崗多薪制的職務/崗位工資制度適用於崗位劃分較粗,同時崗位內部有部分差別的企業。
在企業內部實行職務/崗位工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工作分析
將企業中所有的工作進行標準化,並仔細分析各項工作所需技能、承擔的責任等。通過工作分析,可以將工作進行歸類、分解或整合,並可以仔細分析研究每一項工作的具體職責及與其他工作的關係。同時,對每個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工作條件等進行仔細分析。
2.工作評價
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工作職責的重要程度、管理範圍、決策權限、勞動強度、影響等進行定量化評估,進而對所有的崗位進行分類、分級、分等,最終確定各個崗位在企業內的相對價值,最終形成崗位等級。
3.外部市場工資分析
對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進行調查,了解企業主要競爭對手的崗位工資情況,同時,明確企業的薪酬策略。
4.內部薪資總額分析
對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進行分析,並明確企業經營策略或工資總額預算目標,並對不同部門和崗位進行工資總額的劃分。
5.形成崗位工資標準
結合企業薪酬策略、薪酬總額分析,以及工作分析、工作評價,形成崗位工資標準,明確具體的金額及等級設置。
6.定期更新調整崗位及工資標準
應用崗位工資標準,並定期更新工作分析、工作評價及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