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學生時期,你最討厭哪些事?
這份世界上唯一一份的試卷找來了已經為人父母的大人來進行測試。
一位母親看到這份試卷直言:「我覺得我應該就是直接勾沒有的比較快」
一位父親也直說:「幾乎每一項都要打勾耶」
談談 不被信任的經驗
你會覺得自己當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的信任對你重不重要
「信任帶來的就是自由,這種東西就建立在父母能多信任你,那時候確實都是沒有的。」
「如果說父母願意給當時的我們,如果說有多一點的空間,或許我今天可能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吧」
你也對孩子這樣做過嗎?孩子為什麼不願溝通呢?
你覺得媽媽了解你嗎?
「覺得媽媽……沒有很了解我」
「她完全不信任我 ,不信任我能夠自己自主管理。」
「不要每次都把我跟別人比較,就覺得一直被羞辱,明明沒有做錯事,但就感覺好像做錯事的樣子,希望我媽可以信任我一點,然後給我多一點點自由世界」
孩子為什麼會常常講「常常講」「還好」「沒事」這些很簡短很空乏的話語,事實上他就是在敷衍你啊,因為他不想跟你講話。
「怕講了被否定」
「怕講了被批評責怪」
然後發生事情的時候你又怪我沒講,那我講也不是,不講也不是。
其實,我覺得大人有個心態很重要,就是你要尊重你的孩子,要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就是一個人,去尊重他,一旦你尊重他,你才會願意聽他說話,而不是他說什麼你就否定他。
每道題目 都來自孩子的心聲
父母解釋「就是我們不好才希望他好,因為我覺得有眼前虧」
「這是一種傳承吧,上面的父母親要求我,我可能也會現在要求我的孩子這樣子」
「或許不自覺就會有希望他比我們更優秀這樣的心態出現」
「我覺得可能我對他的信任度不夠,如果我不想跟孩子之間有那麼大的鴻溝,我會改變自己」
「不要當完美的父母,當夠好的父母就好」
夠好的父母就是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那就夠好了。明天再比今天更進步一點,那就夠好了。而很多父母事實上很希望可以當一個一百分的父母,所以他的挫折是來自於今天孩子呢出狀況了,代表我不好,孩子有問題代表我有問題,孩子做得不夠好,代表我不是夠優秀的家長。他把自己的表現跟孩子的表現綁在一起了。
希望家長們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空間,有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那麼雖然沒有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或滿足你。但是你會讓孩子知道我並不是一昧地想要壓著你,而是我們站在一個很平等的基礎,和平地對話,那這個就是在幫助孩子邁向一個情緒獨立成熟的人的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