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是過好現實的生活。
01
前段時間,蔣方舟在GQ做了一個演講,演講內容是關於她「網際網路脫退」的經歷。
不看:基本不瀏覽社交網絡;不吵:不進入任何微信群,不在社交網絡上陷入爭論;不聊:儘量減少在微信上跟人嘮嗑。
在幾個月的脫退實驗中,蔣方舟說,感覺非常良好,並打算一直持續下去。
來源 | 蔣方舟的跋涉
蔣方舟的做法,讓我想起了大學導師說過的話,網際網路越是發達,我們就越該跟網際網路保持距離,甚至都可以達到禁慾的地步。
所謂對網際網路禁慾,就是能夠克制自己在閒暇時刻玩一玩的念頭,能讓自己不因無聊就掏出手機。
其實,看看周圍人就會發現,大多數人對網際網路的態度還是縱慾。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問題:
「夫妻兩人一天下來超不過10句話,這樣的日子怎麼過?」
提問者說,丈夫每天都是進門上一個小時的衛生間,吃完晚飯後,就在電腦邊一直凌晨一兩點,和不同的網友聊天。
「現實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嗎?」
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常態,多少人禁這欲、禁那欲,可就是禁不住玩手機的欲望。
不管走在哪裡,總能發現男男女女們面對面坐著,都是各自抱著手機——打遊戲、刷朋友圈。
他們對著屏幕時而大笑、時而皺眉,卻捨不得分任何一點情緒給對面的人,在原本有著能約出來的情分面前,顯得格外冷漠。
有數據統計,平均每個人、每天看手機的時間超過6小時。
數據來源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資料庫
不懂對手機禁慾,多少人把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耗費在了各種資訊、遊戲、無聊的朋友圈上。
想想都讓人覺得可惜。
02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原本想好好聚一聚的同學會,聊了沒多久,大家就不約而同拿起了手機;
看到有人猝死後,就告誡自己不能再熬夜了,可是睡前手機越玩越嗨,最後還是深夜才入睡;
明明知道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可還是忍不住要在群裡跟幾個不熟悉的人侃一會大山……
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法對手機禁慾?
說白了,不過是生活太乏味,手機太有趣了。
只要打開手機,我們就能看到最搞笑的視頻、最有深度的思考、最感人的故事。
再加上那一個個不斷刺激我們興奮點的內容,總是能讓人輕而易舉就收穫快樂。
但關掉手機,身邊人講的冷笑話一點都不搞笑,周而復始的生活簡直無聊透頂了。
曾看過一個網癮中年人的獨白:
「在生活中,我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胖子。禿頭、大肚腩、長得還醜,事業一事無成,家庭一地雞毛。在網上就不一樣了,在遊戲中,很多人都想要跟我結婚。隊友們都說我簡直帥呆了,是他們心中的男神。」
這多像現代人的縮影,每天都在用手機裡的一點甜,來抵禦生活中來自四面八方的暴擊。
《新周刊》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中國人最缺的就是快樂,在中流砥柱的80後中,感到快樂的人只有可憐兮兮的0.91%。
正如白巖松所說,「現在,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03
生活壓力大,需要用手機透透氣,聽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很多人已經不是在用手機來放鬆解壓,甚至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曾在網上,不止一次看到過,幼兒園的孩子們合唱一首歌:
「爸爸爸爸,請你放下手機,你有多久沒陪我做遊戲;媽媽媽媽,請你放下手機,你有多久沒關心過我的學習;手機手機,我問你,你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看著一個個稚嫩的臉龐,千萬不要覺得是在作秀,因為玩手機而忽略孩子教育的家長簡直是一抓一大把。
之前就在新聞中看到,在銀川有一個爸爸,帶著3歲的孩子下樓拿東西。
跟孩子往家走時,也沒有留意孩子,就是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
等到家門口才發現孩子不見了,這個爸爸都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走丟的。
也就幸虧孩子被民警及時發現,這才避免更大問題的發生。
來源 | 騰訊網
都說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人,但是與手機相比,好像這種重要性就沒有那麼大了。
有不少小學生就在作文、日記中吐槽父母太愛玩手機。
「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快成手機的爸爸了。」「別人都說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機才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別人家都有了二胎,我爸媽不用,因為他們的』二胎』是手機。」
曾在湖北的一場作文競賽中,閱卷老師就說,超過20%的孩子都吐槽家長太愛玩手機。
「爸爸看新聞玩網遊,媽媽逛淘寶,甚至連爺爺奶奶也在手機上玩俄羅斯方塊。」
新聞來源 | 搜狐網
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我們只是一味地在手機裡尋找放鬆與快感,卻不知道,我們的生活卻被一點點殺死,我們生活的重心也正在一點點轉移。
04
《紐約時報》曾調查發現,越失敗的人越會把過多的時間、精力用在了線上;越成功的人越能從線上抽離,專心過好線下的生活。
為什麼那些優秀的人總是能夠對手機禁慾,不讓自己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
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知道,玩手機最大的危害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讓機會成本變大。
所謂機會成本,就是那些原本可以有機會屬於你的價值。
簡單來說,本來月末你能拿三萬塊錢的獎金,結果因為你上班時間玩遊戲被老闆發現了,導致三萬塊錢與你擦肩而過,這三萬塊錢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毛召木曾是一個外賣小哥,他從高中輟學後就開始送外賣。
因為離校後工作的艱辛,讓他又有了好好讀書的念頭,想著能夠成為一名同聲傳譯。
每天辛辛苦苦送外賣的間隙,在同事掏出手機看視頻、玩遊戲、刷朋友圈玩時,毛召木卻拿出了以前的課本自學英語。
一年後,通過成人高考毛召木被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朝著他夢想中的同聲傳譯前行;而他身邊的那些同事們,大多都還是在原地踏步,繼續送著外賣、玩著手機。
來源 | 新華網
圖片來源 | 新華網
在玩手機的間隙,我們到底會錯失什麼,誰也不知道。
如果我們能夠預知自己將會錯失的東西有多寶貴,我想很多人都會放下手機。
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我們能做的不過就是儘量減降低機會成本,讓未來多一點機會罷了。
越是處於高層次的人,越是會重視自己的機會成本,他不會為了眼前而放棄長遠的打算。
這也就是為什麼,禁慾的人會變得越來越禁慾,越來越優秀;放縱的人會變得越來越放縱,越來越扶不上牆。
05
曾在YouTube上看過一個視頻:
一個外國小哥挑戰24小時不玩手機。
為了不玩手機,他把手機裝進了密封袋、放在了衣櫃的最上面。
對於手機不離身的他來說,這簡直是太難熬了。
只是一開始的15分鐘,沒有手機讓他坐立不安,上廁所時都不知道該幹什麼。
為了能轉移這種不安,小哥就強迫自己把關注點轉移到線下:
沒有手機可以玩,就只能跟朋友好好聊天;
沒遊戲可以打,就只能去附近公園爬爬山;
沒朋友圈可以刷,就只能在睡前好好看會兒書了……
在視頻的最後,小哥說已經很久沒有過得這麼純粹了,用心去了解朋友的新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品讀書中的智慧。
當小哥再次拿起手機後,發現比起線下的純粹,手機的好玩也太過單一了。
我很贊同小哥的說法,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不是那些在網上有著多少光環和讚譽,而是那些能過好現實生活的人。
也許,他不知道怎麼讓遊戲排位更靠前,但他有著極大的耐心陪著女兒慢慢長大;
也許,別人聊的明星八卦她一個都不知道,但她能做出一桌子好吃的飯菜;
也許,對於發生的熱點他總是後知後覺,但他願意聽老婆絮絮叨叨說一大堆閒話……
這些能把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投入到生活、家庭、身邊的人,即使看上去有點「落後」了,但他們卻是最厲害的人。
一個能撇去網絡上的熱鬧,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的人怎麼能不厲害。
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我們需要在現實的生活中找到根。
如果只是活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幻中,那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感永遠都不會屬於我們。
如果不放下手機,你根本不知道原來你跟別人的感情可以這麼親密,原來平凡的日子也能充滿趣味。
06
在日本有一家餐廳,嚴格禁止客人在吃飯期間玩手機。
如果你想要在這家餐廳用餐,就得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並把手機屏幕朝下。
如果你沒有達到這樣的用餐標準,服務員就不會給你上餐。
老闆說,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要提高客人們的用餐質量,讓大家回想起人與人交流時最基本的模樣,並記住這段純粹的互動時光。
這樣一個餐廳,聽上去很奇葩,沒WiFi不說,還不讓你玩手機。
可就是這樣一個餐廳,在當地還十分火爆,如果不提前預約很難能排到號。
來源 | 新宿站
為什麼會這樣?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代人都知道老玩手機不好,卻又沒辦法果斷離線。
哪怕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也是習慣性玩手機,沒法做到及時回歸生活。
及時離線能力,恰恰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
但看看這個世界,多少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及時離線。
很多人線上線下割捨不斷,該把時間花在線下的,卻把大把精力花在了線上。
曾看過一組攝影作品,攝影師把人們手中的手機P掉後,一切竟變得有點魔幻可笑。
明明是對方的枕邊人,在最近的距離,把對方推向更遠。
伸手就能擁抱,最後卻成了背對背玩手機。
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爸爸在忙,媽媽在忙,只剩孩子一人在旁邊呆若木雞。
明明是最親密的家人,卻看不出任何一點幸福與甜蜜。
好不容易盼來的女兒,前兩天還在電話裡說想自己,現在卻連看都不看自己一眼。
你只關注到了屏幕裡的精彩內容,卻沒有看到最親近人眼中的落寞與失望。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總是活得不得勁,總覺得寂寞與無趣。
也許,就是那無法擁有的離線能力吧。
07
《美麗新世界》中,曾描述過這樣一個未來:
為了能夠安撫好公民,政府用一種叫「唆麻」的毒品,來讓普通老百姓感到快樂。
如果有什麼大規模的騷動,根本無需擔心,只用把唆麻變成蒸汽吸劑,人們很快就變得飄飄欲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做別的。
「一克唆麻,憂鬱不見!」
因為有了唆麻,所有人都懶得交流、懶得思考、懶得好好看看大自然的風景。
而現在,根本不需要這種唆麻,只要打開手機,各種好看的、好玩的,分分鐘就能讓人嗨翻天。
嗨一嗨沒關係,可是很多人在嗨翻天的時候卻全然忘記了,自己那麼努力生活、努力賺錢、努力養家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不就是為了探索更多未知,不就是為了人間的那點真情實感嗎?
而現在,為了那虛幻中的快樂,多少人把這一切都給丟了。
其實,想一想還是很可悲,難道不是嗎?
-END-
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