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除了疲憊最易感惆悵。
尤其是時疫未散的當下。朋友年前離職,困居家中多月,如今回廣繼續居家自我隔離,兩天前剛剛過了39歲的生日,視頻中感覺他不太對勁,情緒特別消極,一細聊,才知他正直面中年危機。
步入中年,除了各種人情禮節的開支,生活的瑣碎與不堪也常常你左支右絀疲憊崩潰。尤其今年,工作特別難找,投了一堆簡,在等待答覆的日子,迫人的煎熬感加倍。
圖|濱田英明 ©
常聽人描繪,中年是人生的曠野,前不著村,後不巴店,只有你一個人歧路徊徨。生活的重負與職業瓶頸常常擠壓得你喘不過氣,這時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哪怕是一片落葉,都可能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朋友最常感慨的一句話是:人生太難了!不過後來他也想通了,人生嘛,前半生保持欲望,到後半生,就應該有控制欲望的自覺。
01
禁慾,不是壓抑自己的欲望
人,最怕跟自己較勁,最怕壓抑自己的欲望。當你全靠意志去支撐時,壓力會一點點地積壓在背上,總會有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
臺灣有個叫唐諾的專職讀書人,當他從出版社退出來後,成為一個自由地讀書人和作家時。面對的,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24小時。
每天9點,他就像上班族一樣到達固定的咖啡館,閱讀寫作,到點就回家買菜做飯。他每天都能堅持寫上近一萬字,這似乎成為他一個固定的習慣與自律。
圖|濱田英明 ©
但在他寫《盡頭》這本書的時候,他一邊吸菸一邊寫,一寫四個小時,卻仍舊只有500字。
顯然沒有達到平常的標準,但是他也從來不著急。
他說:「我是一個夠認真的書寫者,不能草率處理自己的文字。」
一個人有了熱愛的事情,才能自然地堅持下去,因為內驅力遠遠超過意志力。
他常說:「不是書寫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它。」
保持欲望不是放肆,不是被欲望吞噬。
內心的欲望越強,做成一件事的概率就越高,生活的動力越強,得到的快樂和成就感也就越多,因為更清晰人生的走向,也更接近自由。
因此也才不會在中年到來之時,被時間的流逝打擊得迷惘彷徨、不知所措。
圖|濱田英明 ©
02
禁慾,是不做失控的奴隸
每個人都會有放縱的時候,也都有欲望溢出的時候,食色性也,本是人生常態。人生有點欲望,也才有樂趣。
一直記得梁實秋先生的「不吃是為了吃。」梁實秋晚年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他有時候也有管不住嘴的時候。
有次,他與朋友們聚餐,菜一道道上,燻魚,什錦炒飯,冰糖肘子,但他卻都不動筷,無非因為裡面有糖,甚至苛刻到連澱粉會轉化成葡萄糖也考慮了。
圖|濱田英明 ©
但最後八寶飯端上來的時候,大家也以為他不會動筷,因為八寶飯不僅有糖還有澱粉。但梁實秋卻大快朵頤,他解釋道:「先前的那麼多美食我都不吃,是為了把配額留給我最喜歡的的八寶飯呀!面對美食,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得管理好自己的嘴。」
先哲亞里斯多德有言:所謂奴隸,就是欲望戰勝理性的人。人到中年,當你無法妥當管理內心的索求,心臟就會骨折,從而為此產生綿延不絕的,奴隸般的痛苦。
到了一定年紀你會明白,禁慾,才是當代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而控制住欲望,生活才可能避開大部分不必要的痛楚與懊悔。
圖|濱田英明 ©
03
人活得好不好,全在他的欲望裡
曾聽一位歌手說:「四十歲的喪是什麼,一種總結方式是,如何克制你的欲望。以前不用克制,現在你完全可以活成你想要的,不管是能力還是經濟上。一年五到十場演出,不要照顧別人,世界各地去玩。你可以做到,但你不能這麼做,還要去克制自己的欲望。
但欲望又是特別好的東西,我怕它沒有了。隨著時間的變化,欲望越來越少,你有興趣的東西越來越小。然後我就會想,我就這麼克制,忍著忍著,等到有一天,它徹底沒有了,沒有欲望就只是活著。」
圖|濱田英明 ©
大部分人到中年,並不是欲望過多,而是要滿足基本物質生活條件,每月房貸一來,讓人不敢奢望。
人到中年,
我們斷過,舍過,也別離過,
暮然回首,人生曼妙的風景,
是面對生活那顆從容不迫的心……
誠如一位作家所言: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後才發現,
世界是自己的,
與他人毫無關係。
圖|濱田英明 ©
寫在最後:
人到中年,要活得性感。一個人的欲望裡藏著他的生活。欲望多,就容易被它操控,如同一個傀儡,但太少又會活得沒有生氣。
一切最好在一個剛剛好的度,做到性感的節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