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L2、L3、L5 吧,SAE 的自動駕駛分級可能已經過時了

2020-12-13 GeekCar

很多問題的根源是否是不甚合理的自動駕駛分級制度?如果它需要被改變,應該改成什麼樣?

自動駕駛領域的慘案不勝枚舉。

而這很可能是我們的錯覺。因為實際上目前為止的每一例自動駕駛事故都能在新聞裡找到時間、地點、經過,它們合起來數量也不那麼多,和每天在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比,這只是滄海一粟,但無一不引起極大關注。

人們很在意自動駕駛事故的原因,這影響到最終是給汽車定罪還是給駕駛員定罪,而問題多半被指出是出自人為操作的失誤。對駕駛員更嚴格的駕駛經歷、培訓經驗要求,以及自動駕駛相關技術水平的提高能減少這種失誤的發生,不過除了這些之外,也許我們忽略了一些從一開始就沒解決好的問題: 傳統的自動駕駛分級規則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合理性。

基於這個問題,美國汽車媒體 THE DRIVE 主編 Alex Roy 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也就是重新給自動駕駛系統進行分類。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所以我們來看看他的觀點,GeekCar 編譯如下:

在自動駕駛領域,因為技術限制和含糊的術語,人們正在付出生命的代價。我認為,自動駕駛汽車語言本身是存在問題的,並且 SAE 級別也應該被重新定義。

這並不是說發明 SAE 級別的工程師們在技術定義上搞錯了,而是說經過媒體引用、製造商使用、投資人考量、營銷商利用這些不適合大眾傳播的術語後,終端使用者承擔了危險的結果。

要改變目前的狀態,第一步就是要做到明晰。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文化角度來說,一個技術相關的詞彙或短語只能精確地指代一種意思,而不能引出新的問題。

我們知道,含糊不清會在任何場景下帶來危險,而當涉及汽車領域時這種混亂導致的風險極為嚴重,例如人們已經因為誤解了半自動化的含義而出現致死事故。

特斯拉也同意這種觀點。因為當特斯拉將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故歸結為「人為責任」時,實際上這個公司在說的是「我們的產品已經按照預期工作了,問題是駕駛員操作失誤。」

所以做到語言明晰,已經成為了道德層面的要求。為此,我們列出了一些意思不夠明確的單詞或短語,並在此提出了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些不夠明確的術語

自動駕駛(Self-Driving):

自動駕駛只應當用於描述完全自主駕駛的汽車。一輛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完成你所認為的一切「自動駕駛」功能,可惜不幸的是,自動駕駛這個詞一直被用於形容標準低得多的汽車。

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斯拉的 Autopilot 可以在有限的時間段內自行駕駛,但前提是必須有個活人隨時做好接管車輛的準備,所以這其實並不能叫自動駕駛,最多也就是半自動駕駛而已。

不過,半自動駕駛這個定義太模糊,基本沒什麼用。「自動駕駛」只有在遵守它的最嚴格定義時才有意義,這時候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按照人工駕駛時的各種方式自行駕駛。

無人駕駛(Driverless):

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含義有一定的重疊,但是它的意思相當混亂。目前,無人駕駛這個詞可以指代的東西太多了,它可以表示一輛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汽車、具有自動駕駛和承載乘客能力的交通工具、沒有一個人在裡面的車,還有像加州創業公司 Phantom Auto 或矽谷創業公司 Starsky Robotics 所發明的那種被人為遠程控制的無人汽車。

自動化(Automated/Automation):

自動化可以簡單概括為由機械完成的重複性任務。我們已經掌握這項技術上百年了,ABS(制動防抱死系統)就是一種自動化的應用,還有擋風玻璃的雨刷器也是。

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汽車都是部分自動化的,但是沒有一輛車能被稱為完全自動化,因為它們並不是在任何地點完成任何任務時都能擺脫人工操作。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有了自動擋,自動變速器可以選擇正確的前進擋,但是它只有等司機作出「駕駛」、「停車」、「空檔」等決定後才能開始工作。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核心操作中人的存在是必要的,那你只不過是一臺高度自動化的機械;只有當人完全不需要出現在操作過程中時,你才算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自主駕駛。

自主駕駛(Autonomy/Autonomous):

自主是什麼意思呢?它指的是無論掌握的信息是否完全,主體也可以進行自由思考或行動。能自我思考和運作的自主駕駛汽車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是目前這種車還不存在,也沒有接近它的產品。就算是 Waymo 最先進的汽車也不是,因為它被限定於一個清晰定義的位置,它被叫做「域(domain)」,只有在這個區域內汽車才能自己運行。由於 Waymo 的車離不開人,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工作,還對天氣有要求,所以它並不是自主駕駛車。

自主駕駛這個詞只能在機器的決策符合或超過人類決策標準時使用,這裡指的不是機器的決策質量上超過人類,這不太可能,而是從數量的角度來看;而它的決策標準也應當是最嚴格的標準。

機器人汽車(Robocars):

英語裡「robo」前綴不過是形容自動化的另一種方式,所以機器人汽車和自動化這個詞有相同的缺陷,那就是太模糊以至於沒有意義。可以說具有任何級別自動化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稱為機器人式的。

半自主駕駛(Semi-autonomous):

為了避免「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自動化」、「自主駕駛」等詞裡帶有的絕對性意義,很多人都使用過半自主駕駛這個詞。不過「semi」這個前綴就像個創可貼,它沒能解決核心問題。

自動化只有兩種:100%的,和 0%的

讓我們看看 NHTSA 網站上最新的 SAE 標準表。

SAE 對自動駕駛的各個級別做出了定義,其中唯一提到「自主駕駛」的就是 L0 級別,它說 L0 意味著汽車具有「零」自主性。這句話不僅有誤導作用,讓人們以為車輛的自主性從 L1 開始存在,還暗示著自主性也包含著不同的層級。(可能自主性未來會有不同層級,即兩個不同的自主駕駛系統可以圍繞同一障礙物提出不同的行駛路徑,但目前還不存在這種級別之分。)

事實上,目前車輛可以根據能否自主駕駛分成兩類,一類是可以自主駕駛的,一類是無法自主駕駛的。根據這種定義,自主駕駛只能存在於 SAE L5 級別的車輛上,這時汽車也可以被稱為「全自動化」。除此之外,任何將不夠 L5 的車輛形容為半自主駕駛車,都是將高度自動化誤認成自主性的危險觀點。

半自動化(Semi-Automated):

半自動化能形容 L1 到 L4 之間的任何自動化水平,並且將它本身和自主性進行了區分——半自動化意味著沒有自主性,不過這個詞在描述自己特定的功能時就會遇到麻煩,無法具體形容。

想通過使用「部分(自動化)」這類同義詞,或者「有條件的(自動化)」這類定語也沒用,因為 L3 也是部分自動化,L2 也是有條件的自動化,而且每個生產廠家的半自動化系統都可以在不同場景下運作。另外,使用子定義的方式也有問題,比如它不能形容並行系統、遠程作業系統等自動化的類型。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

ADAS 是由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AEB)、車道保持(LKAS)等技術組成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SAE 圖表裡沒有提它,但公平地說,ADAS 是目前唯一應用的道路系統,人們容易把它和 L2 混淆。

雖說 ADAS 有唯一性,但所有 ADAS 套件都不一樣,例如特斯拉的 Autopilot 和凱迪拉克的 Super Cruise 由於具有高級功能,容易被誤認為是 L3,但實際上從技術角度來說它們都屬於 L2。另外,媒體經常會把它們描述成 L4,這也不對。

如何重新定義 SAE 級別?

未來學家 Brad Templeton 曾經指出, 根據人為操作的參與程度來定義自動化的等級,是一個根本錯誤 。我們應該注意到,任何要求有人為操作的系統,都是站在了使用者的角度,追求操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任何沒有明確指出什麼時候必須有人為操作的系統術語,都潛在著危險。

按照這個邏輯,可以說自動化只有兩種類型:有人為操作的系統,完全「零」人為操作的系統。

沒有人會相信未來幾十年內「零」人為操作的汽車將被普遍應用在所有區域,但需要人為操作的汽車可以去到幾乎任何地方,這已經是一個共識。可以推測的是,今年內,Waymo 很可能在亞利桑那州的特定地方推出完全不需要人為操作的「無人車」了,不過它們將在地理上受到局限,只能行駛在條件最優的「域」,並且這種局限還會持續數十年。

因此, 其實定義自動駕駛時不應該根據人為操作的程度,而是根據位置

如果按功能給系統分類

我們要做的是拋棄級別,而不僅僅是換一種區分級別的方式。

現在我們可以提出一種定義汽車自動化系統的簡單方法,它不是用等級來定義,而是按照功能來區分類別。這樣的話, 系統可以被分為兩種類別:位置自主駕駛系統,人類輔助系統(HAS)。

一輛車可以搭載上述的其中一種系統,也可以同時搭載兩種系統。

位置自主駕駛系統(Geotonomous/Geotonomy):

位置自主駕駛的意思是,被位置所限制的自主駕駛。從英語的角度看,我們使用了 geography 的前綴「geo」來強調一個問題:車輛在哪裡運行?地理自主駕駛這個新術語可以取代自動駕駛、自主駕駛、無人駕駛等一系列詞彙。

位置自主駕駛系統可以掌握車輛的位置數據,只有在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傳播、公布數據,數據洩露時由系統提供商承擔 100%的責任。

對於未來的 Waymo、Uber、Lyft 和滴滴等有商用車隊的公司來說,位置自主駕駛系統和他們共享出行 App 的結合非常重要。隨著「域」的拓展,自主駕駛系統也將不斷成長,它的成長目標應當是在功能上完全成為自主駕駛的代詞。

人類輔助系統(Human-Assisted Systems,HAS):

所有不屬於位置自主駕駛系統裡的功能,都屬於人類輔助系統。這個系統是對人類和 ADAS 的結合,並且明確地把焦點集中到人身上,因為如果系統操作中需要活人的參與,那「人類」這個詞就應該在系統名字裡出現,這樣也更容易避免人們對「自主駕駛」、「自動化」、「地理自主駕駛」等詞的誤解。

一輛具備人類輔助系統(HAS)的汽車,在發生問題時將由當事人負 100%的責任。

為什麼要叫做 HAS,而不是用 ADAS?一個是因為 ADAS 全名太長了,另外,在這個英文短語裡指代人的詞「driver」只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advanced」。

HAS 不分級別。因為如果系統對人為操作的要求,就是對駕駛員操作的安全要求,那麼沒有系統能分出安全級別。雖然說自動緊急制動(AEB)等特別功能可以做出這種分級排序,但是需要統計學的數字支撐。除非為了方便,沒有必要給 HAS 分級。按照便利性給 HAS 分級的方法已經有人開始研究了,它可以作為日後的討論。

如果說不是地理自主駕駛系統就是 HAS,那 HAS 肯定會有一些不清晰的灰色地帶的。例如並行系統算不算 HAS?遠程遙控操作算不算 HAS 呢?應該都算,這樣能避免有人誤認為它們不需要人工操作,擁有任何的自主性。

未來的 HAS 大概會具有哪些便利功能?

在這裡我們就不列出來了。

因為對 HAS 來說,保持足夠的模糊性反而很重要,這樣才能給尚未發明的未來技術一定的生存空間。

相關焦點

  • 長安UNI-T第一個「吃螃蟹」,L3級自動駕駛來了!可長時間脫手
    長安UNI-T第一個「吃螃蟹」,L3級自動駕駛來了!在3月10日下午,長安汽車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CEO直接進行試駕,展示了這款長安全新轎跑SUV車型的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很多車迷可能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分級不太了解,其實能夠達到三級已經相當了不起,甚至可以說是國產車當中第1個吃螃蟹的。
  • 從L0-L5,帶你秒懂自動駕駛的分級應用
    ——工信部2016年至2019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高速發展,「自動駕駛」這個新鮮的名詞,仿佛一夜之間席捲了大眾的視野,也有不少「專家」不斷地引爆著「自動駕駛」的話題。為安全而生,自動駕駛從L2到L5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需要投之以龐大的科研力量以及在匹配的道路條件下進行不斷的測試。
  • 什麼是L2級自動駕駛?L0-L5級自動駕駛都有什麼區別?
    自動駕駛的分級制度是由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提出的,他們把自動駕駛分為L0、L1、L2、L3、L4、L5五個等級,那這五個等級都有什麼區別呢?L0-L2屬於駕駛輔助,L4-L5才算自動駕駛通過自動駕駛等級劃分標準可以看到,L0、L1和L2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駕駛者時刻監管周邊情況,還要駕駛員完成大部分操作,無法做到自動駕駛;而L3、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周邊環境監管、駕駛操作都是車輛自己完成。
  • 未來的駕駛是很容易的。英語到L5自動駕駛儀。你真的明白嗎?
    在可想像的未來,自動駕駛儀可能早已取代了人類。根據已確定的線路,交通事故的概率每個車輛低得多。然而,在這一階段,能夠合法擊中道路的汽車基本上達到L2自動駕駛儀的水平,因此,在不同程度的自動駕駛儀今天已經到達的程度上,我想今天向你解釋。目前,美國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國際自動化工程師協會(SAE)分別提出了全球汽車行業汽車駕駛技術的兩種分類標準。
  • 打造L4自動駕駛 戴姆勒卡車與Waymo合作
    據外媒報導,近日,戴姆勒卡車集團官方宣布,他們將與自動駕駛公司Waymo合作,聯手打造自動駕駛卡車。雙方合作的目標是達成L4級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將率先搭載在戴姆勒福萊納品牌下的Cascadia半掛卡車上。    福萊納Cascadia在2019年的CES戴姆勒卡車發布會上全球首發,是戴姆勒在北美市場投產的第一款具備L2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量產卡車。
  • 通俗易懂了解自動駕駛L1到L5
    什麼是自動駕駛?就是全部或部分地替代駕駛員的感知、決策與執行功能,而替代的程度,就決定了自動駕駛的等級。目前,普通公認的自動駕駛等級標準是SAE J3016,最新版本是2016年9月。有興趣的同學可在評論中留下郵箱。
  • 「薛丁格」困境:奧迪A8為何要放棄L3自動駕駛?
    可能你會想,車企們對這個L3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呢? 是的,不過是車企們有意為之。在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靴子落地之前,大多數車企的L3技術都只能封印在宣傳冊或者內部系統裡。因此我們可以在一些車企的宣傳中看到L2.5、L2.99這樣的宣傳語,既想蹭L3級的概念營銷,又不能突破政策監管的紅線,只能玩這些文字上的遊戲概念。
  • 可能是目前最好用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科技發展,以往只能在電影中才能見到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逐步來到我們身邊。智能化分級標準是將車輛的轉向、加減速控制、激烈駕駛以及路況判斷能力進行衡量分級,把駕駛智能情況分為了L0~L5共五個等級,其中L0是人工駕駛,說白了就是自己開,跟自動駕駛不沾邊。
  • 什麼是你心中的L3自動駕駛?L3和L4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為何關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爭論不休?L3和L4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目前,對於L3自動駕駛的應用有明顯的分歧,這種現象在自動駕駛系統開發的現場隨處可見。本文以「L3的自動駕駛:誰來駕駛?何時駕駛?如何利用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L1、L2是什麼意思?它們是怎麼區分級別的?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功能開始應用到汽車上,其中自動駕駛就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一大趨勢。十幾年前,人們還在質疑自動駕駛靠不靠譜,感覺自動駕駛還很遙遠。而現在,L2級自動駕駛已經開始慢慢普及,就連十萬級國產家用車上都已經開始配備,其實自動駕駛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 讀懂ADAS,無人駕駛的過渡,卻是實現自動駕駛的第一步
    無人駕駛的過渡ADAS是一個很廣義的範疇,主要覆蓋了SAE自動駕駛分級中的L1和L2功能。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在2014年制定了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按照汽車是否能控制關鍵駕駛功能的原則,將自動駕駛分為了L0至L5六個等級。
  • 百度Apollo獨攬南京自動駕駛測試牌照,開展L4級自動駕駛測試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目前也只能達到L2.5到L3級的自動駕駛水準,基本可以適合正常路段下的自動駕駛,而實際上還是需要人工來參入,以保障駕駛的安全的,並沒有達到完全的自動駕駛的一個狀態。自動駕駛的真正實現,還是需要更多的測試以及實踐經驗的。
  • 中國分級標準出臺: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並在其網站上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截止日期2020年4月9日。而根據公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顯示,該標準明確了汽車自動駕駛分為0-5級的分級原則、要素及判定方法,以及各等級的技術要求。而正式標準擬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全國實施。
  • 深度報告 | 在2025到來前,誰是自動駕駛的潛在消費者?
    關注自動駕駛的消費者有什麼特徵?接受/不接受自動駕駛的理由分別是什麼?不同人群在購買高度自動駕駛汽車時,更信賴哪類製造商……近日,今日頭條算數中心結合頭條指數和問卷調查,為以上及更多問題給出答案,試圖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為企業洞察消費者提供依據。
  • L2級別自動駕駛遇到eCloud昂科威S智能化從底層開始
    文丨AutoR智駕 子墨車型:昂科威S智能駕駛等級:L2(以美SAE International(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分級標準)智能互聯配置:eConnect互聯繫統智能駕駛配置:與以往試駕不同,這次智駕君將從全新電子構架給車輛智能化與互聯化帶來的全面升級出發,重點體驗車輛的車聯網的豐富功能與L2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昂科威S搭載了搭載了迭代升級的eConnect互聯繫統,可實現「車機—手機—智能家居」多場景的無縫互聯體驗。
  • 盤點一些過時的汽車,它們可能已經被淘汰!
    盤點一些過時的汽車,它們可能已經被淘汰! 2018-10-21 14:27 來源: 遠傑汽車點評 盤點一些過時的汽車, 它們可能已經被淘汰!
  • 自動駕駛功能=「詐騙」?說明你不懂它!深度解析自動駕駛功能!
    汽車的自動駕駛的普及也是有類似的情況!如今,全球各國的交通法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哪家確定容許車輛全自動駕駛上路!何況,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需要雷達能識別前方障礙、側向來車、交通標識和道路標線識別等等,只有能全方位的解決所有問題,才能讓自動駕駛名至實歸。因此,就現有技術條件和法律容許下,目前市場上的拿自動駕駛作為「噱頭」宣傳的車型,絕大多數僅僅是L2.5級的並不完全的自動駕駛,其實只是輔助駕駛而已!
  • 報告| 中國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研究(一)
    事實上,即便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而言,其由於所採用的技術原理,或者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程度的不同,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這也有可能導致未來進入市場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存在多種類別。不過,從當前國際上各個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現狀及其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可以將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採用的技術原理分為兩種類型:基於傳感器技術(Sensor-basedtechnology)與基於連通性技術(Connectivity-based technology)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