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馳援石首廣東醫療隊隊長、03屆臨床醫學專業校友孫小聰也在現場領獎。記者連線時,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他心情激動:「和鍾南山、張定宇、陳薇這些前輩一起在大會堂參加表彰大會,非常榮幸。援鄂歷程在我的人生中是一筆濃墨重彩的經歷。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醫務人員,能夠有機會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業務能力完成使命,我非常高興。」
孫小聰受表彰。
2020年2月11日,擔任隊長的孫小聰帶領第二批湛江醫療隊隊員出發趕赴湖北荊州。2月19日,他帶領隊員成功為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應用呼吸機患者拔除氣管導管,這是荊州市首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病例。
勇敢的心 勇敢前行
孫小聰的微信名是「勇敢的心」,這來源於他多年前看過的電影《勇敢的心》,意指人們只要懷揣著勇敢的心(精神、信仰),就會讓人變成勇士。電影讓年輕的孫小聰熱血沸騰。勇敢,成為了他的座右銘。
今年過年時,孫小聰接到科主任鄧烈華來電,問他去不去援鄂,「去!」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在醫院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大家開口一般是找自己信得過的人,主任打電話給我,說明他對我人品和業務能力的信任,這種信任是無價的。」確實,鄧烈華選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他「人品正直,很有責任擔當」,「他已經是正高職稱了,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時間在ICU臨床第一線。去湖北救治重症病人,從能力方面我們對他是放心的。第二他曾經援藏,有相對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經驗,去湖北能夠比別人更好地適應。」
2月12日出徵時,所有人對即將面臨的挑戰都忐忑不安。身為隊長的孫小聰把壓力一肩扛下,在出徵時立下軍令狀給隊員吃定心丸:「一定會將醫療隊17人完完整整、一個不落地帶回湛江吃海鮮!」一同出徵的同科室護師符景松在那一刻熱淚盈眶:「你就是我們的大哥,我們就是你的弟弟。我們兄弟共同戰鬥在疫情一線,共同戰鬥在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無怨無悔!」「我們本來就是同一個科室的,了解他的為人,知道他不是『吹水』,有個大哥『罩』著,心裡就不會迷茫。」護師林康興坦言:「回想起來其實他心裡也有很多不確定,但是作為隊長,他扛住了。」
到達湖北石首,醫療隊員不由得心裡涼了大半,形勢比他們想像中更嚴峻!大批的病患、超負荷的醫療系統……當地官員講起來竟忍不住像孩子般哭泣。到了定點醫院後,孫小聰甚至沒有時間接受防護知識培訓,馬上就進了病房為危重病人插管。當時醫療資源和防護用具十分緊缺,近距離面對面地為新冠病人插管,醫護人員存在著極大的感染風險,但孫小聰沒有絲毫猶豫,救人要緊!
他說:我就是個普通醫生平凡人
援鄂期間,孫小聰比別的隊友更長時間地呆在病房,別人都是在防護服裡墊個尿不溼,他還得在尿不溼上加塊衛生巾。出了病房回到酒店,別的隊員抓緊時間休息,他還得和當地醫療機構、省衛健委、荊州總部等各方聯繫,開會討論更新信息……住在隔壁房間的隊員都知道,他每天晚上都忙到兩三點才能入睡,一大早八點又必須起來,經常依靠安眠藥才能眯上一小會。
作為家裡的獨生子,孫小聰上有老下有小。他的母親身體一直不太好,龍鳳胎女兒曾經接受心臟手術。面對孩子,他馬上變身「慈父」。他在隔離病房遇到一位病童,因為身邊沒有家人情緒低落,他自掏腰包給孩子買了玩具和練習冊,給小朋友安排每天「作業」,陪他玩玩具,讓孩子在病房裡的生活更充實。他的一對兒女在家則每天吵著要家人帶去商場看「最美逆行者」巨幅海報,對著他的照片喊爸爸。回來當天,兩個孩子在小區樓下等他,一見到孫小聰馬上衝上去又抱又親。那一刻,他不再是衝鋒陷陣的醫療隊隊長,而是孩子們身邊最溫暖可愛的「大白」爸爸。
援鄂回來後,醫院同事見到他總打招呼笑呼他「英雄」,他連連擺手說:「我就是一個普通醫生平凡人。」
他們說:後怕,但不後悔
不少援鄂隊員都被稱為「英雄」。符景松說:「我更願意被叫勇士。」出發時就是抱著英勇就義的敢死隊心情,「一開始沒想過能回得來,後來在聰哥的帶領下,一步步改造病房收治病人,一個個目標完成,大家才覺得有了希望。現在回想還是有點後怕,但是如果再來一次,相信我們還是會這樣選擇。」
在當地,他們像「升級打怪獸」一樣克服一個個困難。大概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拼命」。為了穿脫防護服不受感染,零下幾度,在防護服裡他們只穿一件薄薄的手術衣,病房裡面不允許有任何取暖設備,他們只能硬扛。長期佩戴N95口罩,多數人出現了胸痛胸悶症狀,儘管設置了高流量吸氧器,但為了給患者省下更多醫療資源,醫護人員都自己默默忍受。把孫小聰視為偶像的符景松說:「聰哥都是報喜不報憂,負面的能量他都自己處理消化掉了。」
記者採訪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時,每一位醫生都覺得這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科主任鄧烈華表示非常理解:「我相信不僅僅是他,每個醫生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上,因為醫生的職責就是千方百計讓病人活下來。」科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張媛莉點頭同意:「ICU一直都是這樣的傳統和氛圍,災難面前衝鋒在前。像非典、汶川地震等,重症醫學的大腕們一直都是在前線。」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時,兩位科室的負責人最先穿上了防護服進入病房。1月29日他們就治癒了粵東西北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0萬廣東醫校友、附屬醫院醫護人員堅守本職、本崗,從省內到省外、從國內到國外;從醫院到社區,從病房到實驗室,處處都是他們的抗疫戰場。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醫者仁且勇,赴難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