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有我配型成功,能救他很榮幸」)
22日上午,孟
海燕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 本報記者 王小蒙 攝
8月22日上午,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護士孟海燕,捐出了200ml造血幹細胞。一直積極備孕二孩的她,為了這次捐贈,說服了家人,推遲了計劃。「世界這麼大,只有我
配型成功,能救他也是我的
榮幸。」
本報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劉春雨
13歲患病男孩8月22日,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血液內科,孟海燕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20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需要持續採集四個多小時。她的胳膊上連著兩條管子,血液從一隻胳膊抽出,經過血細胞分離機把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後,又通過另一隻胳膊輸送回身體。
「胳膊、腿有點麻,其他沒大有感覺,就是打針的時候疼。」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孟海燕平時都是給小孩打針,而這次,為了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以便順利採集,孟海燕被打了好幾針造血幹細胞動員劑,打完針後她一度失眠,腰間感覺如細針扎一般的疼。
不過,當孟海燕得知自己的血能救一名13歲的男孩時,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是在2007年,跟科室裡另外一名同事,一起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這次我配上了,而且還是十個點。」世界這麼大,就孟海燕能救他,在得知對方是個孩子時,孟海燕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捐獻。
「為這份幸運或許該去買張彩票。」孟海燕開玩笑說。她在今年6月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當時正在上班的她,第一時間就告訴了一起登記捐獻的同事,「她也羨慕我能這麼幸運。」
據了解,孟海燕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於當日空運到重慶,救治在當地某醫院的一個13歲的男孩。孟海燕成為山東省第486例、全國第59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捐獻影響備孕今年32歲的孟海燕,是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普通兒科護士,在護士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3年。孟海燕同時又是一名4歲大男孩的母親,放開二孩政策後,她正與丈夫積極備孕二孩。
「6月份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通知時,諮詢了一下醫生,了解到除了要孩子得推遲半年到一年以外,身體不會有別的太大影響。」孟海燕與丈夫商議後,打算推遲要二孩。
「我還可以等,但他等不了了。」孟海燕說,救死扶傷本身就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這次捐獻其實就與平時的工作一樣。不過,怕家人擔心的她,一開始還是瞞著家裡人,只告訴了丈夫和哥嫂。
孟海燕父母身體不好,父親七八年前患腦血栓,如今留下有時糊塗的後遺症,而母親則是心臟不好。「我一開始跟媽媽說要去濟南抽血,後來她從我嫂子那兒知道了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就十分支持我了。」孟海燕說,母親的這一舉動讓她十分感動。
公婆每天看到孟海燕上班那麼辛苦,也是十分心疼擔心兒媳。「白班夜班輪著上,回到家基本上就累癱了。」擔心對孟海燕身體有影響的婆婆,想著兒媳還有生二孩的計劃,起初不太同意她捐獻。不過,孟海燕還是耐心地解釋,最終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此刻我就想著能順利捐贈,希望患者早日康復!」孟海燕說。
(原標題:「只有我配型成功,能救他很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