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一則心臟支架降價的新聞
溫暖著無數老百姓的小心臟
據稱
冠狀動脈支架的均價
從13000元下降到700元錢左右
降幅高達93%!
不少人躲在被窩
暗自竊喜
「以後安裝支架不在為難」
「我安它個56789」
作為冠心病的重要治療手段,心臟支架在挽救無數生命的同時也是爭議不斷,尤其是老百姓對這一治療不是非常清晰了解的情況下,難免有很多認識誤區。
好鋼用在刀刃上!
心臟支架到底咋用?下面敲黑板,劃重點了……
什麼是心臟支架
放支架是心內科介入手術,不需要開胸剖肚,僅僅需要一個類似於打針一樣的口子,屬於微創手術,術後恢復快。說是支架,其實是一個管狀彈簧網。將這個管狀彈簧網放在血管裡,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管道再通,讓心臟需要的血液和能量重新運進來。這個彈簧網就是支架。
支架放置麻煩嗎
心臟支架的放置分為三步。
第一步:利用導管將可脹大收縮的球囊直達血管堵塞的位置。
第二步:擴張球囊,打開支架,使其緊緊地貼在血管壁上,撐開動脈,令血液順利通過。
第三步:給氣球放氣,退出導管和氣球,支架被留在血管裡。
狹窄處的斑塊跑哪裡去了
支架撐開後,斑塊被支架擠壓在血管壁上,隨血管壁向外擴展。所以說,放了支架,只是使原來狹窄或者堵塞的血管變通暢,使冠心病症狀緩解或消失,但心臟支架手術解決的只是冠脈病變最嚴重的局部問題,無法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冠心病是一輩子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終生管理、終生服藥。
哪些情況適宜支架治療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目前冠心病的常規治療方法,能夠承受介入手術並能夠植入支架的患者都可以做。
得了冠心病,如果還有下面的情況,可能就需要放支架了:
1.心絞痛經積極藥物治療後,病情仍然不能穩定。
2.心絞痛症狀雖然較輕,但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明確,狹窄顯著。
3.介入治療或心臟搭橋術後心絞痛復發,冠狀動脈管腔再狹窄。
4.急性心肌梗死12小時以內,如果屬於ST段抬高型心梗,12小時~24小時仍有胸痛等症狀,可以綜合評估決定是否急診開通血管;如果屬於非ST段抬高型心梗,可以根據危險分層決定是否急診開通血管。
5.對於大多數病人,血管直徑狹窄超過70%是植入支架的一個標準。同時與病變穩定性、形態、長度、分支情況有關,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決定,特別強調狹窄程度不是判斷是否植入支架的唯一標準。
不適合做支架植入術的情況:當冠脈內膜病變嚴重,距離較長,支架植入效果不理想時可考慮其他方法。
急診支架植入有多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各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表現為心臟血管急性閉塞,血流中斷,導致心肌細胞進行性壞死。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開通閉塞血管,恢復血流,挽救瀕臨壞死的心肌。每耽誤一分鐘,心肌細胞就會持續壞死,且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這個時候最快且有效的辦法就是行急診支架植入術,這也是目前公認的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沒有條件開展急診支架植入時,可選擇溶栓,當然急診介入開通血管困難的時候,也可以選擇急診搭橋。
患者一旦出現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聽從醫務人員的建議,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
術後還會再次狹窄嗎
術後出現再次狹窄的可能性是有的,這被稱為支架內再狹窄。
支架內再狹窄是指放支架的血管腔或/和距離支架兩端5毫米內的血管腔,狹窄程度超過50%。可看作是損傷內皮的過度自愈,或者是對血管重建術所導致創傷的不良反應。目前使用的藥物支架,有5%~10%的再狹窄概率。其中又有10%的患者需要再次植入支架,造成一定經濟及心理上的負擔。
為什麼植入支架還會再狹窄
支架內再狹窄主要由兩方面引起:第一,內皮增生,即血管內膜的增厚;第二,血管重構導致血管形狀的改變,導致病變部位血管彈性回縮、細胞外基質重塑及新生命外膜形成。
放幾根支架究竟誰說了算
很多人都問:都是冠心病,為什麼有人支架放的多,有人放的少?都是處理了一根血管,為什麼有人放1根支架即可,而有人要2根支架?醫生是根據以下情況來決定該放幾根支架的。
(1)堵塞長度
目前市面上的支架,最長的是38毫米(有一種進口支架例外,長度達到48毫米),最短的是12毫米。如果一根血管病變長度為30毫米以內,只需要1枚支架就行了。如果病變長度為50毫米,那麼至少需要2根支架才能夠把病變血管覆蓋完全。
(2)堵塞部位
堵塞的部位不同,放支架的數量有所差異。堵塞在主幹血管,病變比較短,通常放1根支架就可以解決。但若堵塞在分叉處,且岔路口的兩根血管都有問題,可能至少需要兩根支架。但若堵塞在一些較小的血管(直徑小於2毫米),就沒有這麼小的支架可放了。
(3)堵塞數量
如果是一根血管有2處堵塞,且相距較遠,則至少需要安放2根支架。同樣,若是多處堵塞部位位於不同的血管,同樣需要多根支架來解決問題。
(4)血管直徑
即使血管病變長度不是很長,若同一根血管前後的直徑相差很大,同樣可能需要兩根支架。
支架植入後能否做核磁
支架植入完成後,很多患者總感覺心臟裡面放了一個東西,會不會移位或變形?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支架膨脹後的支架絲厚度大概和頭髮絲一樣,一個月內基本被血管內皮覆蓋。平時的體力活動不會導致支架移位,如果需要做磁共振檢查,也沒有問題,不會有什麼危險。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江蘇省人民醫院 褚明 陸遠
編輯:於夢非 欒兆琳
審核:曹政 吳衛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