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荊門市實驗小學是一所省級示範小學,創辦於1904年。近年來,學校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踏實踐行立德樹人,大力打造「尚真」校園文化,著力建設幸福校園,辦學水平不斷提升,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示範學校、省文明單位等150餘項榮譽。
文化引領,聚幸福之源
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要發揮校園文化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作用,就要把文化內化到師生的靈魂裡,積澱到師生的思想中,貫穿在教育的實踐中,以積極向上的文化引導師生學習、感悟、理解,從而淨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
以尚真向上的文化激勵人。幸福學校離不開幸福文化的引領。學校立足師生發展需求,構建了以「尚真」為核心理念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了「尚真自主、尚新自信、尚行自立」的校風,不斷弘揚「品正學高、樂業善教」的教風,「樂學善思、友善向上」的學風,鑄造了學校立校之根、文化之魂。在「尚真」文化的引領下,實小教師不忘初心、誨人不倦、砥礪前行,實小學子真信真行、學而不厭、主動發展,校園裡處處洋溢著至真至純的教育清風。
以民主和諧的管理溫暖人。幸福學校離不開民主和諧的管理。學校強化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落實職權,發揚民主。重大事項廣泛徵求師生意見,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事項全面、全程公開,各項規章制度提交教代會或家委會審議通過,充分尊重師生主人翁地位,切實維護師生權益,增進家校互信、幹群互信和師生互信;建立師生關愛制度,做到了教師家庭變故,第一時間去慰問;教師生病住院,第一時間去探望;師生、家長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學習、生活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幫扶指導,形成了和衷共濟、和諧共進的良好教育氛圍。
以優雅舒適的環境感染人。幸福學校離不開和諧平安的環境。學校站在師生的視角,精心規劃設計,讓校園一花一樹、一景一物都彰顯文化氣息,富有教育的生命。校園裡,花卉盆景形態各異、四季花開,銀杏樹林彩葉繽紛、令人神往,沙石浮雕唯妙唯肖、發人深省,彩膠操場明麗寬闊,催人奮進;走廊裡,名言警句、名家肖像、名人故事、師生作品意蘊深長;教室裡,圖書角、植物架、展示欄各具特色;錄播室、版畫室、棋藝室、戲曲室、多功能書吧設施完善;規範化的校園封閉管理,常態化的安全值守和排查,制度化的安全責任追究,撐起師生幸福的保護傘。無論置身校園何處,都能欣賞到雅致美景,都能感受到溫馨舒適。
尚真向上的精神引領,民主和諧的教育管理,優雅舒適的校園環境,匯聚成師生幸福的源泉。
厚德為本,奠幸福之基
人無德不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厚德為本,就要堅持以德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教育全過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學校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喜迎十九大——我向習爺爺說句心裡話」暨「閱青春——書山尋徑助成長」「我是接班人」學習十九大精神等主題隊日活動,引導學生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從小培養愛黨愛國、愛家愛校的家國情懷,從小樹立遠大志向,進而培育積極健康心理,塑造良好品行,培養良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幸福。
關心疏導潤心靈。育人先育心。學校大力開展積極心理健康課題研究,及時解答學生心理困惑,消除學生心理陰影,先後開展「小學生心理輔導活動研究」「小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矯正策略的研究」「問題學生家庭教育個案研究」和 「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學校教育對策研究」等多個課題的研究,並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心理問題排查和幹預疏導,全程呵護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心理教育有效消除了學生快樂成長的心理障礙,喚醒了學生主動發展的潛在動力,為他們的幸福成長之路點亮了心燈。
實踐體驗塑品行。「實踐出真知,實踐育真才」,學校大力開展學工、學農、學軍、學商、學政、助弱等德育體驗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科技院所和現代化工廠,激發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組織學生走進植物園,承包「責任田」,體驗勞動的艱辛,培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組織學生走進軍營和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參加徒步拉練、技能訓練、隊列隊形操練等演練活動,培養不怕困難、勇於擔當的堅強意志;組織學生走進商場當「小售貨員」,培養學生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的文明素養;組織學生與名家名長面對面交流,培養大公無私、克己奉公的奉獻精神;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和福利院,參加公益演出、環保宣傳、慰問聯歡等公益服務活動,培養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自主管理養習慣。紮實開展「八好」一日常規教育活動,創新學生日常行為積分制管理,讓學生成為積分管理的主體,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自覺踐行規範,自主管理班級,變教師管教為學生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引導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入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舉辦「文明禮儀伴我行」專題講座,開展「文明十字用語」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家庭禮儀踐行成果網絡展示活動,開展「學守則講規範」主題教育活動,激勵學生知行合一,不斷提升文明素養,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
遠大志向激勵引領,積極健康心理不斷形成,良好品行不斷養成,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啟智揚長,築幸福之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讓學生擁有幸福的能力才能成全幸福的人生。學校聚焦課堂和課程重點,傳承與創新並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打造「自主探究,輕負高質」的課堂,為學生打造個性發展的平臺,著力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提升執教能力。學校建立導師制,提升青年教師個人素養和專業能力,培育教師發展後勁;實施研訓制,通過讀書、答辯、課題研究和三字一話等基本功培訓展示,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課程觀和學生觀,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執教能力;實行磨課制,引導教師在磨課中接受集體智慧的滋養,提升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推行學分制,將教師參與專業培訓及展示活動的情況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登記和績效考核,激勵教師自覺學習、主動成長。學校精心搭臺,教師勤學苦練,一大批教師成長為教育教學骨幹,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
打造活力課堂。學校著力推進課程改革,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師包辦,學生依賴」等突出問題,紮實開展「自主探究,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激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潛力,體驗學習快樂,變知識講授為問題導學,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實現課堂真教真學,力求讓課堂成為學生演講演說的講堂、合作探究的學堂、涵養品格的殿堂。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分享,時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處處煥發生命的活力,學習興趣日漸濃厚,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習習慣逐漸養成,合作意識明顯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促進個性發展。尊重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前提,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需要。為此,學校依據學生需要組建版畫院、合唱團、文學社、戲曲社、軍樂隊、籃球隊、航模飛行隊等十餘個學生社團,開設書畫、戲曲、桌球、舞蹈、棋類、機器人等二十餘個門類的興趣班,組織班級聯歡、才藝擂臺、書畫展評、趣味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為學生搭建發展個性特長的平臺和展示個性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有所好、學有所長,促進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年的踏實奮進,幸福教育成果顯著,學生優良品行不斷養成,良好習慣不斷形成,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個性特長和綜合素質不斷發展,在全國、省市徵文、演講、書畫、科技、體育等比賽中獲獎650餘人次,發表習作810餘篇。「蒲公英」中隊、「向日葵」中隊、「追夢」中隊被命名為全國優秀「動感中隊」。
幸福教育成就美好人生。荊門市實驗小學將堅持立德樹人,努力追尋教育夢想,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