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不吃藥,能恢復到正常值嗎?對於這樣一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情況,答案也會有所不同。
比如這些方面的問題,就值得重點評估:血糖高到什麼程度?身體的狀態如何?是糖尿病前期,還是新發糖尿病,還是糖尿病病程很長的情況?這些情況都值得我們細細考量。
但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高血糖吃藥控制,絕不是唯一的控糖辦法。如果認為有了高血糖或糖尿病問題,就一定要用藥物來控制,首先這就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高血糖的控制,是一個綜合飲食調理、運動鍛鍊、合理用藥、血糖監測多方面的綜合調理過程,絕非僅僅吃藥或不吃藥那麼簡單的事情。
因此,對於高血糖的控制,吃不吃藥並非是重點,重點是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情況,結合自身身體狀態,選擇合理的血糖綜合調理方案,做好血糖監測,把血糖平穩的控制好才是重點,在這個基礎上,才應該來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吃不吃藥的問題。
如果你屬於高血糖但還未確診糖尿病的情況,比如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的問題,當然可以考慮先不用吃降糖藥來控制高血糖問題,但想要控制高血糖,減少發展為確診糖尿病的機率,生活上的調理控制還是不能放鬆的。
實際上,不管是血糖異常的糖尿病前期還是已經確診糖尿病的情況,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調理幹預,都是控制高血糖,減少糖尿病引起健康風險的基礎。即使是新發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升高情況並不嚴重,同樣也不一定要急著吃藥,完全可以考慮先通過生活調理幹預的方式來加強血糖控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調理幹預,仍然無法控制血糖達標的情況下,才開始考慮加強用藥來控制血糖水平。
因此,不吃藥控制高血糖問題,完全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血糖輕度升高,胰島細胞功能良好,身體沒有影響血糖代謝和心血管健康的相關慢病,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妨就先不吃藥,試著通過生活調理的方式來調控血糖。
之所以出現高血糖,與胰島素細胞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身體細胞的胰島素抵抗有著密切的關係,胰島素不能有效地促進血糖的轉化利用,使得血糖不斷累積才會逐漸升高,造成高血糖糖尿病的問題。但之所以出現胰島素不足以及胰島素抵抗的問題,與身體的能量過剩有著密切的關係,長期的能量過剩造成血糖的代謝負擔,造成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等問題,才會進一步導致血糖的升高,因此,想要控制好高血糖的問題,「糾正能量過剩」就是控制血糖的一個新靶點。
而能量過剩的糾正,在生活調理幹預上,最主要的就是飲食和運動兩個方面了。飲食是控制能量的攝入,運動是控制能量的輸出,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在保證身體營養均衡攝入的前提下,儘量的少攝入熱量和糖分,同時通過合理的運動鍛鍊或增加活動量,加強身體的能量消耗,讓這種能量過剩的狀態逐漸得到糾正,輕度的高血糖問題往往也會得到解決。
很多時候,如果能夠合理的控制飲食,加強運動鍛鍊並長期堅持,對於糖尿病前期和輕度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血糖都是能夠得到有效的降低和控制的,一般說來,空腹血糖受損後糖耐量異常的情況,要求通過生活調理幹預,嚴格將血糖控制到正常範圍內,而對於確診糖尿病問題的朋友,其血糖控制目標也應該做到空腹血糖達到7.0mmol/L以下,餐後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能否通過飲食和運動將血糖控制到這個水平,就需要定期的血糖監測來確認,除了測量空腹血糖,一定要注意餐後血糖的控制,同時定期測量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將其控制在7.0%甚至6.5%以下,才是最好的。
具體的飲食和運動建議,以前談過很多了,就不多說了,總的原則是,飲食在控制攝入的同時,也要保持身體的能量供應和營養均衡;運動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運動量要結合自身情況來定,但長期堅持才能更好的加強血糖控制,運動過程中,也要注意低血糖,腳部損傷等健康風險。總而言之,不管飲食還是運動,能夠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又能夠對身體健康不會形成其他的危害,這才是正確合理的生活幹預調理血糖的方式。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屬於輕度的血糖升高,經過風險評估可以先不吃藥的情況,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運動鍛鍊、血糖監測來加強血糖的調控,如果可以通過生活幹預將血糖控制達標,繼續堅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即可,如果不行,該使用降糖藥物,也要儘早的合理的應用藥物來輔助控糖,糖尿病的控制關鍵不是吃不吃藥,而是血糖是否能夠儘早的,長期的控制平穩,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減少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風險和身體健康危害。